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筑力学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弯矩、剪力和分布荷载之间的微分关系,拱合理轴线的概念,桁架 零杆的判断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静定梁、 静定多跨梁、 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计算方法及内力图的绘制 (重点) 理解: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弯矩、轴力、剪力的正负号规定 应用: 指定截面的内力计算 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绘制 (二)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方法(重点) 理解: 桁架的特点 零杆的判断方法 应用: 结 点法 (结点的外力和内力平衡) 、截面法 (隔离体的平衡方程) (三)三铰拱、 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次重点) 识记:三铰拱的受力特点 :竖向荷载下有水平推力。 拱的合理轴线 :拱上各截面的弯矩均为零。 理解:组合结构中各杆件的受力特点 (梁主要受弯、桁架受轴向力) ( 四 ) 弯矩、剪力和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 (次重点) 识记:五条规律 第 9 页 共 19 页 ① 梁上无均布荷载时,剪力图为一条水平线,弯矩图是一条直线; ② 梁上有均布荷载时,剪力图为一条斜直线,弯矩图是一条二次抛物线; ③ 梁上某一截面的剪力为零时,在这一截面上的弯矩为一极值; ④ 梁上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的斜率发生变化;梁上集中力偶作用处, 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没有变化 ⑤ 最大弯矩的绝对值可能在剪力为零的截面上,也可能在集中力或集中力偶作用处。 理解 : 微分关系表达式 应用:快速绘制弯矩图和剪力图的大致形状 ( 五 ) 静定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般) 识记: 静定结构的基本特征 ① 静定结构是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② 静定结构的反力和内力与结构所用材料的性质、截面的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关系; ③ 静定结构在温度变化、支座移动、材料伸缩和制造误差等因素影响下,都不产生反力和内力。 ④ 如果一组平衡力系作用在静定结构上某一几何不变部分,则只会使该部分产生内力外,其他部 分不会产生内力。 第 九 章 梁的应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要使学生 了解主应力的概念及强度理论;掌握梁正应力及剪应力的计算及其强度条件;理解主应力迹线的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梁的强度条件及应用 (重点) 第 10 页 共 19 页 理解:纯弯曲梁横截面正应力分布规律 横力弯曲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 (矩形、圆形、工字形等) 应用: 梁的强度条件(正应力、剪应力) (二)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次 重点) 应用: 梁内主应力的计算 ( 三 ) 概念 (一般) 识记: 等强度梁 : 按各个截面的最大应力均达到材料的许用应力设计的梁。 主应力 : 主平面(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作用面)上的正应力。 四个强度理论 : 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弯曲中心 : 外力作用在此点时,只有弯曲变形 、无 扭转变形。 第 十 章 梁的变形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要使学生 了解梁挠曲线的概念及近似微分方程,掌握梁变形的求解方法――积分法和叠加法,梁的刚度计算及其提高的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梁的刚度条件及其应用 (重点) 应用:梁的 刚度条件 (二) 近似微分方程的应用 (次重点) 识记: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应 用: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三) 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 (一般) 识记: 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 :增大梁的抗弯刚度、调整梁的跨长和改变结构形式。 第 11 页 共 19 页 第 十一 章 杆件在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要使学生 了解组合变形的基本概念 ,掌握组合变形杆强度计算的基本思路;掌握斜弯曲杆的强度计算;掌握拉(压)弯杆、偏心受压杆的强度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组合变形的强度条件及应用 (重点) 应用: 组合变形的强度条件(拉、压弯曲组合、偏心压杆) (二) 斜弯曲 (次重点) 理解 : 叠加原理、危险点的确定 (三) 概念 (一般) 识记: 组合变形: 杆件同时存在几种基本变形。 斜弯曲 : 两个方向平面弯曲的组合。 截面核心 : 压力作用在截面上,不会产生拉应力。 第 十二 章 压杆稳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要使学生 了解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掌握欧拉公式适用范围,稳定计算及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压杆的稳定条件及应用 (重点) 理解:实际受压杆件稳定计算中的稳定系数 应用: 理想中心受压杆的稳定条件 (二) 细长中心压杆的 临界力、临界应力、长度系数 (次重点) 识记:长度系数的 取值: 1 为两端铰接; 2 为一端固定一端自由; 为一端固定 第 12 页 共 19 页 一端铰接; 为两端固定。 应用 : 细长中心压杆的 临界力、临界应力 的计算 (三) 临界应力总图 (一般) 识记: 临界应力总图的绘制 第十三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要使学生掌握荷载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