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设备应用技术与维护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零件的内容摘要:

一大国, 2020 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高达 亿美元,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明显, 70%以上的此类设备和绝大多数的功能部件均依赖进口。 由此可以看出国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制造水平依然落后、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数控 ,系统生产应用推广不力及数控人才缺乏等。 我们应看清形势,充分认识国产数控机床的不足,努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大 技术创新与培训服务力度,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问的差距。 10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 1)掌握各编程指令的意义,编写正确的加工工序; ( 2)熟练的的编写程序和应用; ( 3)学会对零件加工工艺的制定; ( 4)了解机械制造相关知识; ( 5)熟悉机床的组成,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 ( 6)完成设计的工件,顺利毕业。 理论方面。 ,了解相关控制系统原理。 ,编写正确的加工程序。 的软件。 操作方面 ,绘制出零件图。 3..熟悉掌握工件装夹、刀具装夹、刀具刃磨、编程原点找正、对刀等操作方法及步骤 、工艺制定、刀具选择、切削用量选择、程序编写等加工相关内容,并能够进行计算机仿真加工。 (从图纸到工件的完整加工过程),并能保证零件加工成型的相对尺寸精度、形状精度、表面的位置精度、表面粗度等其他要求。 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人 通过四年半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已初步能够独立进行零件的设计、材料分析,工艺的制定,到最终的编程加工。 并且在每学期都要进行维期两 11 个用月的专业技能强化训练,让我们深入感受到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在实践方面已通过数控车床中级、普车中级、钳工中级的考核,对电工、机床的结构及工件的加工工艺也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论文的论题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对应,并且具有充分的参考资料(如:《机械制图》、《数控加工编程》、《数控机床》、《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 CAD/CAM 应用技术》等资料)。 《金属工艺学》 此书系统地阐述了钢铁生产、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的结构与结晶、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铁碳合金、钢的热处理、工业用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数控加工编程》 此书从三种数控系统SIEMENS、 FANUC、华中入手 ,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零件的分析 ,尤其十分详细地介绍了如何编程 ,同时还介绍了编程时的注意点 ,最后还对加工中心的对刀和其他类型机床作了简要的介绍。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指导老师、教授做辅助综合以上分析 相信一定能够顺利地完成最终的设计。 12 第二章零 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图 1 03 37 50 0 . 1 41 4 8M242φ3600.19φ44.7300.0625 1 0 2 00 0 . 1 3 2 5φ4800.039φ4000.039φ2000.039Sφ36177。 0.0820M o r s e N o . 53 . 21 . 61 . 63 . 20 . 1 2 零件的结构分析 该零件是由外圆 、圆、孔、内螺纹及退刀槽组成。 其中有多个尺寸有较严的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该零件的毛坯材料规格是 45钢,直径为 50mm,长度为 150mm。 一.零件的形状 该零件是由外圆轮廓和孔组成 外圆轮廓从 右到左 依次由:φ 36 圆、 φ 20φ 40φ 48 的外圆 、 退刀槽 、。 孔左到右依次由: M24X2 的内螺纹、 φ 的锥度 二.尺寸分析 : φ 4 20 的外圆,其上偏差 是 下偏差是 , 13 其表面粗糙度为。 φ 36 圆,其上偏差为 0。 08 下偏差为 0。 08, 2 盲孔尺寸分析:φ 24 的内圆,上偏差为 0 下偏差为 0,其粗糙度为。 M24X2 的螺纹。 φ 36 的外圆,上 偏差为 0, 下偏差为 . 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工序号 工种 工序内容 加工简图 设备 1 下料 φ 50 150 2 三爪卡盘夹持工件一端,伸长为 55mm, 用麻花钻,钻出 43mm深度调头 3 夹住左端,伸出 80mm长度用尖刀加工右端 φ 36的圆盒 3个台阶 2 5S φ36177。 0.08φ200 0.039φ400 0.0391 0φ480 0.039 14 4 夹住右端零件用尖刀加工左端 φ 台阶然后精加工, φ44.730 0.06251 0M242φ360 0.19 5 用镗孔刀加工左端的内轮廓。 在用螺纹刀加工内螺纹 20M242φ360 0.191 0 零件加工工艺卡片 工序号 工序内容 刀具号 道具型号 主轴转速r/min 进给速度 背吃刀量mm 备注 1 钻 30盲 孔 麻花钻 300 2 调头 车外圆 T0101 尖刀 1000 3 调头车外圆 T0101 90176。 刀 1000 4 车内轮廓 T0101 镗孔刀 500 5 车内螺纹 T0101 内三角螺纹刀 450 6 车螺纹 T0101 螺纹刀 400 15 第三章系统设备与编程 系统设备的选用 数控系统概述 是数字控制系统简称,英文名称为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早期是由硬件电路构成的称为硬件数控( Hard NC), 1970 年代以后,硬件电路元件逐步由专用的计算机代替称为计算机数控系统。 计算机数控( 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简称 CNC)系统是用计算机控制加工功能,实现数值控制的系统。 CNC 系统根据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部分或全部数值控制功能,并配有接口电路和伺服驱动装置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CNC系统由数控程序、输入装置、输出装置、计算机数控装置( CNC装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主轴驱动装置和进给(伺服)驱动装置(包括检测装置)等组成。 CNC系统的核心是 CNC装置。 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系统具有了软件功能,又用 PLC 代替了传统的机床电器逻辑控制装置,使系统更小巧,其灵活性、通用性、可靠性更好,易于实现复杂的数控功能,使用、维护也方便,并具有与上位机连接及进行远程通信的功能。 数控系统组成 目前世界上的数控系统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组成结构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这些结构特点来源于系统初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工程设计的思路。 例如对点位控制系统和连续轨迹控制系统就有截然不同的要求。 对于 T 系统和 M 系统,同样也有很大的区别,前者适用于回转体零件加 工,后者适合于异形非回转体的零件加工。 对于不同的生产厂家来说,基于历史发展因素以及各自因地而异的复杂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思想上也可能各有千秋。 例如,美国 Dynapath 系统采用小板结构,便于板子更换和灵活结合,而日本 FANUC 系统则趋向大板结构,使之有利于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促使系统 16 的平均无故障率不断提高。 然而无论哪种系统,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是十分相似的。 一般整个数控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和位置测量系统。 控制系统按加工工件程序进行插补运算,发出控制指令到伺服驱动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将控制指令 放大,由伺服电机驱动机械按要求运动;测量系统检测机械的运动位置或速度,并反馈到控制系统,来修正控制指令。 这三部分有机结合,组成完整的闭环控制的数控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由总线、 CPU、电源、存贮器、操作面板和显示屏、位控单元、可编程序控制器逻辑控制单元以及数据输入 /输出接口等组成。 最新一代的数控系统还包括一个通讯单元,它可完成 CNC、 PLC的内部数据通讯和外部高次网络的连接。 伺服驱动系统主要包括伺服驱动装置和电机。 位置测量系统主要是采用长光栅或圆光栅的增量式位移编码器。 硬件结构 数控系统的硬件由 数控装置、输入 /输出装置、驱动装置和机床电器逻辑控制装置等组成,这四部分之间通过 I。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