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日照分析操作手册内容摘要:

顶线。 选择 ―定义脊线 ‖项,在命令行提示: 输入基高 (m)021 基高包括建筑物高度和基底标高 回车退出 /选择线 输入标注点相对高度 (m)05 输入标注点相对高度 (m)00 根据提示,定义脊线高度。 三维屋顶 首先定义三个点的高度,通过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的原理来确定其余各点的高度,形成三维屋面。 当系统设置为三维屋顶时, ―参数 ‖下拉菜单中出现 ―三维屋顶 ‖项,该项包括绘制屋顶、定义屋顶和绘制立壁三个分项。 (1) 绘制屋顶 绘制一个建筑物三维屋顶时,前三个顶点需要输入高度,以后的各点高度会自动计算出来,在命令行中进行显示,无需手工输入。 选择 ―绘制屋顶 ‖项,在命令行提示: 输入基高 (m)0:21 基高包括建筑物高度和基底标 高 回车退出 /指定起点 : 输入该点相对高度 (m):0 回车返回 /下一顶点 : 输入该点相对高度 (m):0 回车返回 /回退 U /下一顶点 : 输入该点相对高度 (m):05 回车闭合 /回退 U /下一顶点 : 回车退出 /指定起点 : 输入该点相对高度 (m):5 根据提示,绘制三维屋顶。 (2) 定义屋顶 在选定的多段线或域上,系统自动搜寻三个点,或者选择 ―指定点 p‖来分别指定平面上三个顶点,输入其高度,则其余各点的高度会自动计算出来,生成软件可以识别的、可用于日照分析的三维屋顶。 选择 ―定义屋顶 ‖项,在命令行提示: 输入基高 (m)0:21 基高包括建筑物高度和基底标高 回车退出 / 选择闭合的多段线或域 : 返回 E /指定点 P /输入第一点相对高度 (m)0: 由系统自动搜寻点 返回 E /输入第二点相对高度 (m)0: 返回 E /输入第三点相对高度 (m)0:3 回车退出 / 选择闭合的多段线或域 : 返回 E /指定点 P /输入第一点相对高度 (m)0:p 指定点 p 回车返回 /指定第一点 : 输入该点相对高度 (m)0: 回车返回 /指定第二点 : 输入该点相对高度 (m)0:3 回车 返回 /指定第三点 : 输入该点相对高度 (m)3:3 回车退出 / 选择闭合的多段线或域 : 根据提示,定义三维屋顶。 (3) 绘制立壁 绘制垂直方向的遮挡墙壁。 选择 ―绘制立壁 ‖项,在命令行提示: 回车退出 / 选择线 S / 指定起点: 如下图 P1点 输入该点高度 (m)0:21 坡顶高度 回车退出 / 下一点: P2点 输入该点高度 (m)2:21 坡顶高度 输入悬高 (m)2:3 坡顶中最低点到屋顶的高度,此处两坡顶高度相同,与屋顶距离都为 3 回车退出 / 选择线 S / 指定起点: 如下图 P1点 输入该点高度 (m)0:21 坡顶高度 回车退出 / 下一点: P3点 输入该点高度 (m)2:18 坡顶高度 输入悬高 (m)3:0 坡顶高度中最低点到屋顶的高度,此处 p3点为最低点,其与屋顶距离为 0 即生成如下右图所示的立壁。 如下左图斜屋面未消隐,下中图斜屋面消隐,下右图斜屋面和立壁面消隐,通过比较以更好的观察立壁效果。 如果定义已有线为立壁,按以下操作进行: 回车退出 / 选择线 S / 指定起点: s 回车返回 / 选择线 : 输入标注点高度 (m)0:12 输入标注点高度 (m)12: 输入悬高 (m)0:3 即生成顶高 12米、悬高 3米的立壁。 顶高不同的立壁,输入不同的标注点高度即可。 注意事项: ① 垂直屋面,无法使用 ―绘制屋顶 ‖来绘制,只有使用 ―绘制立壁 ‖来实现; ② 对于屋顶出檐的情况, ―三维屋顶 ‖比 ―简化屋顶 ‖的计算更为精确; ③ 三维屋顶可以在 ―分析 → 日照仿真 ‖中进行分析。 ④ 可对已定义高度的屋脊线、三维屋顶、立壁,重新进行高度的提升或下降,具体操作参见 ―工具 → 屋顶调整 ‖。 阳台、雨蓬等遮阳构件建模 阳台、雨蓬等遮阳构件,可以利用建筑外框和屋面建模。 下面以绘制阳台( 假设为上下面相同、四壁垂直的普通型阳台)为例进行说明: 建筑高度建模法 阳台、雨蓬等遮阳构件,可直接利用 ―建筑高度 ‖命令定义。 此方法绘制成的构筑物为各面围合的实体建筑模型。 下面以绘制阳台举例说明。 可以将阳台视为悬空的建筑物,利用 ―建筑高度 ‖命令定义后,再用AutoCAD 阵列命令对已定义高度的阳台竖向阵列,形成立面多个阳台。 选择 ―建筑高度 ‖项,或是单击主界面上的 按钮,定义阳台轮廓高度,命令行提示: 回车退出 /请选取要定义高度的建筑外轮廓线 : 选择阳台外轮廓线 请输入建筑物高度 (m) 0:1 输入阳台自身高度 请输入建筑基底标高 (m) 0: 输入底层阳台底面距离室外地面高度 此时定义的结果为悬空 、高度为 1米的各个面封闭而光线不能穿过阳台的构筑物模型。 在 ―三维效果 ‖命令中将平面图转换成正立面视图,再用 array 阵列命令,将阳台竖向阵列,最终形成立面多层阳台。 三维屋顶建模法 先利用 Pline 命令绘制一个阳台平面轮廓,再利用 ―绘制屋顶 ‖和 ―绘制立壁 ‖命令来绘制阳台的底面和侧立面。 (1) 绘制阳台底面: 选择下拉菜单 ―三维屋顶 ‖中的 ―绘制屋顶 ‖项,命令行提示: 输入基高 (m)0: 底层阳台底面距室外地面高度 回车退出 /指定起点 : 阳台底平面轮廓上各个角点 输入该点相对高度 (m):0 阳台底面厚度 回车返回 /下一顶点 : 依次选择阳台各个角点 输入该点相对高度 (m): 回车返回 /回退 U /下一顶点 : 输入该点相对高度 (m): 回车闭合 /回退 U /下一顶点 : 该顶点相对高度为 回车闭合 /回退 U /下一顶点 : 对于长方形阳台,输入以上三角点后自动闭合为面。 (2) 绘制阳台立壁: 利 用绘制垂直方向的遮挡立壁来确定阳台侧面。 选择下拉菜单 ―三维屋顶 ‖中的 ―绘制立壁 ‖项,命令行提示: 回车退出 / 选择线 S / 指定起点: 阳台平面轮廓上各个顶点 输入该点高度 (m)0: 以底层阳台为例,阳台底距室外地面高度 ,阳台高度 1米。 依次指定轮廓各个顶点,均设定为此高度。 输入悬高 (m)2:1 指阳台自身高度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底面厚度为 、侧面高度为 1米、距室外地面 绘制完成。 第四章 计算分析 遮挡分析 分析并显示选定遮挡建筑 物的被遮挡建筑物,或选定被遮挡建筑物的遮挡建筑物。 可清晰地明了各栋建筑的遮挡及被遮挡情况,可将结果绘制成直观的表格。 选择 ―分析 ‖下拉菜单中的 ―遮挡分析 ‖项,弹出如下所示对话框: 通过该对话框可完成以下操作: (1) 点击 ―选择被遮挡 ‖按钮,命令行提示: 回车退出 / 请选择被遮挡建筑物 :找到 3个 请输入受影面高度 (米 ): 回车退出 / 请选择被遮挡建筑物 : 选择被遮挡建筑物,即在对话框中显示相应的遮挡建筑物情况。 其中 ―受影面高度 ‖可双击进行修改,修改后点击回车, ―遮挡建筑物 ‖的显示情况即会 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2) 点击 ―选择遮挡 ‖按钮,命令行提示: 回车退出 / 请选择遮挡建筑物 :找到 3个 请输入受影面高度 (米 ): 回车退出 / 请选择遮挡建筑物 : 选择遮挡建筑物,即在对话框中显示相应的被遮挡建筑物情况。 其中 ―受影面高度 ‖可双击进行修改,修改后点击回车, ―被遮挡建筑物 ‖的显示情况即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注:以上两类分析中不考虑异型屋顶的影响。 为了识别上的方便,参与遮挡分析的建筑物需要进行命名。 在选择 ―遮挡建筑物 ‖或 ―被遮挡建筑物 ‖后,软件自动判断当前图面上参与分析的建筑物 是否全部命名,若已全部命名则直接进行分析并显示结果;若仍存在未命名的建筑则弹出如下对话框: 建筑物名称:建筑物起始名称,系统将以此名称加序号的形式,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为各建筑物命名。 例输入建筑物名称为 A,则各建筑物被分别命名为 A A2…… 命名全部:将当前图面上所有未命名的建筑物进行命名。 命名相关:将与选定建筑物有遮挡或被遮挡关系的建筑物进行命名。 选定建筑物亦同时命名。 (3) 查看:直接查看图面上选定建筑的遮挡或被遮挡情况。 点击 ―查看 ‖按钮,命令行提示: 遮挡建筑物及屋 顶 (P) / 被遮挡建筑物 (B):B 确定建筑类型 回车退出 / 请选择被遮挡建筑物 :找到 1 个 选定建筑物 回车退出 / 请选择被遮挡建筑物 : 请输入受影面高度 (米 ): 若选定建筑类型为遮挡建筑物及屋顶,则在图面上高亮显示其被遮挡建筑物轮廓; 若选定建筑类型为被遮挡建筑物,如对其造成遮挡的是建筑物,则高亮显示该建筑物轮廓;如对其造成遮挡的是建筑物和屋顶,则高亮显示该建筑物和屋顶轮廓;如对其造成遮挡的只是屋顶,则高亮显示该屋顶轮廓,屋顶轮廓的显示可具体到每一条线。 (4) 点击 ―绘表 ‖按钮,将分析结果绘制成遮挡分析表,如下表所示: (5) 点击 ―导出 ‖按钮,将分析结果存储为特定格式的文件。 阴影分析 逐时阴影 按日照时间间隔自动计算并绘制,单体建筑或组合多栋建筑物轮廓的日照投影图。 可直观的观察建筑物阴影轮廓对其它建筑物的遮挡情况。 移动鼠标至任意一条轮廓线,将自动显示其生成时间。 选择 ―分析 ‖下拉菜单中 ―阴影分析 ‖项的 ―逐时阴影 ‖,或是单击主界面上的 按钮,在命令行提示: 回车退出 / 请选择遮挡建筑物及屋顶 : 受影面高度 (米 ): ,如输入建 筑物底层窗户底标高为 开始分析,请稍候 ...... 共选择 1个实体 ,其中 1个建筑物 ,0个异型屋顶 . 建筑物轮廓日照投影图自动生成,每两条轮廓线的间隔时间由界面参数中设置的 ―分析采样间隔 ‖确定,如下图所示。 阴影分析 ―分析采样间隔 ‖宜输入 10分钟以上,这样生成阴影速度较快。 阴影分析结果可以进行逐时、时段显示,具体操作可参看 ―逐时显示阴影 ‖和 ―时段显示阴影 ‖。 轮廓阴影 按日照时间间隔自动计算并绘制,单体建筑或组合多栋建筑物轮廓的最大日照范围投影图。 可直观的观察建筑物阴影轮廓 对其它建筑物的遮挡情况。 移动鼠标至轮廓线,将自动显示其分析时间段。 选择 ―分析 ‖下拉菜单中 ―阴影分析 ‖项的 ―轮廓阴影 ‖,在命令行提示: 回车退出 / 选择遮挡建筑物及屋顶 : 输入受影面高度 (米 ): 建筑物轮廓日照最大投影范围图自动生成。 阴影差集 按日照时间间隔自动计算并绘制,所选先后两处建筑物轮廓的日照投影差集图。 建筑物选择的先后顺序需符合此公式:阴影差集 = 阴影 1 阴影 2。 可直观的观察相邻建筑物间的阴影轮廓相互遮挡情况。 移动鼠标至任意一条轮廓线,将自动显示其生成时间。 选择 ―分析 ‖下拉菜单中 ―阴影分析 ‖项的 ―阴影差集 ‖,在命令行提示: 请按此式选择建筑物 :阴影差集 = 阴影 1 阴影 2 回车退出 / 请选择产生阴影 1的建筑物及屋顶 :找到 1 个 回车退出 / 请选择产生阴影 1的建筑物及屋顶 : 共选择 1个实体 ,其中 1个建筑物 ,0个异型屋顶 回车退出 / 请选择产生阴影 2的建筑物及屋顶 :找到 1 个 回车退出 / 请选择产生阴影 2的建筑物及屋顶 : 共选择 1个实体 ,其中 1个建筑物 ,0个异型屋顶 ,0个重复 输入受影面高度(米 ): 如下图所 示,建筑 A A3 A32所产生的阴影为阴影 1,建筑 A1所产生的阴影为阴影2,两者差集即为下图阴影。 主要目的是区分各遮挡建筑对 A4建筑产生影响的强度,图中 A1完全遮挡 A4建筑左侧, A A3 A32对 A4建筑右侧产生了遮挡影响。 单点分析 自动计算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区域内任意一点的日照时间。 可随光标移动动态显示当前点的日照情况,可自动在图上标注出单点位置及编号,还可生成单点分析结果统计报表。 选择 ―分析 ‖下拉菜单中的 ―单点分析 ‖项,或是单击主界面上的 按钮,在命 令行提示: 回车退出 / 请选择遮挡建筑物及屋顶 : 找到 4 个 回退 U / 动态开关 D / 指定测试点 : 输入 D,交替控制动态分析功能的开关状态 同时弹出 ―单点分析 ‖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对话框右侧部分为动态分析显示框: 通过该对话框可完成以下操作: (1) 在动态分析开启状态下,随着光标的移动,动态分析显示框中动态显示当前点的累计日照时间及连续日照时间,光标处亦同时显示该点的连续日照时间,如上图所示。 (2) 在图面上点击一个或连续多个单点,生成按点击顺序依次递加的编号图标 … ,对话框中同时显 示出每个单点的计算条件参数和详细计算结果。 ―累计日照 ‖显示各个连续日照的时间段及其累计日照时间; ―最大连续日照 ‖显示各个连续日照的时间段中最大的连续日照时间段。 (3) 测试点高(米):输入所选测试点的高度。 如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