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防雷接地技术内容摘要:
体来说就是根据建筑物的是否处于易燃易 爆场所或者是否处于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国家、省、市级重要办公场所,或者是否属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否处于地理、地质环境易遭受雷击的地方,或者是否属于孤立旷野的高耸建筑物等等来划分防雷类别。 根据新的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规范》的在关规定,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分别为了 30m, 45m, 60m。 滚球半径越少,保护范围越窄,受保护的建筑物越安全,遭受雷击的概率越低,因此,凡是属于易燃易爆场所、重要的办公场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孤立旷野的高耸建筑物都属于一、二类的防雷建筑物。 接闪器和引 下线的问题:接闪器在一般情况下多数采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 有时在大面积需要保护情况下,可以采用避雷线保护。 在搞环境防雷时,可以采用ca-a3防雷器或法国提前放雷避雷针保护。 在一般情况下,除去一类雷建筑物需要采用独立避雷针、独立地极保护外,其余的类别均可采用针、网带保护,地极可作合设地极处理。 保护范围的计算分别可按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计算。 用 gb5005794 规范作图方法来验证受保护的建筑物是否得到无空隙的保护。 地极及地极接地冲击电阻的问题:如果建筑物的防雷地极是独立地极的话,一般要离开建筑物基础的地 中距离3m以远;如果是通信用的独立地极的话,则要求离开建筑物 20m以远,并要求接地电阻〈4欧。 除去一类防雷建筑物属于0区和1区,用独立避雷针、独立地极保护外,其余类别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合设地极的方式,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更应采用本身基础作合设地极使用。 均压环的设计和。建筑物的防雷接地技术
相关推荐
必须符合相关规范。 表 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2020 年版)要求:每一住户均应设置独立电度表,其用电负荷标准及电度表规格,不应小于表 的规定。 7 表 用电负荷标准及电度表规格 套型 居 住 空 间 数(个) 使用面积( m2) 用电负荷标准( KW) 电 度 表规 格( A) 一类 2 34 5(20) 二类 3 45 5(20) 三类 3 56
母线接触面保 持清洁、涂电力复合脂,孔周边无毛刺;螺栓两侧有平垫圈、垫圈相邻间隙大于 3mm, 螺母侧装有弹簧垫或锁紧螺母,螺栓受力均匀。 ( 40)封闭、插接式母线安装时,母线应与外壳同心,允许偏差为177。 5mm;段与段连接时,对准相 邻段的母线和外壳,连接后,不使母线及外壳承受额外应力,其连接工艺方法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室内裸母线的最小安全净距应符合 GB503032020附录
连接后 ,两端的相序必须与原供电系统的相序一致 . 控制柜和配电柜的接线应正确 ,紧固件紧固状态应良好 ,无遗漏脱落 .开关 ,保护装置的型号 ,规格应正确 ,验证出厂试验的锁定标记应无位移 ,如有位移应由试验厂重新标定 . 发电机组至低压配电柜馈电线路的相间 ,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 塑料绝缘电缆馈电线路直流耐压试验为 ,时间 15min,泄漏电流应稳定 ,无击穿现象 . 发电机组中性线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2020 清华大学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9 三 .方案设计 设计依据 按照淮安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结构设计总说明》 (图号 G01(2) ) 第十二条第 (七 )点 ,并根据沉降观 测的有关文件规定 ,布置沉降观测点。 另 外 ,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 3 个永久性的基准 点 .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
第一章 绪论 3 而降低火灾危险性,达到减少火灾发生次数及降低火灾损失的目的,对消防安全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合理地对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及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火灾危险性分析的研究主要是从 20世纪 70 年代开始,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 系统研究性能化防火设计为背景开始的。 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
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履行期限不明确的 ,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 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履行方式不明确的 ,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 ,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 逾期交付 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