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的繁殖方法与栽培养护技术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钾拌匀消毒。 扦插和发芽前管理 : 扦插深度为插条长度的一半,株行距 3cm 3cm,然后盖单层膜。 发芽前管理的关键是增加地温,控制气温,促进生根。 白天中午温度高时通风降温,晚上低温时接通电热线加温。 使地温在 20~ 25℃,气温保持在 7~10℃,根据土壤湿度,见干就需浇水。 发芽后的管理 : 经 20~ 30 天后,扦插条生根发芽,此时关键是稳定地温,防止嫩枝芽受冻。 晚间盖双层膜保温,白天盖单层膜,地温维持在 20℃左右,气温10℃以上。 每 10 天左右浇一次水, 每浇两次水施一次液体肥料, 2 月底移栽,也可在温室内进行嫩枝扦插育苗。 (四)嫁接繁殖 月季中的黄色和白色品系不易生根,因此必须采用嫁接法来繁殖,此外有时为了节约种源,或为了得到长势较强的月季品种,常常使用嫁接法,常用的嫁接方法是芽接。 砧木准备 : 月季的砧木培养一般用播种法培育,中国产的野蔷薇或欧洲产的狗蔷薇,每年的 9 到 10 月采下果子,堆积几天 , 用轻碾子压过以后可以用果肉弄碎,种子洗出, 11 月放入湿沙中沙藏 1 年(狗蔷薇要 1 年),翌年春季播种,整好 1m 宽的播种槽,可播 5 行,种子距离为 4cm,但发芽率不高, 1kg 种子可得到6000 到 8000 株,发芽后注意病虫害防治,生长 1 年后苗木地径达到 10cm 以上者可供嫁接用。 嫁接时间 : 芽接是用当年已近成熟的非休眠芽,因此嫁接时间是在晚夏至初秋,一般是 6 到 9 月份,各地因气温不同而不同,北方冬季室外寒冷,因此芽接后只希望出现接活的征兆(如叶柄是否脱落),而不希望嫁接芽萌发,以利于新 6 嫁接苗木越冬,因此常在 8 到 9 月份嫁接;南方地区希望嫁接后当年萌发,因此越早越好,可以在 6 月刚出现腋芽以后即动手芽接。 嫁接方法 : 首先用抹布把砧木基部表面擦干净,然后在砧木上切成 T 字型、倒 T 字型、 工字型、方型等切口,要求切至木质部;然后削去芽片,芽片要略带一薄层木质部,切下后把木质部剥离,芽片形状要和切口形状相似,然后揭开砧木上表皮,把芽片紧贴在砧木木质部上,之后用塑料条缠好,注意不要把芽缠住,以免影响发芽。 (五)压条繁殖 对于藤本月季,可进行水平压条繁殖,具体为选取生长发育良好的枝条,顺压枝挖浅沟,按适当间隔刻伤枝条并水平固定沟中,除去枝条上向下生长的芽,填土待生根萌芽后在间接处逐一切断,每一段遂长成一棵新的植株。 (六 ) 扦插与繁殖的优劣势 扦插繁殖 优势 : 首先,在插枝来源充足的前提下可 以快速大量繁殖,其品种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其次月季扦插苗是自根苗,自根苗比嫁接苗的寿命明显延长;再次,扦插繁殖用地比较集中,管理较为方便,扦插繁殖已成为目前我国月季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 环剥法扦插和 冬季扦插法 的 扦插法月季成活率 高, 可达 97%以上。 全光喷雾扦插法可以使过去认为扦插曲不能生根或很难生根的植物扦插繁殖成功,可以替代许多植物的嫁接、压条和分株繁殖。 所以,采用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不仅生根迅速容易,成活率高,苗床周转快,繁殖应指数高,适宜繁殖品种多,插条来源丰富,可以实现育苗扦插生根过程的全自动管理,节 省大量人力,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育苗成本。 因此,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是一种公认的高效率、高效益的先进育苗技术 劣势 : 扦插及后期管理 比较麻烦工作量大, 扦插前应对插穗进行促进生根和杀菌处理,确定合理的扦插密度和深度;对扦插的插穗进行良好的水分管理和及时地施肥喷药,适时移栽和加强苗期的管理。 从插枝进入育苗床至幼苗植入露地约需 150 天至 180 天时间,育苗期较长。 进入露地正常生长的两年植株枝叶丰满程度先天不足且较细弱,根系整体不发达 7 导致苗木移栽成活率较低,加大苗木生产成本。 嫁接繁殖 优势 : 在采穗圃种株数量充足的前提下可获得可观的穗芽数量,为迅速扩大嫁接株数量提供有利条件。 这些年随着农业科技和园艺科技的不断进步,月季的嫁接繁殖时间已由一年中很短的一段时间变为从首季花后的 6 月中下旬至翌年 1月中旬,极大地延长了嫁接时间。 不仅如此,嫁接还可以有效缩短生长成株时间,通常情况下自嫁接至长成有较好树姿的成年株约需 1 年半的时间,而扦插苗则需两年半至 3 年的时间。 另外,嫁接繁殖的植株还具有枝条粗壮、分枝能力强、叶片肥厚、花朵硕大、抗病性强等特点。 目前嫁接繁殖已成为许多地区重要的繁殖方式之一。 劣势 : 1) 嫁接 的人工成本整体偏高; 2) 自嫁 接抽生第一个枝条起就必须定期剔除砧木蘖枝,从而提高养护成本; 3) 在养护、出圃、运输、移栽等许多环节稍有不慎即可使枝条从嫁接生长点折断,从而使 来之不易的成果前功尽弃; 4) 进入园林应用阶段后仍需定期剔除砧木蘖枝,势必 加大养护成本; 5) 嫁接点偏高的成株(包括树状月季)进入应用环节后,冬季必须采取防寒措施,否则难以过冬。 压条繁殖 ,优劣势正好与扦插相反 ,高压繁殖优势是幼苗容易养成 ,但缺点是因工作费时费力 ,短时间繁殖数量较少。 总之,扦插和繁殖各有优劣,只有权衡利弊、有所取舍,才能 在生产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 ) 栽培技术 (一)露地栽培 月季为喜光植物,在栽培过程中选择向阳地是非常必要的。 在高建筑物旁、树荫下、山坡的阴面栽种月季均不适宜。 理想的栽培月季土壤应具良好的团粒结构,有机质含量丰富。 虽然月季在 PH 为 的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微酸性( PH值 6)为好。 月季根系大部分集中于 3040 厘米的土壤表层,耕作层的深度应为5060 厘米。 月季喜有机肥,如厩肥、堆肥等,化肥一般施用过磷酸钙,每平均 100 平方米施用 2 千克。 月季花期长,生长过程中应注意追施化肥,以求速效,追肥的氮、磷、钾 比例为 1: 1: 2 或 1: 2: 3。 8 月季栽培的株行距依栽培目的的不同而异。 用于育种或科研的品种圃,常用的株行距为 150*80 厘米;用于公园、花坛、街道的环境美化则应因地制宜,采用较宽行距。 栽种以前需对幼苗进行一次修剪,剪掉损伤枝条、病枝、弱枝、受损伤或过长的根应剪除。 栽种时土壤干湿度应适宜,如过湿,应推迟移植,将土壤晒干几天;如过干,应提前 12 天轻灌一次。 月季的水分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抑制其生长发育。 品种不同、生长季节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土壤质地不同,需要水量有很大差异。 此外,浇水时 还应考虑天气和季节情况。 连续晴天或夏季高温干旱季节应多浇水,一周浇 23 次;南方冬季 710 天浇一次水,北方凝冻季节则停止浇水;春秋两季开花高峰期供水要充足;月季植株修剪前,为控制植株生长,应暂停浇水,修剪后则要适当加大浇水量;保水力较差的沙质土,浇水次数应适当增多,而排水不良的土壤浇水要慎重,以防烂根。 冬季养护对于耐寒力较弱的月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