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217-20xx重庆市建筑防雷设计评价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入口或人行通道不应小于 3米,从地面到距地 3米处应采取绝缘保护。 (五) 建筑物的以下部件 宜 用作自然引下线:建筑物内的金属设施,在金属设施的各部件间的电气连接应可靠、截面尺寸应满足标准引下线的尺寸要求;建筑物的金属框架;建筑物的连接钢筋;建筑物外部金属立面结构及附属结构。 (六) 当利用建筑物结构柱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1)防雷柱 筋直径为 16mm 及以上时,应采用两根钢筋作为一组防雷引下线; (2)防雷 柱筋直径为 10mm 及以上时,应采用四根钢筋作为一组防雷引下线。 (七)当 利用通长金属梯、钢柱等作为引下线 时 ,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8. 3. 4检查接地装置的布置 型 式、散流效果等, 是否 符合以下要求 : (一) 接地装置材型规格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见附录 A)。 ( 二 ) 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 三 ) 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其具体值参照 (附录 E)。 ( 四 ) 当设置人工接地体时,人工接地体宜在建筑物四周埋设成环形接地体,并可作为总等电位连接带使用。 ( 五 ) 接地体应尽量保持稳定,其选择和埋深应使腐蚀、土壤干涸等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 ( 六 ) 当接地体埋设在可能有化学腐蚀性的土壤中时,应适当加大接地体的截面或者采用防腐措施。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应优先采用先进的接地材料。 ( 七 ) 当 防雷接地与计算机机房接地分别设置接地装置时 ,两地网间的间距应大于 20米。 检查等电位连接 是否 符合以 下要求 : (一) 等电位连接的材型规格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具体可参见附录 E。 ( 二 )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 (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 (LPZ0B)与第一防护区 (LPZ1)交界处应设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每层楼宜设置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卫生间、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等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 三 ) 各接地端子板应设置在便于安装和检查的位置,不得设置在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 ( 四 ) 竖直敷设金属管道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 五 ) 建筑物天面冷却塔、广告牌等金属构件须与屋顶防雷装置连接,其连 接点不 应 少于两处。 10 (六) 室外沿外墙铺设的燃气供气金属管道应每 12米做一次防雷接地与建筑物的均压环连接,室内 燃气设备及燃气器具应做 防雷电感应接地;对于燃气仪表等应跨接,做好等电位技术处理。 (七) 等电位接地干线应在电气竖井内明敷,并应与楼层主钢筋作等电位连接。 (八) 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在进入建筑物处与建筑物预留等电位端子板作好电气连接。 对于架空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应在距离建筑物 100米内每隔 25米做接地处理。 (九 )当建筑为综合性建筑物时, 宜 根据需要 每 层设置均压环。 防 雷电波 侵入措施 是否 符合以下要求 : (一) 建筑物配电系统低压端各回路中应安装适配的电涌保护器。 重点项目、危险场所、公共建筑 除满足此要求外,还 应根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防雷等级要求确定相关场所电涌保护器配置。 (二) 进、出建筑物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埋地敷设。 在进入建筑物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三) 电源线路应采用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并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建筑物,其埋地长度应大于 15米。 在入户端应安装适配的电涌保护器并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等作好接地处理。 (四) 储存爆炸物品 仓库的电气 线路宜全线采用铠装电缆直接埋地,在引入端应将电缆金属外皮进行防雷电感应接地。 在电缆与架空线的换接外,应装设防爆阻燃避雷器并与金属外皮、绝缘子铁脚等连接在一起进行接地。 (五) 金属物体引入建筑物或其它场所时,应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绝缘措施和接地处理。 防雷击 电 磁干扰的场所,应 检查 防雷击 电 磁干扰措施 是否 符合以下要求 : (一) 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 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 ( 二 ) 当建筑物或房间的大空间屏蔽是由诸如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等自然构件组成时,这些构件构成一个格栅形大空间屏蔽,穿入这类屏蔽的导电金属物应就近与其做等电位连接。 (三) 电子信息系统应优先选择在雷击电磁脉冲干扰较弱的位置,并远离电梯间、通风机房和空压机房等。 同时根据需要对信息系统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对于 其它 特殊建筑物, 还 应 参照以下要求进行评价。 处于雷击高发区的建筑群应采取区域性雷电防护措施。 可 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现场条件安装独立避雷针,其安装地点选择原则如下:制高点;边界 点;江河边缘;相对空旷地;重要建筑物附近;土壤电阻率相对很低的点;进风口或风道。 城市桥梁、轨道等建设工程防雷设计应根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作相应的专业防雷工程设计,应采取直(侧)击雷防护、雷电感应防护、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等技术措施。 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宜在烟囱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环保护。 多支避雷针应连接在闭合环上。 11 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保护时,应在烟囱口装设环形避雷带,并应对称布置三支高出烟囱口不低于 ;钢筋混凝土烟囱的钢筋应在 其顶部和底部与引下线和贯通连接的金属爬梯相连。 当 钢筋材型规 格符合 附录 A 要求时, 宜利用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可不另设专用引下线。 高度不超过 40m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 40m时应设两根引下线。 可利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一座金属爬梯作为两根引下线用。 水塔防雷保护应采用以下措施:用水塔顶部周围铁栅栏作接闪器或装设环型避雷带保护水塔边缘; 水塔高度不超过 40m,可利用铁爬梯作引下线,高度超过 40m时, 应另加设一根引下线或支柱内上下连通的主筋作为引下线。 户外金属广告牌、霓虹灯应采取 相应的防直击雷和雷电波入侵措施。 当户外广告牌安装在高层建筑物的屋顶或外墙上时,其防雷装置应与建(构)筑物防雷装置可靠连接。 独立的户外 广告牌,钢结构框架、金属面板和钢结构柱体均应作可靠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10Ω。 在燃气供气管道进入室内处应设置绝缘装置,对燃气设备应做好等电位连接,并宜设置可燃气体泄露监测设备。 、金属门窗 和 其它金属装置以及突出在外的金属物体均应做防雷电感应接地。db50217-20xx重庆市建筑防雷设计评价技术规范
相关推荐
部分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 A 级。 5) 避难走道的防烟、消火栓设置、火灾应急照明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 技术防火规范” GB50098 的有关规定。 设置防火隔间。 1) 防火隔间内不应布置任何经营性商业设施。 2) 防火隔间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在隔间的相邻区域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3) 常开式甲级防火门洞口宽度不应大于
澳、台资) 220 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 230 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 240 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300 外商投资企业 31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320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330 外资企业 340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连锁企业的物流机构,承担着各门店所需商品 的进货、库存、分货、加工、集配、运输、送货等任务。 配送中心主要为本连锁企业 60 服务,也可面向社会。
梁端线、 锚栓孔 质量(深度、直径、位置) 、路基压实度、 沿线电力、通讯及临时建筑物的限界 、 桥涵两端的路基填料密实度,水源、电源 、进场道路 等一系列问题,并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协商解决。 在架梁开始之前,由公司技术科和安质科牵头,对本项目施工的关键出场检查、编组 墩台检查 梁场装梁、基地装轨排 箱梁检查 机车推梁至倒装架 在平板车上安装支座 梁体焊接 架设 T 梁 运梁车喂梁 倒装 T
................................................................................. 62 ST7600C 彩色无线画中画触摸屏 ................................................................................. 62 产品特性 .....
是一种空白。 这样的会议形式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几乎占据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其设备空白的会议形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型场合中人类之间重要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自工业革命后,科技的进步使电子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会议进行中沟通表达的重要组织工具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经了几个从低到高的发展阶段。 传统的会议组织形式是大家所熟悉的 ,多只话筒一字排开都同时接入现场的电声设备
警戒区,大型机械的装拆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应熟悉装拆作业方案,遵守装拆工艺和操作规程;并落实专人进行监控,对监控人员进行培训发证,提高对事故隐患的识别、判断能力,对监控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迅速处理。 对脚手架(含特殊类脚手架)、井架和龙门架、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包括人货二用电梯)等组装、搭设完毕,应进行验收与检查,并按规定进行检测,验收、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