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忠孝文化节活动方案内容摘要:

既然做高了,我们要按照高的标准来做。 我刚才说的这几个亮点都是从这几个思路考虑,这样的话,有些内容可以转到其它方面,不必在这里边统统表现出来。 要考虑分工,比如在平遥请余秋雨先生发表个演讲;在榆次老城召开收藏的博览会等等,而不必把每个地方都这么折腾起来,都这折腾起来效果未必好。 因为现在的目标是多重的,首先晋商文化节是给谁办。 我们给每一个人办做不到,也没有必要。 核心是做品牌,把十大商帮,把现代商会建设,把交易会博 览会这一套东西做出来,有这三个亮点足够了。 而且这三个亮点都会成为新闻点,因为这里边确实需要有一个思路转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把这些亮点突出了,真正做 高 了,新闻点出来了。 中国还缺少聚人吗。 不缺,但是聚高端、聚品牌、聚眼球的缺,而且这个东西做下来还得能够可持续。 中国忠孝文化节要做的是一个 专 字,就是传统文化;社火节要做 大 ;晋商文化节要做 高 .这样下来,三个题目都能立得住,而且都有基础,都有唯一性,都能形成晋中领袖形象。 如果在全国当了领袖了,还发愁品牌吗。 更何况还可以把很多资源全面整合出来, 比如清明在中国历史上必然是踏青的时节,尤其是在北方来说。 现在很多人反对取消黄金周,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北方的习惯到了那个时候就要踏青,你把黄金周取消了大家怎么踏青啊。 实际上清明作为法定假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至少可以替代。 这样就使得明年清明节可以形成一个亮点。 所以,这时候把那些花样装进来,不光是专家们来,老百姓也会来。 我们做旅游,是研究怎样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 首先是怎么解读,然后是怎么转化成产品,怎么和现代的市场相对应。 这里边比较忌讳的是有什么资源就做什么,把所有资源都装进来,都装进来未必能和 市场对应。 这样等于这三个节庆本身就有分工,而且各有各的定位,这种定位都定下来,这三个节庆活动都可以成功,更重要的是都可以持续。 从现在来说,一开始不必追求太高的目标,先办成、再办好。 第一届的目标是办成,所谓办成的标准是该聚的人都聚过来了,大家没有太多的意见。 意见肯定会有,但是没有太多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他参加这些节庆活动会觉得有收获,这就叫办成了。 第二届再上个台阶,第三届再上个台阶。 这个过程中,有些内容可能还需要微调、需要调整,甚至有些内容就撤了,有些内容按照大家的需求增加。 这样形成了一个机制,这个机制形成了, 作为一个产品可持续的发展就形成了。 注:本文是在晋中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发言。 附录二:国家纪念日提案( 2020 年 3 月 4 日) 关于设立国家纪念日的提案 中国正处在历史上难得的和平年代,唯如此,我们才能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但是,这样的和平环境不是自然而来的,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多少人在默默无闻地捍卫国家安全,保障社会安全。 在和平年代,仍然有流血有牺牲。 一是部队官兵,在国防、缉毒、救灾、护民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是公安干警,每天都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三是承担中国日益扩 大的国际义务的维和部队和海外工作人员,在特殊环境中面对着巨大风险。 四是其他各个 14 领域因公殉职和因工死难的人员。 他们在非战争环境中,经历了不亚于战争的严酷,正是由于他们的牺牲,才有了和平与建设。 生者感谢死者,生者感念死者。 但是在现实中,对于他们的精神弘扬不足,事迹宣传不够,后事安排不好。 这样会伤了英雄的心,寒了后人的心。 我们有愧于他们。 更有甚者,生活承平日久,社会奢靡之风渐起,许多人看不起他们,忘记了他们。 因此,就需要一种隆重、庄严、朴素的形式来纪念他们,特提出设立 国家纪念日 的提案。 一、提高认 识,明确意义。 国家为平民英雄和死难百姓设立纪念日,是一件新举措,需要新理念,形成新方式。 从提倡 以人为本 和 执政为民 的理念出发,这一举措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能够凝聚民族心志,提升国家形象,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并会形成良好的国际影响。 二、和文化传统相结合,把每年四月五日清明节确定为 国家纪念日 .纪念对象即为上一年度中牺牲和殉难的上述四类人。 三、在纪念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地点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国家领导人出面公祭。 四、纪念活动需要制度化安排和程序化 设计,包括下半旗、三军仪仗队特殊礼仪、奏哀乐、宣读祭文等。 五、改革多年沿用的战争年代命名的 革命烈士 称号,制定相应规则,将上述四类人中的前三类命名为 国家英雄 . 六、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滚动播出国家英雄和其他死难者名单。 七、设立 国家英雄基金 ,政府出资作为种子资金,通过企业赞助和民众募捐扩大,主要用于英雄家属的生活补贴。 八、以省为单位建立 国家英雄墙 ,将已命名的国家英雄逐年勒名于上,以志永久。 九、在国家纪念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应举办类似活动。 省以下不必层层举办,以免形成 新的形式主义。 十、国家民政部和各级民政部门应增加此项职能,努力做好这些工作,以慰英雄在天之灵,以暖天下百姓之心。 注:本文是给全国人大代表起草的提案, 2020 年 3 月提出。 15 发展市场经济与弘扬传统忠孝文化精华探析 2020316 16:44:57 姜 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是否需要传统忠孝文化优秀成果的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如何 弘扬传统忠孝文化精华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此,本文试作一些探讨。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传统忠孝文化精华的支撑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极大增强,这是不可否认的铁的事实。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还相对滞后,特别是伦理道德方面还有滑坡的趋势。 社会上的唯利是图、欺蒙拐骗、贪污贿赂、营私舞弊、卖淫嫖娼、吸毒贩毒、占卜算卦、求神拜佛、不孝父母、残害妻女、不讲公德、横行霸道等的不法不义行为大量出现。 究其原因,除了我们的精神文 明建设,尤其是道德建设还没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外,市场经济故有的特性也是产生其精神文明建设滞后、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 市场经济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趋利经济、效益经济。 它不顾及市场中的弱者,只要是有效益、有利润,特别是有几十倍的效益和利润时,它可以调动市场主体加倍努力去干,甚至拼着老命去冒风险。 这就促使一些利禄熏心的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不惜损害和违背社会公德和法律法纪。 上述大量违德违法的事实表明,目前进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是一种纠正和克服现实社会中的不法不义行为的客观需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时 期,应弘扬我国传统的先进文化精神,在十六大报告中说,应 “ 弘扬民族精神 ”。 作为我国传统道德中的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忠孝文化,其精华部分理所应当成为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忠孝传统文化是我国父系制社会出现以后的一种文化产物。 在父系氏族时期,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男子的体力强壮,因而逐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 这时 “ 子女从夫居 ” ,从而出现了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父子关系。 幼小的孩子由老人扶养、看管,老人也受到子女的关爱和照顾,于是孝的观念便应运而生了。 《尔雅》解释 “ 孝 ” 字说, “ 善父母为孝 ”。 就是说,晚辈子女应对自己父母尽心奉养和照顾。 “ 孝 ” 讲的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属于伦理范畴。 “ 忠 ” 的观念出现相对 “ 孝 ” 的观念要晚些,是在古代国家政权建立后才形成的。 “ 忠 ” 讲的是君主对臣子的关系,属于政治的范畴。 《论语 八佾》中说: “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春秋左氏传》说: “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 这些都是讲臣对国君必须尽心奉事君上,就叫作 “ 忠 ”。 儒家认为,只有 “ 孝子 ” 才可以成为 “ 忠臣 ” ,孔子说,孝慈,则忠。 传统忠孝文化有很多槽粕,比如,愚忠愚孝是我们绝对不可取的。 但是,精华部分也不乏 16 大量存在。 由于 “ 孝 ” 文化先于 “ 忠 ” 文化,为此,我们先对 “ 孝 ” 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一些分析。 笔者认为 “ 孝 ” 文化中的很多观点完全可以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事业服务。 孝文化肯定了子女必须孝顺父母,是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 孝与不孝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强调 “ 孝 ” ,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培养尊敬父母的良好社会习俗,起着积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当今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少子女见利忘义,不供养父母,不尊重父母的有益教诲,有的为了瓜分家产或为其他一些纠纷还有杀父杀母的情况,有的将父母赶出家门,让其露宿 街头。 这些情况的发生,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宣传、倡导孝文化精神来加以纠正和克服。 孝文化强调孝要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这有助于培养人的道德真诚性,反对道德的虚伪性。 当今社会,无论是党政干部,还是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经济交往部门的人,为人弄虚作假、不真诚守信的人占相当比重,人与人之间相互角逐、尔虞我诈,人民群众极为不满。 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和弘扬孝文化中的真诚美德,强调 “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 孝文化主张父母不义时,可以谏诤,将道义置于亲情之上,主张道义、社会法规重于亲情。 这有助于克服亲情大 于法制的观念,养成道义、法制高于亲情的习俗。 还有利于我国当前解决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和人情关系重于道义、重于法制的情况,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 孝文化不仅讲理论,还特别强调实践,强调把孝的理论落实到人的生活践行中去。 这不仅培育了人们践行道德的自觉性,而且对于和睦家庭,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中,不少人口是心非,另作一套,马列主义对人不对己。 或者口头上表态坚决,落实到行动上又 “ 偷工减料 ”。 在经济交往中,为了争取到资金、项目,口头表态比谁都坚决,其后的行为又是另一回事。 这些情况的 发生,违背了做人的根本准则,违背了 “ 孝 ” 重实行的思想,其结果,既害人又害己。 孝文化强调治国平天下的作用。 这是古代儒家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化和深化。 孝文化强调孝慈,强调推己及人,强调对国家和人民要忠,它对保障古代国家的安定、领土完整和解决古代社会的矛盾起了积极的作用。 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中,人际矛盾、社会矛盾仍然大量存在,不忠实于祖国和人民的人大有人在。 弘扬孝文化精华,对于我们当今解决复杂的政治关系和促进社会的安全团结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前所述, “ 忠 ” 的观念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一种 宗法制的产物。 中国的宗法制基本是由原始社会后期的家族制转换而来的。 在宗法制的国家中,国君是最大的家长,臣民相当于他的子女,所谓 “ 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这种社会里,子女对父母的尊爱、供养行为称为 “ 孝 ” ,臣民对国君的侍奉、归顺、服从行为称之为 “ 忠 ”。 “ 孝 ”是基础, “ 忠 ” 是 “ 孝 ” 的扩展。 尽管如此,择其 “ 忠 ” 的观念,弘扬 “ 忠 ” 的 17 思想仍然为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所需要。 首先, “ 忠 ” 强调为人要忠心,要诚恳、执着。 当今我们社会中不少人为人假心假意,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的人, 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要达到的目的,把本来 “ 是 ” 的问题说成 “ 非 ” ,对朋友对同志不忠心,不诚恳。 人们评论说:“ 当今社会难以找到一个令人相信的人 ” ,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此外,我们还应对祖国、对人民讲究忠心、诚恳,而不能容忍假心假意,不能出卖国家机密,搞叛国投敌,损害民族和人民的利益。 其次, “ 忠 ” 也强调行事忠心。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需要大批的人专心致志、忘我工作,加倍努力地完成和超额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但是在实现生活中,不少人办事华而不实,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忠实于自己的本 职工作,不忠实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这些思想和行为都是应该坚决纠正的。 再次, “ 忠 ” 要求 “ 忠恕 ”。 曾子指出: “ 吾日三省吾身 ” ,前两句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交而不信乎 ?” 都是讲的要忠诚于他人,积极为人,对人要“ 忠 ”。 《论语 雍也》指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当今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经济实体之间的相互支持和诚实守信是十分重要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大家只能是公平竞争、相互帮助、共谋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而不是不讲社会公德、不讲信用,置他人于 死地而后快。 在社会的其他领域,也有一个 “ 忠 ” 的问题,《论语 卫灵公》说: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 “ 忠 ” 的观念对当今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对弘扬传统忠孝文化精华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明确了传统忠孝文化的产生、内涵及其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后,为继承和弘扬传统忠孝文化精华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然而,具体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传统忠孝文化精华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对传统忠孝文化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找出它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实践 基础,明确它的主要内容和对人类社会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东西,特别是将精华和糟粕认真地剥离开来,这是弘扬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作好这个工作。 其次,社会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