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总结内容摘要:

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 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 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 钛耐腐蚀性好。 (溶液) 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 加水 ② 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 增加溶质 ② 降温 ③ 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 ① 加水 ② 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0℃ 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 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分离: KCl和 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 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 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 KNOCuSO4) 冷却饱和 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 CuSO4?5H2O。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 HCl,石灰水中溶质为 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 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 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2H5OH。 (组成与结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D(氯分子)( A、 Cl B、 Cl C、 2Cl D、 Cl2)。 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 (错。 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 /C 原子质量的 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 “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①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 ②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 元素符号的 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 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4 初中化学总结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 H O N 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 CO H2O、 SO HCl、 H2SO4。 由 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 NaCl、 CaCl MgS、 NaF、ZnSO4。 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 K+、 ClO3。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 Fe、 Fe2+、 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 Ne、 HF、 H2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