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课程设计24m梯形钢屋架设计内容摘要:

8 1 5 8 2xy    因 只 需 求 查 表 得则满 足 要 求 12 图 11:斜腹杆 cF 截面 8)斜腹杆 dF(杆件 34) m m 293 22 40 5ox oyN KNl l m mL,选 用 的 角 钢 , 查 角 钢 规 格 表 得 A= mm2758 cm cm 23 6 19 5 35 0 129 14 3 35 0 6oxxxoyyylili       N 7 1 8 8 0= = = 9 4 .8 2 M Pa 2 1 5 M PaA 7 5 8满 足 要 求 图 12:斜腹杆 dF 截面 13 9)斜腹杆 Hd(杆件 36) 252 8m m 316 02 56 5ox oyN KNl l m mL,选 用 的 角 钢 , 查 角 钢 规 格 表 得 A= mm21084 cm cm 25 14 7 15 0 231 11 7 15 0 9oxxxoyyylili       xx, , = 0 .3 1N 4 3 3 1 0= = = 1 2 5 .6 4 M P a 2 1 5 M P aA 0 .3 1 1 0 8 4xy    因 只 需 求 查 表 得则满 足 要 求 当 N= 时验算截面应力 N 292 70= = = 0 MP a 2 15MP aA 108 4满 足 要 求 图 13: 斜腹杆 Hd 截面 10)竖杆 Ie(杆件 38) 杆 Ie 位于跨中采用十字型截面 26102 50 5ox oyN KNl l m mL选 用 的 角 钢 , 查 角 钢 规 格 表 得 A= mm2960 计算其回转半径 xi 0 .3 2 0 .3 2 5 2 .0 6yi l c m     14 26 1. 0 12 4. 29 35 01. 21oxyx xli     N 9 0 7 6 0= = = 9 4 .5 4 M Pa 2 1 5 M PaA 9 6 0满 足 要 求 图 14:跨中竖杆 Ie 截面 其余各杆件的截面选择计算过程不再一一列出,现将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3 15 表 3 梯形钢屋架杆件截面选择表 名 称 杆 件 号 内力 (KN) Lox (mm) Loy (mm) 规格 面积 ( 2mm ) xi cm yi cm X Y [] X Y 应力 腹杆 26 1913 1913 2L50  5 960 3 150 27 2438 2438 2L100 10 3852 53 150 28 354 2020 2515 2L100 10 3852 350 1 29 1720 2150 2L50  5 960 150 30 2184 2730 2L90  6 2128 150 31 2176 2720 2L90  6 2128 350 1 32 1920 2400 2L50  5 960 9 150 33 2353.6 2942 2L80  5 1582 150 34 2345.6 2932 2L40  5 758 5 3 350 1 35 2120 2650 2L50  5 960 6 6 150 36 2528 3160 2L56  5 1084 7 150 2528 3160 2L56  5 1084 7 350 1 37 2519.2 3149 2L80  5 1582 8 150 2519.2 3149 2L80  5 1582 350 1 38 2610 2610 2L50  5 960 9 9 350 1 下 弦 杆 9 „„ 3000 11850 2L140 90 12 5280 350 1 上 弦 杆 1„„ 1506 3000 2L140 90 12 5280 150 16 七 、节点设计 在确定节点板的形状和尺寸时,需要斜腹杆与节点板间连接焊缝的长度。 先算出各腹杆杆端需要的焊缝尺寸。 其计算公式为: 角钢肢背所需焊缝长度 1l : 11 12 wffKNl hf  角钢肢尖所需焊缝长度 2l : 22 22 wffKNl hf  如腹杆 28,设计杆力 N= kN,设肢背与肢尖的焊脚尺寸各为 hf1= 8mm, hf2= 6mm。 因 28 杆系 等肢角钢 ,故 K1= , K2=。 则: l1= (103)/(28160)= 取 l1= 150mm l2= (103)/(26160)= 取 l2= 80mm 腹杆所需焊缝长度的计算结果见下表 4 表 4 腹杆焊缝长度计算表 节点名称 杆件名称 角焊缝内力系数 设计内力 ( KN) 肢背焊缝( mm) 肢尖焊缝( mm) 肢背1K 肢尖2K 2K 计算 l 调整后l tl 计算 l 调整后l tl b 28 150 8 80 6 29 40 6 20 5 30 150 6 80 5 c 31 80 8 50 6 32 40 6 20 5 33 80 6 40 5 d 34 40 6 20 5 35 40 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