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规程内容摘要:

4h , 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前 应 进行二次振捣 , 然后 按标高线用刮尺刮平并轻轻抹压。 ( 5)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按施工方案控制 , 以低于 25 ℃为宜 , 最高不得超过 28℃。 ( 6) 间断施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 , 应待先浇混凝土具有 N/mm2 以上的强度时才允许浇筑后续混凝土。 同时,在 后续 混凝土浇筑前 , 应对 前期浇注的 混凝土 表 面先行晒水湿润。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 1) 处理程序 ( 2) 表面 处理 程序 进行 混凝土 表面的处理,经 抹压处理后,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 表面有 泌水 时 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 表面浮浆较厚时 , 应在混凝土初凝 前 ,用 粒径为 20— 40mm 的石子浆均匀撤布在混凝土表面 ,并 用抹子轻轻拍平。 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 若出现 塑性收缩裂缝 , 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 , 可分段进行表面处理。 , 应有遮阳 、 挡风措施。 混凝土的养护 ( 1) 混凝土侧面钢木模板在任何季节施工均应设保温层。 在基坑中 采用砖侧模 施工 时 , 在混凝土浇筑前宜回填完毕。 ( 2) 混凝土的养护 ① 蓄水养护混凝土 : , 终凝后注水 , 蓄水深度不少于 80mm。 水的温差超过 20 ℃时 , 即应注入热水 ,使 温差降到 10 ℃左右。 非高温雨季施工 时,应 事先采取防暴雨 、 降低养护水温的挡雨措施。 ② 蓄热法养护混凝土 : ,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膜和 采取 保温 措施。 , 混凝土终凝后 应 立即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 , 当混凝土实测 的 内部温差 或 内外 部 温差超过 20 ℃ 时, 再 采取 保温 措施。 , 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 料膜和 采取 保温 措施, 在有可能降雨雪。 , 保温层上表面应覆有不透水 的遮盖。 ( 3) 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进行其他作业时 , 应掀开保温层 , 尽快完成作业 , 随即恢复保温层。 终凝前 1— 2h 掀起塑料膜二次抹压 初凝前一次抹压 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 临时覆盖塑料膜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规程 Q/JHQ— 吉林吉化华强建设有 限责任公司 吉林市吉林市吉林大街 7— 32 号 7 ( 4) 混凝土的养护期限 :在 满足 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基础上 , 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计算 , 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少于 14d, 使用其他水泥不少于 21d, 炎热天气 应 适当延长。 ( 6) 养护期内 ( 含撤除保温层后 ) 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 ( 塑料膜内应有凝结水 ), 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应富水养护 , 但气温低于 5 ℃时不得浇水养护。 测温 与温控 ( 1) 测温 要求 : 自 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 , 同时应不少于 20d。 : 混凝土浇筑后 1— 3d 为 2h,4— 7d 为 4h,以 后为 8h。 : 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 , 并在现场 挂 编号 标识。 测温 结果要做出 详细记录 , 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 测温者负责对 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反馈 , 当各种温差达到 18 ℃时应预警 ,达 22 ℃时应报警。 ( 2) 测温仪 时, 测温管端应用软术塞封堵 , 只允许在放置或取出温度计时打开。 温度计应系线绳垂吊到管 底 , 停留不少于 3min 后取出迅速查看温度。 时, 附着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 器应与钢筋隔离 , 保护测温探头的插头不 应受污染 、 受水浸 , 插 入测温仪前应擦拭干净 , 保持干燥以防短路。 也可事先埋管 , 管内插入可周转使用的传感器测温。 ( 3)温度控制 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 , 混凝土硬化期的实测温度应符合 如下 规定 : ( 中心与表面 以 下 100 或 50mm 处 ) 不大于 20 ℃。 ( 表面以下 100 或 50mm) 与混凝土表面外 50mm 处的温度差不大于 25 ℃。 对补偿收缩混凝土 , 允许介于 30— 35 ℃之间。 15 ℃ /d。 20 ℃。 拆模 ( 1)有基坑的混凝土结构,拆除 侧模后宜尽快回慎 , 否则 ,若 在养护期内 , 应与面层同样予以养护。 ( 2)其他要求可详见模板工程。 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 (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 除预留后浇带尽可能不再设施工缝 , 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设施工 缝时 , 应按后浇缝处理。 ( 2) 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均应用钢板网或钢丝网支挡。 如支模时 , 在后浇混凝土之前应凿毛清洗。 ( 3) 后浇缝使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 , 必须具有缓涨性能 , 7d 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 60%。 ( 4) 膨胀止水条应安放牢固 , 自粘型止水条也应使用间隔为 500mm 的水泥钉固定。 ( 5) 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杂物、润湿 , 水 平缝刷净浆 后 再铺 10— 20mm 厚的 1:1 水泥砂浆或涂刷界面剂 , 并随即浇筑混凝土。 ( 6) 后浇缝与加强带混凝土的膨胀率应高于 本体 混凝土的膨胀率 % 以上或按设计或产品说明书确定。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规程 Q/JHQ— 吉林吉化华强建设有 限责任公司 吉林市吉林市吉林大街 7— 32 号 8 冬期施工 ( 1)在 冬期施工的期限 内, 不适宜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 施工 , 必须施工时 应编制严密的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 料 的加热 ,以及冬期施工时对 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 车和 混凝土泵 输送管线 的保温 , 混凝土浇筑 时的环境 温度和 入模温度、 以及混凝土 成品的 养护 措施、 测温温控和降温速率控制 等,均应做出详细的规定。 ( 2) 冬施 进行 大体积混凝土 的施工, 应优先 选用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 水泥强度等级宜为。 ( 3) 在 冬期施工 , 搅拌机应设置于保温棚内 , 棚 内 温 度 不 得 低于 5 ℃ , 混凝土泵应 设置在 于挡风棚内 , 泵的输送管线 应 进行 保温。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不 应 低于 10 ℃ 左右 , 分层浇筑时已浇混凝土被上层混凝土覆盖时 的温度 不应低于 2 ℃。 ( 4)在 冬期施工 时, 混凝土 允许 受冻 的 临界强度 : 使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 30%, 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 40%。 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 , 当气温不低于 15 ℃时 , 不得小于 4N/mm2, 当气温不低于 30 ℃ 时不得小于 5N/mm2。 ( 5) 混凝土浇筑后应尽早复盖塑料膜和保温层 , 且应始终保持保温层的干 燥。 侧模及平面边角应加厚保温层。 ( 6) 混凝土冬施所用外加剂应具有适应低温施工的性能 , 不准使用缓凝剂和缓凝型减水剂 , 不准使用含氯盐的早强剂 或 早强减水剂。 ( 7) 冬期施工 时, 大体积混凝土 的养护 , 当气温在 15 ℃ 以上时 , 应优先选用蓄热法 , 当蓄热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 ,必要时,应采用蒸汽养护。 ( 8) 混凝土拆模和保温层 撤除,除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外,尚 应在混凝土冷却到 5 ℃以后 实施, 如拆模时混凝土与环境温差大于 20 ℃ , 则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仍应覆盖保温层 , 使其缓慢冷却。 ( 9)混凝土 冬期 施工 的测温项目与次数见表 表 冬期施工 的测温项目与次数 测温项目 测温次数 室外气温及环境温度 每昼夜不少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