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铁集团铁矿开采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1mm)构造。 条带状构造 磁铁矿与石英或闪石类型矿物分别集中而连续组成黑(灰)、白相 间成层的条带。 按条带宽窄及清晰程度又分条带状(> 5mm)、条纹状( 5—1mm)和细纹状(< 1mm)三种。 在被褶皱的地方,发生波状弯曲显褶纹构造。 浸染状构造 磁铁矿呈他形粒状或集合体星散均匀地分布在非金属矿物石英、闪 石类矿物间。 矿石有稠密浸染状和稀疏浸染状两类。 该类型矿石品位较低,多属表外矿石。 片状构造 磁铁矿和闪石类矿物与石英或磁铁矿与绿泥石互相平行排列构成 片理,见及于磁铁闪石型及磁铁石英型贫矿石内。 块状构造 磁铁矿呈他形粒状组成致密块状集合体。 其孔隙间伴生有少量的绿 泥石。 仅见于磁铁绿泥型富矿石中。 除上述,在构造破碎带附近的矿体,矿石多具角砾状构造和压碎状 构造。 某某某矿段一富矿体次生褐铁矿型矿石,见多孔状构造、胶状构 造。 综上所述,矿石主要为粒状变晶结构,粒状纤状变晶结构、复合结 构。 固溶体分解结构、交代结构等。 矿体构造为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等。 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的矿物成分比较复杂。 金属矿物除磁铁矿之外,尚有少量钛铁 矿、钛铁尖晶石、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钛磁铁矿、板钛矿、锐钛矿、白钛矿、金红石、闪锌矿和方铅矿等。 次生矿物有赤铁矿、褐铁矿、铁板钛矿、兰铜矿、孔雀石。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镁铁闪石、透闪石、阳起石、角闪石,其次是黑云母、铁铝榴石、紫苏辉石、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磷灰石及榍石、锆石等。 矿石化学成分 磁铁矿石化学成份表 矿 床水文地质 老牛沟铁矿区位于构造剥蚀低山区,地形最高海拔 800m,一般 550—700m,某某某河谷为当地侵蚀基准面,海拔 400m,切割深度 150—250m,绝大部分矿体埋藏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且有少部分矿体位于河谷区河流之下。 河谷区可见三级阶地。 本区自第四纪以来处于 缓慢上升阶段。 某某某河是矿区内主干河流,支流数条,较大者有稻草沟河等,具 有夏季流量较大,冬季封冻期长等特点。 河水与孔隙潜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河流是矿区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矿区地下水交替强烈,排泄条件良好。 当开采矿体时 ,河流又转化为充水源。 河谷区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层,是矿区内富水性相对较强的含水层, 含水层厚度 —,钻孔单位涌水量 — /秒米,渗透系数— /日,该含水层直接覆盖于河谷区含矿层及部分矿体之上,为矿坑间接充水来源。 鞍山群某某某组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层在矿区内分布广,风化裂隙较 发育,属细 —小裂隙。 含水层厚度 50m—70m,裂隙发育程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以致消失。 富水性也相对由强变弱。 风化裂隙潜水是浅部矿坑的直接充水来源。 矿区内脉状构造裂隙含水带 的含水性弱,导水性差。 脉状裂隙水是矿坑内的另一充水来源。 当矿床采取防渗措施后,断裂构造带将不致造成矿坑强烈充水。 矿区内断裂构造带中裂隙发育,岩石破碎,稳定性差,是影响矿床 开采的主要不良工程地质因素。 矿坑涌水量预测资料表明,矿床充水程度低,易于疏干。 综上所述,老牛沟铁矿属产于充水岩层以裂隙岩层为主的矿床,水 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中等类型。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体及顶底板岩石的稳定性 ( 1)矿床浅部首采地段岩石的稳定性 据大西沟东山、某某某矿 段的 11 个钻孔岩心资料,强风化带深度 17—37m,平均深度 26m。 风化裂隙发育,岩石呈块状、碎块状,裂隙宽 1—5mm,倾角 68—87。 充填物以泥质为主,岩石稳定性差。 原生带各类岩石均较坚硬,以原生裂隙为主,裂隙结构面紧密,宽 小于 ,倾角 57—83。 局部伴随后期构造裂隙,部分被碳酸盐脉充 填,胶结不甚紧密,较为松散,由此形成的构造裂隙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不佳,开采过程可能引起坍塌掉块现象。 ( 2)构造对矿体及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老牛沟铁矿区地层为陡倾斜的单斜构造,倾向北东,倾角 60—80左 右。 详勘区断裂构造分布于大西沟东山段南部、大西沟矿段 1 20号矿 组,某某某矿段亦有,矿体附近不发育。 断裂构造有三组,其中北西向、东西向两组断裂对矿体有所破坏,北东向断裂形成最晚,其规模小,远 离矿体,故对矿体的开采无大影响。 ( 3)老牛沟铁矿属于坚硬岩石为主的层状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 简单 —中等。 而详勘矿段的某某某矿段围岩稳定性较好,某某某河河床 下的矿体在开采时地表水与地下水发生水力联系,对围岩稳定性有较大 影响。 地质资源 地质部门提交储量 地段资源 /储量估算表 设计利用中段储量 本设计考虑到该矿数岩心采取单偏低,需投入基建探矿设计在 610中段地质探矿工程量 1942m,在 560m中段探矿 2918m。 4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根据业主委托要求和矿山的资源储量情况,本设计确定矿山建设规模为:采矿50104t/a,选矿 60104t/a(不足部分外购),年作业 330天,每天 3班,每班 8小时。 矿山最终产品为 66%以上铁精 粉,供通钢烧结厂使用。 5 厂址选择 概况 区域位置 本设计拟建一采选联合企业,拟建矿区占地面积 万平方米。 某某某铁矿位于吉林市东南 117km处,位于吉林省某某某市东约 70km。 地理坐标:东经 127176。 14′55″—127176。 28′17″; 北纬 42176。 54′11″—43176。 01′17″。 矿区西南有烟白线铁路通过,距红石火车站约 25km;矿区距东某某 某站(通钢所在地) 379km。 锦山村有长(春) —大(蒲柴河镇)公路通过,矿区内有森林公路通达,交通较为方便。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某某某铁矿位于吉林省某某某市东约 70km。 矿区面积约。 矿 区属低山地形。 区内无居民。 本设计占地面积。 场址建设条件 地形、地貌、地震 矿区属低山地形,处长白山脉与张广才岭交接地带,区内山脉走向 北北东,绵延很长,山势比较平缓,以侵蚀地貌为主。 区内海拔标高 500—700m左右,某某某矿段主峰高 ,一般标高在 200m~ 300m。 山脊走向为北东向,构成分水岭。 河流属松花江水系,东部有苇沙河( 上游称四道沟河),流向西南; 中部与西部有板庙河(上游称某某某河)、头道河流向西南折向西与色洛河汇合。 均为常年流水,河床宽 520m。 第二松花江位于矿区西南 公里,上游二道河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河流蜿蜒曲折,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于市内西北注入松花湖。 该处地震设防烈度为 6度。 设计地震动峰加速度。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经现场调查,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气候条件 矿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偏寒森林山区气候。 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 年平均气温 ℃ ;月平均最高气温 ℃。 绝对最高气温达到 ℃ ;月平均最低气温 ℃ ,绝对最低气温达到 ℃。 年平均降水量为。 月平均降水量为。 月平均最小降 水量为。 雨季集中在六、七、八月,占全年降水量的 %。 本区蒸发量超过降水量,绝对值。 年蒸发量为 , 月平均最大蒸发量为。 年平均相对湿度 72%,最小相对湿度 9%。 月平均最大湿度 82%,平均最小湿度 60%。 冻结期为 6个月,最大冻土深度。 年平均风速。 社会环境 区内林业资源丰富,红石林业局、某某某林场,为区内最早的企业。 工业最早从采金业开始,矿区内有某某某金矿、锦山金矿、老金厂金矿、吉林市金矿等。 矿区东南 25km处有著名的夹皮沟金矿。 自上世纪 90年代开始,老牛沟矿区先后建设了某某某矿业公司(大 西沟东山、属通钢)、吉林市铁矿(大西沟矿段、已属建龙集团)、红石 铁矿(苇厦子矿段)、杨树沟矿段(老金厂镇建,现建龙集团租赁)、四 道河子铁矿(属老金厂),现高丽屯铁矿(民企)亦在建设中。 由于矿 山的建设 人口的增加,现在的某某某已如同一个小镇,商业和服务行业 齐全。 矿区南 70km有白山水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 350万 kw。 输出电压 220kv,并入东北电网;矿区西 25km处有红石水电站一座,位于白山水电站的下游,该水电站装机容量为 55万 kw。 输出电压 66kv。 为本矿上级的供电电源。 该矿所产铁精粉供通钢使用。 产品自选厂外运至红石火车站为公 路、汽车运输。 铁精粉在红石站装车后,经铁路运输可直达东某某某通钢专用线卸入烧结厂。 矿山生产生活所需原材料、生活用品可用汽车直 接运至矿区。 该矿区对外交通运输条件较好,不需新建对外运输公路。 现有道路 可以满足设备材料的运输和产品运出以及消防的要求。 矿区内部运输主要是坑口所产原矿用窄轨铁路从坑口运至选矿厂。 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用电 ——扩建某某某矿业公司现有变电所,向某某某新建矿山供 电。 某某某供电局已同意增容。 现某某某矿业公司机修、电修、化检验等可以接受其委托加工。 环保条件 选定厂址处为一片次生林区。 无居民,无特殊环保要求。 新建厂不 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污水。 唯有采矿废石、选矿尾矿 破坏景观。 但可以复田造林。 征地、林地 按某某某市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同意新建企业征用土地、林地,并 已上报国家。 因厂区无居民,无拆迁事宜。 某某某铁矿选厂位置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现将方案比选论述如 下: 方案一:选厂位于某某某内,该沟内有其它的选厂生产,故该处的 水源条件有限,不够选厂利用。 如从头道河沟取水,需要铺设水道输送 管线;同时尾矿库也只能布置在头道河沟西侧附近的沟内,矿石和尾矿 输送反向,运输功大,不够合理。 方案二:选厂位于头道河沟 东侧 460米标高处主坑口的西侧,距主 坑口约 55 米处。 该处布置选厂供水、尾矿、供电条件均能满足生产要求,矿石和尾矿输送方向也比较合理,据水源地近,工艺布置顺畅。 方案三:选厂位于头道河沟的西侧、尾矿库的东侧,临尾矿库布置。 该选址选厂受矿标高高于主坑口的标高,在生产过程中需将矿石用提升 设备提升至选厂或汽车运至选厂,增加了二次倒运,且冬季生产可能冻 矿,但初期尾矿可以自流。 该方案建设投资和运营费用均增加。 具体见下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