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袋移入培养室 ,避光发菌。 接种 3 天后结合检查杂菌选用拇指粗的木棒 ,用 75%酒精或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 ,从菌袋一头穿透到另一头打通气孔 ,以利正常发菌。 菌袋可根据发菌期的气温不同堆积不同的层数 ,气温低时,菌袋可堆高 5~7 层,气温高时,可堆高 2 层或单个摆放,菌袋总体积应掌握在有效空间的 20%左右。 菌袋内温度保持在 20~ 24℃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65%。 发菌期每隔 7 天翻堆 1 次 ,结合翻堆检查杂菌 ,并及时处理。 翻堆时应注意把上下层翻到中间,中间的放到上下层,勇士要将每个 菌袋翻转 180 度。 如菌袋内温度上升到 35 度,则要及时翻袋,并同时大开门窗通风散热,以防烧菌。 若料温继续升高,应迅速掀开薄膜,通风降温,等温度下降后,再盖上薄膜,尽力将温度保 6 持在 24℃ 左右。 料温稳定后,就不必掀动薄膜。 发现杂菌污染,可用 15%的石灰水或 %多菌灵揩擦,此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65%左右。 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 2030 天菌丝就长满整个培养料。 培养 30 天左右 ,菌丝布满全料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出菇 期 管理 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菇房门窗和塑料薄膜 2 小时,然后再 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 还要根据料面湿度喷水,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 80%。 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扭结成很多白色小米粒状的菌蕾堆(即子实体原基)。 这时应将塑料袋口放松或打开 ,适量通风,以供给菇蕾新鲜空气。 棚内增加湿度 ,提高昼夜温差。 温度低时,子实体易干,损失料内水分,影响出菇产量。 湿度过大,子实体易腐烂,切忌直接向子实体喷水 ,以免造成烂蕾死菇 ,如发现袋内有积水 ,要立即倒掉。 为达到保湿目的 ,可在地上或四周墙壁喷水 ,使棚内湿度达到 90%左右。 大棚内视温度高低进行通风。 若棚内温度超过 25℃ ,中午通风。 温度低 ,早晚通风。 通风一般在棚两头及侧边进行。 每天通风不少于 2 小时。 通过通风 ,二氧化碳仍排不出去 ,影响出菇或出现畸形菇的 ,可在棚内低处安一烟筒 ,将二氧化碳排出。 采收期管理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栽培平菇,当平菇的菌盖基本展开,颜色由深灰色变为淡灰色或灰白色,孢子即将弹射之时,就是平菇的最适收获期。 这时采收的平菇 ,菇体肥厚,产量高,味道美。 如果采收过迟,菌盖卷曲,边缘干燥,重量减轻,质量下降。 尤其是孢子四处飞扬,有的落在菌丝块表面,形成粘液而腐烂,也不利于下茬菇生长。 采收方法是:用左手按住培养料,右手握住菌柄,轻轻旋转扭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