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术与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文免费预览内容摘要:

Cw4 = g/cm3 土粒相对密度在数值上 =土粒的密度 测定:比重瓶法测定。 变化幅度很小,通常按经验值选用。 ( 4)土的天然 .孔隙比 e 和孔隙率 n sVVVe () %100 VVn V () een 1 () 砂类土: 2835%,粘性土: 3050%,有的可达 6070% 土的孔隙比 e 和孔隙率 n 是反映土密实程度的重要物理性质指标, e 或 n 越大,土越疏松,反之土越密实。 一般 e 的土是密实 的低压缩性土, e 的土是疏松的高压缩性土。 ( 5)土的饱和度 Sr( %) 各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尽在道客巴巴下载 13 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 %100 VWr VVs () 饱和度表示孔隙中充满水的程度: 对 干 土: Sr=0 对饱和土: Sr=1 砂土根据饱和度的指标值分为稍湿、很湿与饱和三种湿度状态。 Sr 为稍湿;  Sr  很湿; Sr 饱和。 ( 6)干密度 d (天然容重 、干容重)、饱和密度 sat (饱和容重)、有效密度 39。 (浮容重) 天然密度: awsws VVV mmVm   Vmm ws () 天然容重: g () 干密度:土被烘干时的密度 V/msd () 干容重: gd d () 饱和密度:土饱和时的密度 V Vm vwssat   () 饱和容重: gsatsat   () 有效密度: VVm ss  39。 () 有效重度(浮容重): wsat   () ( 7)各种密度容重间的大小关系: 各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尽在道客巴巴下载 14 39。   dsat   dsat 各种参数统计(见附录 D)。 岩土参数各指标间的换算: 气水土粒dsρwVs=11+e质量 m 体积 VVv=eωdsρwds(1+ω)ρw气水土粒气气水水土粒土粒dsρwdsρwdsρwVs=1Vs=11+e1+e质量 体积Vv=eVv=eωdsρwωdsρwds(1+ω)ρwds(1+ω)ρwds(1+ω)ρw 图 土的三相比换算示意图 令 Vs=1,sVVVe 所以 Vv=e, V=1+e 得: wswsss dVdm   () wssW dmm   () wsdm )1(  ()   edVm Ws  11  () d  11 edVm Wss () 由上式: 1 dWsde    11    Wsd () satVVm wvs  ws eed  1 () VVm Wss   V VVm WVs  V VVm WWVs   Wsat    ed Ws  1 1 () 各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尽在道客巴巴下载 15 eeVVn V  1 () edVmVVs sWV WVWr   ()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同一种粘性土随其含水量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 由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叫界限含水量,总 称为阿太堡界限。 s p l 图 土的界限含水量关系 界限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塑限 p :搓条法 液限 l :锥式液限仪(如下图) 塑限试验塑限试验 图 塑限试验搓条法及锥式液限仪 上述测定塑限、液限的方法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手工操作,受人为影响大,结果不稳定。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50123- 1999)(以下简称标准)介绍了塑限、液限联合测定方法。 各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尽在道客巴巴下载 16 图 圆锥入土深度和塑限、液限线性关系 粘性土的塑性指数 Ip 和液性指数 IL ( 1)塑性指数 pI : PLpI   (省去 %) () pI 表示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范围大小。 它与颗粒粗细、矿物成分和水中离子成分的浓度有关。 土颗粒越细且含量越多,则比表面越大,土的结合水含量越高, pI 越大。 当水中高价阳离子浓度增加时,土粒表面吸附的反离子层厚度变薄,结合水含量相应减少, pI 也小;反之, pI 变大。 由于 pI 能反映土的塑性大小和反映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工程上常用它对 粘性土进行分类: 表 黏性土(细粒土)的塑性指数划分( JTJ 024— 85) 各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尽在道客巴巴下载 17 液性指数 IL : PPPLPL II    () 粘性土按液性指数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状态。 硬塑状态粘性土为良好地基,流塑状态的粘性土为软弱地基。 IL是反映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 1 LL I 流动状态; 10  LPL I 可塑状态; 0 LP I 固态。 表 粘性土软硬状态的划分( GB500072020) 状态 坚硬 硬塑 可塑 软塑 流塑 LI 0LI  LI  LI  LI 1LI 表 粘性土软硬状态的划分( JTJ02485) 分级 坚硬、半坚硬状态 可塑状态 流塑状态 硬塑 软塑 液性指数 LI 0LI  LI  LI 1LI 勘察工作量 本次详勘布设钻孔 3 个,孔深 ~ ,累计进尺。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73 次,采取原状样 47 件,并进行了相应的室内试验和测试。 查明了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了必需的地质资料和设计参数。 根据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20》 表 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勘探点间距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勘探点间距 一级(复杂) 二级(中等复杂) 10~15 15~30 三级(简单) 30~50 确定勘探点的间距:二级(中等复杂) 15~ 30( m) 各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尽在道客巴巴下载 18 勘察工作量(详见表 )。 表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序 号 工 作 内 容 单 位 工 作 量 1 机 械 钻 探 m/孔 2 标准贯入试验 次 73 3 取试样 原状土样 件 47 4 室内试验 常规试验 件 43 直剪试验 组 8 标准贯入试验工作量(详见表 ) 表 标准贯入次数统计表 勘探点编号 S(ak0+bk0)1 S(ak0+bk0)2 S(ak0+bk0)3 标准贯入试验次数 23 27 23 各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尽在道客巴巴下载 19 4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场地位置 AK0+ 跨线桥位于阳原县三马房村西北约 500m处,跨 109 国道。 地形地貌 该桥位于桑干河南岸三级阶地区,桥址区地形平坦,地势北高南低,桥址区地面高程一般为。 气象气候 桥址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炎热短促,降雨集中,秋季空气清爽,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风大雪少。 多年平均气温 ℃,一月平均气温 ℃,极端低温 ℃,七月平均气温 23℃,极端高温 ℃,年平均 ℃。 最低月地面平均温度 ℃,地下 5cm平均温度 ℃,地下 15cm平均温度 ℃。 多年平均降雨量 ,最大暴雨量 ,雨量集中月最大降雨量 ,年最少降雨量 ,最大蒸发 量 ,月平均最大蒸发量 ,年最小蒸发量。 多年平均风速 ,风集中月最大风速 4. 2 m/s,最大风速 m/s,多年盛行风向 WNW,多年平均冻土深度 126cm,最大 147cm。 多年平均降雪量 ,最大积雪量 240mm,降雾天数 3 天。 地质构造 桥址区位于中朝准地台五级构造单元的蔚县向斜内,桥址区及其附近未发现活动性断层,桥基稳定性较好。 5 地层的岩性、岩土性质 桥址区地层主要由上更新统冲积物( Q3al),和下更新统湖积物( Q1l)组成,由上至下为 :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物( Q3eol): 亚砂土,黄褐色,松散,分布于全桥址区,厚度 ~ 米。 第四系下更新统湖积物( Q1l):主要由褐黄色、灰黑色粘土、亚粘土组成,分布于全桥址区,揭露厚度 ~ 米,该层未见底。 各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尽在道客巴巴下载 20 6 地下水情况 公路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GB500212020》水质分类标准 — 环境水对公路混凝土工程侵蚀性判定标准。 混凝土受环境水的化学性侵蚀分为结晶性侵蚀、分解性侵蚀和结晶分解复合性侵蚀三类。 混凝土被侵蚀的程度,分为无侵蚀、弱侵蚀、中等侵蚀和强侵蚀四级。 公路混凝土工程环境水 侵蚀性技术标准,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JTJ05684)附录三的规定进行。 水样的采取与保存。 水样的采取与保存是水质分析的重要环节,是取得水样分析良好结果的基础。 使用正确的采样及保存方法,是保证分析结果能够正确反映水路被测指标的真实含量的必要条件。 如果取样发生错误或代表性不强,分析结果即使很精确也无用。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严格遵守取样规则,以保证分析结果的质量。 采取水样的地点、位置、时间、次数、数量和方式等,都应仔细酌定,对采样现场、 水的来源、水质变化等都要作认真的调查研究,使 所采取的水样尽量符合水质分析的目的要求并应具有代表性,以不改变其理化性质为原则,例如,在河流取水样时,要注意支流的上下游,丰水或枯水期,测定侵蚀性二氧化碳时,要在取样的同时,立即加入碳酸钙粉末等。 取水数量根据需测项目多少而定,一般简易分析需 500(毫升)水样。 公路混凝土工程环境水侵蚀性技术标准,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JTJ06498)附录 D 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的规定进行。 天然水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 1.结晶类腐蚀以水中 SO42含量( mg/L)划分腐蚀等级,按表 评价。 表结晶类腐蚀评价标准 注:①Ⅰ类环境系指高寒地区、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泥凝土直接临水,或在强透水性岩土层的地下水中,均具有干湿或各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尽在道客巴巴下载 21 冻融交替作用。 ②Ⅱ类环境系指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混凝土处于弱透水性岩土层的地下水,湿润区、半湿润区的混凝土直接临水,且均有干湿或冻融交替作用。 ③Ⅲ类环境系指各气候区中,混凝土处于弱透水岩土层中,均不具有干湿和冻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