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实用手册(109)内容摘要:

菌丝,摊开凉干保存,亦可直接用于发酵床接种。 第三节 菌种 的使用 用上述原菌 20 kg,可扩培填料 600 kg。 水分调至 5060%左右,要充分搅拌,隔天翻动 1 次。 填料要求疏松,相对粗大而不细小,大小一致,以利于菌种的生长繁殖。 锯末或统糠粉、谷壳、棉籽壳粉、棉秆粗粉、花生壳粉等含粗纤维高的物质均可作为原材料。 菌种制作过程中,避免使用消毒剂,用水以井水为佳,因自来水中消毒剂可能抑制填料中菌种的生长繁殖。 如果自家猪场有发酵良好的发酵垫料,取其中菌丝生长旺盛的垫料可作为新扩建猪舍发酵床菌种用。 但应注意外面猪场的垫料不能作为菌使种用, 以防带入病原,导致疾病的传播。 第五 章 发酵床垫料制作 第 一 节 垫料原料的选择 发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组成,理论上所有的有机物料都能用来制作垫料,但从使用 23 效率及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通常应选择碳含量大、供碳能力均衡持久以及通透性、吸附性好的材料作主要原料。 为均衡碳氮比例,确保生物发酵的进程及效果,还需选择其它一些原料作为辅助原料。 垫料选用的一般原则:原料来源广泛、供应稳定、价格低廉。 不得选用已经腐烂霉变的原料。 主料必须为高碳原料,水分不宜过高、应便于临时贮存。 主要有锯末,稻壳, 5cm以下碎树木屑,刨花,粉碎花生壳,粉碎农作物桔杆( 如黄熟玉米秸秆),干燥后的废弃蘑菇培养基等。 辅助原料有果渣,米糠,豆腐渣,酒糟,饼粕, 稻壳粉,麦麸,生石灰,过磷酸钙,磷矿粉,红糖或糖蜜 (没有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等,该类原料占整个垫料的比例不超过 21%。 由于发酵过程主要是微生物对猪粪尿进行分解,垫料主要起到培养基的作用,因而垫料的颗粒应粗大,可减少垫料被降解的速度,延长垫料使用寿命。 少量添加 5cm 的木屑、刨花,可以更好的增加垫料的通透性,利于有氧发酵,充分降解猪粪尿,进而延长发酵床使用寿命。 第 二 节 垫料配方选择 垫料的配比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获得原料的成本、难易进行适时调整。 配方 :锯未 60%、稻壳 35%、深层土 5% 辅料:粗盐 %、米糠 kg/m3; 菌种 :粉状菌种 、液体 2kg/m3。 注:在一些发酵床较为成功的猪场,经过长期摸索,在主料中,深层土亦可不加,稻壳可提到 40%左右,辅料亦可不加。 实际生产中锯末占垫料总量的 4060%,其它部分可用稻壳、粉碎玉米秸秆、干燥后的废弃蘑菇培养基等,米糠等辅料主要作用是先期为菌种提供养分,加快微生物阔繁,提高生物发酵的进程及效果,示成本适量添加。 20 平方米的猪舍 建议 配料 发酵床深度 (cm) 锯木屑 (m179。 ) 稻壳 (m179。 ) 深层土 (kg) 食盐 (kg) 菌液 (kg) 水 (kg) 麸皮 (kg) 花生壳 (m179。 ) 60 10 7 1100 11 25 2100 60 16 1000 11 25 2100 120 60 10 11 25 2100 60 7 第 三 节 、垫料制作工艺 24 发酵床垫料的厚度 与猪的排泄量及 土著微生物活力有直接关系,因猪的不同饲养阶段而异。 江淮地区气温普遍较高,发酵速度快,经测算使用自制高活力益生土著微生物,一头体重 100 ㎏的育成猪一天的排泄物需要 m3的发酵垫料来降解。 垫料过浅不能充分消化猪粪尿,过深,增加成本,翻耙工作量也会大幅增加。 根据不同的垫料配方,采用不同的垫料制作步骤 : 根据发酵床的大小准备好原料。 先取备好料的稻壳、锯未各 10%,按每立方 米 加入 米糠, 粉状菌种或 2kg 菌液均匀搅拌,水分掌握在 65%左右(手握成团、一触即散为宜)。 将搅拌好的原料 打堆,四周用塑料布盖严 发酵。 温度尽量保持 20~ 25℃左右,夏天 2~ 3 天,冬季 5~ 7 天,发酵好的原料发出酸甜的酒曲香味即发酵成功。 再与其余 80%的 稻壳和锯末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使垫料水份保持在 40~ 50%(用手捏紧后松开,感觉蓬松且迎风有水气说明水分掌握较为适宜),均匀铺在圈舍内,用塑料薄膜盖严, 3 天即可使用。 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再用预留的 10%稻壳、锯未混合物,覆盖上面整平,厚度约 10cm 左右,然后等待 24 小时后方可进猪。 进猪前根据情况喷洒些水分(以走动不起尘为标准),更利于猪的正常生长。 第四节 垫料的质量标准 为使发酵床使用的更长久,垫料应保较好的通透性和持水性。 垫料中的含氧量始终维持在正常水平,是发酵床保持较高粪尿分解能力的 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当发酵床面的有机垫料被猪踩踏变硬时,以 20~ 30cm 深度翻松床面能较好的保持床体的通透性。 通常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将垫料经常翻动,每周将垫料翻动 1~ 2 次,翻动深度保育猪为 15~20cm、育成猪 25~ 35cm,也可以结合疏粪或补水将垫料翻匀,另外每隔一段时间( 50~60 天)要彻底的将垫料翻动一次,并且要将垫料层上下混合均匀。 冬季应经常翻动,增加深层垫料的有氧发酵,提高舍内温度,夏季要减少翻动次数,另外深度要降低。 在添加了适量 5cm 以下碎树木屑、刨 花的垫料通透性较好情况下,可减少翻动次数。 根据 垫料所含 水分状况适时补充水分 ,是保持垫料微生物正常繁殖,维持垫料粪尿分解能力的另一关键因素。 中心发酵层含水量一般控制在 65%左右, 垫料 上层 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 38~ 45%,因季节或空气湿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夏季垫料水分应控制到38%左右。 检查垫料水分时,可用手抓起垫料攥紧,如果感觉潮湿但没有水分出来,松开后即散,可判断为 40~ 50%的水分;如果感觉到手握成团,松开后抖动即散,指缝间有水但未流出,可以判断为 60~ 65%;如果攥紧垫料有水从指缝滴下,则说明水分含量为 70~ 80%。 发酵床面 不能过于干燥,应根据床面干燥程度,定期向发酵床喷洒 40℃左右的温水 ,以提高土著微生物菌群的活性。 25 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垫料也会逐步损耗,一段时间后床面会自行下沉,及时补充垫料是保持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 应保持床面与池面的高度差不超过15~ 20cm。 如果超过这一高度,或垫料减少量达到 10%就要 及时补充垫料。 补充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垫料混合均匀,并调节好水分, 同时补充菌种。 发酵床垫料的使用寿命是有一定期限的,一般 3~ 5 年。 日常养护措施到位,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反之则会缩短。 当垫 料达到使用期限后,必须将其从垫料槽中彻底清出,并重新放入新的垫料。 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叫做碳氮比,一般木材较高,禾本科作物的茎秆如玉米秆较低,只有 60~ 100︰ 1。 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约是 5︰ 1,其同化 5 份碳时约需要同化 1 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细胞体,因而碳氮比大的有机物分解速度慢,需消耗的氮量也大,对降解猪粪尿的能力也越强,农村通常称为经得起沤。 故而使用锯末多的发酵床垫料利用时间较长,反之,利用时间要短。 因而利用玉米秸秆多的垫料会有秸秆空隙较大,锯末易下漏,床面下降快,不经沤等缺点,但成本相对较 低。 第 六 章 发酵床养护 26 发酵床垫料维护的目的是 :①保持发酵床正常微生态平衡,使有益微生物菌 群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病害的发生;②确保发酵床对猪排出的粪尿具有较高分解能力,为生猪的生长发育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 发酵床维护主要包括:垫料的透气性管理、湿度(水分)调节、疏粪管理、补菌及垫料补充更新等多个环节。 发酵床正常使用中的垫料,其中心部位应是无氨味、湿度在 45%(手握不成团,摊开即散),温度在 45℃左右、 PH 值 7~ 8。 第一节 发酵床温度控制 要经常监测垫料温度,重点监测垫料表层下 20cm 和 40cm 处的温度。 这是微生物菌种繁殖和活跃的地区,粪尿的分解主要是在这里完成的,应该有较高的温度, 一般来说,40cm 深度 应该达到 5060℃, 20cm 深度的温度应该达到 40℃以上, 而表层温度应控制在 夏季与室内温度一致,冬季 1625℃。 通常发酵床垫料的最高温度段应该位于发酵床的中层偏下段,保育猪发酵床为向下2030cm 处、育成猪发酵床为向下 4060cm 处。 温度检查 第二节 垫料湿度 的调控 垫料合适的水分含量是保持垫料微生物正常繁殖和粪尿分解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发酵床中垫料水分的自然蒸发,垫料含水量会逐渐降低,如果发酵床垫料太干,水分过少就会引起灰尘出现,甚至导致微生物的繁殖受阻或者停止,因此,应根据垫料干湿情况,向垫料表面喷洒适量水份。 发酵床垫料湿度调节措施 :①水分过多时可打开通风口,保持空气流通,利用空气流动调节湿度,并促进水分的蒸发;②局部地方较湿时,应添加谷壳和锯末;③若垫料太干,灰尘的出现,应根据垫料干湿情况,向垫料表面喷洒适量水份,以 提高微生物菌 群的活性;④应注 意调整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水分的含量,可有效控制发酵床的产热。 27 垫料深度与湿度关系 垫料深度 10cm 10~ 30cm 30~ 50cm 湿度 30%~ 40% 40%~ 50% 50%~ 60% 垫料 洒水 第三节 定期翻床 定期翻床是保持垫料具有适当的通透性,维持垫料含氧量始终在正常水平的重要措施,既是发酵床保持较高粪尿分解能力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在发酵床温度 过低或者床面垫料被猪踩踏变硬下沉时,应及时用叉子或便携式犁耕机把垫料翻松,并整平表面。 可以根据发酵床不同部位的干湿度、松硬度有选择地翻松垫料,避免不区分具体情况,全翻一遍,造成劳力的浪费。 但如果垫料水分偏多,氨臭较浓,应全面上下翻弄一遍,水分过多的地方适当补充一些垫料原料和发酵菌种。 通常对发酵床垫料翻动的时间 :710 天翻床一次。 翻动深度 :保育猪为 15~ 20cm、育成猪 25~ 35cm。 翻床 第四节 疏粪管理 猪 有集中固定排粪尿的习惯,要确保发酵床微生物能够均匀有效发酵,必须将猪集中排泄粪尿均匀摊撒在垫料上,并与垫料混合均匀,其方法为①猪群入圈前在猪舍内均 28 匀撒些健康猪的猪粪,以干扰猪集中固定排粪尿的习惯。 ②因猪集中排粪尿,造成局部过度潮湿妨碍发酵。 要及时进行调整,把过湿的垫料挪走,然后撒上新鲜垫料。 ③保育猪可 23d 进行 1 次疏粪管理,中大猪应每天进行 1 次疏粪。 ④防止只将粪便散开,不管下面被尿液浸湿的垫料,长期下去,该局部出现不热、发黑变臭、变成泥浆状等现象。 应当采取将粪便连同被尿液浸湿的垫料一齐疏散开来的管理方法。 ⑤对于猪群集中排泄粪的过多时。 应采用挖坑深埋,每周 23 次转移(深埋,深度为 20cm)粪尿污染的垫料,在夏季每天进行一次,把新鲜的粪便掩埋到 20 厘米以下,避免生蝇蛆。 第五节 垫料的补充与更新 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垫料也会逐步损耗,床面会自行下沉,当床面下沉超过 1520cm 以上时,应及时补充垫料。 或者当发酵床表层垫抖腐熟到一定程度时,可挖出约 20cm 深的腐熟好的部 分,然后按照顺序填入新的垫料。 补充的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垫料混合均匀,并调节好水分。 在猪群出栏后,应先将发酵垫料放置干燥 23 天,然后将垫料从底部反复翻弄混匀一遍,适当补充垫料与菌种等,重新堆积发酵杀死病原微生物后,再进行新床垫料铺垫。 补菌 29 补充垫料 发酵床垫料的使用寿命是有一定期限的,日常养护措施到位,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反之则会缩短。 当垫料达到使用期限后,必须将其从垫料槽中彻底清出,并重新 放入新的垫料,清出的垫料送堆肥场,按照生物有机肥的要求,做好熟化处理,并进行养分、有机质调节后,作为生物有机肥出售。 一般 23 年将发酵床垫料彻底清理更换一次。 垫料是否需要更新,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判断:( 1)高温段上移。 通常发酵床垫料的最高温度段应该位于床体的中部偏下段,保育猪发酵床为向下 20~ 30 厘米处、育成猪发酵床为向下 40~ 60 厘米处,如果日常按操作规程养护,高温段还是向发酵床表面位移,就说明需更新发酵床垫料了。 (2)发酵床持水能力减弱,垫料从上往下水分含量逐步增加。 当垫料达到使用寿命,供碳能力减弱,粪尿 分解速度减慢,水分不能通过发酵产生的高热挥发,会向下渗透,并且速度逐渐加快,该批猪出栏后应及时更新垫料。 (3)猪舍出现臭味,并逐渐加重。 发酵床垫料的常规维护,要求饲养员每天注意观察猪排粪拉尿区分布情况,发酵床的干湿度和温度,查看有无异常现象,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 六 节 高温天气发酵床养 护 技术 措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