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交通码头工程防波堤及护岸工程应急救援预案内容摘要:

11 ⑺、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当发生 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按触电事故救援程序进行施救。 二 .触电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 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 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施工(生产)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技术“规范”、“规程”。 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现场电工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并持有效的特种操作证上岗。 临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针对电源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现场用电设置的分布进行编制,并经公司技术部门审核,总工批准。 4 施工现场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其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 TNS 接零保护系统。 现场布线时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敷设,竣工后经测试合格后才能通电。 并做好验 收记录。 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际 GB 68299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 30 mA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 使用于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 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 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 现场电工必须做好现场日常的检查、检测并做好记录。 非电工严禁接拆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灯具等。 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 1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1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 1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作电气连接,减轻触电的 危险。 12 1同一供电系统不能同时存在 TNS 和 TT 两个保护系统。 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 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A、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⑴、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⑵、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⑶、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⑷、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⑸、如果触电者由 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尽快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⑹、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 8~ 10 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 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 8~10 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 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B、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⑴、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⑵、严禁救护 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⑶、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⑷、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⑸、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及事故应急救援组组长,由救援组长指挥对伤员立即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现场。 按照有关规定,立即报告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本企业安 全生产负责人,及请求救援。 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若发 13 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 方法如下: ⑴、通畅气道。 第一,清除口中 异物。 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 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痰血块等异物,立即把病人的头侧向一边,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入。 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 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 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⑵、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使病 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 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 16— 18 次为宜。 ⑶、胸外心脏按压。 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以能使胸骨向下移动三四厘米即可,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公钟挤压 60— 80 次。 在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 若伤者同时拌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 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三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环境污染事件预防措施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按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 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 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施工管理部负责对 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应急响应 应急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指挥对污染源及其行为,进行控制,以防事态进一步蔓延或扩散,项目安全员封锁事件现场。 同时,通报公司应急小组副,组长及公司值班人员。 14 公司应急小组副组长到达事件现场后,立即责令项目部立即停止生产,组织事件调查,并将事件的初步调查通报公司应急小组组长。 公司应急小组组长接到事件通报后,上报当地主管部门,等候调查处理。 四 .火灾与爆炸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 火灾与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施工现场防火工作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 方针,立足于自防自救,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施工现场的防火机构 施工现场实行层级管理,落实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各负其责,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现场的防火工作。 各部门负责人、生产班(组)长是本部门、班(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班(组)的消防工作。 ⑴、施工现场成立防火领导小组,由消防安全责任人任组长,成员由生产、质技、保卫、行政(后勤)、材料、宣传部门和各生产班(组)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组成。 ⑵、施工现场按参加施工总人数千人以上的百分之十,千人以下的按百分之十 五的比例组建义务消防队。 义务消防队队长由现场消防安全责任人任命,义务消防队下设灭火组、引导疏散组、物资疏散组、救护组、维护秩序组。 各司其责。 a、灭火组:当接到着火报警,应迅速赶赴着火点进行灭火。 b、引导疏散组:当火灾发生后,引导火灾现场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地方,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 c、物资疏散组:当火灾发生后,抢救转移物资和火灾后物资清点。 d、救护组:对因火灾引起有毒气体,采取防中毒措施,对因火灾,灭火过程中受伤人员的抢救、护理。 e、维护秩序组:当火灾发生后,负责维持现场的治安秩序和保护火灾现场。 施工项目应当对职工进行经常的防火宣传教育普及消防知识,增强消防观念,自觉遵守各项防火规章制度, 抓好检查制度的落实。 在施工过程需要动火,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落实动火作业“八不、四要、一清”的防火措施,才可动火。 动火后,要进行检查验收。 严格吸烟管理,施工现场应设立吸烟区,配置相应设施,严禁在非吸烟区吸烟。 15 现场存放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必须按规定经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才可存放,严格控制存放数量,并落实防火措施。 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设立临时消防供水系统,做到与施工同步进行 ,临时消防供水系统高压水泵设专线供电、供水管直径不小于 50mm,配备长度为 20m 的消防水带及配置水枪。 电线架设、电器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技术规程的要求,并由持有电工证的电工架设安装,严禁在外脚手架上架设电线及乱拉乱接电线。 易燃杂物要及时清运,不宜长时间堆放在施工现场和宿舍附近,消防通道要保持畅通无阻。 火灾与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当发生火情与爆炸重大的安全事故时,通讯联络组或发现事故人必须立即拨打“ 119”电话与消防指挥中心联系,报警时应沉着冷静,必须准确讲清起火单位、所在地区、道路、门牌 号码、起火部位、着火物资、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以及所使用报警的电话号码等,并派员到路口迎候和引导消防车进入火场,在使用无线移动电话报警时,还必须注意报警后不要关机,以便听取消防队的回唤问话,保持联系。 扑救火灾的程序: 、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 一旦建筑物起火,要在起火后 5— 7分钟内,控制与扑灭初期火灾,灭火行动组和起火部位员工必须先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消防水管)、器材(灭火器材)进行自救。 在组织灭火自救工作中,依次按分工做好下列工作: ⑴ 、 向公司 驻地 消防支队指挥中心调度室“ 119”报警。 ⑵、疏散 引导组要向施工现场各施工员发出火灾通报,迅速地指挥员工疏散,对各类电器、机械设备停止其运行或部分停止使用。 ⑶、灭火行动组首先进入火场,启动水泵,合理采用消防栓和各种灭火器材有效地进行灭火。 ⑷、疏散引导组对受到火势威胁的易燃易爆物品、氧气、乙炔、液化石油气等要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并派员专管。 ⑸、安全防护救护组对发现有伤员,要进行护理,对重伤者要及时送 驻地 医院救护。 火灾现场要设置护卫人员,火灾扑灭后要根据划定的范围进行保护现场,不准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内,以免影响调查工作。 ⑹、物资转移,必须按先贵重后一般 的原则进行转移,对转移的物资要列出清单,派员保护管理。 16 、在建工程火灾的扑救方法: 施工大楼发生火灾,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等各组必须迅速组织成员到位,进行观察分析火情,组成人员一般不少于 2人进入火场进行扑救与疏散,应急疏散按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有序进行,扑灭火灾应从火焰根部扑起,起火点扑起,从顺风方向推进扑救直到扑熄为止。 ⑴ 、若生活区某一房间内起火,而门已被火封住,使房内人员不能走出时,房内人员可通过从阳台或室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绕道疏散。 ⑵ 、若着火层的走廊、楼层被烟火封锁,有人 逃到房间、窗口、阳台时,首先要通过广播稳定他们的情绪,同时消防人员应采用各种登高方法进行抢救、疏散,也可采用各种救生器具,如使用安全绳、缓降器、救生袋等降至地面。 ⑶ 、若办公器材、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切忌使用水源扑救,应选用干粉、二氧化碳气体灭火。 一旦其他部位发生火灾,必须第一时间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区存放。 、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 发生火灾事故,要根据燃烧物质,燃烧特点,火场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及时扑救初起火灾。 (1)、在火灾时对非消防用电都要断电。 (2)、楼梯是建筑物唯一的疏散设施,楼梯间要有效地防止烟火侵入。 (3)、火场上出现浓烟、高热、缺氧等致人伤亡时间,早在 5~6 分钟,晚的在 10~20 分钟,所以人员疏散时间必须控制在 3分钟内全面疏散到安全地方。 (4)、施工现场发生的火灾,多数是由于烧焊作业或遗留火种而引起的,如可燃什物,可用冷却灭火方法,将水或灭火剂直接喷射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其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达到灭火效果。 (5)、如电器设备火灾,可用窒息灭火法,用不导电的灭火剂,立刻关闭电源,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直接喷射在燃烧的电器设备 上,阻止空气接触,达到灭火效果。 (6)、油类火灾同样可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