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弱电方案内容摘要:

14 通常是由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提供建筑中最重要的铜线或光纤线主干线路 ,是整个大楼的信息交通枢纽。 一般它提供位于不同楼层的设备间和布线框间的多条联接路径,也可连接单层楼的大片地区。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 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 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栋建筑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群内的其它建筑的通信设备和设施。 它包括铜线、光纤、以及防止其它建筑的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本建筑的保护设备。 本系统采用光纤加双绞铜缆布线,集语音、数据、文字、图像于一体,可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发展要求。 计算机网络系统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 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通过计算机的互联,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从而实现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软件和设备资源的共享以及协同工作等功能,其本质特征在于提供计算机之间的各类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便捷地交流信息和交换思想。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特点 计算机 网络系统是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组成的。 在 网络系统中,硬件的选择对网络起着决定的作用,而网络软件则是挖掘 网络潜力的工具。 ① 计算机 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 硬件、 软件与数据。 ②互连的 计算机是 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连网的 计算机既可以为本地用户提供服务,也可以为远程用户提供 网络服务。 ③连网 计算机之间遵循共同的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5 ( 1)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基于 网络的资源分享,是众多的网络爱好者不求利益,把自己收集的一些通过一些平台共享给大家,但是随着网络和 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共享在社会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数据和 应用程序的共享。 打印共享 局域网内建立一台 打印服务器,可以为局域网所有用户提供打印服务。 邮件功能 邮件服务器可以为企业内部所有员工提供基于用户名的邮件转发、分发、抄送等服务,并且可以在服务器上完成方便的管理、备 份、删除、收回、恢复等工作。 网络聊天最常见的便是 Whiteboard, Netmeeting, WebEx 等 应用程序,可以实时、快速的实现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用户之间的语音、视频交流。 实时消息例如 Yahoo IM、 MSN 等 应用程序,可以实现 局域网、 互联网范围内的消息转发。 数据库 数据库服务器是企业 局域网内部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减少冗余度 、 集中存储和管理、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等功能。 网络存储常见的便是文件共享服务,采用 FTP 和 TFTP 服务,使用户能够在 工作组计算机上方便而安全的访问共享服务器上的资源,而且 ftp 资源大多是免费的。 资源备份随着 网络攻击和病毒的发展,资源备份也成为了资源共享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企业大都采取实时高效的资源 备份方式,以便在网络崩溃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公司信息,以及在 灾难恢复的时候起到最大的作用。 人脉关系:包括客户资源、能力资源等一些可以相互应用的到的。 设备。 ( 2)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 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 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 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 16 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 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 3)远程传输 ( 4)集中管理 : 集中管理”不等于“集权管理”。 集中管理根本上是信息的集中,处理权仍在不同的利益团体。 其效果和用一个遥控器管理家中所有电器一样简单,可大大简化管理员的管理工作。 集中管理是基于实现集团管理方面的需要, 统一报告制度、统一管理制度的一种信息采集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集中管理的基础是信息集中,实现集团信息的集中监控,达到企业集团成员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要实现集中管理必须认真分析企业集团当前存在的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后制定符合本企业集团需要的目标。 集中管理是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实现集团财务统一核算制度、统一报告制度和统一管理制度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指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的财务情况全部纳入到母公司的核算和管理之中,所属单位只有进行日常决策的权利和执行集团公司的各项政策的义务,其实 施的对象是集团公司的所属单位,包括会计集中核算、财务集中控制和财务集中决策。 ( 5)实现 分布式处理 : 分布式处理系统与并行处理系统都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两类。 并行处理系统是利用多个功能部件或多个 处理机同时工作来提高系统性能或可靠性的 计算机系统,这种系统至少包含指令级或指令级以上的并行。 并行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涉及计算理论,算法, 体系结构,软硬件多个方面,但它与分布式处理系统有密切的关系,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广义上说分布式处理也可以认为是一种 并行处理形式。 而分布式处理系统将 不同地点的或具有不同功能的或拥有不同数据的多台计算机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在 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控制下,协调地完成 信息处理任务的 计算机系统。 一般认为,集中在同一个机柜内或同一个地点的紧密耦合 多处理机系统或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是并行处理系统,而用局域网或 广域网连接的 计算机系统是分布式处理系统。 松散耦合并行计算机中的并行操作系统有时也称为分布式处理系统。 ( 6)负荷均衡 17 计算机网络系统 构成要素 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要素 : ( 1) 计算机系统: 工作站( 终端设备,或称客户机,通常是 PC 机)、 网络服务器(通常是高性能计算机)。 ( 2) 网络通信设备(网络交换设备、互连设备和传输设备):包括网卡、网线、 集线器( HUB)、 交换机、 路由器等。 ( 3) 网络 外部设备:如高性能打印机、大容量硬盘等 ( 4) 网络软件:包括 网络操作系统,如 Unix、 NetWare、 Windows NT 等;客户连接软件(包括基于 DOS、 Windows、 Unix 操作系统的等); 网络管理软件等。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接口界面 网络系统必须与现有系统及有关线路传输系统有良好的衔接,保证互联互通。 互联系统有上层的应 用系统、低层的 DDN/FR/ISDN/FR 线路接口、光纤接口、布线系统等。 接口界面可分为 传输层界面、 网络层界面和 应用层界面。 传输层:主要是传输设备和布线系统的接口,本 计算机 网络的设备支持标准接口,对于 网络设备接口与传输层不一致的地方,提供转接线缆。 局域网的布线系统界面, 交换机端口符合标准的 以太网接口;对于公共数据通信网 DDN/FR/ISDN/PSTN、线路端末设备出口符合国家电信通信标准。 网络层:互联互通,支持标准的 通信协议,实现统一网管 应用层:支持 TCP/IP 协议,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管理功能。 系统说明 总体设计原则 A. 业主自用数据中心设置在 1楼 8F 层,负责业主自用办公区域的电话、网络业务(此部分网络为业主自用型网络); 1楼 B2 层弱电机房主要负责 3楼出租区域语音 /数据网络(此部分网络为出租商业型网络)。 B. 系统采用星型结构,所有服务供应商的头端设备都将位于各自的进线室内。 业主自用网络由 1楼 8F 层以放射性方式敷设 5 类大对数铜缆及 8芯多模光纤至各楼各层各楼层弱电竖井内的网络配线柜,由层配线柜至终端信息点则采用 18 6 类 4 对非屏 蔽双绞线。 出租商业网络,由 1B2 层弱电机房引线至商业租户内的 RD 入户箱。 C. 凡系统图中放置综合布线机柜的位置,机柜内需配置交换机、 110 配线架、 24 口配线架一套以备将来使用。 D. 主干采用 大对数电缆及光纤引至各层弱电竖井内管理子系统设备,并以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引至末端点位。 E. 该布线系统采用光纤加双绞铜缆布线,集语音、数据、文字、图像于一体,可满足高速数据传输对 ATM、 FDDI、 Fiber channel、 1000BaseT和 GbitEther的发展要求。 系统语音主干线缆为 5 类大对数铜缆;数据 及图像主干为万兆多模光纤,水平布线采用六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铜缆。 线缆均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 F. 网络系统:本项目总体网络系统分业主自用型网络、出租商业型网络、安全防范系统专网和智能化系统专网,四套网络相互物理隔离,互不干扰。 关于无线网络的设置需求,详见图纸设计说明。 G. 本 系统 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 总体网络指标 满足下列 要求: a. 连通性 要求有 99%及以上测试路径的连通性达到网络设计的要求。 b. 丢包率 使用 ICMP 64 字节测试数据包( 100 个及以上)测试时,有 95%及以上路径的丢包率小于 1%。 c. 平均往返延迟 在使用 ICMP 64 字节测试数据包的情况下,有大于或者等于 98%的跳数小于6的路径的往返延迟小于 10ms。 d. 吞吐率 在允许的丢包率小于 %的前提下,使用 ICMP 1518 字节测试数据包以100%的利用率传输时,通过速率不小于理论值的 92%为优秀,通过速率不小于理论值的 88%为良好,通过速率不小于理论值的 83%为合格。 J. 所有无线 AP涉及交换机采用单独 POE 模块供电。 19 计算机网络 系统 总则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结合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与材料的最低要求。 着重考虑了以下几点要求: A. 先进性 原则: 以先进、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组网,支持数据、语音、视像等多媒体应用,用基于交换的技术替代传统的基于路由的技术。 B. 标准化和开放性原则: 网络协议采用符合 ISO 及其他标准,如: IEEE、ITUT、 ANSI 等制定的协议,采用遵从国际和国家标准的网络设备。 C. 可靠性和可用性 原则: 选用高可靠的产品和技术,充分考虑系统在程序运行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与可靠。 D. 灵活性和兼容性 原则: 选用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国际标准的软件技术,以便系统有可靠性强、可扩展和可升级等特点,保证今后可迅速采用计算机网络 发展出现的新技术,同时为现存不同的网络设备、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机等设备提供入网和互连手段。 E. 实用性和经济性 原则: 从实用性和经济性出发,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选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最佳性能组合,利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系统。 F. 安全性和保密性 原则:从网络设计安全性和保密性出发,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设备,充分保障网络的安全性。 G. 扩展性和升级能力 原则: 网络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选用具有良好升级能力和扩展性的设备。 在以后对该网络进行升级和扩展时,必须能保护现有投资。 应支持多种 网络协议、多种高层协议和多媒体应用。 H. 网络的灵活性 原则: 系统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软件配置与负载平衡等方面,配合交换机产品与路由器产品支持的最先进的虚拟网络技术,整个网络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快速简便地将用户或用户组从一个网络转移到另一个网络,可以跨越办公室、办公楼,而无需任何硬件的改变,以适应机构的变化。 同时也可以通过平衡网络的流量,提高网络性能。 20 核心交换机 A. 核心交换机是整个办公楼应用系统的核心部件,要求提供足够的接口数量,并且完全满足本技术规格的各项要求。 B. 用途:为计算机网络宽带、高速数据交换服 务,以满足所有办公网络需求。 C. 结构:选用万兆位以太网交换机,配置热插拔模块,具有冗余措施;具备线速的二 /三层交换能力;背板带宽不少于 360G,包转发率不少于 96Mpps,第三层路由信息不少于 10K, MAC 地址表存储空间不少于 个;具有多个优先队列,支持组播应用,支持多点传送。 要求提供足够的 100/1000M 端口来满足接入需求,支持 IPV6, VPN, VOIP 等。 D. 选用高性能的机箱式模块化核心交换机,配置冗余电源,每台核心交换机插槽数量不少于 6个,交换机提供不少于 24 个 1000M 光纤端口。 E. 技术:支持 ,提供基于端口 /协议 /MAC 地址的 VLAN 技术。 支持标准的 , , , , 等多种协议。 支持 CLI、 TELNET、WEB、 SNMP、 RMON、 SMON 等多种管理方式。 支持多媒体服务,有良好的 QoS 保证。 具有历史、事件、报警、统计等功能。 接入层交换机 A. 用途:设置于楼层弱电间,为各类多媒体信息终端及楼宇智能化信息系统提供网络交换服务。 B. 结构:选用 1000 兆位以太网交换机,配置热插拔模块,具有冗余措施;具备线速的二层可堆 栈交换机,堆栈具有冗余功能且无单点故障,配置冗余电源,支持端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