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_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摘要:

1920 600 600 2021 500 500 2122 2223 500 500 2324 500 500 2425 2526 2627 127 2728 2228 2829 500 250 229 1000 500 2930 600 300 330 1000 500 1930 800 400 3031 800 400 431 1000 500 1831 800 400 3132 500 250 . . 732 700 350 816 总和 节点流量 : 管段中任一点的节点流量等于该点相连各管段的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 qi= α∑ q1 α: 折算系数取 α=0 .5 ∑ q :相连的个管段沿线流量和 一 区节点流量计算表: 节点流量计算表 节点 计算节点流量( L/s) 集中流量(L/s) 节点总流量( L/s) 节点 计算节点流量( L/s) 集中流量( L/s) 节点总流量(L/s) 1 +506 11 ++ 85 2 ++ 12 ++ 5 3 ++ 13 ++ 4 ++ 14 ++ 5 5 ++ 15 ++ 5 6 ++ 16 ++ 7 ++ 17 ++ 8 . . 8 +2+ 5 18 +835 7 9 +103.4 19 +506 7 10 +2 总和 1607.853 二 区计算结 果见表: 节点流量计算表 节点 节点流量( L/s) 集中流量(L/s) 节点总流量( L/s) 节点 节点流量( L/s) 集中流量( L/s) 节点总流量(L/s) 1 18 2 19 0 3 20 8 9 4 21 5 22. 6 124.40 0 23 7 24 8 25 9 26 10 27 11 28 12 29 13 30 14 31 15 32 16 总计 4 8 24 17 管网平差 . . 环状管网流量分配计算 与管径确定 ,分配步骤: ① 按照管网主要方向,初步拟定各管段的水流方向,并选定整个管网的控制点。 ② 为可靠供水,从二级泵站到控制点之间选定几条主要的平行干管线,这些平行干管中尽可能均匀的分配流量,并且满足节点流量平衡的条件。 ③ 与干管线垂直的连接管,其作用主要是沟通平行干管之间的流 量,有时起一些输水作用,有时只是就近供水到用户,平时流量不大,只有在干管损坏时 才转输较大的流量,因此连接管中可以较少的分配流量。 管径与设计流量的关系: q=A v= π D 2v/4 D=( 4q/π v) 公式中 D— 管段管径, m; q— 管段计算流量, m3 /s; A — 管段过水断面面积, m2 v— 设计流速, m/s; 设计中按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 平均经济流速与管径的确定 管径/ mm 平均经济流速/( m/s) D= 100~ 400 D≥ 400 ~ ~ 流量分配,管径选择如下: 最大时流量初步分配 一区最大时设计流量 ,流量初步分配如下表: 一 区最大时流量分配表 管段编号 管段长 /m 分配流量 L/s 管径( mm) 12 800 800 900 119 809 900 . . 1819 800 1718 434 800 23 500 700 900 217 1000 100 1617 500 800 34 600 620 800 316 1000 100 1516 600 700 45 550 530 800 415 1000 100 1415 550 700 56 600 450 700 514 1000 100 1314 600 600 67 500 370 700 613 1000 100 1213 500 500 78 750 270 600 712 1000 150 1112 750 400 89 800 160 450 910 1000 300 811 1000 100 1011 800 200 二 区最大时流量分配表 管段编号 管段长(m) 分配流量 (L/s) 管径( mm) 12 500 300 600 127 600 23 600 600 229 1000 100 34 800 230 500 330 1000 100 45 500 500 . . 431 1000 150 56 700 500 67 1000 250 78 400 732 700 400 89 500 90 350 816 100 910 600 300 914 1000 100 1011 600 250 1112 1000 100 1213 600 200 1314 600 50 300 1415 500 350 1516 350 1617 700 400 1718 500 150 450 1819 800 190 500 1831 800 100 1920 600 600 1930 800 100 2021 500 800 2122 520 800 2223 500 800 2228 100 2324 500 800 2425 800 2526 600 800 2627 1000 2728 500 2829 500 500 2930 600 170 500 3031 800 450 3132 500 400 环状网平差 (最高用水时 ): 以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的管径为基础,将最高时用水量分配、管段流 量进行管网平差,详细采用哈工大平差软件。 . . 平差结果如 附表(一)所示 水压计算 管段起端的水压标高 iH 和终端水压 jH 与该管段的水头损失存在下列关系iH = jH +ijh 节点水压标高 iH ,自由水压 oiH 与该处地形标高 iZ 存在下列关系 oiH = iH iZ 水压计算结果 如下: 一区水压计算表 节点 水压标高 ( m) 地形标高 ( m) 自由水压 (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区水压计算表 节点 水压标高( m) 地形标高( m) 自由水压( m) 1 2 3 . . 4 5 6 7 8 9 10 11 12 2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5,62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二级泵站 一区二级泵站的计算: 清水池地面标高 ,清水池最低水位 2m,最低水位地面标高。 从水厂向管网两条输水管长为 ,依此每条输水管渠的管径选为 1000mm,查得输水管最高时 I 为 ,所以沿程水头损失为 1000=,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 10%计算,故压水管水头损失为 =。 10 点为控制点,其地面标高为 m ,控制点需要的服务水头为 7 层楼即 32m。 水泵安全扬程为 2m,吸 水管长度取 20m,其水头损失计算得:沿程水头损失为 ,局部水头损失为 ,故吸水管水头损失为 +=。 . . 取最不利管段 101112131415161718191,管网水头损失为 ∑ h =++++++++++= m。 最大时水泵扬程 H1= ∑ h+32+2+++2= 二区二级泵站的计算: 清水池地面标高 62 m,清水池最低水位 2m,最低水位地面标高 60m。 从水厂向管网两条输水管长为 最高时管中流量为 L/s,依此每条输水管渠的管径选为800mm,查得输水管最高时 I 为 ,所以沿程水头损失为 1000=,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 10%计算,故压水管水头损失为 =。 12 点为控制点,其地面标高为 m ,控制点需要的服务水头为 4层楼即 20m。 水泵安全扬程为 2m,吸水管长度取 20m,其水头损失计算得:沿程水头损失为 ,局部水头损失为 ,故吸水管水头损失为 +=。 取最不利管段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管网水头损失为 ∑h=++++++++++++++=9 m。 最大时水泵扬程 H1= ∑ h+32+2+++2= 消防校核 一区消防校核 : 该市同一时间火灾次数 为二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 40L/S,从安全和经济角度考虑,失火点设在 9节点、 10节点处,消防时管网各节点的流量除 10节点各附加 40L/S的消防流量外,其余各节点的流量按路线以管线分配。 消防时管网平差计算结果见 附表(四)所示 由后图可知管网各节点处的实际自由水压均大于 10m 2HO( 98 akP ) 符合低压消防制要求。 10点为控制点,输水管最高时坡度取为 . 消防时所需二级泵站总扬程为 H2= ∑ h+10+2+++2= +10+2+++2=< 满足要求。 二区消防 校核: 该市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三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 1000L/S,从安全和经济角度考虑,失火点设在 6节点、 11节点和 12节点处,消防时管网各节点的流量除 1 12节点. . 各附加 100L/S的消防流量外,其余各节点的流量按路线以管线分配。 消防时管网平差计算结果见 附表(三)所示 由后图可知管网各节点处的实际自由水压均大于 10m 2HO( 98 akP ) 符合低压消防制要求。 12点为控制点,输水管最高时坡度取为 . 消防时所需二级泵站总扬程为 H2=∑ h+10+2+++2= +10+2+++2=< 满足要求。 附表 一 一区管网平差结果 ======================================================================迭代次数 =9 ============================================================ 环号 = 1 闭合差 = 管段号 管长 管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