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最新整理dgj08-905-99(上海内容摘要:
................................................................................................. 41 1 总 则 为加强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设计、制作、使用、检验的管理以及确保施工安全 ,特制定本《规程》。 附着升降脚手架 是指采用各种形式的架体结构及附着支承结构、依靠设置于架体上或工程结构上的专用升降设备实现升降的施工外脚手架。 本《规程》适用于在高度小于 150m 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或高耸构筑物上使用并不携带 施工外模板的附着升降脚手架。 对使用高度超过 150m 或携带施工外模板的附着升降脚手架 ,应对风荷载取值、架体构造等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后作出相应的加强设计。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制作、使用、检验除应遵守本《规程》外 ,还应遵守其他相关的现行国家和上海市的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 2 名词、术语 架体结构 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的组成结构 ,一般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结构和架体板组成 水平支承结构 脚手架架体结构中承受架体竖向荷载 ,并将竖向荷载传至竖向主 框架和附着支承结构的传力结构。 3 / 42 竖向主框架 用以构造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并与附着支承结构连接、承受和传递竖向与水平荷载的竖向框架。 架体板 脚手架架体结构中除去竖向主框架和水平支承结构的剩余部分。 附着支承结构 与工程结构附着并与架体结构连接、承受并传递脚手架荷载作用的结构。 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升降时 , 跨数在二跨以上 (包括二跨 )并实行联控升降的附着升降脚手架。 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实行单跨升降的 附着升降脚手架。 附着支承点 附着支承结构对架体形成的具有独立支承作用的支承点。 架体高度 架体底面至架体上横杆顶面的高度。 架体宽度 架体内外排立杆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悬臂高度 架体位于上部附着支承点或其它形式刚性拉结点之上的自由高度。 悬挑长度 单跨架体或架体边跨端部处于附着支承结构中心轴线之外的水平长度。 架体跨度 4 / 42 架体中心立面在两榀竖向主框架中心轴线之间并沿着 架体平面布置方向的水平投影长度。 3 一般规定 附着升降脚手架应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且构造合理的 架体结构 ,应具有安全可靠 ,适应于工程结构特点且满足支承与防倾要求的 附着支承结构 ,应具有可靠的 升降动力设备 和能保证同步性能及限载要求的 控制系统 或控制措施 ,应具有可靠的防坠等方面的 安全装置。 在附着升降脚手架中采用的升降动力设备、防坠装置、同步及限载控制系统等定型产品的技术性能与安全度应满足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技术求。 附着升降脚手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 下应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各类附着升降脚手架设计时应明确其技术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 ,使用中不得违反技术性能规定 ,扩大使用范围。 使用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工程项目必须根据工程特点及使用要求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履行审批手续后予以执行。 4 设计及计算 一般规定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应执行本《规程》和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9)、《钢结构设计规范》 (GBJl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5 / 42 (GBJl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l0)、《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以及其他有关的标准和规定。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结构和附着支承结构应按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设计计算 ,承载力按下式进行计算 : γ 0S≤ R S—— 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 结构抗力的设计值。 γ 0—— 结构重要性系数 ,按脚手架结构设计时取 ,按工程结构设计时取。 附着升降脚手架升降机构中的吊具、索具 ,按机械设计的容许应力设计法进行设计计 算 ,即按下式进行计算 : σ≤ [σ ] σ —— 设计应力。 [σ ]—— 材料容许应力。 附着升降脚手架应按其结构形式与构造特点确定不同工况下的计算简图。 分别进行荷载计算、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或验算 ,必要时应通过整体模型试验验证脚手架架体结构的强度与刚度。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 ,还应符合有关构造及装置规定。 在满足结构安全与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应尽量减轻架体的自重。 6 / 42 构造及装置规定 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尺寸应符合如下规定 : 1 架体高度不应大于 倍建筑层高 ,架体每步步高宜取。 2 架体宽度不应大于。 3 直线布置的架体跨度不应大于 8m,折线或曲线布置的架体跨度不应大于5m。 悬挑长度不宜大于 1/4 相邻跨架体跨度 ,最大值不得超过 2m。 悬挑长度超过l/4 限值时 ,架体结构上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确保结构安全。 4 架体悬臂高度不宜大于 ,当悬臂高度超过 时 ,架体结构上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确保结构安 全。 5 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应大于 ll0m2。 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尺寸应符合如下要求 : 1 架体高度不应大于 4 倍建筑层高 ,架体每步步高宜取。 2 架体宽度不应大于。 3 架体跨度不应大于 6m,悬挑长度不应大于 1/4 相邻跨架体跨度。 4 架体悬臂高度在使用工况下与升降工况下均不应大于 和 1/2 架体全高。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结构应符合如下规定 : 1 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在相邻两个机位之间的架体必须直线布置 ,实行互爬升降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在工程结构转角部位应设计专门的转角结构。 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在相邻两个机位之间的架体宜直线布置 ,当采用折线或曲线布置时必须进行力矩平衡设计与计算或进行整体模型试验。 2 架体跨度大于 时 ,架体结构中必须设置水平支承结构 ,水平支承结构 7 / 42 可采用水平桁架形式或水平框架形式。 3 架体在与附着支承结构相连的竖向平面内必须设置具有足够刚度与强度的定型竖向主框架。 竖向主框架不得采用一般脚手管和扣件搭设。 竖向主框架与附着支承结构的连 接不得。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最新整理dgj08-905-99(上海
相关推荐
合业主各有关部门的作息时间而进行施工,确保工程按期投入使用。 4) 推行先进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各种工序制作采用电气、机械先进加工方式,以提高作业水平和工效,因此配备了足够的机械设备以提高施工质量和缩短施工时间,以确保施工进度和给其它工种留下更多的施工时间。 5) 采用先进、完善的测试、调试仪器及机具 采用先进、完善的测试、调试仪器及机具,按照 ISO9001
525 25 425 525 425 525 425 524 425 525 12 表 3 强度 等级 标准 差 配制 强度 水泥 标号 水灰比 W/C 备 注 σ Fcu,o Rc 碎石 卵石 30 425 碎石 Fcu,o =(C/) 卵石 Fcu,o =(C/) 525 425 525 425` 525 425 525 40 425 525 425 525 425 525 425 525
56. 测定砂浆强度用的标准试件尺寸是( A )。 (第五章) A. mm mm mm B. 100 mm 100 mm 100 mm C. 150 mm 150 mm 150 mm D. 200 mm 200 mm 200 mm 57. 建 筑砂浆的保水性用( A )表示。 (第五章) 58. 建筑砂浆的流动性用( B )表示。 (第五章) 59. 砌筑砂浆宜采用( B)强度等级的水泥。
不提交验收,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认真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及工程资料整理工作,资料齐全、准确、工整。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接受监理工程师对工程一切部位施工质量监督和检查,包括查阅施工原始记录、复核测量成果及现场放样,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所有的试验报告、质量自检月报,主动配合建设单位和当地质检部门督促和指导工作,并接受省市有关部门、质量监督站监督。
( g) 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 ( h) 梁底部纵向钢筋的接长,可选择在支座或支座两侧 1/3 跨度范围,不应在跨中接长;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可选择在跨中 1/3 跨度范围接长,不应在支座处接长。 ( i) 板的底部钢筋在设计如特别要求时要求伸入支座≥10d,且应伸至支座中心线;板的中间支座 上部钢筋(负筋)两端直钩长度为板厚减 15mm
J/75596。 拌制砼时,要求严格按砼配合比的规定,对原材料采用电子秤计量,并符合《预拌混凝土》中有关的规定。 砼搅拌必须严格执行砼施工配合比。 浇筑前,应对其配合比 和水灰比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12 严格控制水灰比,砼拌合物坍落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每工作班至少测试两次,由公司试验室负责测试工作。 砼浇筑时负责现场值班工长必须 24 小时守候在施工现场上,严格控制砼拌合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