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的总结内容摘要:
b、计算物质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 )有无遗漏。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 (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 (注意: a、配平 b、条件 c、箭号 ) 含义 以 2H2+O2 点燃 2H2O 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 2 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化合生成 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 4份质量的氢气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 36份质量的水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 H C、 CO)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 6 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金刚石( 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石墨( 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 CO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主要有 :焦炭 ,木炭 ,活性炭 ,炭黑等 .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 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可燃性 : 完全燃烧 (氧气充足 ),生成 CO2 : C+O2 点燃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 ),生成 CO: 2C+O2 点燃 2CO 还原性: 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 高温 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 O2 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 ,制气体时则用制 H2 的发生装置。 (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 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 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 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 干冰 化学性质 :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 ,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 +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 高温 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CO2 是氧化剂 , C 是还原剂) 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化学性质 : ( H 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 2CO+O2 点燃 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 和 O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 和 O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 和 O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 H CO、 CH4 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 H2 与 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 高温 H2 + CO) 2)还原性: CO+CuO △ 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 高温 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 除杂: 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 盐酸) CaCO3 高温 CaO+CO2↑ 注意:检验 CaO 是否含 CaCO3 加盐酸 : CaCO3+2HCl==CaCl2+H2O+CO2↑ (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第 7 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 1)可燃物 ( 2)氧气(或空气) (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 任意一个即可) ( 1)消除可燃物 ( 2)隔绝氧气(或空气) (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三大化石燃料 :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 SO NO2(引起酸雨)、 CO、烟尘等 (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 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两种绿 色能源:沼气、乙醇 (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 :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 可燃性 CH4+2O2 点燃 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 2)乙醇 (俗称 :酒精 , 化学式 :C2H5OH) 化学性质 : 可燃性 C2H5OH+ 3O2 点燃 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 的甲醇 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 1)节约石油资源 ( 2)减少汽车尾气 ( 3)促进农业发展 ( 4)乙醇可以再生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 2) 吸热反应:如 C+CO2 高温 2CO 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 90 多种) 合金 (几千种) 金属的物理性质: (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金属之最: (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 铝 铜) (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铜 金 铝) (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 9)锂。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的总结
相关推荐
( p35)氧气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 某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反应比较剧烈,而在另一些条件下,物质只与氧气发生 ____ ,如 ___。 氧气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 1( p36)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 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 将空气液化然后蒸发,__________先 第 3 页 共 51 页 不能进取非因宿命只缘懒
A. 0型血 B. A型血 C. B型血 D. AB型血 23.同学们在做 ABO 血型鉴定实验时,一般选用现成的 标准血清。 在 A 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 B 凝集素,在 B型标 准血清中含有抗 A凝集素。 小明同学的血分别与 A、 B型标 准血清混合后都不出现凝集现象,则小明的血型为 ( )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24.经过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 ( )
碳酸盐跟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和反应 : 酸跟碱 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7.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 造纸术、火药、烧瓷器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一种基 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 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燃烧必备的二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自燃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