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专项施工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砼进行振捣。 每根桩要求一次性连续浇注完毕。 整桩浇注完毕 后,在桩顶铺草袋洒水养护。 ○6 砼开始灌注接近钢筋骨架底部时,要控制灌注速度,以减少砼对钢筋骨架的冲击,避免钢筋笼上浮。 ○7 砼灌注高度应超出桩顶标高 10CM,在浇筑冠梁时剔除浮浆。 ○8 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 75%,方可开挖相邻桩序,严禁超前开挖土石方后施工桩。 桩身施工常见问题的处理 挖孔及挖孔扩底桩常遇问题及预防、处理方: 常遇问题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塌孔 1.地下水渗流比较严重 2.混凝土护壁 养护期内,孔底积水,抽水后,孔壁周围土层内产生较大水压差,从而易于使孔壁土体失稳 3.土层变化部位挖孔深度大于土体稳定极限高度 4.孔底偏位或超挖,孔壁原状土体结构受到扰动、破坏或松软土层挖孔,未及时支护 实行井点降水降水,减少孔底积水,周围桩土体粘聚力增强,并保持稳定;尽可能避免桩孔内产生较大水压差;挖孔深度控制不大于稳定极限高度,并防止偏位或超挖;在松软土层挖孔,及时进行支护,对塌方严重孔壁,用砂、石子填塞,并在护壁的相应部位设泄水孔,用以排除孔洞内积水 井涌 (流泥) 遇残积土、粉土、特别是均匀的粉 细砂土层,当地下水位差很大时,使土颗粒悬浮在水中成流态泥土从井底上涌 遇有局部或厚度大于 的流动性淤泥和可能出现涌土、涌砂时,可采取将每节护壁高度减小到 300~ 500mm 并随挖随验,随浇筑混凝土,或采用钢护筒作护壁,或采用有效的降水措施以减轻动水压力 护壁水平裂缝 1.护壁过厚,其自重大于土体的极限摩阻力,因而导致下滑,引起裂缝 2.过度抽水后,在桩孔周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在护壁外产生负摩擦力 3.由于塌方使护壁失去部分支撑的土体下滑,使护壁某一部分受拉而产生环向水平裂缝,同时由于下滑不 均匀和护壁四周压力不均,造成较大的弯矩和剪力作用,而导致垂直和斜向裂缝 护壁厚度不宜太大,尽量减轻自重,在护壁内适当配φ10@200mm 竖向钢筋,上下节竖钢筋要连接牢靠,以减少环向拉力;桩孔口的护壁导槽要有良好的土体支撑,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固;裂缝一般可不处理,但要加强施工监视、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出现竖向裂缝应停止作业,加强监测,斌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和业主 常遇问题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淹井 1.井孔内遇较大泉眼或渗透系数大的砂砾层 2.附近地下水在井孔集中 可在群桩孔中间钻孔,设置深井,用潜水泵降低水位,至桩孔挖完成,再停止 抽水,填砂砾封堵深井 截面大小不一或扭曲 1.挖孔时未按照各边的中线控制护壁模板尺寸,造成桩径偏差。 2.土质松软或遇粉细砂层难以控制半径 3.模板安装不牢固,造成跑模。 挖孔时应按每节量测各边的位置,控制好孔壁的垂直度;加固好模板,确保模板的稳固性。 超量 1.挖孔时未控制截面,出现超挖 2.遇地下土洞、落水洞,溶洞、下水道或古墓、坑穴 3.孔壁坍落,或成孔后间歇时间过长,孔壁风干或浸水剥落 挖孔时每层严格控制截面尺寸,不超挖;遇地下洞穴,用3: 7 灰土填补、拍夯实;成孔后在 48h 内浇筑桩混凝土,避免长 期搁置 ,实测桩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 5cm,如超出允许范围,要重新做精确定位。 ,每次护壁施工前必须检查桩身净空尺寸和平面位置、垂直度,保证桩身的质量; ,需要进行桩孔检验的项目主要为:抗滑桩的断面尺寸、桩孔孔型、桩孔孔底持力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桩孔中心位置、断面尺寸、孔底高程、桩孔垂直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孔底不得积水,并进行孔底处理,做到平整,无松渣等软弱层; ,安排专人进行地质素描和岩性编录,并保留好每 米挖出的土样,随时取样与地质勘探资料对比,若发现与地质勘探不符,及时与设计单位及地勘单位等责任主体现场会商处理,以确保桩的质量。 开挖过程中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原始资料记录表,准确记录地质资料; :在施工过程中,因土层较弱、松散、地下水作用等引起井壁坍塌,应在塌空处填充块石,护壁适当加筋,砼未达到设计强度的 80﹪ 前不宜拆除摸板顶撑。 当塌方严重,土质过于松散和地下水作用继续坍塌时,必须加强观察,清除危石及悬土,在塌方处搭制托梁暗柱,并用木锲、长钉加固钉牢,里面用块石或废木填充,以阻止土石继续坍塌。 并立即支护,适当加密塌方处钢筋,浇筑砼未达到设计强度的 80﹪ 前不能拆除模板及顶 橕。 挖孔过程中如果孔内渗水,要将渗水及时排出,并且引流远离桩孔。 孔内渗水量不大时,可用人工提升;水量较大时用水泵抽水,潜水泵数量根据孔内水流量大小进行适当的增减。 : 桩孔内涌水增加了开挖和护壁施工的难度,必须边开挖边排水。 由于滑体岩石属于强风化,裂隙发育,加之在开挖过程中施工爆破对岩石的松动,孔壁岩石很不稳定,再加上地下水的渗透和润滑作用使孔壁岩石很不稳定。 在桩孔开挖过程中, 有可能发生孔壁岩石向孔内垮塌的现象,甚至在护壁混凝土拆模后,垮塌的岩石将尚没有完全硬化的护壁混凝土胀裂。 为了解决这个事关施工能否继续进行的难题,我们采取如下措施:①及时排水。 抗滑桩向下开挖时,始终保证中部有一个集水坑,将深井潜水泵放在集水坑中及时对汇集的地下水进行抽排,为了防止地下水压对护壁混凝土的破坏,在桩孔有水段的护壁上预留Ф 50 的渗水孔若干。 ②加强临时支撑。 抗滑桩在开挖至易垮塌段时,为保证施工安全 和抗滑桩得以继续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分序开挖,不能同时对四面进行开挖,且在开挖过程中应加强桩孔的临时支撑,具体做法是:当开挖面挖至设计宽度后,应立即紧贴开挖部位竖向打一排钢筋。 钢筋的入土深度和大小、稀密应视桩截面尺寸确定,竖向筋打入后,可在竖向筋的背侧打入挡板,挡板必须能排水。 若上一模土体有向下垮的可能,还应在开挖上部打一排横向筋。 这样直至本模四面开挖完成进行护壁混凝土不浇注。 在遇水段开挖、支护一定要快。 ③提高护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对岩石特别破碎,含水量极为丰富的易塌孔层位;为防止其对护壁造成破坏,并保证足 够的开挖效率可在混凝土拌合料中掺入早强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④减少每模开挖深度。 对岩石特别破碎,含水量极为丰富的易塌孔层位还可减小每模的开挖深度,具体深度应与模板配套,但在减小开挖深度后应特别注意护壁竖向筋连接一定要牢固,最好焊接,否则易引起护壁砼的变形。 由于抗滑桩截面面积太大,不能满足水下混凝土初灌 (导管初次埋置深度≥ 1m 和填充导管口到孔底的空间 )的要求,且水下灌注不能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混凝土的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故应采用井点降水技术为桩身钢筋制 作、混凝土干灌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桩孔挖至设计标高后,再挖一斜面集水坑,斜面最深处为 lm,浅处为 0. 2m,在深处的桩边放入打眼垫筋包网滤管,再填入 l~ 3cm 砂砾石,填至桩底标高后,铺上彩塑布,然后在上铺 0. 2m素混凝土垫层,制作钢筋期间在井管周围留一环状间隙,保证停抽期间 (抽水期间地下从护壁后直接向下渗透 )孔壁渗出的地下水能通过环状间隙进入砾石层,然后进入水井内。 浇注前将桩孔内地下水抽干,并用细石混凝土封闭,用木棍将护壁上的导水管也封堵,灌注时桩内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用高标号水泥砂浆从井底进行封填,确保工程 质量,应注意超挖深度应大于深井潜水泵的高度,且应满足如下要求: L=Q a/ D L— 过滤器的长度,单位 m; Q— 桩内涌水量,单位 m179。 /小时 D— 过滤器直径,单位 mm A— 经验系数,本工程取 90。 针对水是影响人工挖孔桩施工的最不利因素之一,必要时拟采用井点降水的方法减少孔桩内的渗水量。 四 、检查验收 检验、试验 项目部设置标准养护室,设置两名专职试验员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钢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按进场批次进行钢筋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试验,原材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检测频率为每批钢筋不超过 60T 做一次复检 ,取 2 组 6 根试件分别做拉伸及冷弯试验;对砼施工中的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每 lOOm3 砼取 l 组试件,不足 lOOm3 亦制取 1 组试件。 桩身砼浇筑完成后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对桩身的完整性及砼强度进行检测。 质量检验标准 主控项目 A 钢筋笼主筋间距用钢尺量允许偏差为:177。 10mm B 钢筋笼长度用钢尺量允许偏差为:177。 100mm C 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桩位允许偏差为: 50mm D 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孔深允许偏差为: +300mm E 桩体质量检查必须符合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规定 F 混凝土强度必须 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G 桩体承载力必须符合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规定 一般项目 A 钢筋笼钢筋材质检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 钢筋笼箍筋间距用钢尺量允许偏差为:177。 20mm C 钢筋笼直径用钢尺量允许偏差为:177。 10mm D 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桩长 E 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桩径允许偏差为: +50mm F 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孔底沉渣厚度允许偏差为:≤ 50mm G 混凝土坍落度(干施工)允许值为: 70100mm H 钢筋笼安装深度用钢尺量允许偏差为:177。 100mm I 混凝土充盈系数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应大于 1 J 桩顶标高用水准仪检查允许偏差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