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详尽总结内容摘要:

碳酸盐跟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和反应 : 酸跟碱 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7.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 造纸术、火药、烧瓷器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一种基 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 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燃烧必备的二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自燃: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 白磷着火点低 ,易自燃 ,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第 8 页 共 29 页 还原剂 :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 常用的还原剂有 H2 、 CO、 C等, 具有还原性。 (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 改 变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 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 30. 书写化学方程式①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 写正确,方程式要 配平 ,条件 箭头 要标明。 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 客观事实为基础 ,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 和化学式; 二是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四)溶液、溶解度 31.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 、 稳定 的 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32.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 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 例: 20℃时, 50 克食盐放入 100 水中,没有溶解的 24 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33. 溶 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34. 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 温度 下, 一定量的溶剂 里, 不能再溶解 某种溶质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5.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3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 :向饱和溶 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① 加溶质②降低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 加溶剂②升高溶液温度 37. 固体的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 关键词:一定的温度 100 克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 38. 溶解度曲线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第 9 页 共 29 页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但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9.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或不溶) 20℃的溶解度(克) 10 1~ 10 ~1 常见难溶于水的物质有:大部分金属、金属氧化物、 BaSO AgCl、 CaCO3 等碳酸盐 40. 混合物的分离 :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 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净物。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溶解、过滤、结晶等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 41.结晶 :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 NaCl) 从盐水中得 NaCl 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如硝酸钾) 此方法还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 五)电离 42.溶液的导电性:物质溶于水发生电离使溶液能导电。 (纯水、固体酸碱盐不导电) 43. 电离 :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注意 ①电离是自发的过程, 不须通电。 ②在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 正电荷总数 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 负电荷总数 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 但 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 的书写注意:①离子电荷数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数值②原子团不能拆散 A x B y =xA y+ +yB x- A x (RO n ) y =xA y+ +yRO n x-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水 、 蒸馏水是纯净物 、化合物和氧化物。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第 10 页 共 29 页 (水中加少量硫酸或 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① 水通电(正极 O2 负极 H2 ,体积比 1:2) 2H2 O== 2H2 ↑ + O2 ↑ ②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二)空气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CO2 % :排放到空气中的 气体污染物 较多的是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 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 三)氧气 的性质和用途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O2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 C + O2 点燃 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 淡蓝色火焰 ,产生有 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放出热量;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点燃 2P2 O5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着火点低 ,易自燃 ,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Mg + O2点燃 2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Fe3 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爆鸣气 ) 2H2 + O2点燃 2H2 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 淡蓝色火焰 ,放出热量; 不 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 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 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⑻ 加热碱式碳酸铜 (俗称铜绿) Cu2 (OH)2 CO3△ 2CuO + H2 O + CO2 ↑ (现象: 绿色 粉末变 黑色 ,管壁有 水珠 ,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氧气的制法 : 第 11 页 共 29 页 10. 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① 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 MnO4 + MnO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