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研究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内容摘要:
一个锚节点的所有信标中保存具有最小跳数值的信标,丢弃具有较大跳数值的同一 锚节点的信标。 通过这一机制,网络中所有节点 (包括其他锚节点 )都获得了到每一个锚 节点的最小跳数值。 为了将跳数值转换成物理距离,系统需要估计网络中平均每跳的距离。 锚节点具有 到网络内部其他锚节点的跳数值以及这些锚节点的位置信息,因此锚节点可以通过计算 得到距其他锚节点的实际距离。 经过计算,一个锚节点得到网络的平均每跳距离,并将 此估计值广播到网络中,称作校正值,任何节点一旦接收到此校正值,就可以估计自己 到这个锚节点的距离。 如果一 个节点能够获得到 3 个以上锚节点的估计距离,它就可以 利用三边法估计其自身的位置。 Dv. Hop 算法与基于测距算法具有相似之处,就是都需要获得未知节点到锚节点的 距离, j 但是 DV. Hop 获得距离的方法是通过网络中拓扑结构信息的计算而不是通过无线 电波信号的测量。 在基于测距的方法中,未知节点只能获得到自己射频覆盖范围内的锚节点的距离, 而 DV=Hop 算法可以获得到未知节点无线射程以外的锚节点的距离,这样就可以获得更 多的有用数据,提高定位精度。 (3)不定型算法 不定型 (Amorphous)【 ll, 121 定位 算法与 DV. Hop 算法类似。 首先,采用与 DV. Hop 算 法类似的方法获得距锚节点的跳数,称为梯度值。 未知节点收集邻居节点的梯度值,计 算关于某个锚节点的局部梯度平均值。 与 DV. Hop 算法不同的是: Amorphous 算法假定 预先知道网络的密度,然后离线计算网络的平均每跳距离,最后当获得 3 个或更多锚节 点的梯度值后,未知节点计算与每个锚节点的距离,并使用三边测量法和最大似然估计 法估算自身位置。 (4)APIT 算法 在近似三角形内点测试法 (Approximate Point— In. Triangulation test, APIn 算法【 168。 ,12l 中,一个未知节点从它所有能够与之通信的锚节点中选择 3 个节点,测试它自身是在这 3 个锚节点所组成的三角形内部还是在其外部;然后再选择另外 3 个锚节点进行同样的 测试,直到穷尽所有的组合或者达到所需的精度。 如果未知节点在某三角形内部,称此 基于 ZigBee 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研究与实现 三角形包含未知节点;最后,未知节点将包含自己的所有三角形的相交区域的质心作为 自己的估计位置。 APIT算法在不规则传播信号模式和节点随机部署的条件下,通信开销小,精度较 高,适合跟踪等应用。 但是, APIT 算法需要足够的 PIT三角形才能够达到精确要求, 这就需要在通信范围内有足够的参考节点。 1. 4 ZigBee 定位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 伴随着 ZigBee 技术的出现,基于 ZigBee 技术的定位研究也随之展开。 国内外许多 公司和研究机构展开了基于 ZigBee 技术的无线定位技术研究。 总体而言,基于ZigBee 的无线定位问题的研究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主要还处于利用国外芯片应用开发上面。 国 外在硬件芯片、协议栈、软件配套、定位算法理论研究上都实现了产品化。 不过在实际 应用中,因各种外部环境的限制,许多算法存在有待改进的方面。 2020年第一季度,各大芯片制造商纷纷推出了符合 ZigBee 标准的收发模块和通信 套件,但是目前只有 4 个原始设备生产商 (OEM)的 ZigBee 套件符合 ZigBee 联盟规定的 标准。 这四家公司分别是挪威的 Chipon AS(CC2420/ CC2430 和 CC2500/ CC2550 等 )、美 国 CompXs 公 N(ML7065)、美国 Ember 公司 (EM2420)、美国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公司 (MCl3192/ MCl3193)。 4 个公司的芯片功能都各有其特点,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合。 其中主流的芯片为 Chipcon 公司的芯片 CC2420 和 CC2430,以及Freescale 公司的芯片 MCl3193。 基于 ZigBee 技术的定位系统也以这些芯片为核心器件。 2020 年 7 月,德州仪器 (TI)宣布推出业界首款带硬件定位引擎的片上系统 (soc)解 决方案 CC2431,该芯片的出现实现了 ZigBee 定位技术的飞跃,即将定位算法用硬件实 现【 1 31。 基于 CC2431 商品化的定位系统大量涌现。 国内如成都无线龙、深圳旭昂科技等 公司也推出了自己成熟的定位解决方案。 总体而言,目前存在两种 ZigBee 定位解决方案。 (1)基于 CC2431片上系统的单芯片定位方案 CC243l在 CC2430 基础之上增加了基于 RSSI的硬件定位引擎【 13,28】,通过输入环境 信息以及参考节点的坐标信息,即可输出未知节点的坐标,在典型应用中可以实现 3~ 5m 的精确定位。 但由于其定位算法由硬件物理完成,导致基于 CC2431 的定位系统灵 活性较差。 (2)CC2430/ (MCU+CC2420)+定位算法 利用 CC2430 实现网络中节点的信息传输,将定位方法嵌入芯片内部或在上位机集 中处理,其定位算法可以灵活选择,本文就是使用 CC2430 芯片进行定位实现的。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5 论文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 ZigBee 网络的室内无线定位技术及定位跟踪系统的实现。 论文 通过对目前各种无线定位技术的分析研究,借鉴了无线局域网的经典定位技术,利用 RSSI 和 LQI 值进行定位,实现了一个定位跟踪系统。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 分析,总结信号传输规律,以建立适合实际应用的定位模型。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具 体章节内容安排如下: 第 1章绪论 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介绍了当前较实用的室内无线定位系统。 对无线定位 算法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探讨了 ZigBee 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 要工作和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 2 章 ZigBee技术和 Z. Stack 协议栈 从 ZigBee网络组成和协议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对IEEE802. 15. 4/ ZigBee协议标准进 行了概述,并从应用的角度讨论了 ZigBee 技术的优越性。 对 Z. Stack 协议栈进行了详细 的介绍,总结了理解 Z. Stack 协议栈的几个关键点。 给出了利用 Z. Stack 协议栈进行应 用开发的步骤。 第 3 章实用室内定位方法研究 对各种较实用的定位算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获取了大量的测试数据。 总结了 几种实用算法的优缺点。 提出了自己的定位实现方案。 第 4 章基于 ZigBee 网络的定位系统设计 实现了一个无线传感器定位系统,包括硬件平台、以 Z. Stack 协议栈为基础的定位 节点程序和 PC监测软件三部分。 第 5 章定位系统功能测试 对定位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试,总结优缺点。 给出了进一步完善功能的方法。 并指出 了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总结 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在该部分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针对论文 尚未解决的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茔上 !!业竺堡查塑兰塑星 !!墨竺堡垒兰至坐 2 ZigBee 技术和 z Stack 协议栈 2 1 ZigBee 技术基础知识 21 1 Zigl3ee 发展概述 近十年来,随着半导体按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多种新的短距 离无线通信技术。 为了满足对低功率,低价格无线网络的需求, 2020 年 12 月, IEEE 标准 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 T80215 412 作组,其目标是:在廉价的、倒定或便携的、移动的 装置中,提出一个具有超低复杂度、超低价格、超低功耗、超低数据传输率的无线接人 标准。 也就是要开发一种低速率的 WPAN(LRWPAN, Low. Rate Wireless Pe 嚣 onal Area Network)标准。 《 曰 妒,~, — ; ≤■ : _ 目 2 1 ZigBee与其他无线标准的对比 Fig 2 I The parisonofZigBee and otherwireless standards 2020 年,英匡 ]Invensys 公司、日本二菱电气公司、美囤摩托罗拉公司以及荷兰飞利 浦等公司茫同宣布组成 ZigBee 技术联盟,共同研究开发 ZigBee技术。 2020 年 11 月, IEEE 正式发布了该项技术的物理层 ,≠DMAC 层所采用的标准胁议.即 IEEE802 I 5 4 协议标准,作为 ZigBee 技术物理层和媒体接入层的标准协议; 2020 年 12月, ZigBee 鞋盟在 IEEES02 15. 4 协议基础上,止式发布了完整的 zlgBee 标准。 2020 年 IEEE发 布了 IEEE802 1 5 4 阱议标准修 U 版。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 ZigBee与其他无线标准的对比图 2. 1 中,可以看到 ZigBee技术在无线标准体系 中的位置。 2. 1. 2 ZigBee 技术特点 IEEE802. 15 委员会制定了三种不同的 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Network)标准, 区别在于通信速率、 QoS 能力等。 802. 15. 1 标准即蓝牙技术,具有中等速率,适合于从 蜂窝电话到 PDA 的通信,其 QoS 机制适合于话音业务。 802. 15. 3 标准是高速率的WPAN 标准,适合于多媒体应用,有较高的 QoS 保证。 802. 15. 4 标准也就是 ZigBee 技术,目 标市场是工业、家庭以及医学等需要低功耗、低成本无线通信的应用,对数据速率和 QoS的要求不高。 ZigBee 的主要技术特征如表 2. 1 所示。 表 2. 1 ZigBee 的主要技术特征 Tab. 2. 1 The main technology character of ZigBee 特性 取值/状态 频段 868/ 9 1 5MHz 和2. 4GHz 868MHz:20kbps 数据速率 915MHz: 42 kbps 2. 4GHz: 250 kbps 868/ 9 1 5MHz: BPSK 调制方式 2. 4GHz: OQPSK 扩频方式 直接序列扩频 通信范围 10. 100m 通信延时 1530ms 868MHz: l 信道数目 915MHz10 2. 4GHz: 16 寻址方式 64bitlEEE 地址, 16bit 网络地址 信道接入 CSMA/ CA 和时隙化的 CSl\ dA/CA 网络拓扑 星形、树状、网状 功耗 极低 状态模式 激活/休眠 选择 ZigBee技术进行项目开发,是基于其具有的诸多性能优点。 具体来讲,可总 结如下【 15】: 基于 ZigBee 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研究与实现 (1)数据传输速率低。 ZigBee 技术的最大传输速率只有 250kbps,专注于低速率传 输应用。 (2)设备省电,功耗极低。 ZigBee 技术采用了多种节电的工作模式,可以确保两节 五号电池支持长达 6 个月到 2 年左右的使用时间。 (3)通信可靠性高,数据安全。 ZigBee 采用了 CSMA. 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的避免碰撞机制,同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 了专用时隙,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 MAC层采用了完全确认的数据传输机 制,每个发送的数据包都必须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息,因此通信可靠性高。 ZigBee 提供 了数据完整性检查和鉴权功能,加密算法采用 AES. 128,同时协议栈的各层可以灵活确 定其安全属性。 (4)网络的自组织、自愈能力强。 ZigBee 网络无需人工干预,网络节点能够感知其 它节点的存在,并确定连接关系,构成结构化的网络。 ZigBee 网络增加或者删除~个节 点、节点位置发生变动、节点发生故障等,网络都能够自我修复,并对网络拓扑结构进 行相应地调整,无需人工干预,保证整个系统仍然能正常工作。 (5)时延短,设备接入网络快。 通常时延都在 15ms 到 30ms 之间,因此设备接入网 络和数据传送的延时时间很短,适合实时的监测和控制应用。 (6)成本低廉,工作频段灵活。 设备的复杂程度低,且 ZigBee 协议是免专利费的, 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成本。 ZigBee 的工作频段灵活,使用的频段分别为 2. 4GHz(全球 )、 868MHz(欧洲 )及 915MHz(美国 ),均为免执照频段。 (7)网络容量大。 每个 ZigBee 网络最多可支持 65000 个节点,也就是说每个 ZigBee 节点可以与数万节点相连接,可以说网络容量极其庞大,尤其适用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 络。基于zigbee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研究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推荐
作过程更感兴趣。 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针对工作任务分析有一个回归过程,以打破任务之间的界线,突出任务之间的联系,让个体完整地学习工作过程。 这就需要有 一个能给零碎的工作任务提供联结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项目。 比如中小型网络设计与集成这门课程,只有依托企业网、校园网与行业网这些具体项目,才可能实现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集成等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结。 综合论意味着
使用专用软件开发虚拟仪器系统编程容易,开发周期短。 LabVIEW 不仅为测试、测量以及过程控制领域提供了大量仪器面板对象,而且用户还可以方便地将现有的控制 对象改成适合自己工作领域的控制对象。 LabVIEW 基于数据流编译型图形编程环境,解决了其它按解释方式工作的图形编程环境速度慢的问题。 LabVIEW 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函数库,从低层的 I/O接口控制子程序,到大量的仪器驱动程序
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数据完整、结论明确。 2. 课程设计正文 LABVIEW 软件的说明 LABVIEW软件 简介 LabVIEW 是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由美国国家仪器( NI)公司研制开发的,类似于 C 和BASIC 开发环境,但是 LabVIEW 与其他计算机语言的显著区别是:其他计算机语言都是采用基于文本的语言产生代码,而 LabVIEW 使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 G
控制等功能,这种嵌入式系统与 Inter 之间的连接与应用就称为嵌入式 Inter。 嵌入式 Inter 技术的诞生虽然不算久,但发展却相当迅速,我们还未适应它的时候,很多相关的技术已经出现了,很多大的芯片制造商开始研制功能更强大的嵌入式芯片,软件厂商则开发出了微型的 Web 服务器、TCP/IP 协议栈。 由于出现了很多灵活的微控制器,现在可以为用户创造廉价的嵌入式 Inter 解决方案, 8
个 I2S 总线控制器,以及 4 个PWM 定时器和 1 个内部定时器、通用 I/O 口、实时时钟、 8 通道 10 位 ADC 和触摸屏接口、 USB 主、 USB 从、 SD/MMC 卡接口等。 现在它广泛应用于 PDA、移动通信、路由器、工业控制等领域。 开发环境 绝大多数的 Linux 软件开发都是以 本机开发方式进行的。 由于嵌入式系统一般资源都比较紧张
分为 客户端技术和服务端技术两大类。 这些主要的先进技术得到了详细的改进 ,以使 编译员 对 Web 技术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与Web 客户端技术从静态向动态的演进过程类似, Web 服务端 的开发技术也是由静态向动态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 Web 服务器技术主要包括服务器、 CGI、 PHP、 ASP、 、和 JSP 技术。 目前,互联网中绝大部分网站和大多数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