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甜水镇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陕甘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战 —— 山城堡战役 .. 就发生在环县境内。 习仲勋 同志为第一任县委书记。 革命战争年代,环县人民的无私奉献,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计划经济时代 ,环县作为农业大县,曾将大批粮食调往省内外,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粮食供给,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发展。 进入市场经济后,环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干旱困难县。 甜水镇位于环县最北部,总土地面积 万亩,耕地面积 万亩,平均海拔 1700 米,年平均 降雨量 350 毫米,年平均气温 ℃ ,全年无霜期 120 天。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 2509 户, 乡镇总人口 24601 人,乡镇从业人员 3877 人。 四通情况:甜水镇有 4 个村通电, 11 个村通邮、通公路, 1个村通 电话。 文教卫生:甜水镇有各类学校 25 所,教师 134 人,在校学生 2705 人。 有 医院 、卫生院 1 所,医生 16 人,病床20 张。 经济指标: 2020 年, 甜水镇粮食总产量 吨,农业总产值 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 439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125 元,财政收入 145 万元。 ⑵基础设施条件 甜水镇交通较发达, 211 国道( 银西公路纵贯全境 ) 穿境而过,全镇硬化村级公路 120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建设项目所在地有村村通公路直达。 甜水镇电力充沛,已 建成 110KVA 甜水输变电所 1 处,青铜峡 35KVA 小电网遍布甜水堡,电力比较充足。 日供电量可达 千瓦时。 拥有 3 千门程控电话、无线通讯网络和广 .. 电宽带网络。 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劳务 、技术、建筑力量等其它都可以由本镇或项目所在地本市自己解决,像砖、水泥、沙、石灰等建筑材料也都可以在本地市场解决,而其质量、价格方面都有一定优势,这样既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也可以提高建设效益。 .. 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 第一节 填埋场场址的选择 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①场址选择应服从总体规划;②场址应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③场址应满足一定的库容量要求;④场址周围应有相当数量的覆土土源;⑤场址运距应较为适中;⑥场址具有较好的外部建设条件。 垃圾填埋场选址是建设填埋场和搞好长期城乡规划的首要条件。 为 甜水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消纳场问题,由环县环保、城市规划、国土、卫生防疫及镇政府等部门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踏勘,确定可供比较选择的场址为 甜水街村南街组 石截子沟处(第一场址)和 甜水街村南街组水泥厂路口原垃圾场 (第二场址)。 第一场址: 甜水街村南街组 位于甜水镇东南方向,距甜水镇。 石截子沟处场址由多个小山头的峡谷组成。 场内无良田,有少量旱土。 选用场地南面为地势较低的山谷,谷口标高 100m 左右,四周为 120m 标高的多个山头,局部山头标高 130m 左右。 填埋场容量约 80万 m3。 外部进场道路。 四周有几户散户居民,根据垃圾场的逐步填埋,居民需分批拆迁。 第二场址: 甜水街村南街组 位于甜水镇东南方向 .. , 水泥厂路口原垃圾场距镇政府约 ,填埋场容量约 40 万 m3。 本场址方案具有四周居民多,征用土地面积小,位于交通主干道 211 国道边缘,距乡镇府太近,城镇将来发展受限制,场地处于本镇的上风向处。 经综合比选,以及结合城乡规划、相关部门的选址推荐,本可行性研究推荐第一场址 甜水街村南街组 石截子沟处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场址。 其主要理由如下:库容量较大、能满足 30 年的填埋需要;运距较为适中; 城镇发展不受影响;场地处于本镇的下风向处,当地居民同意接受,给予支持。 所以第一场址是较为理想的填埋场场址。 第二节 建设规模的确定 城镇垃圾产生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城镇人口: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增长速度也在加快,垃圾产生量也相应地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机械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国民经济增长,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垃圾产生量的增长和垃圾成分的多样性、复杂性。 根据我国 132 个城镇垃圾人均日产量统计数据发现:垃圾人均日产量为 2kg 以上的城镇有 11个,占 %; 1~ 2kg的城镇有 61 个,占 %; ~ 1kg 的城镇有 46 个,占%;全国垃圾人均日产量在 95%的置信度时的均值为 .. ,置信范围为: ~ 2kg。 甜水镇镇区现有人口 万人(不含流动人口),根据我国同类城镇和甜水镇环卫部门的统计数据,估算生活垃圾人平量为 日,镇区垃圾日产生量按 2020 年统计数据 日计算,则为 日 =日。 根据此计算结果,考虑到预留发展余地,本可研报告推荐本填埋场前 10 年垃圾日处理量为 35 吨 /日 ,后 20 年日处理量为 60 吨 /日。 第三节 工程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征地 70 亩,新建包括垃圾填埋区、污水处理区及辅助生产管理区的大型现代化垃圾处理场。 项目建成后,近期处理生活垃圾能力 35 T/日,后期最大处理能力 60 T/日 ,服务年限为 30 年。 ⑴垃圾填埋区:垃圾填埋库区占地 50 亩,占总面积的72%,垃圾填埋高度可达 30M,有效库容为 50 万立方米,建成初期处理能力为 35T/日,后期最大处理能力为 60T/日。 ⑵污水处理区:污水处理区建于垃圾填埋场东北部,占地 10 亩,占总面积的 14%。 其中新建集污池 600 平方米, 厌氧塘 600 平方米,曝气塘 300 平方米,生物氧化塘 300 平方米,自然氧化塘 300 平方米。 该区主要用于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能力为 50T/日,处理工艺为生物处理法。 .. ⑶辅助生产管理区:该区位于垃圾填埋场西北部,占地10 亩,占面积的 14%。 主要新建垃圾检测平台 100 平方米,地磅房 60 平方米,配电房 50 平方米,综合楼 500 平方米,生活用房 150 平方米,车库及机修 150 平方米,门房 20 平方米,建地埋式矩形钢筋结构粪库,有效容积为 300 立方米。 主要建(构)筑物建设规模一览表 名称 占地亩数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垃圾填 埋区 50 亩 做垃圾坝及其附属工程 有效库容为 50 万立方米( 330x100x15) =50 污水处理区 10 亩 集污池(砼结构) 600 平方米 厌氧塘(砼结构) 600 平方米 曝气塘(砼结构) 300 平方米 生物氧化塘(砼结构) 300 平方米 自然氧化塘(砼结构) 300 平方米 辅助生产管理区 10亩 垃圾检测平台 100 平方米 地磅房 60 平方米 配电房 50 平方米 综合楼(砖混) 500 平方米 生活用房 150 平方米 车库及 机修 150 平方米 门房 20 平方米 地埋式矩形钢筋结构粪库 300 立方米 .. 第五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第一节 垃圾填埋处理工艺的选择 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 我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为: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各种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 甜水镇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是:技术成熟,设备可靠,能适应甜水镇的垃圾特性,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并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最少项目投资下,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 在选择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⑴甜水镇生活垃圾物理和化学组成及变化趋势; ⑵甜水镇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 ⑶甜水镇城镇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 ⑷各种垃圾处理方式的特点; ⑸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⑹对资源再利用的潜力和程度。 目前,能够对城镇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 .. 化处理、处置,并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基本上可综 合、归纳、划分为四大类: ⑴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⑵城镇生活垃圾热化学处理技术(目前主要是焚烧技术); ⑶城镇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 ⑷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技术。 垃圾处理方法简介 垃圾处理是指将垃圾转变为适合于运输、利用、贮存和最终处置的过程。 通过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无害化”的基本任务是将垃圾经过工程措施处理,达到不损害身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的目的;“减量化”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宜的工程措施和方法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容积。 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对垃圾进行处理利用,另一方面要 从源头出发,减少垃圾的产生量;“资源化”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工艺措施从垃圾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卫生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等。 这几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处理特点、效果各有不同。 ⑴卫生填埋法 卫生填埋是采用工程手段,利用山涧沟谷、荒地,按照卫生填埋工程标准将垃圾进行掩埋处理的一种方法。 它应满 .. 足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①防渗处理工程措施必须保证填埋场与外界的水环境的隔离,其中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必须小于 107cm/s,以防止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②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 必须经过处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排入水体或城镇污水管道系统。 ③填埋作业应分层铺盖填埋、压实,并尽可能做到当日覆盖(用杂土和其他材料),以提高填埋容积的利用率,减少臭气四逸和蚊蝇的孳生,并注意夏季的消毒灭蝇工作。 ④对填埋体产生的沼气应有组织的收集和排放,如有条件则可以加以利用,以防止发生沼气的无序迁移和聚集而可能导致的爆炸。 ⑤按“标准” 规定设置环境监测点,以检查填埋场的管理、操作是否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卫生填埋是城镇垃圾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方法,而且是其他处理方法所必需的最终处理方法。 它具有适应性广 、操作简单、垃圾消纳量大、运行费用低的特点。 但该方法处理垃圾减容量小,占地大。 采用卫生填埋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否能在经济运距之内得到地形、位置、工程地质、水文地址等条件符合要求的场地。 卫生填埋法目前仍是我国处理城镇垃圾的主要方法。 ⑵堆肥法 .. 堆肥法是指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过程。 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不同,可以把固体废物的堆肥法分为好氧和厌氧两种工艺。 前者是在通风条件下,进行的分解发酵过程;由于好氧堆 肥温度高,一般在 55℃ — 65℃,有时高达80℃,亦称为高温堆肥。 后者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发酵造肥。 由于好氧堆肥具有发酵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易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故现代堆肥技术一般采用好氧堆肥。 但是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在好氧分解及提取肥料后,还有一定量的垃圾不能被利用,因而这部分垃圾还必须进行填埋。 ⑶焚烧处理法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在焚烧炉内有机废物与空气发生氧化燃烧反应,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以同时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焚烧的目的是尽可能焚烧废物,使 被焚烧的物质变为无害和最大限度的减容,并尽量减少新的污染物产生,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采用焚烧法,一般要求垃圾的低位热值大于 4500千焦 /公斤。 固体燃烧的过程是:固体垃圾热裂解 — 复杂的碳氢化合物 — 挥发气化 — 氧助燃燃烧。 影响焚烧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焚烧温度、焚烧停留时间、废物与助燃空气的混合强度、燃 .. 烧气体与助燃气体的混合强度、空气供应量等。 焚烧炉种类较多,包括:炉排型、炉床型、沸腾流化床型。 焚烧法处理垃圾减容量大,杀灭细菌等污染物彻底,并可回收余热。 但其建设投资是三种方法中最高的,且设备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进行 焚烧处理垃圾的制约因素除建设资金、垃圾热值外,最主要的是焚烧温度较低时会产生剧毒物质二恶英,其关键控制条件是焚烧温度是否能达到 3000℃(二恶英在此温度下会分解)。 各种处理方法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详见下表。 世界各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比例表 (按垃圾重量百分比) 国家 处理量 (万 t/年) 焚烧 % 填埋 % 堆肥 % 废品回收 % 奥地利 230 11 65 18 6 比利时 350 54 43 0 3 加拿大 1600 8 80 2 10 丹麦 260 48 29 4 19 芬兰 250 2 83 0 15 法国 2020 42 45 10 3 德国 2500 36 46 2 16 .. 希腊 315 0 100 0 0 爱尔兰 110 0 97 0 3 意大利 1750 16 74 7 3 日本 5000 75 20 5 0 卢森堡 18 75 22 1 2 荷兰 770 35 45 5 18 挪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