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毕业论文全解内容摘要:

个间隙点的高差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如果符合限差的要求 ,就可以从间隙点起测 .如果仅 11 能选定一个间隙点 ,则在间隙后应仔细检查 ,确认没有发生任何位移 ,方可由间隙点起测 . 4 闭合水准路线( 2等水准要求) 由于实习中水准路线点位较多,只展示水准手簿的一小部分(观测内容)。 在满足闭合差要求的同时,按距离比例进行平差处理,这里不作展示,有需要了解的话,参考国家工程技术规范。 5 垂直位移报表 表 32 垂直位移监测报表 工程名称:航头镇基地 xx基坑 报表次数: 39 第 1页共 1 页 观测日期: 2020 年 xx月 xx 日 点号 初始值 (mm) 本次值 (mm) 本次变化 (mm) 累计变 化 (mm) 点 号 初始值 (mm) 本次值 (mm) 本次变化 (mm) 累计变 化 (mm) Q01 B01 Q02 B02 Q03 B03 Q04 J12 Q05 J13 Q06 J14 Q07 Q08 Q09 Q25 Q26 Q27 Q28 Q29 说明 垂直位移“ +”为上升,反之为“ ”;水平位移“ ”为向基坑方向,反之为“ +” . 备注 报警值:水平位移连续2天以上大于2 m m / 日,主楼与地库之间累计大于等于4 0 m m ,其余大于等于5 0 m m。 “Q ”表示墙顶监测点“B ”表示地表监测点“J ”表示建筑物监测点于 50mm。 “ Q”表示墙顶监测点“ B”表示地表监测点“ J”表示建筑物监测点 12 第四节 测斜监测 一、监测目的: 利用测斜系统(测斜仪、测斜管、读数仪、电缆等)定期量测基坑围护体的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掌握各深度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的量值及变化速度。 二﹑监测方法 ( 1) 测斜管应在施工前 15 天~ 30天埋设完成,在开挖前 3 天进行初读数测算; ( 2) 开始测量前,根据测孔深度、测点编号等信息,在读数仪里进行预设; ( 3) 实测时将探头导轮对准与关注方向一致的槽口(高轮对准基坑方向),缓缓放置管底,到底部时要轻拿轻放,以免震坏探头; ( 4) 静置 5 分钟~ 10 分钟,待探头与管内温度一致(可从读数仪上读数是否变化进行判断)时开始 读数; ( 5) 每隔 500mm 提升探头,待读数仪数据稳定后,测度一次; ( 6) 每次测数时电缆深度标志应位于管口同一位置,确保深度准确; ( 7) 探头提至管口时,旋转 180176。 ,重复上述测量方法,计算时取平均值,以消除仪器自身误差。 ( 8) 通过各深度所测偏移值累加(孔底往上算)或反符号累加(孔口往下算)可得到测斜管整体偏移曲线,该偏移曲线与初始值(初始偏移曲线)比较可得到测斜管累计变形值,与上次比较可得到本次变形值。 ( 9) 在测量管内偏移值同时,应同时进行测斜管管口的水平位移偏移量。 三﹑数据处理 计算公式如下: Xn=X0+L∑ (sinaisinai0)( 61) 其中: △ Xn 从管口下第 n个量测段处水平位移( mm); L 量测段长度( mm); ai 从管口第 i 个量测段处本次测试倾角值; ai0 从管口第 i 个量测段处初始值测试倾角值; X0 实测管口水平位移( mm),当采用底部作为起算点时, X0=0。 四﹑航头测斜监测报表 : 注: 本次实习测斜监测是通过孔底往上算得到的测斜管偏移曲线 13 表 33 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报表 工程名称:航头镇基地 5#地块(北块)基坑 报表次数: 50 第 1 页共 1页 观测日期: 2020年 xx月 xx日 孔号 :CX01 深度 上次累计位移 本次累计位移 本次变化 ( m) ( mm) ( mm) ( mm) 说明 “ +”为向基坑内位移,反之为“ ” 备注 位移/mm 开挖面 深度 /m 报警值:连续2 天以上大于2 m m / 日,累计大于等于5 0 m m。 报警值:连续 2 天以上大于 2mm/日,累计大于等于 50mm。 14 第五节 裂缝监测 一﹑测点布置 施工前应采取目测调查,在基坑影响范围内,对邻近地表﹑道路和建(构)筑物等出现的裂缝现状进行记录。 施工过程中发现新裂缝或老裂缝有增大趋势应增设裂缝宽度监测点。 裂缝数量较多时,应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判断裂缝的发展趋势,选择主要裂缝作为监测对象。 裂缝监测点一般成对称布设在裂缝的末端和最宽处,且成对裂缝监测点连线应垂直于裂缝。 二﹑监测方法 对于裂缝宽度小于 2mm,使用裂缝测宽仪进行裂缝宽度监测,对于裂缝宽度大于 2mm,使用游标卡尺或直尺 进行监测。 其中游标卡尺进行监测步骤如下: ( 1) 松开尺框上紧固螺钉,将尺框平稳拉开,用软布将测量面﹑导向面擦干净; ( 2) 轻推尺框,使卡尺两量抓测量面合并,观测游标“零”刻线与尺身“零”刻线应对齐,游标尾刻线应与尺身相应刻线对齐 ( 3) 利用两外量抓进行裂缝宽度测量时,应将两外测量面与裂缝两测相贴合或相切; ( 4) 利用两内量抓进行裂缝宽度量测时,应将两内量测面与裂缝量测内壁相贴合或相切; ( 5) 尺位卡准后进行读数,记录,同一位置两次读数较差不应大于 ; ( 6) 完成数据记录后,将尺爪合并收起,扭紧尺框上紧固螺钉,放入盒中,完成 测试。 第六节 水位监测 一﹑监测目的 利用水位监测系统(水位计﹑水位孔)定期量测水位监测孔的水位埋深,掌握各水位孔地下水位随时间变化的量值及变化速率,从而达到以下目的: ( 1)检验坑内降水施工的实际效果; ( 2)检验坑内降水对坑外水位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 3)检验基坑止水帷幕的止水﹑隔水效果,避免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二﹑监测方法 ( 1) 水位的初次测读应在水位孔安装埋设完成后至少一周后进行; ( 2) 应首先利用水准仪测读水位管口高程; ( 3) 按下电池试验 按钮,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当电池良好时,显示灯和蜂鸣会被激活; ( 4) 扭松水位计绕线盘后面螺丝,让绕线盘能够自由转动 ( 5) 打开水位计电源,设置灵敏度在“ 5- 6档 ” 之间; ( 6) 将水位计测头放入水位管内,手拿钢尺电缆,让测头缓慢向下移动 ( 7) 当测头的触点接触到水面时,接收系统的音响器便会发出连续不断的蜂鸣声; ( 8) 读出测头接触水面时钢尺电缆在管口处的读数,即为管内水面相对管口的埋深。 15 三﹑水位高程计算: Hw=Hgh式中: Hw— 水位高程,单位: m Hg— 管口高程,单位: m h— 管内水面到管口距离,单位 :m 两次管内水位高程的差值,即为该水位孔水位的本次变化量,本次水位的高程与初始水位高程的差值即为累计变化量 航头 5地块坑外水位监测报表: 表 34 地下水位监测报表 工程名称:航头镇基地 5#地块(水泵房)基坑 报表次数: 52 观测日期: 2020 年 xx月 xx 日 第 1 页共 1页 组号 点号 初始高程 (m) 本次高程 (m) 上 次高程 (m) 本次变化量 (mm) 累计变化量 (mm) 水泵房一 SW01 167 SW02 194 水泵房二 SW01 28 47 SW02 60 193 水泵房四 SW01 151 水泵房五 SW01 31 212 水 泵房六 SW01 175 水泵房七 SW01 102 122 水泵房八 SW01 35 129 水泵房十 SW01 235 说明 ; (如被压、被毁) 备注 报警值:坑外地下水位下降大于 300mm/日或累计下降大于 1000mm. 16 四﹑其他宜测项目: ( 1) 围护体系内力监测 监测目的:在被监测围护体系内预埋传感器,在基坑开挖(围护体系受力状态发生变化)过程中,定期对预埋传感器进行测读,换算为围护体系所受内力,掌握围护体系内力随时间变化的量值及变化速度。 ( 2) 孔隙水压力监测 监测目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是土体应力状态的先兆,根据基坑设计﹑施工工艺及监测区域水文地质特点,通过预埋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利用测读仪器定期测读预埋传感器读数,并换算获得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的量值及变化速率,从而判断土体受力变化情况及变形可能,另外对地下水动态情况。 ( 3) 土压力监测 监测目的:依据施工工艺及监测区域 地质特点,预埋土压力传感器,利用测读仪器定期测定预埋传感器读数,经换算可得土压力随时间变化的量值及变化速率。 ( 4) 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 监测目的:利用分层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