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接口内容摘要:

为地铁集中供电、分散供电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混合供电三种方式,采用何种方式由地铁所在城市电网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采用集中供电是经济合理而被首选。 集中供电方式的系统由电源及主变电所组成,包括两回电源线路及其出线变电站的相关间隔。 系统的功能 电源及主变电所是供电系统的源头,是保证地铁电动车辆畅行无阻、安全而迅速运送乘客的基础环节。 同时满足地铁所有用户不同用电的需要,使其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是紧紧围绕 运输这个中心,确保地铁总功能实现的根本保证。 系统主要接口 与外部条件的接口 1)城市电网现状及规划情况。 2)拟接取电源的地区变电站短路电流及对主变电所继电保护整定的要求。 3)主变电所位置选择及电源线路径路,符合城市规划和道路规划要求。 与土建工程的接口 1)主变电所位于地铁用电负荷中心,考虑轨道交通线网情况,经济合理确定。 一般为地面独立工程,与地铁其它工程合建时,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2)主变电所若设在车辆段内,一定尽可能保证进出线方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线路股道的 跨(穿)越。 3)电源线路涉及的土建工程纳入地铁工程投资范围。 3- 26 4)电源线路在地区变电站中的出线间隔所需设备土建工程,由地铁工程纳入概算。 5)电源线路若进入地铁工程范围时,作好与轨道、限界、建筑、结构的协调。 与中压供电网络及牵引供电的接口 1)中压供电网络所需主变电所出线回数及各回供电容量的确定。 2)主变电所出线间隔设备以下桩头为界面。 3)中压供电网络电压等级由中压供电专业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和提供。 4)系统短路容量及对继电保护整定的要求,由主变电所提供,中压供电及以下网络设计采用。 5)中压供电网络涵盖牵引供电系统与动力照明供电系统,一般采用牵引供电与动力照明供电共用系统,其接口同与中压供电网络的描述。 与电力监控( SCADA)系统的接口 主变电所控制监视设备,采用电力监控( SCADA)系统提供的监控设备。 与通信系统的接口 1)由主变电所到地调及控制中心至主变电所和地调通信,由通信专业提供并纳入地铁投资。 2)由控制中心至主变电所监控通道,由供电提出要求通信专业提供。 与通风和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供电的接口 主变电所根据工艺布置和作业 要求配合土建工程完成上述各专业的设备和设施的设计。 3- 27 10 中压供电网络及牵引供电(含牵引变电所) 系统组成 中压供电网络由牵引供电和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组成。 两者可采用共用方式亦可采用相同或不同电压等级的各自独立方式,一般采用相同电压等级共用方式。 从网络结构上分有大环和小环与放射性供电之别,其供电可靠性有所不同,因而经济性是各异的。 实践证明小环供电标准是适度和经济合理的而为较广泛采用。 牵引变电所是牵引供电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电网络存在的依据。 当采用牵引供电和动力照明供电共用网络时,牵引变 电所与降压变电所宜合建为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 系统的功能 中压供电网络,是将以适当的电压等级和足够的容量及供电质量,满足牵引负荷和动力照明负荷要求的中间环节,是实现地铁总功能的重要保证。 中压供电网络的可靠程度,以满足供电负荷等级需要、标准适度、上下各环节匹配为原则,特别是利于继电保护的整定,实现其功能而简单可靠。 牵引变电所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压供电网络提供的交流电能经过降压后,整流为直流电能送至牵引网,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地铁总功能。 系统的主要接口 与外部条件的接口 1)线路径路符合城市规划和道路规划的要求。 2)采用电缆或架空方式,均应符合规范规定,处理协调好沿线各方面的关系,并确保工程质量方便维护。 与主变电所的接口 1)提供出线回路数及各回路的供电容量。 3- 28 2)系统短路容量与继电保护整定要求。 3)与主变电所的界面在各出线间隔设备下桩头。 与土建工程的接口 1)电缆引入牵引变电所敷设所经处所与建筑、结构、限界、轨道关系密切,要作好协调工作。 2)牵引变电所设置位置,所需面积,净空、地面、墙面、开门等要求和 内部布置。 3)电缆井的位置和所需面积尺寸。 4)设备运输径路。 5)电缆穿过隔断门、防淹门的处理。 6)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车辆、车辆段扩综合基地的接口 1)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包括电机参数及各种性能曲线)。 2)牵引供电系统在维修中心的维修用房和设备的要求。 3)电缆的走向布置和敷设要求。 与通信系统的接口 1)传输通道的要求和提供。 2)公务电话的设置。 3)强、弱电缆敷设径路的协调。 与通风和空调的接口 1)牵引变电所通风和空调的设置 2)电缆敷设与风管 径路空间的安排与协调。 与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接口 1)牵引变电所给排水设施的配置。 2)牵引变电所气体消防要求。 3)电缆敷设与给排水及消防设施的协调。 与机电设备监控( EMCS)系统的接口 1)牵引变电所内设置 EMCS 盘(屏),监控对象由总体协调变电专业接入, EMCS 盘(屏)计入车站设备监控系统的设备数量。 2) EMCS 弱电电缆由机电设备监控专业负责。 与接触网(或接触轨)的接口 1)接触网(或接触轨)与本系统牵引变电所的界面,在牵引网 3- 29 DC1500V(或 DC750V)直流隔离开关引入侧。 2)电气分段要求及馈线回路数、电动隔离开关控制要求、回流电缆架空地线等连接要求等,由接触网专业提出,牵引供(变)电专业协调(助)实施。 与动力照明供电(含降压变电所)的接口 1)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与动力照明供电界面,为低压进线开关柜的进线侧。 2)若采用与牵引供电共用网络降压变电所,其界面为高压进线开关柜进线侧。 3)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动力照明设计。 4)接触网的布设要求。 与电力监控( SCADA)系统的接口 牵引变电所内控制监视采用电力监 控( SCADA)系统提供的监控设备(终端),设备工程数量计入牵引变电所内。 3- 30 11 动力照明供电(含降压变电所) 系统组成 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由中压供电系统(含降压变电所)和低压配电网络以及动力照明供电等组成。 其中中压供电系统由独立设置和与牵引供电系统共用之分,一般从经济合理、标准适度出发,中压供电系统推荐采用 35kV 共用的方式,完全满足地铁所有用电负荷的需求,而又不致于设置主变电所数量过多。 系统的功能 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直接服务于地铁各有关功能设备(施)的能源供应,是地铁安全、 可靠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 该系统涉及地铁的方方面面,可谓无处不有无所不及,变、配、供及控制保护各环节的正常运作,是地铁各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与地铁效率、安全、舒适度息息相关。 从接取系统电能通过变配至各用电设备全过程,从动力照明各用电点到控制保护联动各环节全方位,均属其功能所及范围。 地铁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命脉,对供电的依赖程度日趋提高。 动力照明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地铁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和明亮的空间,在灾害情况下,供电保证应急照明、通风、排烟的供应,并能把灾害限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程度。 因此,供电网络的可靠性、灵活性 是负荷特点决定的客观要求。 系统的主要接口 与外部条件的接口 1)线路径路符合城市规划和道路规划要求。 2)采用电缆或架空方式均应符合规范规定,协调处理好沿线各方面的关系,并确保工程质量方便维护。 与主变所的接口 1)提供出线回路数及各回路的供电容量。 2)系统短路容量与继电保护整定要求。 3- 31 3)与主变电所的界面在各出线间隔设备下桩头。 与土建工程的接口 1)电缆引入降压变电所敷设所经处所与建筑、结构、限界、轨道关系密切,要作好协调互提资料工作。 2)降压变电所、低压配电室、环控电控室、蓄电池室、照明配电室、电缆井等电力用房设置位置,所需面积,净空、地面、墙面、开门等要求和内部布置。 3)设备运输通道径路。 4)电缆穿过隔断门、防淹门的处理。 5)接地网及接地干、支线敷设。 6)电缆桥(支、吊)架及电线(缆)槽的安装。 7)电缆电线在车站、区间、电缆井内、电缆夹层中敷设。 8)区间隧道电源箱、插座箱、灯具、导向标志灯等安装。 9)各种供配电设备安装。 10)对车站(含通道、风井)、区间的照明供电(含一般、节电、应急照明等)。 11)地面及高架线、站的防 雷。 与弱电系统的接口 1)对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监控( EMCS)、防灾报警( FAS)、自动售检票( AFC)、控制中心的供电(电源、照明、插座等)并提供接地线和接地母排。 2)提出并获得通信提供传输通道的要求和公务电话的设置。 3)强、弱电电缆及接地的敷设与相互协调。 与车站设备系统的接口 1)对通风和空调设备及阀门、自动扶梯和电梯、给排水及消防、屏蔽门、防淹门等进行供配电及控制,并提供安全接地线及端子箱(排)。 2)提出电力用房中通风和空调、给排水及气体消防的要求。 3)电 力及控制电缆(线)敷设及与以上各专业管线间径路和空间占用的协调。 与中压供电网络及牵引供电(含牵引变电所)的接口 1)若动力照明供电系统采用独立方式,则协调与牵引供电系统各 3- 32 自采用出线回路的划分和径路的安排。 2)若采用牵引降压变电所合建,则动力照明供电与牵引供电系统的界面为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低压进线开关柜的进线侧。 3)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用电供应及动力照明设计。 4)接地网的布设及接地母排的配置。 5)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供电范围动力照明负荷量的提供,协调电力(动力)变压器选择及容量的确定。 与接触网(或接触轨)的接口 各型电缆电线敷设与接触网(或接触轨)关系的协调。 与电力监控( SCADA)系统的接口 1)降压变电所内控制监视设备采用电力监控( SCADA)系统提供的监控设备(终端),终端设备计入降压变电所中。 2)提供电力监控( SCADA)系统用电源。 与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接口 1)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及物资总库等各车间动力照明供电及控制。 2)车辆段及综合基地范围的室内外照明及防雷接地设施。 3)户内外电线电缆敷设与各类管线的协调。 3- 33 12 接触网(或接触轨) 系统组成 牵引网通常由直流馈线电缆、架空接触网(或接触网)、钢轨、回流电缆组成。 而接触网则主要由接触线、承力索、辅助馈线、分段绝缘器、隔离开关、支持装置及绝缘元件组成。 系统的功能 牵引网接受牵引变电所送出的直流电能,通过授电弓(或授流器)供给地铁电动车辆,保证地铁车辆安全可靠运行。 牵引网是为地铁车辆直接提供动力的设施,是保证电动车辆畅行无阻,安全而迅速的运送乘客的前题和基本条件,因其不同于有备用条件的其他环节,其对可靠性和灵活性有更高更严的要求。 系统的主要接口 与外部条件的接口 1)地面和高架线路的接触网(或接触轨),应符合城市规划对景观的要求。 2)接触网(或接触轨)应符合当地气象条件的要求。 与土建工程的接口 1)接触网(或接触轨)的布设,根据线路提供工程实际实施的平面和纵断面图进行设计,并符合限界的规定和要求。 2)接触网(或接触轨)的安装,协调好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3)沿线地质和桥涵资料。 4)区间隧道技术资料。 5)接触网锚段划分及下锚要求资料。 6)接触网(或接触轨)安全防护要求。 与 车辆、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接口 1)车辆及受电弓(或受流器)的技术参数。 2)行车资料。 3- 34 3)车辆段及综合基地接触网(或接触轨)的布设。 4)维修基地中接触网用房及维修定员、机具配置。 与通信系统的接口 1)牵引网对通信的干扰影响及防护措施。 2)接触网(或接触轨)维修对通信的要求。 3)接触网(或接触轨)布设与通信电缆敷设的协调。 与信号系统的接口 1)地面线接触网(或接触轨)布设与信号机干扰的协调。 2)接触网(或接触轨)回流与信号轨道电路相互关系的协调。 3)杂散电流防护。 与通风和空调的接口 车站接触网(或接触轨)与排风管干扰的协调。 与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接口 1)接触网(或接触轨)与给排水及消防管线的干扰协调与接地问题。 2)杂散电流防护。 与牵引供电(含牵引变电所)的接口 1)接触网(或接触轨)载流量,满足牵引供电所提供载流量的要求。 2)接触网(或接触轨)满足对杂散电流防护的要求。 3)牵引供电与接触网(或接触轨),即牵引网的界面,为牵引变电所 DC1500V(或 DC750V)馈线户外直流隔离开关引入侧。 与电力监控( SCADA)系统的接口 接触网(或接触轨)隔离开关的监控,采用电力监控( SCADA)系统提供的监控终端。 3- 35 13 电力监控( SCADA)系统 系统组成 地铁电力监控( SCADA)系统,一般由控制中心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