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专项安全监理细则大要内容摘要:

操作规程和高空作业的各项安全规定。 作业人员在进行混凝土喷护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劳保用品。 向锚杆孔注浆时,注浆罐 15 内保持一定数量的砂浆,以防罐体放空,砂浆喷出伤人。 注浆管前方严禁站人。 1人员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和绑系安全带。 绑挂安全带的绳索应牢固的栓在树干或插固的钢钎上,绳索应垂直。 不得同一安全桩上栓 2 根及以上的安全绳或在一根绳上栓 2 人及以上。 作业发现有事故隐患时, 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必要时停止工作,待安全措施到位后才能作业。 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诊断患有心脏病、贫血、高(低)血压、癫痫、恐高症其他不适宜从事高处作业的疾病,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严禁违章赤脚作业、酒后作业。 在脚手架操作平台上面作业时,脚手架应设置防止人员坠落的防护栏杆。 脚手架上的架板必须铺满,且牢固固定在脚手架上。 1施工机械安全措施:进入高边坡部位施工的机械,必须全面检查其技术性能,确保安全运行。 施工机械进入施工部位,必须检查行走路线,确认道路宽度、坡度、弯度、桥梁、涵洞等能 满足安全条件后方可行进。 施工机械工作时,严禁一切人员在回转半径内停留。 配合机械作业进行清理、平整、修坡等人员,应在机械的回转半径外工作,如必须在回转半径内工作时,必须停止机械并制动好以后方可工作。 机上机下人员随时取得联系。 挖掘机工作位置要平坦,工作前履带要制动,回转时不得从汽车的驾驶室顶部通过,汽车未停稳不许装车。 机械在靠近边坡作业时,距边沿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确保轮胎(履带)压在坚实的基础上。 大型设备进入工作面,必须保证道 16 路有足够的承载力。 钻爆机械要确保扑尘装置完好,风管接头必须绑扎牢靠,严防脱管伤人。 装载机行走时,驾驶室两侧和铲斗内严禁站人。 )推土机在开山辟路时,要严格将其工作水平度控制在规范的规定以内。 下坡时,严禁空挡滑行,必要时可放下刀片作为辅助制动。 运输车辆必须确保方向、制动、信号等安全可靠。 装渣高度不得高出车厢,要防止行进中掉石伤人。 喷射机施工机械停止作业,必须停放在安全可靠、基础牢固的地方。 斜坡上停车,必须用三角木等对车轮阻滑,严禁在大于 15176。 的斜坡上停放,夜间有专人看管。 喷射机、注浆器等带压力工作的设备,均安装压力表和安全阀,并确保其灵敏可靠。 施工设备要坚持班班检查,加强现场维护保养,严禁“ 带病”运行;禁止在斜坡上或危险地段进行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机械运转中不得上、下人。 施工机械(运输车辆)驾驶室内严禁超载,严禁人、物混载。 1安全监测:为了确保施工期的安全施工,应进行安全监测。 监测的部位包括开挖结构面和开口线上部岩体,通过人工巡视检查和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掌握边坡岩体内部作用力和外部变形情况,评估和判断高边坡的稳定状况。 施工期巡视检查:定期进行边坡的巡视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边坡是否出现裂缝,以及裂缝的变化情况(裂缝的深度及宽度)、是否出现掉渣或掉块现象,坡表有无隆起或下陷 ,排、截水沟是否通畅,渗水量及水质是否正常等,并做好巡视记录。 边坡外部变形监测:在边坡重点部位,布置变形观测点,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用水准仪、钢尺等进行检测。 要求每 5~ 50m 17 一个断面,每断面 4~ 9 对测点。 三 、桩基础 施工 专项 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JL2 总监办所管辖的 6 个合同段中, C8 合同段有大桥 3 座、中桥1 座, C9 合同段 大桥 1 座、瓜子坪主线桥及 A、 B、 C、 D 匝道桥, C10合同段五道河大桥 1 座, C11 合同段大桥 4 座、中桥 6 座, C12 合同段特大桥 1 座, C13 合同段大桥 7 座、中桥 1 座;桥梁工程比较多,钻孔桩和挖孔桩均 有,工程大面积开工之际,桥梁桩基施工监理监督工作任务比较重 ,监理应严格按如下专项监理实施细则监督施工。 桩基施工安全监理控制一般规定: ( 1)施工方案要根据设计文件结合当地的水文 .地质、河流的流水量,季节等情况具体确定,监理工程师应严格审批,施工方案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得开工; ( 2)项目部应建立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小组,针对各工序特点进行安全交底,做到遵守安全作业规程,坚持每天施工前安全讲话制;现场监理人员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安全环境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得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应对易出安全问题的地方进行提醒、警告 ;特种工人(起吊 .机手 .电焊工 .架子工)应接受操作及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确保操作人员熟悉 .掌握施工机具的性能和操作规程; ( 3)所有工地和机械设备安置应按要求悬挂操作规程牌、警示牌,规程牌上应标明机械名称 .型号种类 .操作方法 .安全注意事项及特殊要求; ( 4)起吊设备应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破损部件及时更换,现场监理人员应随时检查发现一处通知整改一处,整改不到位不得施 18 工,确保安全处于可控状态。 ( 5)工地上的用电器器材应安全可靠。 钻孔灌注桩安全监理控制要点 ( 1)钻孔作业面要求平整密实,四周应设置排水沟, 防止雨后积水。 ( 2)钻孔机械就位后,应对钻机及配套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钻机安设必须平稳、牢固;钻架应加设斜撑或缆风绳。 ( 3)各类钻孔作业中,应由本机或机管负责人指定的操作人员操作,其他人不得登机。 操作人员在当班中,不得擅自离岗。 ( 4)采用冲抓或冲击钻孔时,当钻头提到接近护筒底缘处,应减速、平稳提升,不得碰撞护筒和钩挂护筒底缘。 ( 5)钻机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置于钻架上,不得滞留孔内。 ( 6)对于已埋设护筒未开钻或已成桩而护筒尚未拔除的,应加设护筒顶盖或铺设安全网遮罩。 ( 7)钻孔过程中,必须设有专 人,按规定指标,保持孔内水位的高度及泥浆的稠度,以防塌孔。 ( 8)钻孔使用的泥浆,宜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统;并注意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 ( 9)泥浆池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防护围栏,针对于泥浆池内边坡应加固处理防止坍塌,桩基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泥浆防止污染环境。 19 ( 1) 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佩带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特别是 孔 下 作业人员,必须穿好长筒绝缘胶靴。 孔 口的作业人员必须要栓好安全带,系好保险钩,严禁穿三鞋(拖鞋、高跟鞋、硬平底鞋)和赤脚、赤膊及酒后施工作业。 严禁酒后作业, 严禁在孔内吸烟,严禁在孔内使用明火。 ( 2) 每天上班前及施工中, 对孔壁的稳定及吊具设备等要经常进行检查, 应 要求 项目机电人员认真检查提升机的 卷 轴、支架、吊绳、挂钩、保险装置和吊桶、刹车制动等设备和工器具是否完好无损,防护设施是否安置到位,正确牢固可靠,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机电人员报告,并在修复及设备试运行正常完好后准许正式使用。 ( 3)孔顶出土机具要有专人管理,并设置高出地面的围栏,孔口 周边 2M 范围内不得堆放杂物,孔内运出的土石料应堆放在离井口2M 以外的地方 ,堆放高度不超过 1M, 并及时清理出场,保持作业场所整洁 ,凡孔内有人作业时, 5M以内不得有机动车辆行驶或停放。 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 4) 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高度不低于 ,护栏须采用钢筋牢固焊制。 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夜间作业应悬挂示警红灯,挖孔暂停时,孔口应设置罩盖及安全标志。 ( 5) 下孔作业前应对孔口周边和桩孔护壁进行检查,若有地面沉降或护壁变形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汇报、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入孔作业。 孔深挖到超过挖孔人身高时,应在桩孔口或孔内护壁凸缘上 20 设置半圆形钢板防护盖(网),当取土吊桶上下运行时,井下人员应紧贴护壁站在半圆形防 护盖(网)下,以防落物伤人。 若遇起吊大块石,孔内作业人员必须撤离至地面。 垂直运土时吊 桶 内装土不得超过桶 口高度。 ( 6) 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有无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般做法是每次下孔作业前先用鼓风机通风 10 分钟,将井内空气彻底予以更换。 二氧化碳含量超过 %时,应采取通风措施,对含量虽不超过规定,但作业人员的呼吸有不适感觉时,亦应采取通风或换班作业的措施。 特别是对存在臭水、污泥和异味的井孔,下井作业前除必须对井内送风外换气,尚应用气体测试仪或小动物(如鸽子)等进行检测,确认无有毒气体 后方可下井。 桩孔开挖深度超过 10m 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 即不间断向孔内送风,输入量应大于 25L/S,以防有害气体中毒窒息事故发生。 孔内人工凿岩时,必须戴防尘口罩。 施工中发现有毒气体含量超过允许值或氧气含量达不到要求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除毒、充氧,重新检测达到要求后方可恢复作业。 地面还须常备氧气瓶等急救用品。 ( 7)孔 下有人作业时, 孔 上作业人员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应密切注意 孔 下作业人员的工作情况,通过井孔上下可靠的联络信号(深度 20M 以内),可通过摇动保险绳或喊话等方式每隔15min 联 络一次 ;深度超过 20M,上下可设有线对话系统;经常与孔 下保持联络。 ( 8) 孔内必须设置应急用软爬梯,并随孔深度增加而放长至工作 21 面,供孔内作业人员应急出孔使用。 不得随意攀爬护壁和乘坐吊桶、吊绳等方式上下 孔 ,以防造成高处坠落 事故。 挖孔作业人员必须使用专用爬梯上下或乘坐专用安全乘人吊笼。 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 任何情况下,提 升设备不得载运行,并应经常检查、维修和保养。 ( 9)孔 下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作业时将安全带栓挂在自 孔口而下的专用保 险绳上,并配备专用软梯于各作业 孔 中,以便出现意外情况时能迅速撤离井底回到地面。 ( 10) 人工挖孔采用砼护壁时,应对护壁进行验收,第一圈护壁要做成沿口圈,沿口宽度要大于护壁外径 30CM,口沿处要高出地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