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什集团订单培养 40余人, 09年为四川海大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订单培养 40余人。 ( 2)产学研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目前,前来咨询高分子材料方面技术问题的厂家较多,加之长期的高分子专业教学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自己组建了工厂,需要长 18 期的技术合作。 近年来,随着建设规模扩大,产学研逐渐结合紧密,已申请了多个市级项目,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存在不足及将来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 1)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推进。 ( 2)教师队伍的数量和整体素质虽得到了大 幅度提高,但领军人才不多;兼职教师的培养和聘用尚缺乏较为稳定的保障机制。 ( 3)实践教学改革有待深入、教学模式改革还待加强。 特别是要加大“校中厂”和“厂中校”建设力度。 ( 4)培养质量评价系,特别是就业 (用人 )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专业建设将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以紧紧围绕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良好职业素质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力争通过 2年的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校企深度 合作办学,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模式先进,师资队伍合理,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西南地区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省级优秀级教学团队,发挥我院作为西南三省一市唯一的高职高专类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作用。 通过本专业建设带动模具设计与制造,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市场营销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 19 四、 专业建设方案及步骤 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一、探索体制机制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构建“一会一中心”。 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校企结合各自 的内在需求,共同制订管理制度,形成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 构建“主动服务、项目合作”的校企双向服务机制,企业利用学院的师资、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条件,以项目合作方式开展校企之间技术咨询、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服务中心”。 与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海大橡胶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万丰塑胶有限公司等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共建“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服务中心”。 广泛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产品研发、产品试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合作。 探索服务 企业的体制机制。 ,构建校企双向服务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校企结合各自的内在需求,共同制订《校企双向服务实施办法》、《教师参加行业企业技术研发管理和奖励规定》,构建“主动服务、项目合作”的校企双向服务机制,企业利用学院的师资、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条件,以项目合作方式开展校企之间技术咨询、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20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1)校企对接、探索“三能为本,双线并进、三品合一、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四川高分子材料行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发挥专业建 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融入橡胶成型工和塑料成型工等职业资格标准,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海大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泸州科华塑料,重庆万丰塑料公司及校办工厂等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共同进行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创新“三能为本,双线并进、三品合一、产学结合” (抓住橡胶成型加工能 力和塑料成型加工能力并行培养的两条主线,通过与企业共建的教材,实施教学项目化及厂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见图 11) 21 图 11“三能为本、双线并进、三品合一、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图 22 按照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以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索并逐步完善“三能为本、双线并进、三品合一、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开发原则在课程重构基础上完成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开发。 按照行动导向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项目化课程教学;按照产学结合的形式,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和 “橡胶成型加工项目实训”及“塑料成型加工项目实训”完成岗位专业核心能力的学习、运用和提高,使学生能具备岗位单项操作能力 —— 学生能在实训室完成作品,并通过项目化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 —— 学生具有完成产品的能力;在进行专业方向拓展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品生产顶岗实习,完成岗位拓展能力的学习、运用和提高,即培养学生完成合格产品的能力。 第 2 学期:认识 高分子材料 应用技术专业与基础理论教学,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基本能力。 学生通过 入学教育、认识实习、 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了解高分子材料职业领域的基本要求,对 今后从事的 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程设置有公共课、职业基础素质课、 计算机基础 等, 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识图绘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通过专业社会实践、军训及勤工助学等,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基本技能,为提 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掌握专业技能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文化功底和初步的职业技能。 第 4 学期:在学习 通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后, 结合专业基 础课程学习及技能训练,培养 学生 的 职业基本能力。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所构建的课程体系,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具体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高分子材料产品为主线,通过对产品所需的设备、生产工艺、模具三位一体的教学。 并利用高分子实训中心, 进行 橡胶成型技术和塑料成型技术的 操作技能训练, 使学生具备橡胶材料的加工、计量,混合、塑混炼半成品检测;塑料材料的加工、计量、混合、选机等能力。 培养 学生完成 单项 作品的 能力。 在进行了 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及技能训练,学生职业基本能力 初步得到 培养 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以典型产品为例的不同项目,进一步学 习 核心技能课程 和操作技能训练,并 由企业的技术人员与校内的专任教师共同授课 ,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 如通过橡胶加工工艺及技术、橡胶制品与结构、橡胶加工设备与模具、塑料注塑成型技术、塑料挤出成型技术等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橡胶挤出,压延、硫化、性能测试等操作能力,塑料注塑、挤出、压延、压制、产品性能测试等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岗位能力 —— 生产产品的能力。 并依托学院现有的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 对学 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使其 获得 注塑工、挤出工、硫化工等职业资格证 书。 第 6 学期:拓展能力培养阶段 ① 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用 一 年 左右的时间 到合作企业或 “ 订单 ” 培养企业顶岗实 习 , 或在学院教学工厂完成 专业实践课程。 ② 以学生就业签约协议单位为主,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 进行高分子材料生产的 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 即完成生产任务 —— 合格的产品,即商品。 ③ 校企合作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培养与考核,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在实际工作岗位的技术实践能力, 使学生具备生产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知识和技 能,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 2) “技术 — 人文”双重耦合特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建 设 以培养学生“先做人,后做事”的育人理念为核心,搜集与本专业相关企业的企业口号、企业目标、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标准等内容,在校内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开辟企业文化宣传长廊,增强本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 建立《企业经理人资源库》和 《优秀校友资源库》,坚持每月举办一期“企业家讲堂”、“校友讲坛”,把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优秀校友 “请进”校园,增强学生职业适应力,为毕业后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夯实基础。 ( 3)创新教育体系建设 因 材施教,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实施差异教育,分层教育,建立创新教育体系,通过创新教育体系对所有学生进行普遍的创新教育,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有潜力、有兴趣的学生通过全国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竞赛及校园科技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通过“名师带徒”参与专业创新项目,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从事纵向、横向和自主开发的项目中来,使其在专业研发、创新能力方面大大提高。 重构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 ( 1)课程体系重构 以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 需求为依据,以橡胶成型、塑料成型加工技能的培养为主线, 围绕四川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分析和确定岗位能力,引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高分子材料行业标准,与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海大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泸州科华塑料,重庆万丰塑料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构建高分子材料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 橡胶炼胶工》、《国家职 业标准 橡胶成型工》、《国家职业标准 塑料制品成型制作工》等化工行业国家职业标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涵盖职业岗位标准见表 1。 表 1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标准 岗位 岗位标准 橡胶炼胶 岗位 从事生胶塑料和胶料混炼工作。 能按生产规程(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和作业计划 做好炼胶准备,进行生胶的塑炼和胶料的混炼操作,完成胶料的快速检验项目,并分析处理炼胶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做好炼胶过程中的工艺计算和记录。 能对炼胶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 橡胶半成品制造 岗位 从事橡胶压延、压出、裁断、钢圈制 造等工作。 能做好半成品生产前的工艺准备,并按操作规程,进行各种专用设备(压延机、挤出机、裁断设备、钢丝成圈成型设备)的操作,完成橡胶半成品的生产,分析处理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做好产品合格率计算、技术报表、交接班记录的填写。 能对各种半成品生产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 橡胶成型 岗位 从事外胎、内胎、胶管、胶带、胶鞋等橡胶制品的成型工作,能按规程操作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成型设备,制成外胎和内胎胎坯、胶管管坯、胶带带坯及胶鞋鞋坯,分析处理成型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做好产品合格率计算、技术报表、交接班记录的填写。 能 对各种橡胶成型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 橡胶硫化岗位 从事将橡胶坯件、橡胶半成品硫化的工作。 能做好硫化前的工艺准备、工装准备和设备准备,并按操作规程进行多岗位硫化设备的开车、停车和正常操作,完成橡胶制品的硫化及后处理工作,分析处理硫化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做好产品合格率计算、技术报表、交接班记录的填写。 能对各种橡胶硫化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 塑料制品配料 岗位 从事将塑料原辅材料配制为符合性能要求的塑料制品成型用物料的工作。 能判断各种塑料原材料的外观及预处理效果,并按操作规程进行捏合机、炼塑机、造粒 机组等塑料配制设备的操作,完成塑料原材料的捏合、塑化和配后处理,分析处理配料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做好生产记录卡的填写。 能对各种配料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 岗位 岗位标准 塑料制品成型岗位 从事操作注射成型设备、挤出成型设备和压延成型设备加工各类塑料制品、制件的工作。 能鉴别和预处理原材料,并按操作规程对注塑机、挤出机生产线、压延机组等设备进行操作与调试,正确设定主要工艺参数,完成塑料制品或制件的生产,分析处理本岗位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做好生产记录卡的填写。 能对各种塑料成型设备及模具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 从高分子材料 行业一线生产操作岗位任务分析和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归纳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表 11 所示),从而确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把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对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 体系构建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 注重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 包括通用基础知识课程、 岗位操作技能课程 、 岗位核心技能课程 以及专业实践 技能课程 ,对应的行动领域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岗 位单项能力(独立完成作品)、岗位综合能力(独立完成产品)以及岗位能力的提升(生产合格商品)。 对学习领域和行动领域进行分析,明确工作任务和 岗位职业能力 及素质要求,引入课程相关的职业工种标准,将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落实到学习领域和行动领域中,确定应开的各门课程以及相关实训,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等 教学模式, 各阶段内容前后衔接, 按照 “ 基础技能、 生产实习 、顶岗 实习 ” 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