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内容摘要:
全检查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消除隐患,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公司经济发展,制定本制度。 安全检查方式(1)定期检查: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检查。 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月、旬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形成制度。 (2)不定期检查: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针对某种倾向性问题进行抽查和巡查。 (3)季节性检查: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倾向性问题进行专项检查。 (4)节假日检查:对节假日期间及员工心理状态不稳、安全生产意识淡化等问题,进行强化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检查。 (5)危险作业检查:对爆破、起吊、高处、电气等危险作业进行专门的危险作业安全检查。 (6)专业性检查:对民爆、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各类机动车辆、特种作业和尾矿库、道路交通等进行专业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组织管理(1)定期检查A、季度安全检查,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由安全、生产、设备、保卫等有关部门组成,按制定的检查方案,在全矿(冶炼厂)范围内进行检查。 B、月安全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由安全、生产、设备、保卫等有关部门组成,按制定的检查方案,在全矿(冶炼厂)范围内进行检查。 C、旬安全检查,各基层生产单位的负责人组织,由本单位的管理人员、设备检修人员、兼职安全员组成,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 D、周安全检查,班组长组织,由班组业务骨干和设备人员参加,进行班组安全检查。 (2)不定期安全检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某种倾向性问题,由安全环保部门会同所在单位和其他专业人员参加进行安全检查。 (3)季节性安全检查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进行安全检查。 (4)节假日安全检查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参加进行安全检查。 (5)危险作业安全检查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对爆破、起吊、高空、带电作业的作业程序和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 (6)专业性检查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对系统进行专业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主要内容查领导、查思想、查纪律、查制度、查违章、查事故隐患。 安全检查人员职责(1)提前制定各项安全检查方案。 (2)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检查的要求,做好安全检查的技术资料、检查用品的准备工作。 (3)按时参加安全检查活动,服从检查组负责人的安排。 (4)按照检查组的分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5)严格按照安全检查制度和要求,认真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认真记录,对违章行为要及时制止。 (6)对检查结果按要求,及时进行归纳、整理。 (7)及时做好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安全检查结果的处理(1)矿、厂级安全检查,由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安全例会,研究解决重大隐患的治理工作。 一般隐患的整改工作由安全环保部门督促解决。 (2)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问题,由安全生产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责令限期整改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 (3)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由安全环保部门组织相关单位联合确认评估、立项整改。 对不能及时解决又无可靠防范措施、随时危及员工生命安全的事故隐患,可责令停产。 (5)基层单位在检查中发现难以解决的事故隐患,要及时报告安全环保部门协调解决。 在未解决之前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安全检查管理制度(1)为了不断消除生产中出现的事故隐患 ,防止事故发生,使作业现场的各种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状态,促进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公司对安全检查采取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和专业性检查。 (2)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思想,检查各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以及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三同时”的情况。 查制度,查各单位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重点检查三级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工伤事故报告情况。 查管理,检查各车间、工段和班组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情况。 查隐患,检查不安全隐患整改项目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 查安全设施,检查各种安全设施的灵敏程度是否合乎标准要求。 (3)对检查出来的隐患必须采取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未解决之前,要采取临时防范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4)不论哪种检查,要讲究实效,防止走过场。 必须将检查内容、结果、整改方案按隶属关系报主管安全部门备案。 (5)消防、防汛安全检查,检查防火措施、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是否落实。 消防器材是否做好维护,随时能用。 防汛工作每年由防汛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或抽调专业人员负责并检查。 二、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法》,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公司作业环境特点,特制定职业病危害预防制度。 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及其岗位(1)硅肺(岗位:露采场现场管理、穿孔和爆破岗位;选厂的破碎岗位;井下凿岩、爆破、装矿及溜井放矿等岗位)(2)氰化物中毒(岗位:氰化钠溶解、添加和喷淋等岗位以及其他可能接触氰物的岗位和人员) (3)中暑(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作业) (4)放射性疾病(微机核子秤使用岗位) (5)噪声聋(岗位:井下凿岩、露天穿孔、选矿厂球磨机等岗位)预防措施(1)硅肺预防措施:所有进入产尘作业区域的人员都必须佩戴防尘口罩,所有的凿岩设备必须采取湿式凿岩或采取其他可靠的除尘措施。 产尘点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进行粉尘监测,接触粉尘人员应该每二年进行一次体检,发现硅肺病患者或可疑硅肺病人员必须及时将其调换岗位。 (2)氰化物中毒预防措施:堆放氰化物的仓库必须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接触氰化物的人员在作业前必须戴好乳胶手套和防毒口罩,上堆场敲喷头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毒面具和雨衣雨裤及寸鞋等劳动防护用品,预防氰化物从皮肤吸收进入体内,所有接触氰化物的操作者在作业后必须用肥皂洗干净可能接触到氰化物的部位,在氰化钠的使用场所应备有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掌握氰化物中毒的急救方法。 (3)中暑预防措施:露天作业人员必须做好防晒保护,尽量避免阳光直晒,同时由本单位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和急救药品。 (4)放射性疾病预防措施:放射性装置应尽可能地安装在离操作人员较远的位置并有醒目的警示标志,操作人员尽可能不要在放射性装置附近逗留,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放射性设备维修的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任何人不得将放射源拆开,各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放射源检查制度并认真填写检查表。 放射性装置操作人员应按规定每二年进行一次放射性伤害检查。 (5)噪声预防措施:在高噪声作业场所作业的人员应佩戴耳塞,尽量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定期对作业环境进行噪声测定,对噪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设备,应尽量设置隔音措施。 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目的和依据为了落实《安全生产法》有关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规范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职责(1)总经理:对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负总责,批准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督促实施。 (2)安全生产部:A、负责“三级安全教育”教材的选定和组织对新入矿、厂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B、负责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检查责任部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开展情况;C、负责制定员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计划,制定考核、考试办法并组织实施。 负责办理政府主管部门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办证工作;D、负责新员工的安全教育登记工作。 (3)基层单位(车间)负责人A、对本单位(车间)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负总责;B、负责本单位(车间)从业人员、转岗、复岗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并作好记录;C、负责对新上岗员工进行车间级安全生产教育,将教育情况报矿、厂安全环保部门和人事部门;D、负责本单位(车间)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作好记录;E、负责本单位(车间)特种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4)班组长A、负责新员工班组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B、组织本班组人员学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员工遵章守纪。 新员工入矿、厂“三级教育”(1)矿、厂级培训教育A、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B、公司概况及安全生产有关规章制度;C、历年的重大事故案例的介绍与分析;D、安全生产常识、事故危害致因及防范知识。 要求:从事井下岗位作业的员工培训时间不少于72小时;从事其它岗位作业的员工培训时间不少于40小时。 (2)基层单位(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A、生产工艺流程及有关安全生产知识介绍;B、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岗位安全技术规程知识;C、事故案例教育;D、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要求:培训时间不少于24小时。 (3)班组级教育:A、本工作岗位的责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B、本岗位安全生产工艺与其设备的特性,安全装置的作用与使用方法,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使用;C、事故案例教训以及预防事故的措施。 要求: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 从事井下作业人员,由老工人带领工作至少4个月,熟悉本工种操作技术并经考试合格,方可独立作业。 特种作业培训:(1)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专业性的安全技术培训,经上级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发放操作证后,方可从事作业;(2)安全生产部每年要定期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一次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将调离原工作岗位。 新工艺操作安全培训教育在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时,需要进行岗位专项培训。 由公司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以车间班组安全活动进行为主。 班组以每天派班时进行安全教育,并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制度。 安全活动要讲求实效。 内容以安全生产知识、事故案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岗位操作规程、公司及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内容。 复工、转岗的安全教育培训矿、厂内部调换工种、脱离岗位后半年以上人员,重新返回岗位人员必须进行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临时工、外包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按此制度执行。 四、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伤事故的确定、分类、报告、调查及处理。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的管理。 引用文件《工伤保险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的规定》 工伤事故概念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重伤事故:指只有重伤的事故;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一人的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二人或死亡一人重伤二人以上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十人以上(含十人)或一次死亡虽不足十人,但死亡、重伤总数在十人以上的事故。 工伤事故分类序号 事故名称 备 注01 物体打击 包括落物、滚石、碎裂、崩块、砸伤等。 02 车辆伤害 包括挤压、碰撞、倾覆等。 03 机械伤害 包括绞、辗、碰、割、戳等。 04 起重伤害 包括起重设备运行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 05 触 电 包括雷击。 06 淹 溺07 灼 烫08 火 灾 包括井下火灾。 09 高处坠落 包括从架子上、屋顶上坠地和坠入坑内。 10 坍 塌 包括建筑物、堆筑物倒塌。 11 冒顶片帮 采场、巷道、硐室、掘进头等处的冒顶、片帮。 12 透 水 包括各种地表水地下水浸灌。 13 放 炮 包括放炮飞石击伤。 14 火药爆炸 15 瓦斯爆炸 16 锅炉爆炸 17 容器爆炸18 其它爆炸 包括粉尘爆炸、气体爆炸、钢水爆炸等。 19 中毒和窒息 包括煤气、汽油、沥青、一氧化碳、氮化物等中毒和缺氧。 20 其它伤害 包括扭伤、跌伤、冻伤和野兽咬伤等。 工伤事故的认定(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工伤: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B、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C、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的;D、患职业病的;E、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F、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G、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B、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C、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3)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A、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B、醉酒导致伤亡的;C、自残或者自杀的。 事故报告(1)公司所有员工(包括计时工、临时工、学徒工),凡是符合上述工伤认定情形的,均按此程序报告。 (2)发生轻伤事故后,事故当事人和现场目击者,要立即向本单位或部门负责人报告,单位或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安全环保部门报告,无法报知安全环保部门要向调度室报告,简要讲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受伤人员姓名、受伤部位和严重程度,调度员要在最短时间内将信息反馈。公司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第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一国两制”作为基本国策。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 1999 年 12 月 20日,澳门回归祖国。 第三部分法律 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试行
葬夏丝愉袱藩拽童膏速 埠班蜘辽垫棺拎约 胸片质量要求 .........................................................22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 (试行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2020年 3月 1日人事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国人厅发〔 2020〕 25 号)印发, 2020年 3月
公关危机应对方案之章光101公司
的环境; 开展 公共关系主题活动来传播信息; 采购部 : 严格审查原材料的采购工作,从源头上避免或杜绝存在的安全隐患。 加强与原料供应商的 沟通 , 确保原料供应的质量和效率; 研发 /生产部门 : 对试产样品的知道检查、监督、 及管理; 做好新产品的质检工作,将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及时送到有关部门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新产品的安全可靠; 销售部: 负责可能存在的消费者退货现象,将信息收集整理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