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氧水工艺规程内容摘要:
502)自精 芳烃贮槽( V1506)经芳烃计量槽( V1501)向配制釜加入 6000 升芳烃,同时开启配制釜的搅拌,经釜盖上的投料孔,向釜中加入 2乙基蒽醌 1250kg,密闭投料孔,向夹套送入蒸汽,于常压下将釜内物料加热到 60℃ ~65℃,搅拌 15~20 分钟,至 2乙基蒽醌全部溶解。 ( 2)停止加热,自纯水高位槽( V1502)向釜内加入纯水 1000~1500升,搅拌 10~15 分钟,停止搅拌,静置分层 20~30 分钟,放出釜内洗涤水及少量不溶解的絮状物。 釜内工作液按上述加水、搅拌、静置分层、放出洗水过程,重复进行水洗 2~4 次,直至放出的洗水呈无色清澈透明为止。 ( 3)自纯水计量槽向釜内加入纯水 120 升,启动配制釜搅拌器,再启动真空泵向釜内抽入浓度为 %的过氧化氢 160升,搅拌 20~30 分钟,静置分层,放出下层过氧化氢水溶液,再向釜内加入纯水,按前述。 ( 4)重复水洗 2~3 次,直至洗涤水中过氧化氢的含量低于萃余液中过氧化氢的允许值( ≤ )。 放 出的稀过氧化氢如外观尚清澈透明,经补足浓度( 18%)后可以重复使用。 ( 5)清洗完毕、分净水后的工作液,借助压料泵,通过工作液过滤器,滤除不溶性杂质后,进入工作液贮槽备用或者送至工作液计量槽补充系统的工作液。 15 ( 6)由于压料管线较长,每次压完料后,应用氮气将压料管内工作液全部压出,防止因温度过低,蒽醌析出堵塞管线。 ( 7)配制工作液注意事项 a、水洗过程中,停止搅拌后应保证足够的静置时间,确保洗涤水中不夹带工作液,并应仔细观察视镜,控制排水速度,勿将工作液被水夹带而放出釜外。 b、水洗过程中,要保持釜内温 度不能过低,最好为 40~50℃。 如发现分层不好,可适当提温至 60~80℃。 c、配制好的工作液应不低于 25℃温度下贮存,温度太低, 2乙基蒽醌易析出结晶,遇到此种情况,可利用贮槽的加热蛇管将贮槽内的工作液加热,使析出的 2乙基蒽醌重新溶解。 碳酸钾溶液的配制: 自纯水总管接软管至化碱槽加入纯水约 2020 升,开动空气搅拌器,再从投料口加入碳酸钾 2500kg,后加纯水至 3500 升(至爬梯最上 一 层),搅拌至全部溶解后停止搅拌,自投料孔取样测定其密度,合格后,启动浓碱泵将碳酸钾溶液通过碱过滤器( X1401)滤除杂质 后,打入浓碱槽( V1508)备用,亦可送入浓碱高位槽( V1411)使用。 白土床、氢化白土床、净化塔的装填 ( 1)白土床的装填: 将白土床上、下人孔开启,从下人孔进入,拆下多管分布器的支管,从拆开处进入床底部,检查设备清洁干燥情况及汇集器丝网是否扎好,检查完毕后,装上多管分布器的支管,从下人孔加φ 10mm 惰性瓷球至下人孔下缘,在惰性瓷球上方铺一层规格为 18 目的不锈钢丝网,注意网边与床壁贴紧,密闭下人孔,从上人孔进入卸开填料栅板上的压板盖,加入活性氧化铝,至压板下方 200mm 处, 装填时尽量避免破碎,并尽量装得紧密均匀,活性氧化铝上铺一层 18 目的不锈钢丝网,注意网边与床壁贴紧,网上加φ 10mm 的瓷球,至压板处,装上压板盖,装完后密闭所有进出口,防止氧化铝受潮。 装填活性氧化铝时,开启白土床的空气阀门吹扫铝粉,减少铝粉对系统的影响。 装填触媒应选择明朗、干燥的天气进行,以免活性氧化铝受潮影响活性。 (2)氢化液白土床的装填: 16 装填方法同白土床。 (3)净化塔的装填: 开启下节塔顶人孔,向塔内加满纯水,再加入预先钝化好并清洗干净的瓷质异鞍环,加至下节塔再分布器下,填料层高度约 4000mm,密 闭塔顶人孔。 再按此法加中节、上节塔。 放出塔内的纯水,使水位保持在塔下液位计一半处,由芳烃高位槽向净化塔加入重芳轻,约 40m3。 触媒的装填 (1)开启氢化塔每节塔的上下人孔,从下人孔进入检查塔的清洁干燥情况,检查汇集器丝网是否扎好。 (2)向塔节中加入φ 10mm 的惰性瓷球至下人孔下缘,加一层 18 目的0C r18Ni 10T i 不锈钢 丝网,注意该网与氢化塔筒体内壁间不能让触媒颗粒通过,密闭所有的下人孔。 (3)从每节塔的上人孔借助布袋向塔内加入过筛后的钯触媒。 每节塔触媒高约 4000mm,重约 20 吨。 (4)触媒加完后,由上人孔进入塔内,用耙耙平后,上面先铺一层 18目的 0Cr18Ni10Ti 不锈钢 丝网,注意该网与氢化塔筒体内壁间不能让惰性瓷球通过,网上再加入 18 目的惰性瓷球,层高为 200mm,密封所有上人孔和所有管路阀门。 (5)装填结束后,氢化塔应进行气密性试验(用氮气),直到合格。 (6)注意事项: a、装填触媒应选择明朗、干燥的天气,以免触媒受潮影响活性。 b、装卸触媒时轻拿轻放,尽量避免破碎,并尽量装得紧密均匀。 c、钯触媒严禁接触水、油污、化学品及其他污染物。 d、进入氢化塔,应穿戴必要的劳动 保护用具,照明要用安全灯,禁止使用金属器械,防止金属杂质遗留在设备内。 e、向氢化塔通氮气、蒸汽管线要加盲板。 f、触媒装填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检查,确认各项指标合格后并填写检查报告。 氢化系统的置换: (1)向系统引入 N 2,打开氮气过滤器( X1101)进口阀、倒淋阀。 排出气清洁后关闭倒淋阀。 17 (2)打开入氢化塔 N2 阀门对氢化塔( T1101)每节单独进行置换,对新装触媒应进行吹灰,吹灰路线不应通过设备,经再生专用出口,从再生用管线倒淋处排空;或吹灰时把再生用管线出口阀处法兰拆开加挡板,气体从 拆开处吹出,吹净后再把法兰上好。 吹灰合格、单节置换合格后再置换再生蒸汽冷凝器( E1101)、再生蒸汽冷凝液计量槽( V1102),直至放空气中氧含量< 2%,视为置换合格。 (3)对氢气管线进行置换。 关闭再生用管线出口阀,打开塔顶氢气进口阀,由塔顶倒引氮气,逆流程让氮气依次通过 FRQ1102 及前后切断阀、氢气过滤器( X1102)、 PRCA 1104 阀门组、氢气缓冲罐直至从氢气压缩机进口放空处分析合格(放空气中氧含量< 2%),氢气系统保压。 自氮气总管向化肥氢气 总管引氮气,逆流程让氮气经 PRC 1103B 自调阀及前后切断阀,在化肥提氢岗位氢气进口处放空,分析合格(放空气中氧含量< 2%),化肥氢气系统保压。 (4)置换氢化尾气冷凝系统。 由氢化塔( T1101)顶引入氮气,顺流程经过氢化塔( T1101)出口阀、氢化液气液分离器( V1103),从分离器( V1103)顶部出口进入氢化尾气冷凝器( E1104)、尾气凝液计量槽( V1101)顶部取样分析,直至合格(放空气中氧含量< 2%)。 (5)置换循环工作液泵( P1401)至氢化塔( T1101)工作液系统: 从氢化塔顶( T1101)引氮气,经工作液预热器( E1102)、工作液热交换器( E1105)循环工作液过滤器( X1402A BC D)到循环工作液泵( P1401),自循环工作液泵( P1401)出口排气阀排放,直至合格。 在置换过程中要开关工作液预热器( E1102)、工作液热交换器( E1105)旁路数次,以保证旁路置换合格(放空气中氧含量< 2%)。 (6)循环氢化液系统置换 自氢化塔顶( T1101)引氮气,经流量计、 FRC 1104 调节阀、循环氢化液泵、氢化液气液分离器顶部尾氢放空管放空,在尾氢取样口取样分析直至合格(放空气中氧含量< 2%)。 (7)自氢化液气液分离器( V1103)至氢化液泵 (P1102AB)出口管线的置换 18 从氢化塔( T1101)引入氮气,顺流程依次经过氢化液分离器( V1103),氢化液白土床 (V1104)、过滤器 (X1103)、工作液热交换器( E1105)、氢化液贮槽( V1105)、氢化液泵( P1102),最后从氢化液泵( P1102)出口倒淋排放,分别在氢化液贮槽测压点处和氢化液泵排气处取样,直至合格(放空气中氧含量< 2%)。 (8)置换过程中各倒淋阀、排污取样点,压力表管线排污等都要打开排空,合格后关闭。 触媒的活化: (1)活化条件 a、活化剂:氢气 b、活化温度: 20~60℃ c、活化时间: 20~26 小时 d、活化压力:常压 ~ e、氢气流量: 300~500m 3/h(以进气量计) (2)操作方法 a、连续向氢化塔送入氮气,使塔内压力达到 ~。 b、通过尾气凝液计量罐放空阀 FRC 1103 连续而缓慢的将塔内气体放空,从尾气放空处取样分析,直至尾气氧含量小于 2%,关闭通氮阀门,塔内保持氮气气氛。 c、通知氢压站开启氢压机向系统送入氢气,从氢气放空管线排放,从氢气总管处取样分 析合格后向氢化塔引入氢气。 d、若使用中节塔,则向中节塔送入氢气,通过控制 PRCA 1104 的调节阀开度,使氢气流量 FRQ1102 为 300~500m3 /h,通过尾气放空调节阀FRC1103控制氢化塔压力在 左右,连续而缓慢地将塔内气体放空。 e、观察氢化塔触媒床层温度,正常控制在 20~ 60℃,当温度上升过快或温度过高时,可适当充加氮气或者减少进塔氢气量。 f、当通气时间到 20~26 小时后,则停止通入氢气,用氮气置换塔内氢气,保持氢化塔内氮气压力为 ~。 开车方案 开车步骤: (1)联系值班长,要求界区外的相关岗位向界区内引入氢气、氮气、 19 仪表空气、纯水、蒸汽、循环水,同时取样分析氢气、氮气、纯水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2)预热工作液贮槽( V1503AB)内工作液,温度控制在 40~ 50℃。 (3)进辅助物料: a、自浓碱槽经浓碱泵、浓碱高位槽向碱塔( T1401)补碱,碱塔界面于界面计最低处,能见到即可。 b、配制磷酸溶液并启动磷酸泵向磷酸高位槽送料,液位控制在 80%以上,备用。 c、将配好的纯水自纯水泵向萃取塔送入纯水,直至水位达到第 48块塔板处(五楼视 镜),大约 480m3。 d、由萃取塔向净化塔底先放入纯水,至净化塔界面在 1/2 处。 自芳烃贮槽经芳烃泵向芳烃高位槽送入芳烃,精芳烃经 FRC1303 送入净化塔,约 40m3。 (4)全面检查,并使各阀门处在开车前状态。 a、关闭各排污、倒淋,取样阀等,开启各压力表、液位计根部阀,各泄压液封和放空液封加水至液封液位。 b、开车前可视情况提前打开以下一些阀门: 各贮槽放空的冷却水阀、各贮槽工作液进出口阀、各泵的进口阀和各调节阀的前后切断阀可打开,氮气、空气、蒸汽总阀可提前打开并经过滤器排水,直至符合要求。 氢化工序全 开氢化塔塔外连通管碟阀、氢化液过滤器进出口阀、工作液热交换器、工作液预热器的进出口阀。 氢化液白土床暂时不用,氢化尾气冷凝系统阀门也可提前打开。 氧化工序的氧化塔进出口阀可提前打开,尾气系统的阀门也可提前处于正常开车状态。 萃取、后处理工序 所有工作液主管线阀门均可提前处于正常开车状态。 总之提前打开一些阀门的宗旨是,只要能保证开车时不会造成带气、跑料、工作液倒流等现象的发生,这些阀门就可提前打开。 (5)打通流程、建立工作液循环。 a、开启工作液泵( P1501A B) 将预先配制好的工作液自工作液贮槽 20 ( V1503AB)连续送入工作液计量槽( V1401),待有一定液位后及时打开其出口阀,并通过调节阀手动控制该槽保持 50%的液位后,工作液进入干燥塔 ( T1401),再依次进入碱液沉降器( V1402)、碱液分离器( V1403)、工作液热交换器( E1105)、白土床 (V1409A BC )及循环工作液贮槽 (V1404)。 b、待循环工作液贮槽( V1404)达到 35%以上,间歇开启循环工作液泵( P1401AB)将工作液依次送入循环工作液袋式过滤器( X1402D)、循环工作液过滤器( X1402A BC)、工作液热交换器( E1105)、工作液预热器( E1102)、氢化塔( T1101)、氢化液气液分离器( V1103)。 开启循环工作液泵的同时向氢化塔( T1101 )送入氮气,并维持塔内压力为~(通过尾氢系统控制),同时开启工作液预热器的预热蒸汽。 待氢化液气液分离器( V1103)液位至 40%以上时,通过自调阀控制其液位稳定在 40% ~50%,借助塔内压力,将氢化液气液分离器( V1103)内的工作液连续压入氢化液白土床( V1104)、氢化液过滤器( X1103ABC)、氢化液袋式过滤器( X1103D)、工作液热交换器( E1105)及氢化液贮槽( V1105)。 c、待氢化液贮 槽( V1105)液位 至 35% 以上,间 歇开启氢化液泵( P1102AB)(同时打开磷酸计量槽底部出口阀控制磷酸流量 1030L/h,)将工作液送入氢化液冷却器( E1103AB)、氧化塔 ( T1201)及氧化液气液分离器( V1202A B)中,同时分别向中、下两节塔内慢慢送入空气,通过调节尾气压力控制氧化塔顶部压力 不大于。 用 自调阀 控制氧化液气液分离器( V1202B)液位,经氧化液冷却器进入氧化液贮槽( V1205)。 d、待氧化液贮槽( V1205)液位 至 35%以上 ,间歇开启氧化液泵( P1201AB)将工作液连续送入萃取塔( T1301)中,当萃取塔( T1301)顶连续流出工作。双氧水工艺规程
相关推荐
菌丝,摊开凉干保存,亦可直接用于发酵床接种。 第三节 菌种 的使用 用上述原菌 20 kg,可扩培填料 600 kg。 水分调至 5060%左右,要充分搅拌,隔天翻动 1 次。 填料要求疏松,相对粗大而不细小,大小一致,以利于菌种的生长繁殖。 锯末或统糠粉、谷壳、棉籽壳粉、棉秆粗粉、花生壳粉等含粗纤维高的物质均可作为原材料。 菌种制作过程中,避免使用消毒剂,用水以井水为佳
n。 该系统适应的转速范围很高,在可变定时和部分升程运行方 面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但将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与电动机协调一致较难;在控制过程中频繁改变电机的转速与转向,控制相当复杂;在高转速下,消耗的电功率太大;气门落座速度较快。 、液压驱动可变气门系统 电控无弹簧双作用液压活塞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这种系统取消了凸轮及回位弹簧。 图 11 示出 Ford
要问题及处理记录等; 脚手架工程的验收,除查验有关文件外,还应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应着重以下事项: 1)构配件和加固件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连接是否紧固可靠; 重庆百年同创小区三期南区 外墙脚手架施工专项方案 第 16 页 共 35 页 2)安全网的张挂及扶手的设置是否齐全; 3)立杆基础是否平整坚实,支垫是否符合规定; 4)连墙件的数量、位置是 否符合要求; 5)垂直度及水平度是否合格。
的平台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高的总体价值。 例如,英特尔C600 系列芯片组和英特尔万兆以太网解决方案可确保不同工作负载均可实现较高的性能,同时还提供了集成的串行连接 SCSI(SAS)和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等高级功能。 它们可以帮助您在当前的虚拟和云环境中简化、整合以及加快存储和网络连接。 此外,这些工具还可以扩展英特尔智能功耗技术,以便在整个服务器平台上优化性能与能源效率。 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