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论文建筑防火设计论文防火安全知识论文:超高层建筑初期火灾人群疏散分析内容摘要:

合理的楼梯布局和足够的数量均成为安全疏散的关键因素。 ③ 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可靠、方便使用。 消防安全疏散设施不完善往往影响疏散,因此,超高层 建筑应根据需要,除设置疏散楼梯外,增设相应的辅助安全疏散设施,如救生软梯、救生绳、救生袋、缓降器等。 ④ 超高层建筑要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楼顶设直升机停机坪。 4. 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 ( 1)人员对疏散路线的熟悉 情况。 建筑内人员对疏散路线是否熟悉,对疏散快慢影响很大。 常住人员和对疏散路线熟悉的人员基本能够顺利疏散;暂住人员和不熟悉疏散路线的人员疏散就困难。 未经消防培训的疏散,无对老人、残疾和行动不便人员的互助疏散意识均造成无序疏散,都影响疏散速度。 ( 2)应急照明状况和疏散指示标志明显程度。 火灾时往往首先造成断电,因此,超高层建筑尤其公共建筑,必须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如果这些设施位置设置不当或亮度不够,或指示方向错误,或维护保养不良,都会对疏散造成严重影响。 ( 3)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 如果疏散通道被 占用,被封堵,或者是进行了可燃装修,火灾时都会影响安全疏散,许多群死群伤火灾的教训都是例证。 5. 安全疏散对策 目前,国内外对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无论是从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区、避难层的工程设计,还是从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演练,都认为加强安全疏散是最好的挽救生命财产损失的策略。 下面就初期火灾条件下的安全疏散对策做些探讨: (1) 急用路线与常用路线结合。 国外大部分超高层建筑都按组装电梯,以 利于达到不同的层次。 到达某些层次,仅有其中一部电梯可达。 发生火灾,疏散人群可以进入和使用原本不 提供出入口给发生火灾层次的电梯。 虽然这种以抓紧运用电梯作为疏散人群的思想是不提倡的,但是作为顺应建筑需求的总体疏散战略的还是实用的。 (2) 避难层疏散和停机坪疏散。 结合我国特点,考虑我国人员的体型特点,避难层设计人均面积应保证不小于。 考虑到登高车的最大作业高度在40~ 60 米左右,结合消防员体能因素,一般每 10 层设置避难层,部分超高层建筑屋顶设有停机坪。 考虑到初期火灾因素,烟雾浓度低,火灾燃烧面积不大,主体结构不被破坏,建筑倒塌的概率低,选择避难层和停机坪疏散较为科学合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