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筑设计讲义内容摘要:

建筑文明的结晶外,历史建筑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与艺术特色正是许多博物馆所需求的环境氛围。 二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城市文脉的延续,有利于博物馆文化身价的提升,还能为历史环境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城市环境的更新。 (五 )游乐建筑群 当今的博物馆已不再只是高雅的艺术殿堂,它们是旅游者的观光目标,双休日的休憩场所。 尤其是水族馆、科技馆、儿童博物馆、收藏博物馆、电影博物馆„„有更强烈的游乐色彩,更容易与游乐建筑组成群体。 观众在生动活泼、轻快愉悦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博物馆也自然而然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六 )事件原生地 历史事件纪念馆、故居博物馆、遗址博物馆等一般建在事件原生地。 (七 )所属社区 社区所建设的博物馆往往设在所在社区内,除为社区服务外,还对公众开放。 最常见的就是学校博物馆、企业事业博物馆或部分私人博物馆。 德国魏尔的 维特拉家具博物馆 就是一座属于企业的博物馆,它建在厂区围墙外的绿地上展出各式各样的椅子,也为其他临时展览提供场地。 三、博物馆建筑选址评估 博物馆的选址工作在建筑设计前的策划阶段进行,对于馆址的评估可以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地的 城市环境 包括基地在城市中的区域位置,现有的公共交通状况,以及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这关系着博物馆将来的客源以及能否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二 )基地的 地理环境 包括基地的面积、形状与标高,基地内有无可能受到滑坡、火山、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这关系 着是否能为建筑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关系着投资的多少和藏品的安全,以及扩建的可能。 (三 )基地的 物理环境 包括基地的自然通风、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这关系着藏品的保护。 (四 )基地的 人文环境 包括周围建筑的性质及状况,尤其是有无古建筑存在,还包括基地已有的环境氛围。 这关系着博物馆的内容与环境的协调性,以及博物馆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五 )基地的 人工物质环境 主要指基地附近有无人造震源、爆炸源或污染源和基地市政主要设施状况。 所选基地要确保藏品安全。 良好的市政设施可以为博物馆的运转提供方便,并能节约投 资。 (六 )基地所受的 法规限制 主要指城市规划对用地的制约,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限高、退红线等方面的限制。 这一点关系到对建筑设计所提供的宽容度。 (七 )博物馆方所具备的 经济实力 这对选址有极大的影响。 当馆址选在城市中心,尤其是大城市的市中心时,黄金地段昂贵的地价常常限制了对最佳用地的选择,使选址不得不舍近求远。 基地的地理环境、市政状况也常常关系着投资的多少与可能。 物馆的选址需要放眼全局的综合平衡。 建设基地难以具有全方位的优势,因此,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考虑经济的制约,经过综合平衡 来选择符合馆情的理想用地。 第四章 博物馆建筑设计创意与构思的途径 博物馆建筑设计同其他建筑创作一样要“意在笔先”。 “意”即设计的创意,即构思,即是从总体着手对设计的把握。 从成功的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可以归纳出创意与构思的几条主要途径。 这些途径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在实际的设计中还需要通过综合操作才能设计出一座具有新意的博物馆建筑来。 一、构思由博物馆的 建造环境入手 (一 )巧妙面对环境的挑战 建筑的建造环境往往是设计的制约因素,有时还成为设计中的难题。 如何抓住诸多环境因素中的主要矛盾,寻 找一条解决矛盾的巧妙出路,化不利条件为创作契机,赋设计以自身特色,这是设计创意构思的一条途径。 被称之为“华盛顿文化之冠”、“三角形的凯旋”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贝聿铭巧妙利用地形挑战的杰作。 他因此于 1979 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的金奖。 东馆用地位于老馆 (西馆 )东侧,是最不规则的地块之一,地段呈直角梯形。 但是地段西侧的西馆却是有着严格的对称轴线,如何处理这一对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 ? 贝聿铭说:“我在信封后面画了一个梯形,在梯形里画了一条对角线,这样就形成了两个三角形:一个给艺术馆,一个给研究中心,一切就这 么开始了”。 贝聿铭的这条著名的斜线巧就巧在它所分成的两个三角形,正好分开了博物馆的两大功能。 巧就巧在那个等腰三角形的高正好是西馆对称轴的延伸。 不规则地形正对对称严谨老馆的矛盾就这么巧妙地迎刃而解。 不仅如此,这个构思,还带来了新颖的三角形造型。 当时西馆的副馆长卡特布朗满意地认为,三角形体形令人缭乱的多种透视效果,很适合 20 世纪的艺术。 (二 )寻求与环境得体的对话 博物馆的建造环境有着各种各样的状况,当一个新博物馆加入到这些环境中时,如何得体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为博物馆在环境中恰当的角色与作用定位是设计 构思的关键问题。 新博物馆是成为环境中的主角还是配角 ?它的加盟是维持原有环境的和谐统一还是给它注入活力促进更新 ?新建筑是成为环境中的景观还是老环境被新博物馆观景 ?„„。 总之,寻求博物馆与环境得体的对话,使它们合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是设计构思的又一途径。 (三 )体现传统环境的时空延续 在博物馆设计的构思中如何从群体上、形象上、空间上、精神上体现传统环境的时空延续也是一条较好的设计构思之路。 在南太平洋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的梯诺半岛上,土著的卡纳克人已经有4000 多年的历史。 他们生活在丛林里的木构棚屋中,林中的小路又 将散落的棚屋结合成村落。 丛林、棚屋、小路的交织形成这里特有的土著文化。 伦佐皮阿诺设计的奇芭欧文化中心就坐落在这样的传统环境中。 经过皮阿诺对土著文化的提炼, 10 个现代“棚屋”自丛林中拔地而起 (图 4— 3)。 它们模仿棚屋的“编织”,做成弯曲的木肋结构外皮。 内层是竖直的钢与玻璃百叶。 内外两层之间形成被动式通风系统。 它既能低档强劲的海风,又为室内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棚屋”群西侧是一条蜿蜒于丛林中的“卡纳克之路”。 道路沿途的环境设计象征着土著传说中的生命历程。 这座文化中心的设计构思,既体现了传统环境中的时空 延续,又展示出现代时空中的传统升华。 二、构思突现博物馆的内在特色 (一 )反映博物馆的 内容、主题 以博物馆收藏展出的内容与主题作为设计构思与创意的途径,能使博物馆的特色更加鲜明,更能引导观众进入为他所设定的角色,与展出融为一体。 山东威海的甲午海战纪念馆,抓住甲午海战这一主题,将海战中船体相互撞击、穿插、桅杆折断的场景加以抽象借鉴,用于博物馆的造型。 用残破、断裂、倾覆的船体构思的大门,以象征、隐喻的手法表现出甲午海战的激烈与悲壮。 (二 )体现博物馆的 功能特色 博物馆在 功能上有不同于其他建筑的自身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博物馆的参观活动是以动态的观众参观相对静止的展品,因此需要合理组织参观流线。 二是博物馆的陈列区一般都有多个陈列室组成。 相同的功能组织在一起可以形成博物馆独特的空间结构和富于韵律感的外形。 三是许多博物馆的陈列室都利用自然采光。 自然采光的方式会影响博物馆的室内空间以及外观形象。 赖特所设计的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在中庭中组织了一条螺旋上升的参观路线,将水平交通与垂直交通结合在一起,中庭的室内因此而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而博物馆的外观也展现出颇具特色的连 续向上的螺旋形曲面。 三、对表现建筑风格与流派的追求 具有时代共性的建筑风格,以及同时代中多种创作形式的各个流派常常是建筑师设计创作中刻意追求的目标。 而博物馆的公共文化建筑特征正好为这种追求提供了理想的实践基地,也为新建筑风格与流派的诞生创造了适宜的土壤。 斯特林所设计的德国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馆是后现代建筑的代表作。 这项设计在 1977 年赢得设计竞赛头奖,并在 1984 年建成。 这段时期正是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在理论与设计上取得重要地位,并走向成熟的时代。 斯特林认为建于 1837 年的老美术馆的新古典 主义特征是新、老建筑相关联的内在特点。 他说希望这座建筑将引起与博物馆的一种联想, 斯特林设计的这座博物馆,在现代钢结构的内层上披挂着石材外衣。 古典比例的石材划分,基督教会式的窗拱及檐口的装饰都有着复古色彩。 人口处颜色鲜艳的钢制雨罩,大面积扭曲的玻璃外墙,门厅里简洁耀眼的露明电梯又向人们展示着现代技术的魅力。 雕塑庭院内半埋在地下的变形古典柱式还隐喻着馆址曾经是一片废墟,后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在这里被斯特林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座博物馆被称为“后现代古典主义建筑应用双重译码的杰出代表”。 四、从理论与理念的 角度进行探索 博物 馆建筑 设计创 作 是探索建筑理论、理念的极佳课题。 罗杰斯和皮阿诺设计的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是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它的设备管线用 5 种颜色分成不同层次暴露在建筑的外立面上。 这种“翻肠倒肚式”的外观在晚期现代建筑的理论与手法中是第二代机械美学“外骨骼效果”的体现。 被称之为“具有新艺术派昆虫形象的韵味”。 五、自相关事物激发联想创造 建筑师通过对相关事物的敏锐观察,形成一种联想,经过提炼、加工、抽象、转化、落实,进行创意与构思,往往会进发出联想创造的火花。 六、提炼有关的精神内涵 对博 物馆自身以及所在地域的文化、历史、神话、宗教等进行提炼,并将其精神内涵注入建筑的创意和构思,不仅能开拓建筑设计的思路,而且能使建筑设计获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斋浦尔市是建于中世纪的一座印度古城,它最初的城市规划采用了印度神话中象征 9 大星体的曼陀螺模式 (图 4— 10)。 柯里亚 所设计的 斋浦尔博物馆 就建在这样的城市文脉环境中。 柯里亚沿用了 曼陀螺 9 宫格般 的形状,将博物馆分成 9 大区域,并将其中一个方格移位成为人口。 柯里亚还把曼陀螺所包含的宇宙神秘这一精神内涵加以提炼,将博物馆的 9 个方格分别代表 9 大星系 ,并用不同的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