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内容摘要:
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 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 h;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 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 屋顶采用金属承重结构时,其吊顶、望板、保温材料等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应采用外包敷不燃烧材料或喷涂防火涂料等措施,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规定的耐火极限,或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高层建筑的中庭屋顶承重构件采用金属结构时,应采取外包敷不燃烧材料、喷涂防火涂料等措施,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或设置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 变形缝构造基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电缆、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在变形缝内。 当其穿过变形缝时,应在穿过处加设不燃烧材料套管,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套管空隙填塞密实。 6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一般规定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 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 650平方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每个单 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 平投影计算。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 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 15m。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 60平方米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 75 平方米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小于 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 人数最多的一层每 100人不小于。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 100人不小于 ,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 单面布置房间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厅内的疏散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小于 计算,且不宜小于;边走道的最小净宽不宜小于。 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 人数每 100人不小于 ,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 100人不小于。 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 疏散出口的门内、门外 范围内不应设踏步,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 观众厅座位的布置,横走道之间的排数不宜超过 20排,纵走道之间每排座位不宜超过 22个;当前后排座位的排距不小于 ,每排座位可为 44个;只一侧有纵走道时,其座位数应减半。 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 250人。 观众厅的疏散外门,宜采用推闩式外开门。 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房间面积不超过 50平方米,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15人的房间 ,可设一个门。 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 100人不小于。 建筑高度超过 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 15层。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 /平方米计算。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 ,照度不应低于。 建筑高度超过 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 1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在屋顶平台上的停机坪,距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 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每个出口宽度不宜小于。 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 除设有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者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度超过 20m 时,应设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 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和转门。 自动启闭的门应 有手动开启装置。 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6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 32m 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 疏散方向开启。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 32m 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 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及防烟 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相关推荐
会显著减小,若继续使用则是不安全的。 钢丝绳的弹性减小是较难发觉的,如检验人员有任何怀疑,则应征询钢丝绳专家的意见。 然而,弹性减小通常伴随下述现象: a. 绳径减小; b. 钢丝绳捻距 伸长; c. 由于各部分相互压紧,钢丝之间和绳股之间缺少空隙; d. 绳股凹处出现细微的褐色粉末; e. 虽未发现断丝,但钢丝绳明显的不易弯曲和直径减小比起单纯是由于钢丝磨损而引起的也要快得多。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期待已久的顶岗实习之路,当我坐上离开学校的的班车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将经历一段特殊的不平凡的并且收获的人生旅程,那旅程必定在我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定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绚烂多彩的回忆,并定会给我带来生命中无与伦比的财富。 那时候对自己的未来希,希在那里能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抱负。 那时候想的是多么多么的好啊,直到此刻我才觉得 我当时是那么的幼稚
责人许可并派专人在现场守护后,才能分合断路器、隔离开关。 对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绝缘测试前,应首先询问一次安装人员 GIS 设备状态,在得到一 次负责人许可后才能进行绝缘测试。 遥控断路器、隔离开关时,应派人在现场观察实际分合过程,以保证断路器、隔离开关分合 行为和操作命令的对应性;同时应检 查后台计算机和五防计算机(离线式五防不用检查)上对应断路器、 隔离开关变位的正确性。 9
表 钾水玻璃的质量 项目 指标 密度( g/cm3) ~ 模数 ~ 二氧化硅( %) ~ 注:采用密实型钾水玻璃材料时,其质量应采用中上限。 钠水玻璃固化剂为氟硅酸钠,其纯度不应小于 98%,含水率不应大于 1%,细度 要求全部通过孔径。 当受潮结块时,应在不高于 100℃ 的温度下烘干并研细 过筛后方可使用。 钾水玻璃的固化剂应为缩合磷酸铝,宜掺入钾 水玻璃胶泥、砂浆、混凝土混合料 内。
进行编译的,但是某些示例将生成意外的值: var myUInt:uint = 3。 // Assign int/Number value to uint variable trace(myUInt)。 // 4294967293 var myNum:Number = sampleUINT。 // Assign int/uint value to Number vari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