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港江都港区海昌公用码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缩颈或翘曲现象。 原因分析: (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 ( 2)模板无对销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12 ( 3)竖向承重支撑 不足或 地基土未夯实,不垫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承部分下沉。 ( 4)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 5)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易在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 6)浇捣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份。 预防措施: ( 1)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 (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措施,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 3)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 4)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 制浇灌高度,特别是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 5)梁 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 上口宽度。 ( 6)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 4m 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 1/ 1000- 3/ 1000。 标高偏差,混凝土浇注完成后, 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 原因分析: ( 1) 竖向模板根部未做平。 ( 2)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不按标记施工。 预防措施: ( 1) 模板根部 须 做平 ,浇注混凝土之前进行复查。 ( 2) 模板顶部 需作出 标高标记, 并 按标记施工 ,不可随意多浇注混凝土。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13 原因分析: ( 1)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 ( 2)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 3)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 4) 钢 模板变形不及时修整、更换。 ( 5)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 6)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预防措施: ( 1)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 2)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 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 3)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 4) 接头 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 拆模后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原因分析: ( 1)拆模后不清除混凝土残浆即脱模剂。 ( 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 3)使用废机油作脱模剂,污染钢筋、混凝土,影响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 预防措施: (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混凝土残浆,尔后再刷脱模剂。 (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 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 ( 3)脱模剂涂刷要均匀,一般以 2 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四)砼工程 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 原因分析: ( 1)材料性质影响。 如选用水泥品种不同,拌合物的和易性也不同,用矿14 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用普通水泥小,但塑性较好;用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性较大,骨料级配较差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也差。 (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水灰比愈小,水泥浆愈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也愈小;但用水量及水灰比过大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也愈 小;用水量及水灰比过大的混凝土拌合物容易产生泌水现象。 砂率太大或太小,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就差。 ( 3)用量误差大。 有的施工现场混凝土拌合物原材料不计量,有的虽计量,但控制不准,误差大,使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不符。 ( 4)施工条件影响。 混凝土在搅拌时,加料顺序与施工要求不符,搅拌时间不足,拌合物不均匀,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变差。 预防措施: ( 1)按混凝土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如水泥的品种,骨料的粒径、级配要好。 (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合理,在确定采用原材料后,应经过取样试配,确定施工实际配合比。 ( 3)选用合适的外加剂,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 4)拌合混凝土时原材料均应逐盘进行计量,误差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 5)按规范要求控制施工条件,加料应按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的顺序进行,水可分二次加入;搅拌时间要保证,不得少于最短时间; 拆模后,结构混凝土由于受温差,荷载,沉陷,养护等原因影响,表面出现裂缝,按其方向和形状可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呈放射状裂缝,特别在混凝土结构 上要防止深进裂缝和贯穿裂缝,特别在混凝土结构上要防止深进和贯穿裂缝的出现,以确保结构安全。 原因分析: ( 1)水灰比过大,表面产生气泡、龟裂。 ( 2)水泥用量过大,易引起收缩裂缝。 ( 3)拆模过早,易引起表面拉裂。 15 ( 4)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实,易引起龟裂。 (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太薄,顺筋而裂。 ( 6)混凝土外加剂的影响。 ( 7)缺箍筋、斜筋、温度筋及洞口加强筋。 ( 8)大体积混凝土无降低内外温差措施。 ( 9)养护不当。 预防措施: ( 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 2) 控制拆模强度,侧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 ( 3)混凝土浇捣完毕后采取两次抹实压光方法,即在混凝土收水前再在表面进行抹实压光。 ( 4)混凝土浇捣前,检查保护层垫块厚度数量、间距是否适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5)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 2020)要求加设构造钢筋。 ( 6)洞口等薄弱部位适当放置加强筋,以防止这些部位裂缝。 ( 7)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气温高的天气,应进行浇水养护,使混凝土保持始终湿润。 ( 8)大体积混凝土浇 筑时,应有降低内外温差措施,如果用低热的水泥配制混凝土,掺适量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加入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散热,用塑料薄膜和湿草包遮盖混凝土,浇水养护,及时检测混凝土内部温度,以掌握内外温差。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 原因分析: ( 1)轴线放线错误; ( 2)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发生偏位后不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 3)支模时,不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总垂直度控制措施。 ( 4)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不设或间距过大。 ( 5)混凝土浇捣时,不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 过高挤偏模板。 16 ( 6)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偏位。 预防措施: ( 1)模板轴线放线后,质检员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 ( 2)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预埋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位置准确。 (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 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 5)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 6)混凝土浇捣时, 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蜂窝麻面: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或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孔洞,但无钢筋外露。 原因分析: ( 1)配合比计量不准或无计量,砂石级配不好。 (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搅拌不均匀。 ( 3)模板表面垃圾清理不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 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造成混凝土浇筑时缝隙漏浆。 ( 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气泡未排出,或漏浆。 ( 6)一次浇捣混凝土过厚,分层不清。 ( 7)混凝土自由倾落度过高。 预防措施: ( 1)按混凝土配 合比要求,选择合适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