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技]接触网检验批质量验收表格内容摘要:

质 量 验 收 标 准 的 规 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单位 验收记录 主 控 项 目 1 钢柱外观质量 第 条 2 钢柱型号、规格、安装位置 设计要求 3 钢柱侧面限界 设计要求 钢柱承载后应直立或向受力反侧倾斜允许偏差 格构及实 腹式钢柱顺线路方向直立 % 锚柱端部向拉线侧倾斜 0~ 1% 桥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 0~ % 13 m 高软横跨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 %~ 1% 15 m 高软横跨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 1%~ 2% 硬横梁钢柱顺线路方向直立 % 硬横梁钢柱横线路方向直立 % 4 桥钢柱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偏差 3176。 软横跨两根钢柱中心连线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 3176。 同组硬横跨横梁跨长偏差 177。 20 mm 一 般 项 目 1 钢柱用钢垫片 第 条 2 中间法兰联结平面垂直度 H/1 000 3 连接螺栓紧固力矩 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检查 评定结 果 专职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分项工程负责人 年 月 日 监理单位验收结论 监 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说 明 主控项目 1. 格构及实腹式钢柱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钢柱》( TB/T2921)及其他有关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书,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10%。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2. 钢柱型号、规格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 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 1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3. 格构及实腹式钢柱侧面限界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基本建筑限界,钢柱承载后应直立或向受力反侧略有倾斜,施工允许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柱倾斜允许偏差(从基础面算起) 序 号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1 格构及实腹式钢柱顺线路方向应直立 % 2 锚柱端部向拉线侧倾斜 0~ 1% 3 桥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 0~ % 4 13 m 高软横跨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 斜 %~ 1% 5 15 m 高软横跨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 1%~ 2% 6 硬横梁钢柱顺、横线路方向均应直立 %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用丁字尺、水平尺、卷尺、线坠或支柱倾斜测量仪测量检查。 4. 桥钢柱(格构及实腹式)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 3176。 软横跨两根钢柱中心连线均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 3176。 同一组硬横梁两钢柱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施工允许偏差177。 20 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 10%。 检 验方法:测量检查。 一般项目 1. 钢柱底部主角钢下钢垫片面积不小于 50 mm 100 mm,片数不应超过三片,分节组装的钢柱连接应紧固密贴,中间无垫片,中心线与中间法兰联结平面不垂直度不应大于 H/1 000。 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用力矩搬手测量检查。 基础帽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203□□□ 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 工 单 位 项目负责人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1— 2020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标 准 的 规 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单位 验收记录 主 控 项 目 1 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 设计要求 2 地脚螺栓和钢柱底座及混凝 土柱法兰盘的遮盖情况 第 条 一 般 项 目 1 基础帽各部尺寸允许偏差 177。 10 mm 2 基础帽表面质量 第 条 施工单位检查 评定结果 专职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分项工程负责人 年 月 日 监理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说 明 主控项目 1. 基础帽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值 , 基础帽应将基础地脚螺栓和钢柱底座及混凝土柱法兰盘部分全部遮盖。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查 30%;监理单位抽检 10%。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试验检查,监理单位查阅试验记录。 一般项目 1. 基础帽的各部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偏差不大于177。 10 mm;基础帽表面平整有棱角,表面光洁,成型美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查 30%。 检验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地线、接地极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204□□□ 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 工 单 位 项目负责人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1— 2020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标 准 的 规 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单位 验收记录 主 控 项 目 1 接触网支柱、隧道埋入杆接地,接地极设置 设计要求 接地线防腐、防锈及连接质量 第 条 接地极接地电阻值 距接触网带电体 5 m以内 的金属结构 30 Ω 隔离开关、避雷器、吸流 变压器 10 Ω 架空地线 10 Ω 附加导线远离铁路、行人 多站台上的支柱 30 Ω 避雷线 10 Ω 2 避雷器的接地极距通信电缆最小距离 一般条件下 3 m 受地形受限,加绝缘保护时 1 m 接地引线与通信电缆交叉的最 小垂直距离 m 一 般 项 目 1 接地线埋入地下部分 ≥ 100 mm 接地线外观质 量 第 条 2 接地极埋入地下部分深度 ≥ 600 mm 接地极外观及连接质量 第 条 施工单位检查 评定结果 专职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分项工程负责人 年 月 日 监理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说 明 主控项目 1. 接触网支柱、隧道埋入杆件均应按设计要求接地。 距接触网带电体 5 m 以内的金属结构(如桥栏杆、水鹤、天桥防护栅等)及隔离开关、避雷器、吸流变压器、附加导线远离铁路的支柱及 行人多的地方和站台上的支柱、架空地线两端下锚处等均应按设计要求设接地极。 接地线地面部分涂防锈漆,地下部分涂防腐油,连接牢固可靠,连接处除锈,涂电力复合脂。 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接地极接地电阻 序 号 项 目 接 地 电 阻 值 ( Ω) 1 距接触网带电体 5 m 以内的金属结构 30 2 隔离开关、避雷器、吸流变压器 10 3 架空地线 10 4 附加导线远离铁路、行人多站台上的支柱 30 5 避雷线 10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监理单位不少于 10%。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实测;监理单位查阅接地极埋设隐蔽工程记录。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2. 各种接地极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棒应离开地下电缆。 避雷器的接地极距通信电缆不应小于 3 m,地形受限时,应加绝缘保护,但最小距离不应小于 1 m。 接地引线与通信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 m,交叉角度为 90176。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 10%。 检验方法:观查、测量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一般项目 1. 接触网支柱接地线平直,无明显弯曲,防锈漆无脱落和漏涂现象,埋 入地下部分不小于 100 mm。 隧道内地线与隧道壁、拱顶密贴,防腐漆无脱落和漏涂现象。 镀锌地线的镀层应完好。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 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 接地极埋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 m,地面部分涂防绣漆,连接处应除锈涂电力复合脂,连接牢固可靠。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拉线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205□□□ 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 工 单 位 项目负责人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1— 2020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标 准 的 规 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单位 验收记录 主 控 项 目 1 线材的规格、外观、质量 第 条 2 锚柱拉线设置 第 条 3 锚板及拉杆 锚板型号 设计要求 锚板抗压极限强度 设计要求 锚板拉杆规格 设计要求 锚板埋设深度 设计要求 锚板拉杆与拉线位置 一条直线 锚板与拉线位置关系 垂直 锚板拉杆与地面夹角 一般: 45176。 困难: 60176。 4 拉线环中心距锚柱偏差 177。 200 mm 拉线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偏差 +100 0mm 5 拉线质量 第 条 一 般 项 目 1 拉线角钢安装、连接件镀锌、钢绞线防腐及回头绑扎质量 第 条 2 锚柱拉线允许偏差 钢铰线在楔型线夹的回头长度 300~ 500 mm 锚板埋设深度 020+ mm 回头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