杭州市城市河道综保工程内容摘要:

枢纽衔接; 3 分: 交通性 的 主次干道衔接或者交通节点; 2 分:支路衔接; 1 分:支小路衔接; 得 分 类 6 生态资源 (优势) 1 分:是否为 重要的生态廊道 ; 1 分:是否为 重要的生态单元(局部连接重要绿地) ; 1 分:是否生态友好型动植物丰富; 1 分:是否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和觅食地; 1 分:滨水空间是否连续丰富; 7 规划条件 (优势) 2 分:周边规划有公共活动类用地; 分:周 边规划为大型商业类用地; 1 分:周边规划为居住类用地; 分: 500 米范围内有公共交通枢纽; 8 环境影响 2 分:水质优良, IV 类以上水标准 ; 9 1 分:周边噪音 污染源少, 通过 绿地的噪音污染隔离功能好 ; 1 分:水流顺畅,有配水点或者是 引配水通道 ; 1 分:基本没有面源污染, 内源 污染少; 10 河道类别 划分及整治 内容 划分表 表 63 整治内容 河道主体 工程内容 河道景观绿化及建筑立面 整治 工程内容 河道配套设施工程内容 河道类别 清淤 截污 护岸 配水 立面 整治 景观 照明 慢行系统 游船码头 亲水平台 水生生境 景观 绿化 游憩设施 文化景观 城市家具 配套管线 养护基地 管养用房 公共 厕所 转运平台 监测设施 备注 A:重点 B:一般 C:简单 A:重点 B:一般 C:简单 A:重点 B:一般 C:简单 Ⅰ类 河道 ● ● ● ● A A ● ● ● ● A ● ● ● ● ○ ● ● ● ● Ⅱ类 河道 ● ● ● ● A/B A/B ● ● ● ● A/B ● ○ ● ● △ ● ● ● ○ Ⅲ类及以下河道 ● ● ● ○ B/C B/C ○ ○ ○ ○ B/C ○ ○ ○ ○ △ ○ ● ○ ○ 备 注: (1) 河道等级划分: Ⅰ类河道是指对照量化评分体系得分 4 分(不包含 4 分)以上的河道; Ⅱ类河道是指对照量化评分体系得分 分(不包含 3 分,包括 4 分)的河道; Ⅲ类及以下河道是指对照量化评分体系得分 分以下(包括 分)的河道; (2) 整治内容细分: 需要区分整治内容的程度的按照重点(“ A”表示)、一般(“ B”表示)和简单(“ C”表示)进行区分; 需要区分是否列入整治的内容按照必须(“● ”表示)设置、可以(“○”表示)设置和不必(“△”表示)设置来区分; 11 7 河道及相关水利设施设计 河道及相关水利设施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导则主要包括河道和相关水利设施两个部分,河道设计主要内容为河道平面线形、河道断面、河道护岸设计等;相关水利设施设计包括:过船设施、泵站、水闸等。 河道平面线形 一般规定 (1) 平面线形定线在规划用地范围线内, 在满足行洪排涝的基础上,工程实施驳岸线在规划绿线范围内可适当弯曲, 使河道与绿化带有宽有窄,线形活泼。 原有护岸 改建、新建的河道 ,护岸连续直线段不宜超过 100m。 并 应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尽可能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 对于未定规划堤线的河道,宜维持河道原有的岸线。 (2) 河道平面线形如遇拆迁、历史保护等特殊原因,需裁弯取直、河道缩窄,应进行工程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详细论证。 (3) 工程用地范围线的确定应从工程方案和实际需要出发,以规划部门确定的河道规划绿线为基础,工程实施护岸线的确定应以河道规划蓝线为基础,满足行洪排涝的需要,综合考虑现状护岸线情况、防洪过水断面要求、通航要求、工程投资造价和工程实施难度等因素来确定。 (4) 河道整治时,现状河宽大于规划河宽时不宜填埋,整治后的河道水面不 应 小于规划河道断面。 具体规定 河道平面布置图应标明规划绿线、蓝线及 河道 设计的护岸线、用地范围线。 河道设计桩号、平面线形参数等。 河道断面 一般规定 (1) 河道断面按其形成原因分为天然河道断面和人工河道断面。 人工河道断面分为梯形断面、矩形断面、复式断面、 混合型断面 等。 新建河道一般不宜采用矩形断面。 12 梯形断面示意图 (适用于河道常水位与洪水 位相差不大,两岸用地宽松河段) 矩形断面示意图 (适用于停靠点、埠头等靠岸水深有一定要求的局部河段) 复式断面示意图 (适用于河道常水位与洪水位相差 较大,两岸用地宽松河段) (2) 河道断面型式应尽可能采用河道原有的天然断面, 对于 河滩开阔的河段,应保持原有的边滩与江心洲,保持河道形态的多样性和与环境的协调性,提供生物种群的适应环境。 (3) 采用人工河道或对天然河道断面调整时, 河道断面应 按照因地制宜、满足功能要求的原则进行选择,综合考虑行洪、用地、景观、管线、地质、地形、交通、管理维护、造价等 选择合适的河道断面型式。 (4) 河上或河边各类新建(改建)建(构)筑物不应缩窄河道行洪断面,并不能阻碍通航,原有阻碍行洪、通航的的建(构)筑物应予以拆除。 13 具体规定 (1) 河道断面型式选择,应 与河道沿线风貌特色相结合, 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和体现不同的特色风貌,结合城市建设、城市绿化,兼顾市民休闲、近水亲水,与城市沿岸景观相融合。 不同的地段可采用不同的断面形式, 避免河道断面的规则化和型 式的均一化。 (2) 河道断面应在 红线范围内,在确保最小过水断面的基础上,结合平面线形的弯曲多变,做到断面宽窄不一,大小多变。 (3) 驳岸顶高程应根据洪水期最高水位,并考虑安全超高确定 ; 复式断面的游步道高程应 根据河道的功能特点, 尽量与常水位贴近, 通航河道 宜设置在常水位以上 ,一般河道可设置在常水位以上。 (4) 河道河底高程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前提下,应结合其原有形态,形成深潭、浅滩等格局,为水生生物营造休憩空间。 (5) 对洪、枯季节流量变幅较大、常水位与两岸地面高差较大、 的河道,应采 用复式断面。 (6) 在用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采用梯形断面、复式断面或 混合型断面 ,并应尽可能放缓边坡,坡度一般宜缓于 1: ~ 1: ,以利于生态景观建设。 (7) 对于用地条件局促的河道或者亲水平台、游船停靠点等特殊河段,可采用矩形断面、分级矩形断面。 (8) 设计成果 1) 河道纵断面图:应标注断面设计的基本参数,包括现状河底线,设计河底线,常水位线、设计洪水位线,护岸顶高程线等。 2) 河 道横剖面图:应标注 断面设计的基本参数,包括 现状地面线、设计断面线及坡度、常水位、设计洪水位 、护岸顶高程、宽度,游步道高程、宽度等基本参数。 河道护岸与堤防 一般规定 (1) 护岸与堤防设计应首先根据河道水文特征、保护城市的特点确定 防洪标准、堤防与护岸工程的级别 等设计标准。 (2) 护岸型式按材料分为自然护岸和自然人工护岸。 (3) 自然人工护岸包括植物护岸、松木桩、树根桩、干砌(浆砌)块石护岸、混凝土(混凝土预制块)护岸、多孔混凝土护岸、钢丝石笼护岸、土工合成材料护岸等。 (4) 浆砌块石护岸、混凝土护岸为刚性护岸,新建、改建护岸原则上 不宜 采用。 若 14 在停靠点等局部特 殊河段必须采用,其在整个河道护岸中,所占比例不宜大于 10%。 (5) 护岸型式的选择应根据河道所处周边环境,如城市河道、乡村河道的不同,并结合河道定位,结合水文、地质、地形、建材、施工、景观生态、管理等进行技术方案比较,推荐形式。 优先采用自然护岸、植物护岸及多孔材质护岸, 创造有利于植被生长的条件。 具体规定 (1) 设计高水位由潮水控制的河段,防洪标准、堤防与护岸工程的级别、堤防和护岸工程的结构设计可以参照浙江省海塘工程的有关技术规定。 (2) 设计高水位由洪水控制的河段, 堤防工程的防洪 标准应按照 《防洪标准》( GB5020194) 和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CJJ 501992) 执行, 堤防和护岸工程的结构设计应按照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698) 的规定执行 , 确保护岸的安全、稳定和耐久。 (3) 护岸建设 应 结合绿化种植,营造自然生态景观。 对有条件的河道常水位以下应设置鱼槽砖,为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创造条件。 (4) 在人流密集区域,易发生游人落水河道,其护岸型式应考虑游人落水后的自救,如设置退台式护岸结构,或采用表面多空隙的护岸结构,方便攀爬。 (5) 对原有护岸的保护和 利用,应在充分调查分析,比选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改造方案,其改造方案应首重生态化改造,并经济、合理。 (6) 对 于游船停靠点、兼做通航建筑物导航墙、各类亲水平台处的护岸结构,其结构设计中应考虑船只撞击、系缆力及平台挑台、人群荷载等特殊情况,并留有安全余度。 (7) 排入河道的雨水管穿越护岸,应注意做好护岸基础的抗冲刷保护。 (8) 通航河道护岸应考虑游船船行波的影响,护岸结构应做好水土保持设计。 (9) 护岸基础处理应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规范 》要求。 (10) 河道整治应对不满足景观生态的老挡墙、老 驳岸同步进行景观生态处理,对于满足使用要求的驳岸,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① 削顶。 对老挡墙进行削顶处理,然后进行绿化景观处理,如种植灌草,设生态袋挡土种植等。 ② 遮挡。 通过在墙顶种植垂挂植物、墙前河底种植水生植物等方法,遮挡老挡墙、老驳岸。 ③ 喷播。 在老挡墙、老驳岸表面挂网,喷播生态种植基,进行绿化景观处理。 15 (11) 本导则 推荐的几种护岸结构: 参照国内外现有的生态河道施工实例, 并结合杭州实际, 提出了以下几种适合杭州市推广的生态护岸形式。 根据断面形式的不同,分为护坡式和直立式两大类: 护坡式结构 : (1) 自然原型 + 植物 护岸 做法: 保持河道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如柳树、水杨、白杨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 并可根据水流流速,加铺土工格栅网。 适用范围: 坡 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 土体较稳定。 水流流速不大于。 自然原型 + 植物 护岸一 自然原形 + 植物 护岸二 (2) 混凝土框格梁护岸 做法: 在护坡坡面用混凝土浇筑成网格状的护坡梁 ,再在框格中填土、种植。 适用范围: 坡面土体易流失,河道水流流速较大 ( ~ )。 混凝土框格梁 护岸 (3) 绿化混凝土护坡 16 做法:在整平的护坡坡面上现浇或铺砌预制的绿化混凝土块,并利用绿化混凝土的大孔隙率进行绿化种植。 适用范围:坡面土体易流失,河道水流流速较大( ~ )。 上海嘉定区虬江绿化混凝土护坡 日本绿化混凝土护坡 (4) 生态砌块护坡 做法:在整平的护坡坡面上铺砌各种生态砌块,并利用生态砌块的大孔隙率进行绿化种植。 适用范围:坡面土体易流失,河道水流流速较大( ~ )。 生态砌块护坡一 生态砌块护坡二 (5) 干砌块石护坡 做法:在整平的护坡坡面上砌筑块石护坡。 干砌块石护岸一般与其他生态护坡结合使用,常水位以下 采用干砌石坡,以上采用其他型式的生态护坡。 适用范围:坡面土体易流失,河道水流流速较大( ~ )。 17 干砌块石护坡 (6) 土工袋护坡 做法:在整平的护坡坡面上铺砌土工布袋,布袋内填土,并加入营养液、肥料等。 植物种子也可加入布袋,或者采用布袋表面喷播、插播等方式绿化种植。 土工袋采用生态标准扣将袋子互 相连接自锁。 适用范围:坡面土体易流失,河道水流流速较大( ~ )。 土工布袋不宜用于水下 水深以下,否则植物难以生长。 生物编织袋结合加筋格栅护岸 实际效果 直立式结构 : (7) 松木桩护岸 、树根桩护岸。 做法:利用松木桩密排插打或结合竹木篱笆、树根桩结合压顶横梁挡土护岸。 适用范围:河道 水深较浅 ,土质较好的河道。 18 松木桩护岸一 松木桩护岸二 (8) 干砌直立驳 坎 做法:以卵石、乱石、块石等材料 干砌 成 直立驳坎 挡土。 保留 干砌块体 的缝隙、孔洞,为河流与大地之间架构水循环通道,保证水、气的渗透顺畅,并为生物提供繁殖和生长环境。 并可在常水位上下位置设置植物种植槽。 适用范围: 河道两岸用地受限,石料丰富、护岸高度不大,一般在 3m以下,河道基础经处理承载力较好,一般达到 120kpa 以上。 干砌卵石护岸 干砌乱石护岸 (9) 石笼护岸 做法: 运用一种经特殊处理后既具有一定强度,又具有不生锈,防静电、耐腐蚀功能的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