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与建筑工程论文内容摘要:
、马氏体等几大类。 不锈钢有 100多种,特性和功能也不一样。 一般做装饰、景观、雕塑选用奥氏体不锈钢。 因为奥氏体不锈钢导热率低,用它做水壶、炒锅、饭锅就不合适,会多用不少的能源,还延长烧水做饭时间。 用铁素体不锈钢做炒锅、饭锅,不仅有优良的耐蚀性,而且其导热性比奥氏体不锈钢高近一半。 洗衣机内桶、热水 器、洗菜盆等,只要与水接触的器皿都应选用铁素体不锈钢。 有的不锈钢刀具不快,这是因为有的不锈钢(如奥氏体不锈钢)不能淬硬,不适合做刀具、刃具。 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做的刀具可通过热处理,如淬火、回火改变不锈钢的硬度。 2 建筑所用钢材的种类 、性质 和生产过程 土木工程用钢材包括型钢、钢板、钢筋、钢丝等。 按碳含量分:低碳钢( C)、中碳钢 (C=%)、高碳钢 (C%); 按掺入合金含量:低合金钢(合金量 5%)、中合金钢 (合金量为 510%)、高合金钢(合金量 10%) ; 按品质分:普通钢 、优质钢、高级钢 ; 按用途分:结构钢、工具钢、特殊钢。 土木工程上常用的是碳素钢中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 钢材的技术性质 ①力学性能: ⑴抗拉性:低碳钢从受拉到断裂经历弹性、屈服、强化、颈缩四个阶段 加热炉 粗 轧 精 轧 中 轧 精 整 4 ⑵冲击韧性:钢材抗冲击载荷作用的能力 ⑶耐疲劳性:在交变 载荷反复作用下,于规定的周期基数内不发生断裂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⑷硬度:钢材表面局部体积内,抵抗外物压入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是衡量钢材软硬程度的一个指标。 ②工艺性能:包括冷弯性能、焊接性能 ③化学成分的碳、硅、锰、磷、硫、氧、氮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钢材的冷加工强化、时效处理和焊接 ①对土木工程用钢筋在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冷轧,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提高屈服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 ②应变时效、自然时效、人工时效 ③电弧焊、接触对焊 建筑工程用钢、钢材的标准和选用 ①土木工程结构用钢材 ⑴低碳素钢:钢的牌号由代表屈服强度的字母、下屈服强度数值、质量等级符号、脱氧程度符号等四个部分组成,如。 有 Q19 Q21 Q23 Q25Q275,牌号增加,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和韧性和可加工性逐步降低。 A、 B、 C、D 级钢性能依次增强。 ⑵同 种钢中, 平炉钢和氧气转炉钢优于空气转炉钢;特殊镇静钢优于镇静钢、镇静钢优于半镇静钢,优于沸腾钢。 ②钢结构用钢材:热轧钢(角钢、 L 型钢、工字钢、槽钢、 H 型钢)、冷弯钢、钢管和钢板(无缝钢管、焊接钢管、热轧钢板、冷轧钢板、花纹钢板) ③钢筋混凝土用钢材:热轧钢筋、冷轧带肋 [CRB550(用于非预应力混凝土)、 CRB650、CRB800、 CRB970、。冶金工程与建筑工程论文
相关推荐
,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对取得成果的老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与年度评优、职称考核等挂勾。 课题领导小组长期坚持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科学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协调学校各部门,制订相应政策,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推广。 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 为了提高实验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课题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实验教师的课题研究理论和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如
Plan, wil l f ocus on pover t y alleviat ion in t he vi lage of 14, since poor agr icult ural vilage has a t ot al populat ion of 2. 55 m ilon, pover t y populat ion 0. 518 m il ion people,
中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的、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导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下寝室、利用电话联系或网上交流等形式组织座谈;对指导情况经常进行交流与全面回顾和总结,保证整个工作有序范地实施。 另一方面,要加强导师管理和考核。 对导师的工作态度、人格影响、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等,应该定期进行考核。 考核优秀的导师予以表彰;对不称职导师予以通报批评
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有接茬复种、移栽复种、套作复种和再生复种 4 种形式。 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公式为 : 复种指数 =年农作物总收获面积 /耕地面积 100% 国际上通常用种植指数表示用地程度的高低,其含义与复种指数相同。 (二 )熟制 熟制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五、通过学习,你对字符编码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 教学主题 信息技术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对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对信息技术的历史的探索,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 技术的兴趣。 重点:信息技术的的内容和发展历程 难点:最新的信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学习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号的频率,N为计数器所累计的脉冲个数, T为产生 N个脉冲所需的时间。 所以,在 1秒时间内计数器所记录的结果,就是被测信号的频率。 被测频率信号取自实验箱晶体振荡器输出信号,加到主控门的输入端。 再取晶体振荡器的另一标准频率信号,经分频后产生各种时基脉冲: 1ms, 10ms, ,1s等,时基信号的选择可以控制,即量程可以改变。 时基信号经控制电路产生闸门信号至主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