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电力系统电压电流监测内容摘要:
”信号,表示输入电压过量程。 如果输入模拟电压 UiUR/2n1,则过量程信号和各段鉴别与门输出均为 0,表示输入电压小于 1/2LSB,认为 Ui=0。 从理论上讲,并行比较式 A/D 转换只需要一个时钟周期,但实际上却占用两个周期。 第一个时钟周期用于将 输入信号寄存在可锁存电压比较器中,第二个时钟周期用于对比较结果进行编码,并输出数据。 并行比较式 A/D 转换具有如下特点: ( 1)由于转换是并行的,其转换时间只受比较器、触发器和编码电路延迟时间的限制,因此转换速度最快。 ( 2)随着分辨率的提高,原件数目要按几何级数增加。 一个 n 位转换器,所用比较器的个数为 2n 1,如 8位的并行 A/D 转换器就需要 28 1=255 个比较器。 由于位数愈多,电路愈复杂,因此制成分辨率较高的集成并行 A/D 转换器是比较困难的。 第 9 页 共 16 页 ( 3)为提决绝高分辨率和增加原件数的矛盾,可以采取分级并 行转换的方法。 例如 10 位分级并行 A/D 转换器,输入模拟信号 Ui,经取样 — 保持电路后分两路,一路先经第一级 5 位并行 A/D 转换进行粗转换,得到输出数字量的高 5 位,另一路送入减法器,与高 5 位 A/D 转换得到的模拟电压相减。 由于相减所得到差值电压小于 1VLSB 为保证第二级 A/D 转换器器的转换精度,将差值放大 25=32 倍,送第二级 5 位并行比较 A/D 转换器,得到低 5 位输出。 这种方法虽然在速度上做了牺牲,却使原件数大为减少,在需要兼顾分辨率和速度的情况下常被采用。 4 电荷平衡式 U/f 转换 U/f 转换也是数模转换的一种实现方 法。 电荷平衡式 U/f 转换的原理电路中,输入模拟电压Ui与 R 构成对积分器的充电回路。 恒流源 IR与模拟开关 S 则构成对积分器的反充电回路。 整个电路构成可视为一个震荡频率受输入电压 Ui控制的多偕振荡器。 当积分器的输出电压Uint下降到零时,零电压比较器发生跳变,触发但稳态定时器,产生一个宽度为 t0的脉冲,该脉冲使开关 S 导通。 在电路设计中要求 IR Uimax/R,因此,在 t0 期间积分器是以反充电为主,使积分器负积充电, Uint 逐渐下降,当 Uint 下降到 0V 时,零电压比较器反转,又使单稳态定时器产生一个 t0脉冲,再 次反充电,如此不断的震荡循环下去。 在一个周期 T 中,输入电压 Ui和 R 一直处于充电工作状态,恒流源 IR只持续时间 t0的反充电过程。 根据一个周期中充电电荷量与反充电电荷量相等的电荷平衡原理,可得 输出震荡频率 f 上式表明,输出电压频率 f 与输入电压 Ui成正比,从而实现了 U/f转换。 U/f 转换精度与 IR、t0及 R 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关。 积分电阻 R 可用来调节 U/f 的标称传递关系。 U/f 转换与上述三种 A/D 转换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三种 A/D 转换输出的是并行二进制数据(也有串行二进制数据),而 U/f 转换输出的则是串 行频率信号。 因此 U/f 转换与计算机接口简单、灵活,只要用一路输入通道,可以是计算机(或单片机)的一根 I/O 口线、中断源输入或计数输入。 由于 U/f 转换将直流模拟电压转换成一频率数字信号,因此易于实现光电隔离和信号的远传。 U/f 转换与双积分式 A/D 转换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对输入信号的积分,因此 U/f转换同意也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 U/f 转换具有良好的精度和线性度,频率输出动态范围宽,最高可达 100kHz. 4. 5. 2 ADC0808 模数转换器 根据 A/D 转换原理,数模转换电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 并 行 A/D 转换器。 是一种用编码技术实现的高速 A/D 转换器,价格较高,仅用于要求高速度的场合。 第 10 页 共 16 页 ( 2)逐位比较式 A/D 转换器。 在精度上、速度上和价格上都始终是最常用的 A/D 转换器件。 ( 3)双积分式 A/D 转换器。 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能好、价格低廉等特点,但速度慢。 综合从速度、精度和价格三方面考虑,最终选择 ADC0808。 ADC0808 是 8 位 MOS 型逐位比较式 A/D 转换芯片,具有地址锁存控制的 8路模拟开关,应用单一 +5V 电源供电。 其模拟量输入范围为177。 5V,对应数字量输出范围为 00H~0FFH,输出具有 TTL 三 态锁存缓冲器,可以直接链接到单片机数据总线上。 转换时间为 100us,无需调零和调满量程。 其 结构如图所示: ADC0808 结构图 图中,多路开关可以选通 8个模拟通道 ,允许 8 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一个 A/D 转换器进行转换。 地址锁存与译码电路完成对 A、 B、 C3 个地址进行锁存和译码,其译码输出用于通道选择。 8 位 A/D 转换器是逐位比较式 A/D 转换芯片,由控制于时序电路、逐次逼近寄存器、树状开关以及 256R 电阻阶梯网络等组成。 输出锁存器用于存放和输出转换得到的数字量。 ADC0808 芯片为 28 引脚双列直插式封 装,引脚图如图所示: 第 11 页 共 16 页 引脚功能如下: IN0~IN7: 8 路输入通道的模拟量输入端口。 ADC0808 对输入模拟量的要求主要有:输入模拟电压范围177。 5V,若信号过小,还需进行放大。 另外,模拟量输入在 A/D 转换过程中,其值不应变化,因此,对变化速度快的模拟量,在输入前应增加采样 /保持电路。 START:启动输入控制端口。 脉冲式启动,脉冲下降沿有效。 START 上升沿时,所有内部寄存器清零, START 下降沿时,开始 A/D转换。 在 A/D 转换期间, START应保持低电平。 EOC:转换结束信号脉冲输出端,高电平有效。 转 换结束到下次启动转换期间, EOC 保持高电平不变。 该信号既可以作为查询的状态标志,又可以作为中断请求信号使用。 OE:输出允许控制端口。 为脉冲信号,脉冲的有效高电平打开三态输出锁存器,将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字总线上。 OE 信号由 CPU 读信号和片选信号组合产生。 CLK:外部时钟脉冲输入端。 ADC0808 内部没有时钟电路,所需时钟信号由外界提供。 通常使用频率为 500KHz 的时钟信号。 ADDA、 ADDB、 ADDC: 8 路模拟开关的 3 位地址选通输入端, A为低位地址, C 为高位地址,用来选择相应的输入通道。 其对应关系 如表所示: 地址码 选通的模拟通道 C B A 0 0 0 IN0 0 0 1 IN1 0 1 0 IN2 0 1 1 IN3 1 0 0 IN4 1 0 1 IN5 1 1 0 IN6 第 12 页 共 16 页 1 1 1 IN7 通道地址码对应关系 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对应 ALE 上升沿, A、 B、 C 地址状态送入地址锁存器中。 D0~D7:数据输出线。 为三态缓冲输出形式,可以和单片机的数据线直接相连。 Vcc: +5V电源。 Vref:参考电压。 参考电压用来与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比较,作为逐位比较的基准。 ADC0808 的时序如图所示: 4. 6 单片机的选择 单片机选择 Intel 公司生产的 80C51 单片机, 80C51 单片机是具有 16 为地址线的 8 位机,它带有 4KB 片内 ROM, 128 字节的片内 RAM,最大工作频率为 12MHz,同时,具有 32 条输入输出线, 2 个 16 位定时器 /控制器, 5 个中断源, 1 个串行口。 80C51 的特点: ( 1)集成度高。 80C51芯片内部包括了 128 的字节的 RAM, 4 个 8位并行 I/O 口, 1 个全双工的串行口, 2 个 16位定时器 /控制器,以及一个处理功能很强的中央处理器。 在许多简单的应用场合,用一片 80C51 就可以实现系统的功能要求。 ( 2)系统结构简单,性价比大大超过 Z80 的微型计算机。 ( 3)系统扩展方便。 80C51 单片机外扩至 64k 字节程序存储器和 64k 字节的外部 RAM 和I/O 口的能力。 当 80C51 芯片内部的 RAM 和 I/O 口线不能满足系统功能要求时,使用一些普通的扩展芯片就可以进行扩展。 ( 4)抗干扰性能强,可靠性高。 80C51 单片机的总线大多在芯片内部不易受干扰,而且采 第 13 页 共 16 页 用 80C51单片机构成的应用系统结构简单,容易采取各种抗干扰措施(屏蔽、接地等), 适用环境广,在各种恶劣的情况下都能可靠的工作。 ( 5)处理能力强,速度快。 80C51 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中有加、减、乘、除以及各种逻辑运算和转移指令,还具有位操作能力,特别适合工业控制系统、消费产品的开发。 CPU 的时钟频率可达 12MHz甚至更高,指令系统中近 50%的指令为单字节指令,指令执行速度快。 完成单字节乘法和单字节除法仅需 4μ s(时钟频率为 12MHz)。 4. 6. 1 80C51 单片机的引脚说明 80C51 单片机有 40 个引脚。 其引脚图如下图所示: 1 电源引脚 VCC(第 40 脚):接电源 +5V。 GND(第 20 脚):接电源负极,即接地。 电源应采用直流 +5V电源。 2 外接晶振引脚 XTAL1(第 19 脚):片内反相放大器输入端。 XTAL2(第 18 脚):片内反相放大器输出端。 3 输入输出引脚 ~(第 32~39 脚): P0 口的 8 个引脚。 P0 口是一个漏极开路的 8 位准双向 I/O 口,每位能驱动 8 个 LSTTL负载。 在访问外部存贮器或进行 I/O 口扩展时,它分时作为低 8 位 地址总线和双向数据总线。 ~(第 1~8 脚): P1 口的 8 个引脚。 P1 口是一个 8 位准双向 I/O 口,每一位可以直接驱动 4 个 LSTTL 负载。 ~(第 21~28 脚): P2 口的 8 个引脚。 P2 口也是一个 8 位准双向 I/O 口,每一位也可以直接驱动 4 个 LSTTL 负载。 在访问外部存贮器时,它作为高 8 位地址总线。 (第 10 脚): RXD(串行输入口,串行通信时,信号由此输入单片机)。 (第 11 脚): TXD(串行输出口,串行通信时,单片机由此发送信号出去)。 (第 12 脚): INT0(外部中断 0 输入口)。 (第 13 脚): INT1(外部中断 1 输入口)。 (第 14 脚): T0(定时器 0 外部输入口)。 第 14 页 共 16 页 (第 15 脚): T1(定时器 1 外 部输入口)。 (第 16 脚): WR(片外数据存储器 写选通输出口)。 (第 17 脚): RD(片外数据存储器读选通输出口)。 4 控制引脚 ( 1) ALE/PROG(第 30 脚):地址锁存有效信号输出端。 在访问片外数据存储器时,在其下降沿锁定低 8 位地址,以实现 P0口的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的分时复用。 当单片机上电正常工作以后该引脚上就会以时钟震荡频率的 1/6 的固定频率向外输出正脉冲信号,该信号可以作为对外输出的时钟脉冲。 ( 2) PSEN(第 29 脚):程序存储允许输出端。 片外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 ( 3) EA/VPP(第 31 脚):片外程序存储器选用端。 该引脚接地时,只选用片外程序存储器,这时片内程序存储器没有作用。 该引脚接高电平时,选用片内 ROM。 ( 4) RST(第 9 脚):复位信号输入端。 在此输入端保持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有效信号,就可以完成复位操作,使单片机回复到初始化状态。 上电时,也是利用该引脚使单片机有效复位。 一般上电时,由于振荡器有一定的起振时间,为了保证有效复位,该引脚必须保持 10m 以上的高电平。 上电复位电路如图所示: 上电复位电路 其中电容 C1 和电阻 R1取值要求保证复位条件,一般 对 12MH中的晶振, C1 取 4μ F, R1取 10K 欧,可以可靠复位。 RST 引脚还有掉电保护功能,如果在该端接有 +5V的备用电源,在 Vcc 突然掉电时,可以保护片内 RAM 中的信息不丢失。 4. 6. 2 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80C51 单片机内含一个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通过 XTAL1 和 XTAL2 外接晶振后,即可构成自激震荡器,驱动内部时钟发生器向主机提供时钟信号。 其接法如图所示: 第 15 页 共 16 页 单片机外接晶体的接法 C。基于单片机的电力系统电压电流监测
相关推荐
位二进制数据或代码, CPU负责控制、指挥和调度整个单元系统协调的工作,完成运算和控制输入输出功能等操作。 2)数据存储器 (RAM): 内部有 128 个 8 位用户数据存储单元和 128 个专用寄存器单元,它们是统一编址的,专用寄存器只能用 于存放控制指令数据,用户只能访问,而不能用于存放用户数据,所以,用户能使用的 RAM 只有 128 个,可存放读写的数据
本部分主要介绍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系统的扩展,一般是以基本最小系统为基础的。 所谓最小系统,是指一个真正可用的 单片机最小配置系统,对于片内带有程序存储器的单片机,只要在芯片外接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就是一个小系统了。 小系统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石。 本电路的小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块 AT89C52芯片、复位电路及时钟电路。 AT89C52单片机: AT89C52是美国
电压的“占空比”来达到改变平均电压大小的目的,从而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也正因为如此, PWM又被称为“开关驱动装置”。 如图 3所示: 图 3 PWM方波 设电机始终接通电源时,电机转速最大为 Vmax,设占空比为 D= t1 / T,则电机的平均速度为 Va = Vmax * D,其中 Va指的是电机的平均速度; Vmax 是指电机在全通电时的最大速度;D = t1 / T是指占空比 [7]
DS18B20 引脚功能: •GND 电压地 •DQ 单数据总线 •VDD 电源电压 •NC 空引脚 DS18B20 工作原理: DS18B20 的温度检测与数字数据输出全集成于一个芯片之上,从而抗干扰力更强。 其一个工作周期可分为两个部分,即温度检测和数据处理。 在讲解其工作流程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18B20 的内部存储器资源。 18B20 共有三种形态的存储器资源,它们分别是: ROM
取值关系为 1RC ,其中 2 f。 在用 Multisim 进行仿真时,查阅了相关资料后,选了几个经典电路进行仿真。 由 于所给资料的元器件参数都有,我就没进行参数的运算,直接进行电路仿真。 在仿真过程中,待测信号通过滤波器后,直接变成直流。 经过回忆并查找资料后,终于明白电阻电容滤波器的构成及原理。 放大电路设计 真有效值变换电路设计 系统设计 主要用于测量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将 VCC通过 1K 电阻并联到按键上,目的是为了防止干扰,增强稳定性。 将输出口保持在高电平状态。 该上拉电阻的选择是因为单片机电源是 5V, P口输入电流不超过额定输入电流即可,单片机 I/O口都是开漏输出,除了 P0口都内置弱上拉电阻,所以选择 1K也行,电流才 5mA。 但不能太小,防止灌电流过大。 数码管显示电路的设计 此次采用的是共 阳数码管,阳极接公共段,阴极接单片机,所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