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政 进一步加大 对 骨干 院校建设的投入, 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这 些重大 举措 既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也给高职教育提供了巨大动力,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二)自治区 人民 政府政策的落实,为 建设 骨干 高 职 院校提供了可靠保障 我国高 等 职 业 教育已形成以省级地方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增强了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和《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国家 示范性 高等职业院国家 骨干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校和大力、加快发展化学工 业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组织和制度保障。 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原 自治区 党委书记储波、 自治区 副主席连辑、刘卓志等同志先后 就学院 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 多次强调学院在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培养化工类高素质 高级 技能型 专门 人才的重要作用。 学院的主办方 —— 内蒙古 人民政府 立足于自治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深入调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和服务功能,做好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政府 统筹协调 财政 、 教育 和国资委、银行 等 部门,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支持高职教育的积极性, 承担学院办学基本条件建设的主要经费, 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 ;同时,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为 高等职业教育 健康发展和国家 骨 干 高职 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奠定坚实 的 基础。 (三) 行业、 企业的 广泛 参与和支持,为 建设 骨干 高职院校 提供了强大动力 2020 年, 该 院 成立了 行业、企业 参与 的全区高校第一家校企合作组织 ——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校企合作委员会。 学 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优势与作用,成功召开了四届校企合作洽谈会。 目前 已 与“ 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内蒙古亿利化工有限公司 ”、“ 神华集团内蒙古煤制油分公司 ”、“辽宁恒威集团”、“蒙西高新技术公司”、“北京大唐多伦煤化工”等 区内外 201 家用人单位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 为人才培养、师资 培训、技术服务、学生就业 等 提供 了 强大 的支持。 内蒙古化工职业 学院紧紧依托自治区化工行业的人才需求,成立行业、企业 参与 的 校企合作组织的经验 , 自治区教育厅 认为值得 在全国家 骨干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区高职院校中大力推广, 表明 学院 具有相当的 带动能力。 二、坚实的内部基础条件 (一)领导 班子办学治校 能力 不断提高 该 院领导班子 按照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办学治校的能力。 领导班子 认真 坚持 民主集中制, 讲团结、抓大事、议大事 , 科学决策。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发展 ,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新校区建设,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学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出领导班子胜任 国家 骨干 高等职业 院 校建设的 能力 和水平。 (二)校企合作 稳步 深入 该 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 2020 年, 在 总结校企合作经验 的基础上 ,根据需要经过与企业的多方协调,成立了 行业、企业 参与 的全区高校第一家校企合作组织,制定了章程 ,设立了办事机构,实行例会制度。 内蒙古卫视、《内蒙古日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卓志同志对此给予高度评 价, 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把这一经验在全区高职院校中进行了推广。 学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优势与作用,成功召开了四届校企合作洽谈会暨校园招聘会,与企业就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交流与合作。 四年来,学院与 神华集团内蒙古煤制油分公司 、 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亿利化工有限公司等区内外 201 家用人单位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同 38个用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工作,为毕业生提国家 骨干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供了近 万个就业岗位,连续 6 年毕业生就业率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度为 %。 该院院长担任内蒙古石油化工协会副会长,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和学院办学方向,对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新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20 年底,学院紧抓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发展重化工的机遇,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参与的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和专业建设理事会 ,并制 定 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 创新 该 院主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 定 培养方案,将企业标准引入课程,使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不断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订单培养。 与伊东集团九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冠名班”模式的定向培养,使被培养者具有了学生和准职工的双重身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职业意识;创新校、企、地方就业管理部门三方联动的订单培养模式,先后与锡盟乌拉盖管理区、乌审旗等地方劳动就业局及锡林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乌审旗博源化工集团等企业共同签署“订单培养”协议。 劳动就业 局为学员每年提供 2020 元的学费补助,学院对录取人员实施学历教育,企业为合格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近年来共完成 38 个班次订单培养。 与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采取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学院派出国家 骨干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部分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工作。 (四)专业建设 步伐 持续推进 为适应自治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在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保持人才培养特色, 该 院把加强专业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首要任务,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活动,以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为依据,结合自治区化工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经过调研论证,逐步形成了以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煤化工方向)、工业分析与检验等 专业 为龙头 , 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化工类特色骨干专业群,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学院以 特色 专业及品牌专业建设带动其它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学院现有 7 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 该 院充分发挥专业 建设理事会 的作用,坚持 政府、 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的原则, 由政府部门人员、行业企 业专家、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及专业调研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调研小组,对行业需求 、 岗位设置 、 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企业一线生产岗位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 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的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均达到 50%以上。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按照“打造精品,强化特色”的原则,学院积 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能体现岗位任职要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现有 6 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与企业共同编写《氯碱生产国家 骨干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工艺》、《甲醇生产工艺》、《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甲醇生产操作问答》等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特色教材 33种,其中部分教材已被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公司等 21 家企业列为职工培训教材。 (五)师资队伍 水平 显著 提高 该院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从 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呼市机床厂、 内蒙古飞鹰汽车齿轮公司 等生产企业引进 161 名实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指导专业实践教学,解决教学和实训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应用性强、技能要求高的专业课程与训练项目的教学活动,尤其在顶岗实习中发挥关键作用。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适应学院快速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从 2020年起,该 院连续三年每年 预算 100 万 元 用于教师培养, 已 累计选派 168名专业课教师 进入高校或 深入企业进行 理论与 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 ,并将社会服务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与职称评聘、晋级评优等挂钩,落实教 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鼓励专业课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承担科研任务,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 学院现有自治区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1 个,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人才支持。 随着师资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第四届、第五届全区高等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上学院教师获二等奖 1 名、三等奖 2 名,优秀奖 3 名; 学院有教育部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油汽分析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全国化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 任 1 人,分委会委员 27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 人、全国化工行业教学名师 3 人;内蒙古自治区高职生化与药品大类专业国家 骨干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1 人,副主任委员 1 人;自治区教学名师 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 3 人、自治区劳模 1 人、自治区师德优秀个人 1人;有 48位教师承担了高职高专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近年来,共有省(部)级科研立项 49 项,发表教研、科研论文 519 篇。 (六)实 习 实训 基地 不断 完 善 经过多年的努力 ,该 院逐步 建成了以“化工 ”、“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数控技术”等国家级实训 基地为引领的校内 生产性 实训基地,可 开展 教学、 高技能和新技术 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技术服务 等工作。 2020 年 又 投入 600 多万元 建 设 化工实训基地 和煤化工反应实训室。 化工实训基地 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被 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 命名为“石油和化学工业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该 院 始终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开拓与合作,依托专业建设理事会,已与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乌兰水泥集团、伊化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201个。 本着 “走出去,引进来,校内设厂,厂内有校,互惠互利”的办学原则, 学院与内蒙古中天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尝试,在学校建立“校中厂” —— 数控技术教学与生产实训基地,与该企业共同为鄂尔多斯煤矿生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