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布展方案doc内容摘要:

讲学台 有若 子有 前 508—。 鲁 公西赤 子华 前 509—。 鲁 富裕 巫马施 子期 前 521—。 鲁 单父宰 梁鳣 叔鱼 前 522—。 齐 颜幸 子柳 前 505—。 鲁 冉孺 子鲁 前 501—。 蔡 伯虔 子循 前 501—。 蔡 公孙龙 子石 前 498—。 楚 三 为官治国 文字: 孔子面对礼崩乐坏、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提倡仁政德治,力图重整秩序。 孔子 51 岁时任中都宰,后升任鲁国司空、司寇,参与国政 , 他为官 4 年,政绩卓著,鲁国大治。 齐国害怕鲁国强大,用美 人计离间鲁国君臣,孔子只好辞官离开鲁国 ,开始周游列国。 《论语》书录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 文字说明: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 周礼的事件。 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图 1 孔子为鲁司寇像 文字说明: 相传唐代吴道子所绘,明代重摹。 2《圣迹图》化行中都 文字说明: 孔子 51 岁任中都宰,制定养生送死之节,一年之后大治。 3《圣迹图》鲁国大治 文字说明:孔子 52 岁升任大司寇,使鲁国呈现井然有序的大治景象。 23 4《圣迹图》归田谢过 文字说明:齐鲁盟会,齐景公因失礼而将过去侵占的鲁国土地送还以示谢罪和修好。 5《圣迹图》职司委吏 文字说明:孔子 20 岁曾任 季孙氏的“委吏”,即管理仓库的小官吏,秤量算数都很准确。 6《圣迹图》职司乘田 文字说明:孔子 21 岁时,当季氏的乘田吏,管理牛羊畜牧, 牛羊肥壮。 7《圣迹图》 泰山问政 文字说明:鲁昭公二十五年(前 517)鲁国内乱。 孔子和弟子到齐国避难,看到一妇人在痛哭,妇人哭诉家中三代均死于虎口,但不愿搬到山外受官吏欺压。 孔子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叹。 8《圣迹图》诛少正卯 文字说明: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53岁,由大司寇摄行相事,孔子执政七天,诛杀乱政大夫少正卯于两观台之下。 9《圣迹图》 夹谷会齐 文字说明:鲁定公十年 (公元前 500 年 )齐鲁相会于夹谷。 齐国先后演奏四方之乐和宫中之乐,都不合礼的规定。 孔子先以国君相会不能用夷狄之乐为由迫使景公撤走乐舞,后又以匹夫惑乱诸侯迫使景公处罚乐人,取得外交胜利。 10《圣迹图》因膰去鲁 文字说明: 鲁国大治引起了齐国畏惧。 为离间孔子君臣,齐国将女乐 80 名、好马 30 驷送给鲁君,鲁国君臣沉溺其中,从此怠于政事并疏远了孔子。 孔子愤而辞官离开鲁国,踏上了周游列国之路。 四 周游列国 文字: 孔子 55 岁时为了推行自己 “仁政德治 ”的政治主张 ,寻求治国平天下的机会,开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 他前后 14 年在 7 个诸侯国之间奔波,各国国君热衷于使用武力争夺权柄,都不任用他。 孔子历尽磨难却壮志难酬,六十八岁时又回到了鲁国。 图片 :孔子周游列国示意图 24 照片 : 1 夫子洞 、 晒书石 文字说明: 洞在河南永城县芒砀山。 传说孔子过宋避雨处, 天晴后就在晒书石上晾晒被淋湿的竹简。 2 孔子还乡祠 文字说明: 孔子到了宋国,首先回到祖居地祭拜祖先。 3 河南长垣学堂冈 文字说明: 孔子一边寻找从政的机会,一边讲学收徒。 学堂冈就是孔子讲学处。 4 三官寺 文字说明 : 孔子在陈国,住在司城贞子家,三官寺即其故地,在河南淮阳。 5 负函城故址 文字说明: 楚国叶公的封地 , 孔子周游列国向南走的最远的地方。 6 孔子击磬处 文字说明: 孔子在卫国击磬,一个挑筐的人劝谕孔子:没有人了解自己就罢了。 7 孔子返驾处 文字说明:孔子想去晋国,走到黄河边,听说晋国赵简子杀了贤大夫,临水叹息而返。 8 商丘文雅台 文字说明: 孔子 “ 德治 ” 思想在宋国也遭到冷遇,孔子师徒只得到城外大檀树下休息。 受过孔子批评的宋国司马桓魋派人拔倒了这棵大檀树,留下深深的树坑。 后人景仰孔子的临危不惧,在 树坑旁盖起一座纪念亭。 9 弦歌台 文字说明: 虽然被兵马围困,孔子却信心百倍地弹琴歌唱不止。 后人为纪念孔子在陈绝粮弦歌不衰而建,在孔子弹琴歌唱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弦歌台(在今河南淮阳)。 1《圣迹图》灵公郊迎 文字说明: 孔子到了卫国,灵公很高兴,亲自到郊外去迎接,并以礼相待。 2《圣迹图》丑次同车 文字说明: 在卫国,孔子曾跟在卫灵公夫妇游春的车后当陪衬。 他看出卫灵公喜好女色而轻视品德,决定离开卫国。 25 3《圣迹图》匡人解围 文字说明:孔子不甘心只担虚衔,便离开卫国到陈国。 但途径匡地时,被匡人误认为欺凌过他们的鲁国大夫阳虎,被围拘了 5 天。 弄清真相后,孔子又返回卫国。 4《圣迹图》五乘从游 文字说明:孔子离陈去卫,路过蒲地被围。 弟子公良孺带着自己的五辆车随行,死战才脱险。 5《圣迹图》在陈绝粮 文字说明: 孔子沿陈、蔡两国边界应邀前往楚国。 陈、蔡两国都怕楚国任用孔子而对本国不利,便各自派兵把孔子师徒围困了 7 天 7 夜。 弟子们被困挨饿,面有饥色。 后来子贡使楚国派兵来迎接,才免除了灾难。 6《圣迹图》子西阻封 文字说明: 楚昭王的确打算任用孔子,但遭到令尹子西的阻挠。 孔子师徒在楚国边境稍作停留,就 又返回卫国。 图片 孔子遇隐士 文字说明: 孔子到处劝说统治者实行德治的做法时常受到隐士的嘲笑和讥讽。 但孔子毫不在意,仍然为改进社会现状而四处奔波。 9《圣迹图》适卫击磬 文字说明: 孔子周游列国途中,时时用击磬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10《圣迹图》作歌丘陵 文字说明: 孔子离开鲁国 14 年后,鲁国新君鲁哀公才派人捧着厚礼迎接孔子回国。 返国途中,孔子面对山谷独自开放的兰花弹唱起即兴创作的《猗兰操》,表白自己此时的心境。 场景复原:孔子周游列国 场景复原:陈蔡绝粮 五 集古大成 文字:公元前 484 年, 孔子回到鲁国,被尊为 “国老 ”。 孔子虽然仍关心国事,但已失去了往日从政的热情。 他是一个勤奋自勉的人,虽年近古稀, 仍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致力于教学和整理古代文献。 26 1《圣迹图》杏坛礼乐 文字说明: 孔子师徒共同删定《诗经》、校正乐谱。 2《圣迹图》 韦编三绝 文字说明:孔子整理《易》经,多次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翻断了。 3《圣迹图》 西狩获麟 文字说明:公元前 481 年,叔孙氏西郊打猎,获得一只麒麟。 孔子认为仁兽之死预示着道之难行,便停止了《春秋》的写作。 照片 1 折中六艺 文字说明: 孔子返回鲁国着力整理古代文献,删《诗》、《书》,订《礼》、《乐》,系《周易》、作《春秋》,为古代文献传承做出重大贡献。 2 春秋书院 文字说明: 曲阜市息陬村,传说孔子作《春秋》的地方。 3 洙泗书院 文字说明: 位于洙泗二水之间,是孔子聚徒讲学整理典籍的主要地点。 4 孔子墓 文字说明: 孔子死后,弟子们将其葬于鲁城北泗上,子孙接冢而葬,成为占地 2平方公里的家族墓地。 5 子贡手植楷 文字说明: 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各从家乡带树栽于孔子墓周围。 6 子贡庐墓处 文字说明: 孔子去世 ,弟子们守墓三年,独子贡守墓六年。 7 万古长春坊 文字说明: 1594 年建,位于孔林神道上。 8 明墓群 文字说明: 孔林是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表:孔子生平年系表 27 孔子生平年系表 鲁哀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 551年 1 岁 孔子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其父叔梁纥为鲁之陬邑大夫,其母颜征在。 因孔子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鲁襄公二十四年 公元前 549年 3 岁 孔子父叔梁纥死,葬于鲁城东防山,母子 迁居鲁都阙里。 鲁襄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 546年 6 岁 孔子嬉戏“陈俎豆,设礼容。 ” 鲁昭公五年 公元前 537年 15 岁 孔子自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鲁昭公七年 公元前 535年 17 岁 孔子母死,与其父合葬于防,赴季氏宴, 被拒于门外。 鲁昭公九年 公元前 533年 19 岁 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为妻。 鲁昭公十年 公元前 532年 20 岁 任季氏之乘田及委吏。 生子,鲁昭公送鲤 鱼,因取名鲤,字伯鱼。 鲁昭公十七年 公元前 525 27 岁 学琴师襄,郯子朝鲁,孔子见而问学。 鲁昭公二十年 公元前 522年 30 岁 孔子自谓“三十而立”。 开始设学,收 颜战船 、曾点、仲 由等弟子。 鲁昭公二十四年 公元前 518年 34 岁 孔子收孟懿子、南宫敬叔为弟子,赴洛邑, 问礼于老聃,观明堂。 鲁昭公二十五年 公元前 517年 35 岁 鲁昭公因斗鸡事件被季氏赶出鲁国。 孔子 随之奔齐,通过高 昭 子见齐景公。 鲁昭公二十六年 公元前 516年 36 岁 孔子在齐, 与齐太师语乐, 闻《韶》。 齐景公问政,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 鲁昭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 515年 37 岁 齐大臣晏婴等阻封孔子田,孔子离齐返鲁。 鲁昭公三十二年 公元前 510年 42 岁 昭公死于晋国乾侯。 孔子对季氏不满。 鲁定公九年 公元 前 501年 51 岁 孔子在鲁任中都宰,升司空,晋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 公元前 500年 52 岁 鲁国大治。 鲁、齐夹谷相会,孔子摄行相 事。 鲁定公十二年 公元前 498年 54 岁 孔子为削弱“三桓”势力,而堕三都。 郕城未下。 鲁定公十三年 公元前 497年 55 岁 齐人惧孔子治鲁强盛,送女乐。 鲁君怠于政事。 孔子离鲁适卫, 在匡蒲被围, 解围后又返卫。 鲁定公十四年 公元前 496年 56 岁 孔子在卫,见南子,随卫灵公等出行,为 次乘。 鲁哀公二年 公元前 493年 59 岁 灵公向孔子问阵,孔子不答,欲渡河 赴晋,未果。 鲁哀公三年 公元前 492年 60 岁 孔子离卫,过曹,微服过宋,去郑, 至陈。 鲁哀公六年 公元前 489年 63 岁 孔子自陈去蔡,叶公问政。 陈蔡绝粮, 获楚昭王迎接。 鲁哀公十年 公元前 485年 67 岁 孔子在卫,夫人亓官氏卒。 28 鲁哀公十一年 公元前 484年 68 岁 季桓子遣使迎孔子。 返鲁,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 鲁哀公十二年 公元前 483年 69 岁 孔子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易》,“韦编三绝”。 弟子颜回死。 鲁哀公十四年 公元前 481年 71 岁 春,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 》绝笔。 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请伐。 未成。 鲁哀公十五年 公元前 480年 72 岁 弟子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杀 鲁哀公十六年 公元前 479年 73 岁 四月乙丑(夏历二月十一日)孔子死,葬 于鲁城北泗上。 六 万世师表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但当时的统治者并未认识到其思想学说的价值,后世的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孔子思想对治国平天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 汉代起,历代王朝都把它奉为正统思想。 不仅给了孔子生前未曾意料的殊荣,一直追谥加封为 “ 大成至圣先师 ” ,奉为 “ 万世师表 ” ,并在全国各地修建庙宇,而且泽及后裔、弟子以及为 阐述、发 展其思想有过贡献的后儒代表人物, 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史自始至终 贯穿着尊孔崇儒的内容。 照片 1 孔 子 “ 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 塑像 2 曲阜孔庙大成殿 3 清康熙皇帝御书 “ 万世师表 ” 匾 4 大成殿祭孔乐舞 5 北京国子监文庙大成殿 6 衢州孔庙 7 天津文庙 8 哈尔滨文庙 9 台南文庙 文字说明:自唐太宗诏令天下遍建孔庙以来,在各地兴建了不少孔庙。 表 : 历代帝王追封孔子谥号一览表 29 历代帝王追封孔子谥号一览表 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前 479 年) 孔子去世,鲁哀公尊称为“尼父” 西汉平帝元始元年 (公元 1 年) 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 492 年) 追尊孔子为“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 580 年) 追封孔子为“邹国公” 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年) 追尊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太宗贞观二年( 628 年) 尊孔子为“先圣” 贞观十一年( 637 年) 改称孔子为“宣父” 唐高宗乾隆元年( 666 年) 追尊孔子为“太师” 武周天授元年( 690 年) 追封孔子为“隆道公”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739 年) 追封孔子为“文宣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