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监理实施细则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内容摘要:

孔,安放钢筋锚杆,用水泥压力灌浆,达到强度后,安上横杆,拉紧固定,在桩中间进行挖土直至设计深度。 如设 2~ 3层锚杆,可挖一层土,装设一次锚杆 适于大型较深基坑,施工期较长,邻近有高层建筑,不允许支护邻近地基有任何下沉、位移时使用 挡土灌注桩与旋喷桩组合支护:在深基坑内侧 设置直径 ~ 凝土灌注桩,间距 ~ ;在紧靠混凝土灌注桩的外侧设置直径 ~,以旋喷水泥浆的方式形成水泥土桩与混凝土灌注桩紧密结合,组成一道防渗帷幕,既可起抗土压力、水压力作用,又起挡水抗渗透作用:挡土灌注桩与旋喷桩采用分段间隔施工。 当基坑为淤泥质土上层,有可能在基坑底部产生管涌、涌泥现象时亦可在基坑地步以下用旋喷桩封闭。 在混凝土灌注桩外侧设旋喷桩,有利于支护机构结构的稳定,加固后能有效养活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防止边坡坍塌、渗水和管涌现象发生 适用土质条件 差、地下水位较高,要求既要挡土以挡土地防渗的支护工程 双层挡土灌注桩支护:将挡土灌注桩在平面布置上由单排桩该为双排桩,呈对应梅花式排列,桩数保持不变,双排桩在桩径 d一般为 400~ 600mm,排距 L 为( ~ ) d,在双排桩顶部设圈梁使成为整体钢架结构。 亦可在基坑每侧中段设双排桩,而在四角仍采用单排桩。 采用双排桩可有效地使支护整体刚度增大,桩的内力和水平位移减少,提高护坡效果 使用基坑较深,采用单排悬臂混凝土灌注桩挡土,强度和刚度均不能满足 地下连续墙支护:在开挖地基坑周围,先施工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 墙,达到强度后,在墙中间用机械或人工挖土直至要求深度。 对跨度、深度很大时可在内部加设水平支撑及支柱。 用于逆作法施工,每下挖一层,把下一层梁、板、柱浇筑完成,以次作为地下连续墙的水平框架支撑,如此循环作业,直至到地下室的底层全部挖完土 适于开挖较大、较深( 10m),有地下水的大型基坑,周围有高层建筑,不允许支护有变形。 采用机械挖方,要求有较大空间,不允许内部设支撑时采用 17 续上表 支护(撑)方式 适用方式 土层锚杆支护:沿开挖基坑边坡每 2~ 4 设置一层水平土层锚杆,直至挖土至要求深度。 成锚杆,每挖一层装一层 ,采用快凝砂浆灌浆 适于较硬土层和破碎岩石中开挖较大、较深基坑,邻近有建筑物必须保护边坡稳定时采用 板桩(灌注桩)中央横顶支护:在基坑周围打板桩或设挡土灌注桩,在内侧放坡,挖中间部分土方到坑底,并先施工中间部分基础,再从基础向桩上方支斜顶撑,然后再放坡的土方挖除,每挖一层,支一层斜顶撑,直至坑底,最后建该部分结构 适于开挖较大、较深基坑。 支护桩深度不够,又不允许设置过多支撑时采用 板桩(灌注桩)中央横顶支顶:在基坑周围打板桩或设挡土灌注桩,在内侧放坡,挖中间部分土方到坑底,并先施工中间分基础,再从基础向桩上方挖除,每挖除放坡部分土方,每挖一层支一层水平横顶撑,直至设计深度,最建该部分结构 适于开挖较大、较深基坑。 支护桩深度不够,又不允许设置过多支撑时采用 分层板桩支护:在开挖厂房群基础,周围先打支护板桩,然后在内侧挖土方至群基础底标高,在中部主体基础四周打二级支护板桩,挖深基础土方,施工主体结构至地面,最后施工外围群基础 适于开挖较大、较深基坑。 当中部主体与周边群基础标高不等,而又无重型板桩时采用 二、基坑开挖质量监理程序 不 合 格 发通知 合格 不 合 格 发通知 合格 三、放坡基坑开挖 施工单位定位放线,测标高,施工准备,放坡或围护、支护施工方案 监理工程师复核定位放线,审核放坡或围护、支护方案 施工放坡或围护、支护、排水,基抗开挖 监理巡视,检查方案的实施,复验坑底标高 监理工程师签字 18 (一)、施工要求 根据地质状况、基坑深度和地基承载力制定明挖基坑施工方案,内容包括: ( 1)放坡基坑开挖形式,参见相关施工规范。 ( 2)根据土体性质和荷载大小确定放坡坡度,参见表 34。 ( 3)排水措施。 ( 4)基坑开挖方式(人工或机械)土方提升和外运方式。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 表 34 土的类别 边坡值(高 :宽)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1:~ 1: 一般性粘土 硬 1:~ 1: 硬、塑 1:~ 1: 软 1: 或更缓 碎石类土 充填坚硬、硬塑粘性土 1:~ 1: 充填砂土 1:~ 1: 注: ,应符合设计标准。 ,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 ,对软土不应超过 4m,对硬土不应超过 8m。 将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审 批同意后严格按施工方案落实施工。 常用场地排水方法 ( 1)基坑内挖明沟排水法:设若干集水井与明沟相连,用水泵直接排水。 ( 2)分层明沟排水法:当基坑开挖土层由多种土壤组成,中部夹有透水性强的砂类土壤,为避免上层地下水冲刷基坑下部边坡,造成塌方,可在基坑边坡上设置 2~3 层明沟及相应的集水井分层阻截,排除上部土层中的地下水。 ( 3)深沟排水法:当地下设备基础成群,基坑相连,土层渗水量和排水量面积大,为减少大量设置排水沟的复杂性,可在基坑外、距坑边 6~ 30m 或基坑内深基础部位开挖一条明排水深沟,使附近基坑地下 水均通过深沟自流入水沟,或设集水井用水泵排到施工场地以外沟道。 在建筑物四周或内部设支沟与主沟连通,将水流引至主沟排走。 19 ( 4)暗沟或渗排水层排水法:在场地狭窄地下水很大的情况下,设置明沟困难,可结合工程设计,在基础底板四周设暗沟(又称盲沟)或渗排水层,暗沟或渗排水层的排水管(沟)坡向集水坑(井)。 在挖土时先挖排水沟,随挖随加深,形成连通基坑内外的暗沟排水系统,以控制地下水位,至基础底板标高后作成暗沟,或渗排水层,使基础周围地下水流向永久性下水道或集中到设计永久性排水坑,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走,使水位降低到基础底 板以下。 ( 5)工程设施排水法:选择基坑附近深基础先施工,作为施工排水的集水井或排水设施,使基础内及附近地下水汇流至较低集中,再用水泵排走;或先施工建筑物周围或内部的正式防水、排水设计的渗排水工程或下水道工程,利用其排水作为排水设施,在基础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明沟或暗沟,将水流引人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排走。 本法利用永久性工程设施降排水,省去大量挖沟工程和排水设施,因此最为经济。 ( 6)综合排水法:在深沟截水的基础上,如中部有透水性强的土层,再辅以分层明沟排水或在上部辅以轻型井点截水等方法同时使用,以达到综合排除大 量地下质不均,基坑较深。 涌水量较大的大面积基坑排水。 人工降低地下水方法 井点降水方法的种类有:单层轻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无砂混凝土管井点以及小沉井井点等;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原理参见表 3 36。 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 表 35 项次 井点类别 土层渗透系数( m/d ) 最低水位深度( m) 1 单层轻型井点 ~50 3~6 2 多层轻型井点 ~50 6~12 3 喷 射井点 ~3 8~20 4 电渗井点 < 根据选用的井点确定 5 管井井点 20~200 3~5 6 深井井点 5~250 > 10 20 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及方法原理 表 36 名 称 适用范围 方法原理 单层轻型井点 适用于渗透系数为 ~50 m/d 的砂土、粘性土,降水深度为 3~5m 在工程外围竖向埋设一系列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真空泵,使井点系统形成直空,井周围形成一 个真空区,真空区通过砂井向上向外扩展一定范围,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作用下,使井点附近的地下水通过砂井、滤水管被强制吸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除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位得以降低。 多层轻型井点 当一级轻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时,可用二级或多级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 适用于渗透系数为 3~50m/d 的砂土或渗透系数为 ~3m/d 的粉砂、淤泥质土、粉质粘土 在井点管内部装设特制的喷射器,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通过井点管中的内管内喷射器输入高压水(喷水井点)或压缩空气(喷气井点),形成 水气射流,将地下水经井点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抽出排走 电渗井点 适用于渗透系数为 ~的粘土和淤泥 利用粘性土中的电渗现象和电泳特性,使粘性空隙中的水流动加快,起到一定疏干作用,从而使软土地基排水效率得到提高 管井井点 适用于渗透系数为 20~200m/d、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降水深度为 3~5m 由滤水井及水管和抽水机械等组成 深井井点 适用于渗透系数为 10~250m/d 的砂类土,地下水丰富,降水深度,面积大,时间长的降水工程 在深基坑的周围设深于基底的井管,使地下水通过设置在井管 内的潜水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 小沉井井点 适用于渗透系数 5~250m/d、涌水量大的粉质粘土、粉土、砂土、砂卵石层 在基坑的周围或基坑部位下沉于基坑底的小型沉井,使地下水通过设在沉井底的滤砂笼和潜水泵,将地下水降低至基坑底以下 500 ㎜ 无砂混凝土管井点 适用于渗透系数 10~250m/d 的各种土层,特别适于砂层、砂质粘土层 在基坑的周围或基坑部位埋设多个无砂混凝土滤水管井在管内设潜水泵,将地下水位降至要求深度 21 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 基坑周边超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限制条件。 有不少施工现场由于缺乏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而对施工产生影响,土方施工应尽快完成,以避免造成集水、坑底隆起及对环境影响增大。 在开挖全过程中,用水准仪跟踪控制挖土标高;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边坡坡度、压实度、用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基坑开挖监测内容包括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及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 等市政设施的沉降和位移等。 基坑开挖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监控考虑基坑开挖产生的附加沉降与原有沉降的叠加。 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记录气象条件、挖方、填方、堆载等情况。 爆破开挖时,应监控爆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基坑开挖至标高后,抓紧对坑底土质鉴定、清理和平整,经监理验收后及时施工垫层。 基坑周围需堆放弃时,应留 1m以上的安全宽度,土堆高度不宜超过。 如基坑处有公用事业管线,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确定保护或搬迁措施,并报监理审批。 施工时要求有关单位派人监护,确保管线安全。 (二)、监理重 点 认真审阅基坑开挖方案,并明确审批意见。 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复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放样复核单。 施工时监理工程师要加强巡视,检查和督促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如弃土有无安全宽度,堆放高度是否符合规定,基坑放坡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明挖基坑通病处理 ( 1)在开挖过程中由于水作用和土体堆放关系以及施工机械作用可能会出现塌方现象,根据塌方位置可用土袋(或砂袋)进行筑填,必要时可采用简易支撑加固或采取适当放宽开挖面积,放缓坡度。 22 ( 2)由于基坑受水浸泡和放样不当产生超挖现象,此时严禁用土回填,应采用道碴、碎石 或砾石砂回填,并夯实。 (三)检验方法和质量标准 基坑变形的监控值,见表 38。 基坑变形的监控值( ㎝ ) 表 38 基坑类别 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 围护结构墙体最大位移监控值 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 一级基坑 3 5 3 二级基坑 6 5 6 三级基坑 8 10 10 注: 、为一级基坑: ( 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 2)开挖深度大于 10m。 ( 3)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 4)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 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时的基坑。 ,尚应符合这些要求。 二、围护基坑开挖 (一)施工要求 根据地质状况和基坑深度制定围护基坑的施工方案,其内容包括: ( 1)确定围护形式,如采用钢板桩、混凝土板桩围护、深层搅拌或树根桩围护。 ( 2)对根据基坑周围的主体压力、结构形式、受力情况制定基坑支撑形式。 ( 3)制定地表水、基底明水的排水措施。 ( 4)地下水位高时,应根据土 质渗水情况制定井点降水的形式和措施。 ( 5)确定土方开挖和提升、外运的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