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力容器通用工艺规程修改过内容摘要:

大最小直径差): 内压容器 e≤ ≤ 25mm; 外压容器按 GB150规定; 热换器 e≤ ≤ 5mm( Di≤ 1200mm时)或≤ 7mm( Di> 1200mm时)。 纵缝棱角度 E≤ s+2 且≤ 5mm。 及封头 组装 筒体 、封头 组装前应检查封头及各筒节圆度、长度 、坡口等尺寸与图样或工艺文件是否相符,检查材质标记,产品编号及部件编号是否 齐全、正确。 筒节间组装或筒节与封头组装时不得有十字焊缝,应保持焊缝中心线间距离或与封头拼缝中心线间距离应大于 3δ s,且不小于 100mm。 同时根据管口方位,应避免管孔开在焊缝上。 按《焊接通用工艺守则》先后依次分别点焊固定各筒节及封头间焊缝,按工艺要求检查对口错边量,直线度 ,对口错边量应符合表 1的规定,筒体直线度允差应不大于筒体长度的 1/1000,当直立容器的壳体长度超过 30m时,直线度应符合 JB/T4710的规定。 经检验筒体对口错边量符合要求后,按《焊接通用工艺守则》的规定和焊接工艺卡规定规范要求进行施焊。 施焊完毕后,检验焊缝外观质量 、 棱角度 ( E≤ s+2 且≤ 5mm), 并复查对口错边量、 筒体直线度及 壳体圆度等。 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员按工艺要求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交探伤室。 编制: 肖娜 审核:张正国 批准:李永全 2020 年 12 月 1 日 3 江 苏 勇 龙 电 气 有 限 公 司 产品试 件 通用工艺规程 TG052020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 规程 规定了产品 试件 、试样制备和检验的要求。 2. 引用标准法规 下列标准法则如以被修订,则按最新版本执行。 TSGR00042020 《 固定式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简称《容规》) GB1501998 《 钢制压力容器 》 (第 ) J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42020 《铝制焊接容器》 JB47442020 《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 试件 的力学性能检验 》 GB/T2282020 《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 GB/T2292020 《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 GB/T2321999 《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 JB/T47302020 《 承压设备 无损检测 》 3. 产品试 件 制备条件 碳钢、低合金钢制低温压力容器 540Mpa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 计图样或《容规》引用标准要求制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压力容器。 4. 试 件 制备要求和程序 试件的制备 要求 凡需带试 件 的产品 , 编制产品试 件 工艺流转卡, 试件 制备应符合 标准的要求。 产品 试件 的材料必须 经检验合 格 ,且与容器用材同钢号、同规格、同热处理状态。 试件 制备 的 程序 按 制备试件的工艺流程卡要求的尺寸划线下料。 下料前应检验确认材质、规格、尺寸 及入库编号是否一致 ,并填写检验记录。 按工艺要求加工坡口,并保证与所代表 筒体 坡口尺寸相一致。 与引 弧板 一道分别点焊固定在筒节 A类纵向焊接接头的延长部位,由同一焊工采用相同的条件 和焊接工艺与筒节同时施焊。 当试件有热处理要求的压力容器,试件一般应当随压力容器一起热处理, 否 则应当采取措施保证试件按照与压力容器相同的工艺进行热处理。 ,由制造单位根据压力容器材料、厚度、结构与焊接工艺,按照设计图样和《容规》引用标准要求的规定。 ,按要求进行无损检测,按 JB/T47302020评定。 ,不允许锤击打打落。 5试样制备的要求和程序 试样制备要求 试 样的截取应在试件焊缝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合格后进行。 ,一般手焊不小于 30mm;自动焊不小于 40mm。 如有引反和引出板时,也可以少舍弃或不舍弃。 ,也可用等离子或线切割的方法,但应用机械方法去除热影响区和氧化层。 验项目的要求,对试样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后,打上钢印或其它永久性的标识。 1规定 2规定 表 1试样的类别和数量 试样 类别 : 试样 数量 : 拉伸 1 弯曲 δ s≤ 20mm 面弯 1 背弯 1 δ s> 20mm 侧弯 2 冲击 焊缝金属 3 热影响区 3 当试件厚度 δ s≤ 30mm,应采用全板厚单个试样;当 δ s> 30mm,根据试验条件可采有全 板厚的单个试样也可以用多片试样。 采用多片试样时,应得焊接接头全厚度的所有试样组成一组作为一个试样。 试板厚度 δ s为 1020mm,可用一个面弯,一个背弯也可用 2个侧弯代替面弯和背弯 一般只进行焊缝金属的冲击试验,组对低温容器还应该增加热影响区的冲击试验。 表 2试样的类别和数量 试样类别 试板百度 试样数量 拉伸 δ s≤ 30mm 全板厚试样 1个 δ s> 30mm 全板厚试样 1个,也可以组成全板厚的 1组多片试样 弯曲 δ s< 10mm 面弯试样 1个和背弯试样 1个 δ s≥ 1020mm 面弯 试样 1个和背弯试样 1个;也可用 2个侧弯试样代替 δ s> 20mm 侧弯试样 2个 冲击 3个试样缺口开在焊缝金属上 拉伸、弯曲、冲击试验试样的制取,试验方法和合格指标。 (2),试样宽 b≥ 25 当因 试验机能力限制而不能进行全板厚的拉伸试验时,则应将试板厚度等分后作为试样厚度,该试样厚度应较接近于试验机所能试验的最大厚度。 拉伸试样上焊缝条高应采用机械方法去除,使之 与母材齐平,试样棱角应倒园,园角半径不得大于 1mm. 拉伸试验按 GB/T228的有关规定进行,在确认读出拉伸试样的最大载落后,允许不拉断试样。 拉伸试样的抗拉强度应大于或等于下列规定之一: (a) 产品样图的规定值。 (b) 钢材标准强度的下限值,试样为铝材时,当母材 属于非热处理强化铝(Ⅰ、Ⅱ、Ⅳ类)时每个焊接接头试样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母材铝牌号(退火状态)标准规定的下限值,当母材为热处理强化铝(Ⅲ类),且为固溶时效状态( T T T6等),其焊接接头 所用许用应力另有规定时,则每个焊接接头试样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与该许用应力相对应的抗拉强度下限值。 (c) 对不同强等级的材质组成的焊接接头则为两种材质规定抗拉强度下限值中的较小者。 (d) 若采用分割的多片试样,则将该 多片试样组成 1组,并对第片进行试验。 焊接试板全厚度焊接接头的拉伸试验结果为该组试样的平均值。 其平均值应符合上述要求,同时该组单片试样的最低值不得低于铝材规定下限值的 95%,钢材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的 95%(碳素钢)或 97%(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 ( 3)和表( 3)规定。 表( 3) 铝材类型或牌号 试板厚度 δ s 试样厚度 a 试样长度 L 试样宽度 b 铝铁硅合金¢606 606 6A02 δ s D++10 30 > 加工至 纯铝、铝镁合金、铝锰合金 δ s > 10 加工至 10 ( 3)、表( 4)的规定。 表( 4) 试样厚度 a 试样长度 L 试样宽度 b δ s +100 30 ( 4)表 ( 3)的规定。 ( 4)表( 4)规定。 ( 5)的规定,试样宽度 b=δ s,当试件厚度 超过试验机压头的宽度(或支 辊的长度),可沿板厚方向切成多片试样并对每片试样做侧弯试验。 ,弯曲试样上焊缝余高或垫板应采用机械方法去除,试样拉伸表面应齐平,且尽可能保留焊缝两则中至少一侧的母材原始表现试样棱角应侧园,园角半径不得大于 2m。 (a)弯曲试验按 GB232的有关规定,弯轴中心应对准焊缝中央。 (b)当焊接接头两侧的母材或母材与熔敷金属的强度相关较大或延伸率明显不同时可以用纵弯试样进行试验。 (c)复合钢板和耐蚀堆焊的接头弯曲试验,取两个侧弯试样进行试验。 ( 5) 、铝制试样按表( 6)的要求 冷弯到规定的角度后,其受控面上沿任何方向不得有单条长度大于 3mm的裂纹缺陷,试样的棱角开裂不计,但确因夹渣或其他焊接缺陷引起试样棱角开裂的长度应计入。 ,将多片试样组成一组,并对每片试样进行试验,均应满足 要求。 表( 5) 钢种 弯心直径 dmm 支座间距离 mm 弯曲角度 双面焊 碳素钢、奥氏体钢 3a 180176。 其它低合金钢、合金钢 100176。 单面焊 碳素钢、奥氏体钢 3a 90176。 其它低合金钢、合金钢 50176。 复合板或堆焊复层 4a 180176。 表( 6) 铝 材类型或牌号 弯心直径 dmm 支座间距离 mm 弯曲角度 纯铝、铝锰合金、铝镁合金 Mg≤ 4% 4a 180176。 铝镁合金( Mg> 4%)如 508 508 5A05 6a 180176。 铝镁硅合金如 606 606 6A02 16a 180176。 注:对于母材为纯铝、铝锰合金、铝镁合金、 Mg≤ 4%,且其标准伸长率下限值小于 20%时,应按下式的弯心直径与试样厚试的比值进行弯曲试验 D/S=( 100S) /S,式中 δ为铝母材标准伸长率的百分数值,此时支座间距离为 d+. GB/T229的规定。 ,试样上表面距试件表面约 2mm试样缺口的轴线应垂直于试件表面,缺口位 于焊缝金属中央。 ( 6)所示,缺口轴线至试样轴线与熔合线交点的距离( S)大于零,且应尽可能多的通过热影响区。 焊接试件的拉伸弯曲性能试验如不合格,允许复验。 对不合格的项目取双倍试样进行复验,合格指标应分别符合要求。 冲击试验结果如不能满足时,可再取一组试样进行试验。 合格指标为:前后两组 6 个试 样的冲击功功平均值不低于规定值;允许有两个试样小于规定值,但其中小于规定值 70%的只允许有一个。 编制: 蒋艳 审核:赵永忠 批准:李永全 2020 年 12 月 1 日 江苏勇龙电气 有限公司 GT062020 焊接 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 蒋艳 日期 : 审核 : 赵永忠 日期 : 批准 : 李永全 日期 : 2020 年 12 月 1 日发布 2020 年 12 月 1 日实施 焊条电弧焊通用工艺规程 为确保焊条电弧焊的焊接质量,特制定本工艺规程 本规程为焊条电弧焊的基本工艺文件,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的焊条电弧焊,是焊条电弧焊工操作时的通用作业指导书。 GB985 气焊 、焊条电弧焊 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5117 碳钢焊条 GB/T5118 低合金钢焊条 GB/T983 不锈钢焊条 JB/T4747 压力容器用钢焊条订货技术条件 JB/T4709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焊工 焊工应能熟练掌握焊条电弧焊的基本操作方法,并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方可单独施焊。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施焊,应由持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且具有相应合格项目的焊工担任。 焊前要仔细阅读焊接工艺文件,明确焊接要求,了解结构特点、焊件材料、焊材型号、规格,以及预热、焊后热处理等规定。 对新钢种、新焊接材料、新焊接工艺, 焊前应按“考规”考试, 合格后 方可施焊。 焊机、焊材 焊机必须是性能良好的完好设备,并装有焊接电压表、电流表,且在检定周期内。 焊接材料应符合 GB/T511 GB/T511 GB/T983 和 JB/T4747 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焊条的烘干必须按烘干技术要求统一进行,烘干后放入 100℃ ~ 150℃保温箱内存放,随用随取。 焊前准备 焊缝坡口型式和尺寸应符合 GB985 及《焊接工艺卡》的规定。 焊前装配应将坡口面、坡口两侧 20 ㎜ 范围内清理 干净打磨呈金属光泽,不锈钢应按 条的规定,坡口两侧还应刷白垩粉、防止飞溅。 组对后,经自检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