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卡片的制作内容摘要:

递动力 ,鸡心夹夹紧 F 段, 磨削外圆表面 A。 工序 10 划键槽加工线。 工序 11 用台虎钳装夹 , 再铣床上铣出两个键槽,要求铣到工件要求的粗糙度。 工序 12 在钳工台上用锉削去除部分表面毛刺。 工序 13 对零件进行清洗,除去表面锈渍和污垢。 工序 14 终检零件尺寸。 、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方案一与方案二在粗基准的选择与使用时是一致的,先用棒料的一端作为基准加工另一端,再对剩下的一端进行粗加工。 不同之处是在进行半精加工与精加工时基准的选用。 方案一中,以粗加工过的轴的一端作为基准 对未装夹端进行半精加工与精加工,然后再交换装夹位置,加工另一端。 方案二中,轴的一端 半精加工结束之后,进行另一端的半精加工,精加工阶段时同样采用此种方法。 方案一的优点在于减少了工件的装夹次数,减少了因装夹带来的误差。 但是用这种方法加工很难保证先加工一端与后加工一端的同轴度要求。 而在方案二中,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都是经历了一次装夹位置的交换,即采用了互为基准的原则进行加工,有效的保证了轴的左右两端的同轴度要求 .所以第二种方案是比较合理可行的。 、 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确定毛坯的尺寸 由于 要选用热轧圆钢直接进行车削成型所要加工的工件,所以只需确定最大轴径 10 处的加 工余量及端面加工余量,就可将毛坯的尺寸完全确定下来。 ( 1)外圆端面毛坯加工余量的确定。 外圆端面的表面粗糙度为 m, 对其 加工的方案为:粗车。 由文献 [1]中的表 2mm。 ( 2) 最大轴径处 毛胚加工余量的确定。 其粗糙度 m 的要求,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 取粗车的加工余量为 3mm,由文献 [1]中的表 查的与之相接近的热轧圆钢的直径为 68mm 和 70mm,但前者为不推荐使用的直径,所以选用直径为 70mm热轧圆钢。 综上,最终毛坯选定为直径为 70mm,长度为。 、确定各轴段的机械加工余量 ( 1) A 段外圆表面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粗糙度 m的要求,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 半精车 磨削。 由 文献 [1]中的表 、 查得:磨削余量为 ;半精车余量为 ;加工总余量为 30mm, 则 粗车余量为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由工艺手册查得:磨削后的IT6, m;半精车后为 IT9, m。 粗车后为 IT12, 下表所示 : 表 —— 1 工序名称 工序余 量/mm 加工经济精度 /mm 表面粗糙 度 Ra/um 工序基本尺寸 /mm 尺寸、公差 /mm 磨削 IT6 0. 8 40  半精车 IT9 40+= 0  粗车 IT12 +=41.4 0  毛坯 —— —— —— +=70 70 ( 2) B 段外圆表面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粗糙度 m的要求,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 半精车 精车。 由 文献 [1]中的表 、 查得: 精车 余量为 ;半精车余量为 ;加工总余量为 20mm, 则 粗车余量为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由工艺手册查得: 精车 后的IT6, m;半精车后为 IT9, m。 粗车后为 IT12, 下表所示 : 表 —— 2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mm 加工经济精度 /mm 表面粗糙 度 Ra/um 工序基本尺寸 /mm 尺寸、公差 /mm 精车 IT6 0. 8 50  半精车 IT9 50+= 0  11 粗车 IT12 +=51.3 0  毛坯 —— —— —— +=70 70 3) C 段外圆表面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粗糙度 m的要求,对其加工的方案: 粗车。 加工总余量为 6mm, 则 粗车余量为 6mm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由工艺手册查得:粗车后为 IT12, 下表所示 : 表 —— 3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mm 加工经济精度 /mm 表面粗糙 度 Ra/um 工序基本尺寸 /mm 尺寸、公差 /mm 粗车 6 IT12 64 0 3..064 毛坯 —— —— — 64+6=70 70 ( 4) D段外圆表面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粗糙度 m的要求,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 半精车 精车。 由 文献 [1]中的表 、 查得: 精车 余量为 ;半精车余量为 ;加工总余量为 25mm, 则 粗车余量为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由工艺手册查得: 精车 后的IT6, m;半精车后为 IT9, m。 粗车后为 IT12, 下 表 所示 : 表 —— 4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mm 加工经济精度 /mm 表面粗糙 度 Ra/um 工序基本尺寸 /mm 尺寸、公差 /mm 精车 IT6 0. 8 45  半精车 IT9 45+= 0  粗车 IT12 +=46.3 0  毛坯 —— —— —— +=70 70 ( 5) E段外圆表面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由于 E段的直径与加工方法和 A 段的相同,所以其各加工阶段的加工余量也与 A段相同 ( 6) D 段外圆表面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粗糙度 m的要求,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 半精车 精车。 由 文献 [1]中的表 、 查得: 精车 余量为 ;半精车余量为 ;加工总余量为 40mm, 则 粗车余量为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由工艺手册查得: 精车 后的IT6, m;半精车后为 IT9, m。 粗车后为 IT12, 下 表 所示 : 12 表 —— 5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mm 加工经济精度 /mm 表面粗糙 度 Ra/um 工序基本尺寸 /mm 尺寸、公差 /mm 精车 IT6 0. 8 30  半精车 IT9 30+= 0  粗车 IT12 +1= 0  毛坯 —— —— —— +=70 70 ( 7)轴端面毛胚加工余量的确定。 其表面粗糙度为 m,粗 铣 既可达到 要求, 以确定 铣削 余量为 2。 所以轴毛胚总长度为 +2 2=。 如下表所示 : 表 —— 6 工序名称 工序余 量 /mm 加工经济 精度 /mm 表面粗糙度Ra/um 工序基本 尺寸 /mm 尺寸 公差 /mm 铣端面 2 IT12 0  毛坯 —— —— —— +2 2= 、加工阶段的划分 该轴为多阶梯轴 ,为了使毛胚生产率高,将毛胚大大的简化了,但是这使得毛胚机械加工余量较大,需要切 除大量金属,产生大量的切削热,而且引起残余应力重新分布而变形 ,因此 ,安排工序时 ,应将加工过程分为以下阶段: ① 粗加工阶段 粗加工阶段主要是去除各加工表面的余量,并作出精基准。 它包括 粗车外圆、钻中心孔。 ,钻中心孔为精基面作好准备 ,使后续工序定位精准 ,从而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形状和位置要求 . ,将零件加工出Φ ,Φ ,Φ 64,Φ , Φ 的轴外圆 , 使此时坯件的形状接近工件的最终形状和尺寸 ,只留下适当的加工余量 . ② 半精加工阶段 半精加工阶段的任务是减小粗加工留下的误差,使加工面达到一定得精的,为精加工做好准备。 它包括主轴 各处外圆、台肩 的半精车。 ③ 精加工阶段 精加工阶段的任务是确保达到图纸规定的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它包括对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外圆面 A、 E 磨削加工、对外圆面 B、 D、 E 的精车加工。 然后铣键槽。 加工顺序的安排 13 该轴要求热处理 由于热轧圆钢的切削性能较好,所以在进行切削之前无需进行任何形式的热处理。 但是,工件图上要求零件的 最终热处理方式为调质处理 ,所以 在 半精 加工前应进行调质热处理。 辅助工序 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机械加工工序 (1)按“先基准面后其他”的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面,钻中心孔及车表面的外圆。 (2)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先加工端面,再加工铣键槽。 (3)按“先主后次”的顺序,先加工主要表面:车外圆各个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铣键槽。 (4)按“先粗后精”的顺序,先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各主要表面,后安排精加工。 、工序的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由于该轴生产类型为 小批生产,且采取的工序集中,加设设备以通用机床为主,生产方式为通用机床加辅助夹具为主。 工件在各机床上的装卸及及各机床的传送均由人工完成。 选择加工设备 根据该轴的尺寸大小要求,选用卧式 CA6140,万能外圆磨 M131W, 铣床XA6132。 2. 选择工艺设备 工艺装备主要包括刀具、夹具和量具。 各工序所用的工具及设备 具体 如下表所示: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车床设备 刀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