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内容摘要:

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 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 “ 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 ” 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 就是这一 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 仔细想想,不是吗。 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而现实中,还有不少与 “ 素质不高 ” 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暴露出来的。 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区别。 这一渐变,既与思想认识有关,更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 真希望我们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人能抛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不容 “ 小恶 ” ,不 拒 “ 小善 ” ,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一、 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是传承文明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 “ 礼仪之邦 ” 的美称。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 “ 程门立雪 ” 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 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 “ 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 ”。 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 —— 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 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 “ 礼仪之邦 ”的美称名副其实, “ 礼仪之邦 ” 的美名响誉中外。 其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 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