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书写格式参考内容摘要:

试样 500g,精确到 1g。 (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的 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约 10min。 ( 3)将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筛孔大小顺 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 %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 4) 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 : m1= g, m2= g, m3= g, m4= g, m5= g, m6= g, m7= g。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 200g,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的筛余量。 )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 1)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 a1= , a2= , a3= , a4= , a5= , a6=。 (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相比,精确至 %。 ) ( 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每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 %。 筛分后,若各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 1%时,须重新试验。 ) ( 3)砂的 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 ,精确至。 1165432 100 5)( A AAAAAAM x ? ?????? 式中 xM —— 细度模数; 1A 、 2A ? 6A —— 分别为 , , , , , 率。 ( 4) 绘制颗粒级配曲线。 ( 5)评定结果: 该砂样级配情况为 ,粗细程度为。 二 、 砂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砂的堆积密度,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估计运输工具的数量或存放堆场的面积等提供依据。 掌握 GB/T14684— 2020《建筑用砂》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 1)鼓风烘箱 ( 2)容量筒 ( 3)天平 ( 4)标准漏斗 ( 5)直尺、浅盘、毛刷等。 3.试样制备 按规定取样,用搪瓷盘装 取试样约 L,置于温度为( 105177。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 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 1)松散堆积密度的测定 取一份试样,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 50mm 处慢慢装入,等装满并超过筒口后,用钢尺或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瓶), 称出试样与容量筒的总质量 为 g( 精确至 1g)。 ( 2)紧密堆积密度 的测定 ( 略 ) 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一根直径为 10mm 的圆钢,按住容量筒,左右交替击地面 25 次。 然后装入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颠实(但所垫放圆钢的方向与第一层的方向垂直)。 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钢尺或直尺沿中心线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刮平, 称出试样与容量筒的总质量为 g( 精确至 1g)。 ( 3)称出容量筒的质量 为 g( 精确至 1g)。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 1)砂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10kg/m3; VGG 211 ??? 式中 1? —— 砂的松散或紧 密堆积密度, kg/m3; 1G —— 试样与容量筒总质量, g; 2G —— 容量筒的质量, g; V —— 容量筒的容积, L。 ( 2)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10kg/m3。 三 、 碎石 的筛分析试验 (颗粒级配试验) 参考砂的筛分析试验及教材书上步骤。 四 、 碎石 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 参考 砂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 及教材书上步骤。 实验 四 :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一、混凝土配比设计( 初步配合比计算 ) 工程概况(构件部位、强度等级、坍落度、环境等条件): 参考教材 及作业 描述。 原材料(水泥、砂、碎石等) : 参考教材 及作业 描述。 1m3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 ( 以上步骤参考教材及作业要求细化 ) 1m3混凝土 各材料用量为: 水泥为 kg、砂为 kg、 碎石 为 kg、水为 kg。 二 、 混凝土拌合物的试拌 1.试验目的 学会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制方法,为测试和调整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打下基础。 2.主要仪器设备 ( 1)混凝土搅拌机 ( 2)磅秤 ( 3)天平 ( 4)拌和钢板等。 3.拌和方法 ( 本试验采用 人工拌和法 ) 按所选混凝土 的初步 配合比备料。 本实验 试配 材料称量结果:水泥为 g、砂为 g、碎石 为 g、水为 g。 1)干拌 将拌和钢板与拌铲用湿布润湿后,将砂平摊在拌和板上,再倒入水泥,用拌铲自拌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如此反复,直至拌匀;加入石子,继续翻拌至均匀为止。 2)湿拌 在混合均匀的干拌和物中间作一凹槽,倒入已称量好的水(约一半),翻拌数次,并徐徐加入剩下的水,继续翻拌,直至均匀。 3)拌和时间控制 拌和从加水时 算起,应在 10min 内完成。 三 、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测定与调整 1.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同时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根据试验结果不断调整 混凝土 的 配合比 ,并最终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实验室配合比 ; 掌握 GB/T50080— 2020《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 1)坍落度筒 ( 2)捣棒 ( 3)直尺、小铲、漏斗等。 3.试验步骤 ( 1)每次测定前,用湿布湿润坍落度筒、拌和钢板及其他用具,并把 筒放在不吸水的刚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踩住 2 个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 2)取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小铲分 3 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 1/3 左右。 每层用捣棒沿螺旋方向在截面上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 25 次。 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 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 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 随时加料,顶层插捣完毕后,刮去多余混凝土,并用镘刀抹平。 ( 3)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 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 5~ 10s内完成。 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 150s内完成。 4.试验结果确定与处理 ( 1)提起坍落度筒后,立即量测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 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以 mm 为单位,结果 表达 精确至 5mm。 ( 2)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再测定。 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 表示该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 3)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粘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 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和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 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和物保水性良好;坍落度筒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