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保教细则内容摘要:

会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 2)教师 早操编排结构合理,应包括准备活动、队列练习、两套操节(小班为徒手操和模仿操,中大班为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及分散活动等;运动量适当,早操后幼儿有脉搏加快、身体发热反应;时间适宜,中大班活动时间 15— 20 分钟,小班 12— 15分钟。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编排各自不同的活动内容。 提醒并检查幼 儿是否做好早操前准备(冬季需要拿掉帽子、取下围巾、手套等),衣服、鞋子是否穿好。 精神饱满地组织早操活动,口令规范,示范正确。 定期变化带操的站位,面向全体幼儿,也可指导中、大班幼儿轮流带操。 随时观察幼儿早操情况,做到三看(看情绪、看动作质量、看动作力度);三提示(提示动作、提示增减衣物、提示运动卫生及安全)。 指导幼儿选择和按规定收拾器械。 服饰符合早操活动要求(不穿高跟鞋、不穿裙子、衣服长短适中、不披发)。 ( 3)保育员 熟悉本班早操活动内容,会做早操活动。 检查场地、器械安全。 指导值日生在早操前按要求 摆放器械,在早操后整理收拾活动器械。 观察幼儿的活动量,巡回抚摸幼儿的头、颈、背部,提醒或帮助幼儿增减衣物,特别关注体弱幼儿。 不披发,不穿高跟鞋,不穿裙子,衣服长短适中,服饰符合早操活动要求。 配合教师指导幼儿规范的早操动作。 随时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及时处理幼儿的安全或身体不适等突发事件。 ( 1)幼儿 愉快地参与体育活动,主动活动身体。 正确使用活动器械,尝试新玩法,并和同伴一起活动。 有安全意识,不做危险动作,不用器械与同伴打闹等。 有自我保护意识,知道身体发热时脱衣服或有不适时主动告诉老师,有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遵守体育活动规则。 会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 2)教师 一周体育活动保证体育课、体育游戏、器械活动、大型玩具、散步等多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开展。 保证开展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各种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活动。 自制或提供各种户外体育活动器具,根据幼儿活动需要保证足够的体育活动材料:小型器械人手一套、较大型器械小组一套。 合理利用户外体育活动场地,保证幼儿足够的、安全的活动空间。 保证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 2小时,其中体育活 动不少于 1小时,且活动分段进行。 引导幼儿多通过身体动作参与、体验、探究、合作式的活动,减少过多的示范讲解。 有目的地观察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动作发展、习惯、安全意识、意志品质等实际情况,做出积极的应对和调整。 建立适宜的运动活动常规,督促幼儿遵守。 控制好活动中幼儿运动量,注意动静交替,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强度,防止突然运动或剧烈运动造成的拉伤、扭伤或身体不适等。 ( 3)保育员 了解户外活动内容及要求。 协助教师准备和检查场地、器械的安全。 活动前检查幼儿服饰和鞋带。 观察幼儿的活动量,随时提醒或帮助 幼儿增减衣物,及时为出汗幼儿隔背,特别关注体弱幼儿。 活动过程中协助教师指导和帮助幼儿。 收拾场地,检查器械。 做好幼儿活动后的护理工作:督促幼儿洗手,用温度适宜的干净毛巾给幼儿擦面,增加衣物,饮水等。 三、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主要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实践活动,它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 (一)基本要求 1.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游戏和自由活动时间,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经验和兴趣,创设游戏环境,选择幼儿游戏内容。 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有教育性的游戏材料和自制玩具。 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 3.加强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并采用直接指导、交叉指导、平行指导等方式给予适当指导。 4.开展多种类型的游戏活动,保证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创造性游戏与娱乐游戏、教学游戏、音乐游戏等规则性游戏间的平衡。 (二)行为细则 与同伴友好玩耍,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材料和经验。 能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材料、同伴、角色、场地等,自主选择进行游戏。 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与准备。 爱护和正确使用游戏材料。 会轻拿轻放,会物归原处,叠放整齐,会归类整理玩具。 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学习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能克服困难,坚持游戏。 制定目标明确、有指导和观察要点的游戏活动计划。 每日保证幼儿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 2个。 保证幼儿每周至少开展二次活动区活动,时间为 1小时左右。 平衡一周内各类游戏活动,保证幼儿主动性游戏活动。 采用集体游戏、个体游戏、小组游戏、自由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材料 投放数量足,种类全;添置和更换及时,每月不少于 2次。 根据游戏活动的要求和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家园共同收集自然物、废旧材料、半成品等作为游戏活动的材料。 根据需要,保证游戏活动的空间及场所。 小班设置 35 个活动区;中班设置 46 个活动区;大班设置 57个活动区。 用“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等观察方法有目的或随机地观察幼儿材料使用、游戏水平、游戏状态,并有目的地做好记录。 游戏活动前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活动目的和要求,作好游戏前材料、场地等准备。 观察幼儿游戏与场地安全因素, 活动中随时给幼儿增减衣物。 配合教师作好游戏活动对幼儿的指导,协助教师处理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带领幼儿收拾、整理游戏活动材料。 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发起的、采用集体活动形式组织的师幼互动活动,或在教师引导下的同伴互动活动,旨在促进幼儿同伴分享交流,提升幼儿经验,强化学习体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一)基本要求 1.根据教育目的、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学习活动,保证学习活动内容的平衡性与整体性。 2.积 极发挥幼儿多种感官作用,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材料,保证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 3.遵循幼儿学习特点,注重活动的过程,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采用合作、交流、探索等活动方式开展活动。 4.灵活地运用集体联合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结伴互动活动等组织形式,为幼儿提供交流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5.学习活动时间次数严格执行幼儿园课程规定,每周不能超过 12次,每次活动小班 1520分钟;中班 2025分钟;大班 2530分钟。 (二)行为细则 ( 1)幼儿 有参与活动的兴趣,能动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尝试多途径收集信息,并参与做好有关材料的准备。 乐于交流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能有目的地按自己的想法参与活动。 能正确地使用和整理活动材料或用具。 遵守集体活动规则。 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用眼、握笔、坐立姿势正确。 ( 2)教师 根据本班幼儿实际需要和已有经验,结合本园实施课程的要求,修改、补充、调整、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根据活动目标准备必需的教具,提供满足每个幼儿活动需要的活动材料并在当班前做好分发准备。 活动前向保育员讲明需配合的事项。 根据活动类型设置便于幼儿活动与交流的空间位置。 耐心倾听,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活动。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应答。 关注活动中个别幼儿,因人施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活动中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