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带答案内容摘要:

、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A。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窒息法灭火其主要原理是C。 (A)减少可燃物(B)降低温度(C)消除助燃物(D)降低燃点8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B。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C。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应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等。 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D。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一、判断题危险品化学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对)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爆炸品指不受外界条件作用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发生爆炸的物品。 (错)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气体是指在20℃ 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或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体积分数至少为12%的气体。 (对)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液体是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高于 ℃,或其开杯试验闪点高于 ℃)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 (错)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对)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可燃,通常能放出氧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错)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有机过氧化物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 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错)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毒性物质指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 (对)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腐蚀性物品指通过物理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的物质。 (错)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爆炸物指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 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环。 (对)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 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错)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自燃液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空气接触后 5min 之内引燃的液体。 (对)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自燃固体指达到一定量后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 之内引燃的固体。 (错)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氧化性液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 (对)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氧化性固体指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 (错)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容易放热自加速分解。 另外,它们可能易于爆炸分解;迅速燃烧;对撞击或摩擦敏感;与其他物质发生危险反应。 (对)1爆炸物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当它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能发生化学反应。 (错)1自燃物品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遇空气自燃性、遇湿易燃易爆性、积热分解自燃性。 (对)二、选择题(四选一)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称之为A。 (A)爆炸物(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易燃液体(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和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烟火物品虽不放出气体,但也纳入C范畴。 (A)易燃液体(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爆炸物(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易燃气体指在C℃和 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A)30 (B)25 (C)20 (D)15B不属于压力下气体。 (A)压缩气体(B)氧化性气体(C)溶解气体(D)液化气体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称为D。 (A)易燃液体(C)爆炸物(B)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D)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是A。 (A)黄磷(B)金属钠(C)高锰酸钾(D)氯酸铵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B。 (A)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氯酸铵属于氧化性物质的是D。 (A)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氯酸铵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D。 (A)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过氧化甲乙酮易燃固体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出现摩擦、撞击等,是因为它具有A的危险特性。 (A)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1由于易燃固体的热解温度较低,在储存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降温、散潮,是因它具有D的危险特性。 (A)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1许多易燃固体严禁与酸、氧化剂接触。 是因为它具有B的危险特性。 (A)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1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A)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积热分解自燃性1有些自燃物品起火时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 是因为它具有B的危险特性。 (A)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C)积热自燃性(D)以上都不对1硝化纤维及其制品,当堆积在一起或仓库通分不好时,会发生自燃。 是因为它具有C的危险特性。 (A)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C)积热自燃性(D)以上都不对1关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的危险特性,下列哪一项不正确的是D。 (A)遇水易燃易爆性(B)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C)自燃危险性(D)积热自燃性1关于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A)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B)分解爆炸性(C)伤害性(D)易燃性1易燃气体是指在 20℃和 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C%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 (A)5 (B)10 (C)13 (D)151D是指在其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 (A)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B)氧化性液体(C)氧化性固体(D)有机过氧化物下列B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A)硝化甘油(B)菜油(C)液氨(D)汽油2不属于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的是B。 (A)自燃性(B)热膨胀性(C)燃点低,易点燃(D)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2爆炸品主要危险特性不包含D。 (A)爆炸性(B)敏感性(C)殉爆(D)蒸发性2关于易燃气体的易燃易爆性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 (B)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燃爆。 (C)易燃气体与易燃液体相比,更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一燃即尽。 (D)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比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 2下列不具有腐蚀性毒害性的气体是B。 (A)氢气(B)氧气(C)氨气(D)硫化氢2下列不具有窒息性的气体是C。 (A)二氧化碳(B)氮气(C)压缩空气(D)氦气2易燃液体的主要危险特性是A。 (A)高度的易燃易爆性(B)蒸发性(C)热膨胀性(D)流动性2对易燃液体流动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液体的粘度越小,其流动性就越强。 (B)液体的粘度越大,其流动性就越强。 (C)粘度大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其流动性。 (D)粘度小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其流动性。 2对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易燃液体的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挥发出易燃蒸气。 (B)易燃液体挥发性越强,爆炸的危险就越大。 (C)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一般都较小。 (D)多数易燃液体在灌注、输送、流动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 2易燃液体主要危险特性不包含D。 (A)易燃性(B)蒸发性(C)热膨胀性(D)窒息性下列不具有窒息性的气体是D。 (A)氮气(B)氦气(C)氩气(D)氧气3一些含C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 (A)氦、氩(B)钠、钾(C)氢、硫(D)乙烷、乙炔3对易燃液体毒害性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饱和碳氢化合物比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 (B)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比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 (C)不易蒸发的石油产品比易挥发的石油产品的毒性大。 (D)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大多不具有毒害性。 3对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易燃固体受热时容易溶解蒸发或气化。 (B)绝大多数易燃固体遇无机酸性腐蚀品、氧化剂等能够立即引起燃烧或爆炸。 (C)易燃固体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D)易燃固体的自燃点一般都高于易燃液体和气体的自燃点。 3对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A。 (A)锌粉、铝镁粉等,在潮湿空气中不能自燃,但与水接触,特别是在高温下反应剧烈,能放出氢气和热量。 (B)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使水分解,夺取水中的氧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 (C)遇湿易燃物品遇氧化剂、酸性溶剂时,反应更剧烈,更易引起燃烧或爆炸。 (D)氢化钾遇水能生成易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而具有自燃性。 3对氧化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有机氧化剂除具有强氧化性外,本身还是可燃的,遇火会引起燃烧。 (B)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或过氧化基所组成的化合物,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 (C)氧化性物质与强酸混合接触后会生成游离的酸或酸酐,呈现极强的氧化性,当与有机物接触时,能发生爆炸或燃烧。 (D)氧化性物质相互之间接触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3对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分解爆炸性。 (B) 有机过氧化物具有易燃性。 (C)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伤害性。 (D)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的大小与分解温度无关。 3对毒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锑、汞、铅等金属的氧化物大都具有氧化性。 (B)萘酚、酚钠等化合物,遇高热、明火、撞击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 (C)无机毒害品具有可燃性,遇明火、热源与氧化剂会着火爆炸,同时放出有毒气体。 (D)大多数毒性物质遇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 3下列属于易燃固体的是A。 (A)纸张(B)氢化钾(C)金属钠(D)黄磷3下列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的是D。 (A)纸张(B)氢化钾(C)金属钠(D)黄磷下列属于氧化性物质的是A。 (A)氯酸铵(B)过氧化苯甲酰(C)氢化钾(D)三氯化钛4下列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B。 (A)氯酸铵(B)过氧化苯甲酰(C)氢化钾(D)三氯化钛4下列不属于毒害物质的是D。 (A)氰化钠(B)砷化物(C)化学农药(D)氧气4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易燃气体指在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A)20℃和 (B)25℃和 (C)20℃和 (D)25℃和 4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将危险品分成C大类。 (A)七(B)八(C)九(D)十4易燃固体指B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A)闪点(B)燃点(C)自燃点(D)沸点4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分为D类。 (A)九(B)十(C)十二(D)十六4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自燃液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A之内引燃的液体。 (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4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自燃固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A之内引燃的固体。 (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4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气体指一般通过提供B,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A)空气(B)氧气(C)氢气(D)氯气50、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液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C,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 (A)氢气(B)氮气(C)氧气(D)氯气5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固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C,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 (A)氢气(B)氮气(C)氧气(D)氯气第四章消防水力学基础知识一、判断题水有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液体与固体的主要区别是液体容易流动,液体与气体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体积不易压缩。 (对)水温升高 10℃,单位体积的水需要的热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