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工作实务手册内容摘要:
、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忧郁情绪。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有显著差别。 (2) 焦虑 这里的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是由模糊的危险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持久地、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心理状态,主要伴以紧张、恐怖的情绪,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变化。 考试焦虑: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 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 择业焦虑:是指毕业生在落实工作单位之前,表现出来的焦虑不安。 心情烦躁,意志消沉,忧心忡忡;整天闷闷不乐,疲劳不堪;茶不思,饭不香,无所适从,常被噩梦所困扰。 心理委员工作实务手册 14 社交焦虑:在生理上,紧张者表现为面部肌肉僵直、不自然,身体的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发抖、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症状;在心理上,紧张者主观上感到别人都在盯着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紧张表现,甚至别人还在心里嘲笑自己,在公共场合,尽量逃到不会被人注意到 的角落,而且尽量不发言,来减轻自己的紧张状况。 (五) 人格问题 大学生中出现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的盲目自卑、狂妄自大、病态恐俱、极度倔强、刻板固执、过分追求完美等,主要有反社会型、偏执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自恋型、焦虑型等人格障碍。 (六)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综合征、网迷等,是指过度使用和依赖互联网所引起的心理、精神、躯体等一系列综合症状。 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 网络游戏成瘾,迷恋于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里,不能自拔; (2) 网络人际关系成瘾,过度的卷入网络人际关系中,如利用 OICQ、 MSN等聊天软件 结交网友,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冷淡家人和朋友; (3) 网络色情成瘾,是指对成人聊天室和色情作品上瘾,如强迫性的使用成人网站、色情网站以获得满足; (4) 网络信息下载成瘾,指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下载和收集大量的信息,而不管其是否有用; (七) 轻度心理疾病 (1) 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抑郁心境: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索然。 感到悲观绝望,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 常用活着无意思、高兴不起来等描述其内心体验。 2) 思维迟缓 :思维联想过程受抑制,反应迟钝,自觉脑子不转了,患抑郁症的大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常常显得精神涣散,记忆力严重下降,心理委员工作实务手册 15 思维问题费力,反应慢; 3) 意志活动减退:本来感兴趣的活动,也没有心情去做,不愿与人交往,变得很退缩,自我封闭,容易哭泣。 忽视自己的仪表,甚至忽视最基本的个人卫生; 4) 睡眠障碍。 不能入眠,或者早醒,即使入眠,也睡得很浅,非常小的刺激都可能导致他们从睡眠中醒来,还有一些抑郁患者失去胃口,常常不吃东西等。 (2) 焦虑症 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患病者的焦虑与惊恐并 非由实际威胁或危险所引起,或其紧张不安与惊恐程度与现实处境不相称。 (3) 恐怖症 以对某一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的和不合理的恐惧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常不得不回避某害怕的对象或情境,大学生恐怖症主要表现为社交恐怖、考试恐怖等。 (4) 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强迫观念是某些思想、表象、意向以刻板的形式不由自主地出现在患者的意识中,患者明知没有必要,是多余的,没有现实意义的,很想摆脱,但无能为力,因而感到痛苦。 强迫行为是指重复出 现的刻板的单调的动作或行为,患者明知不合理,但不得不做,无力摆脱。 (八) 其他精神类疾病 (1) 精神分裂症 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 典型表现是出现妄想和幻听,思维插入、妄想知觉、被动体验和被控制感。 (2)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以情感过度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病。 其特征是单相或双相发作性的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反复出现,两次发病之间有明显的间歇期。 表现症状为:躁狂状态(“三高”:情绪高涨,思维奔逸,行为活动明显增多),抑郁状态(“三低”:情绪低落,思想迟钝,行动明显减少),混合状态(“三高”与“三低”相互转化,交错出 现,甚至同时存在)。 (3) 反应性精神病 由于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产生剧烈或持久的精神紧张引心理委员工作实务手册 16 起的,即常说的“受了刺激而得的”,像失恋、亲人去世、受到误解等都可能引发精神异常。 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型。 急性表现为反应性意识模糊状态、反应性木僵或兴奋。 慢性表现为反应性抑郁症(情绪低落、沮丧,感到内疚、自责)、反应性偏执状态(紧张多疑、妄想)。 (4)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一般性心理问题居多,心理疾病及精神类疾病较少。 第五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 (一) 对同学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委员应该视问题的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般有以下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1. 感情支持和关心 不论是对有心理不适、心理障碍还是经历心理危机的同学,心理委员都应该给与同学以感情支持和关心。 对这些学生来说,来自同学的支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是克服心理不适、战胜心理障碍、度过心理危机不可或缺的力量。 2. 情绪疏导和建议 这一原则和方法适用于心理不适。 心理委员如果发现同学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可以主动给与情绪疏导和权威性的帮助。 心理委员接受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因此在了解清楚同学心 理问题的原因、表现后,可以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予以心理帮助,也可以建议同学通过其感兴趣的方式(如休息、倾诉、运动、娱乐等)转移注意力,改善心理状态;心理委员还可以向对方推荐一两本比较好的心理自助读物,或者建议他(她)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借鉴他人的经验来处理自己的问题。 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且自己难以克服,而心理委员也无能为力给予帮助的同学,心理委员应该建议并鼓励其寻求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或院心理辅导站的帮助。 3. 及时报告异常表现 对于同学中出现的可疑心理障碍,心理委员必须在发现后立即上报。 由于一心理委员工作实务手册 17 些心 理障碍会严重影响当事人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危,治疗又非常困难,因此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治疗和干预。 心理委员在报告时,应该尽可能详细、准确地报告出该学生的姓名、性别、班级、生源等个人基本信息,尽可能准确、客观地报告出自己所观察到的一些异常的表现、症状和可能的原因,以及心理委员对该同学动态关注的信息,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在学院、学校未采取干预措施前,心理委员应注意对表现异常的学生进行学生层面的保护和关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对于同学中出现的心理危机状况,心理委员也必须立即报告,在学校专业人员进行危机干预之前,要 尽可能安抚对方的情绪,试图跟对方讲话,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想方设法保证同学的安全,避免危机中的同学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 例如:清除危机同学身边的刀、针、绳索等。 同时,心理委员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4. 注意观察,保持接触 心理委员在给予心理不适的同学以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的同时,要经常关注他们的心理行为变化。 一旦发现他们的心理不适长久不见好转,甚至出现恶化现象,就需要及时报告。 对于有心理障碍、边治疗边学习的同学,在其病情好转或疾病康复期间,心理委员也应该给予密切关注与观察,跟这些同学保 持接触,比如了解其用药的情况是否根据医嘱用药,或者是否擅自停药或减药等;了解心理障碍的发展动向等。 5. 留心发现,保持警惕 对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高危同学和敏感时段,心理委员需要注意留心发现,保持警惕。 (二) 从时间上看,心理委员应关注以下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的时段 1. 新生入学后。 2. 期末大考(补考、其他重要考试)前。 3. 成绩公布时。 心理委员工作实务手册 18 4. 评优选干前后、受到惩处后(考试作弊被抓或严重错误被发现)。 5. 突发事件发生(或遭遇重大变故)后。 6. 严重冲突发生后。 7. 与同学密切相关的重要政策(规定)出台后。 8. 求职择业期间、毕业前夕。 (三) 从对象上看,心理委员应关注下列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的同学 1. 遭遇突发事件(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恐怖刺激)的同学。 2. 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过大的同学。 3. 人际关系、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同学。 4. 面临将导致严重后果(如违纪违法)的问题而惶惶不安的同学。 5. 性格过于内向、孤僻、过于敏感多疑、紧张焦虑、缺乏社会支持的同学。 6. 严重环境适应不良的同学。 7. 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同学。 8. 身体出现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 期长的同学。 9. 由于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同学。 第六章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一)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概念 1.心理危机概念 心理危机是面临危机事件时 (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 ),个体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一个人由危机出现到恢复平衡大概需要 68 个星期时间,心理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痛苦性、无助性、危险性、机遇性等特点。 1) 躯体上:睡眠障碍、不明原因的疼痛感、疲乏感; 2) 情绪上: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绝望、悲伤、愤怒等情绪; 3) 认知上: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思维混乱和意识障碍等; 心理委员工作实务手册 19 4) 行为上:回避退缩、离家出走、暴力、自杀等; 2.心理危机干预概念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期的帮助过程 ,它的目的是对那些处于危机状态的当事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防止伤害处于危机情景中的当事人及其周围的人。 (二) 大学生自杀心理危机的干预 1.大学生自杀的影响 1) 从个人角度看,大学生自杀是对生命的自我毁灭,是一个没有改正机会的错误。 2) 从家庭的角度看,自杀行为严重破坏家庭幸福并影响生活质量。 3) 从学校的角度看,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 和生活秩序,影响学校的稳定。 2.自杀行为的三个阶段 (1) 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阶段:表现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想逃避现实,为解脱自己而准备把自杀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2) 矛盾冲突阶段:产生了自杀意念后,由于求生的本能会使打算自杀的人陷入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表现出谈论自杀,暗示自杀等直接或间接表现自杀企图的信号。 (3) 自杀行为选择阶段:从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死亡意志坚定,情绪逐渐恢复,表现出异常平静,考虑自杀方式,做自杀准备。 如买绳子,搜集安眠药等。 等待时机一到,立即采取结束生命的行为。 心理委员工作实务手册 20 3.自杀者的三无状态:无助、无望、无止境。 (三) 自杀心理危机的预防 1.以下人群容易产生自杀念头 (1) 有过自杀未遂史。 (2) 家族中有亲人自杀。 (3) 长期患有严重的生理或者心理疾病,特别是患有抑郁症;短时间内遭受高强度的急性应激,如父母离婚、重要亲人去世、恋爱或婚姻破裂等。 (4) 长期遭受慢性心理压力。 2.以下信号说明当事人可能会出现自杀行为 (1) 感到极度挫败、羞耻、内疚或绝望。 (2) 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想死的念头。 如直接写出或说出想自杀,谈论死亡话题,在不寻常情况下说 “再见”等。 (3) 性格或仪容剧 变。 (4) 极度抑郁或长期抑郁后,突然表现很快乐。 (5) 作出一些失去理性或怪异的行为,如滥用药物、酗酒等。 (6) 避开朋友或亲人、不想和人沟通或希望独处。 (7) 将至爱的物品赠送他人。 (温馨提示:若你的同学或朋友中有人表现出三条及以上,应立即想办法帮助他。 但请不要随意给同学贴标签。 ) (四) 自杀发生之后的心理干预 1. 自杀未遂的学生:做好监护(三个月内)、提供咨询、帮助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2. 自杀事件的师生:创伤治疗。 3. 自杀者的同学、老师、家人:哀伤辅导。 4. 其他人群:告知真相。 心理委员工作实务手册 21 第七章 学 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概述 (一) 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主要做法 1. 具体做法(教育 +宣传 +咨询 +测查 +干预) 2. 心理健康教育课(必修课与选修课)面向全校,系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3.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1) 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专题讲座 , 宣传心理卫生知识。 2) 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择业等方面)。 4. 培训(对思政人员和学生中的骨干进行相应专业的培训) 5.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1) 典型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 活动日。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工作实务手册
相关推荐
使命。 这就要对对促销活动进行分析、总结:促销活动的分析、评估、对促销活动销售量、销售额进行统计和汇总、对促销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估和奖罚、归纳促销活动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篇五:快速消费品营销策划 —— A 饮料上市策划方案快速消费品营销策划 —— A 饮料上市策划方案 时间 :2020 年 03 月 03 日 作者 :秦国伟 点击 : 761 加入收藏 有效营销 6 月,已
........................................................................................................... 46 功能描述 ...................................................................................
质量验收单。 涂料工程验收施工方应提供资料如下: A、 涂料工程使用涂料和半成品的产品合格证; B、 腻子的配合比单; C、 基层和涂料表面质量验收单; ( 7) 、 屋面工程质量监理: 监理工 程师对此分部工程的监理任务,就是要对屋面防水材料的选材、防水设计与施工,严格把关,加强监督,确保屋面不渗不漏。 监理工程师要审查施工方资质;审核防水施工方案;检验进场的防水材料,检验合格,方允许材料进场
墙件要求施工单位留置在梁中间尽量避免出现多余洞眼。 对于脚手洞眼,在外墙粉刷前必须按要求封堵完 成,并铺设钢丝网和进行防水处理后再进行大面积粉刷。 (2)对于留置的孔洞 ,严禁用砖块干塞 混凝土基层及轻质砌块基层处理 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轻质砌块基层应采用满铺镀锌钢丝网等措施来增強基层黏结力。 抹灰基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迸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外墙面粉刷前对基层进行隐蔽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