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重庆市绿色建筑审查资料清单及基本情况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附录内容摘要:

初步设计批文;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基本情况表(公共建筑);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达标判断表(公共建筑); 《环境评估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 19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基本情况表(公共建筑)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施工图设计阶段基本情况表(公共建筑) 设计单位 :(章) 共 页,第 页 建筑节能部分 工程名称 计算软件 子项名称 执行标准 建筑类型 □ 商业建筑 □ 办公建筑 □ 医疗建筑 □ 二星级以上宾馆 □ 文化娱乐建筑 □ 体育建筑 □ 其他 是否采用 集中空调 □ 是 □ 否 建筑朝向 节能计算层数 建筑高度 m 节能计算面积 m2 朝向窗墙面积比 东 西 是否有供暖空调房间 开间窗墙面积比 □ 是 □ 否 西向外窗 遮阳措施 □ 无 □ 自遮阳 □ 绿化遮阳 南 北 主要功能房间外窗或幕墙可开启面积是否小于该房间地板轴线面积的 8% □ 是 □ 否 围护结构主要节能措施 部 位 主要节能材料、厚度 保温形式 设计 值 标准限值 屋 面 平均传热系数W/(m2K) 外墙 填充墙 热 桥 架空楼板 供暖空调房间 功能转换处楼板 地下室 外墙 热阻(m2K) /W 地 面 型 材 玻璃 传热系数W/(m2K) 气密性等级 类型 可见光透射比 遮阳系数 设计 值 标准限值 外窗 凸窗 透明幕墙 透明屋顶 遮阳措施 防火隔离带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达标判定 □ 规定性指标全部满足标准要求 □ 规定性指标未达标, 综合判断达标 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 (KWh/㎡ ) 限 值 计算值 节能率 照明功率密度值是否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要求 □ 是 □ 否 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形式 空调冷热源形式及要求的能效比/性能系数 /综合能源效率 20 绿色建筑部分 工程名称 子项名称 执行标准 建筑面积 地上面积 (m2) 绿地率 (%) 容积率 地下面积 (m2) 建筑密度 (%) 节地与 室外环 境措施 地下面积比 (%) 透水地面面积比 (%) (具体措施 ) 节能与 能源利 用措施 建筑节能率 (%) 单位面积能耗 (kWh/m2a) 建筑总能耗 (MJ/a) 新型热泵空调供冷供热总能耗 (MJ/a) 新型热泵空调比例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万 kWh/a) 建筑用电量 (万 kWh/a) 可再生能源产生发电比例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用水总量 (m3/a) 非传统水量 (m3/a) 建筑生活热水量 (m3/a)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 可再生能源热水量 (m3/a)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比例(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建筑材料总重量( t)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 可再循环材料重量 ( t) 可再利用材料使用率( %) 可再利用材料重量( t) 高强度钢使用比例( %) 室内环境质量保证措施 自然通风换气次数(次 /h) 满足自然采光的建筑面积比( %) 符合要求,审查机构验证人签字: 审查机构审查专用章: 21 填表说明 本表由项目设计单位填写并盖章; 建筑节能部分根据项目楼栋分栋填写,绿色建筑部分根据项目报审情况分区域填写; 平均传热系数按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中填写; 标准限值标准中第 4 章对应的限值要求填写,若按综合判断达标,该部分填写标 准中第 5 章对各部分平均传热系数最低限值; 同一建筑有多种玻璃门窗时应分别填写门窗的物理参数,同时注明应用部位; 主要节能措施中应注明所采用主要保温材料(含砌体材料)的准确名称、厚度及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保温形式按以下分类填写:外墙(外保温、自保温、内保温)、屋面(倒置式、正置式)、地下室外墙(外保温、内保温)、功能转换处楼板(结构板上、结构板下)、架空楼板(外保温、内保温); 项目未涉及的项应填“ —— ” ; 本表中无“是”、“否”选项的应填写项目设计参数或措施。 本表部分数据填写依据 : 1)建筑节能率、单位面积能耗、建筑总能耗: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2)新型热泵空调供冷供热总能耗:新型热泵空调供冷供热总能耗指新型热泵空调承担的冷、热负荷; 3)新型热泵空调比例:通过计算新型热泵空调承担的冷、热负荷占总冷、热负荷的比例得到该指标。 ; 4)建筑用电量:根据电气专业建筑总装机容量折算; 5)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可再生能源专项设计文件; 6)可再生能源产生发电比例:可再生能源装机功率与大楼总的电力设计功率之比; 7)用水总量、建筑生活热水量:水资源利用方案; 8)非传统水量、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非 传统水源利用计算书; 9)可再生能源热水量、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比例:暖通空调可再生能源专项设计文件; 10)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可再利用材料使用率、可再利用材料重量: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 11)自然通风换气次数:满足标准要求未进行模拟的,默认为 2 次 /h;进行数值模拟的,以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结论为准; 12)满足自然采光的建筑面积比:满足自然采光要求的面积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22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施工图设计阶段 达标判断表(公共建筑)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施 工图设计阶段达标判断表(公共建筑) 设计单位: (公章) 共 页,第 页 工程名称 执行标准 子项名称 建筑类型 建筑面积( m2) 建筑高度( m) 建筑专业 节地 场地选址是否符合城乡规划 是 □ 否 □ 场地有无超标的污染源 有 □ 无 □ 场地遮荫的面积比例(≥ 50%) 建筑外墙 、屋顶 使用太阳辐射反射系数≥ (≥ 70%) 道路使用太阳辐射反 射系数≥ (≥ 70%) 幕墙设计的材质 玻璃反射比( 20m以上≤ , 20m以下≤ ) 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优化措施 建筑(或主要开窗)前后表面压差(≥ Pa) 区域环境噪声检测值(《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值 _____________) 景观设计的生态修复措施 具有可开放属性的建筑绿地是否对外开放 是 □ 否 □ 绿化植物是否采用乡土植物 是 □ 否 □ 架空层的覆土深度(≥ m) 是否 采 用 乔、灌、草的复层绿化方式 是 □ 否 □ 采用 立体绿化的方式(垂直绿化、屋顶绿化 、中庭绿化 等 ) 采用节约集约用地车库设计方式(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停车楼等 ) 是否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 是 □ 否 □ 停车设施是否不挤占行人活动空间 是 □ 否 □ 建筑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或轨道站点的距离(公交≤ 500m,轨道≤800m) 公交线路(公交线路至少 2条) 是否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交通站点 是 □ 否 □ 人行通道是否采用无障碍设计 是 □ 否 □ 公共设施是否 2 种功能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 2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 是 □ 否 □ 联合建设配套辅助设施设备是否共同使用、资源共享 是 □ 否 □ 公共空间是否社会公众开放 是 □ 否 □ 室外活动场地是否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是 □ 否 □ 23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 50%) 项目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50%) 地下室建筑功能 场地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60%)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措施 节能 围护结构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及相关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是□ 否□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热工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是□ 否□ 使用权衡判断法来判定围护结构的整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节能要求 是□ 否□ 主要功能房间是否设计外窗 是□ 否□ 外窗及幕墙可开启面积与该房间地板轴线面积比例(≥ 8%) 是否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是□ 否□ 建筑每个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是否大于 70% 是□ 否□ 若 窗墙面积比小于 40%时 , 其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 (≥) 建筑西向外窗窗墙面积比是否大于 30% 是□ 否□ 是否设建筑自遮阳、绿化遮阳等措施 是□ 否□ 是否活动外遮阳系统 是□ 否□ 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与建筑屋顶总面积比例(≤ 20%) 屋顶透明部分采取 的 遮阳措施 外窗气密性等级 (6级 ) 幕墙气密性等级 (16层为 2级; 7层及以上为 3级 ) 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 40%) 玻璃幕墙可开启部分面积比例(≥ 5%) 节材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功能与装饰构件应一体化设计 是 □ 否 □ 对场址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加以利用,利用率( ≥ 30%) 对场址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加以利用利用面积( ≥ 300㎡) 可重复使用隔墙和隔断面积占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全部隔墙和隔断面积面积比例( ≥ 30%) 可再循环利用材料的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 ≥ 10%) 室内环境 屋面和东、西外墙外表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 建筑室内声环境是否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要求 是 □ 否 □ 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是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是 □ 否 □ 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 是否 90%的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 2次/h) 是 □ 否 □ 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3 是 □ 否 □ 24 的要求的面积比例 是否 ≥ 75%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是否低于《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标准要求的平均数值 是 □ 否 □ 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是否优于《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要求的平均数值 是 □ 否 □ 建筑设计时是否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和空间,以防止噪声干扰 是 □ 否 □ 建筑设计主要功能房间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观,且无视线干扰的区域比例 是否 ≥ 70% 是 □ 否 □ 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可调节面积占外墙可透光面积比例 是否 ≥ 60% 是 □ 否 □ 主要大进深空间自然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 是否 ≥ 75% 是 □ 否 □ 地下空间和高大进深的地上空间自然采光系数≥ %的面积占首层地下室面积比例 是否 ≥ 20% 是 □ 否 □ 结构专业 节材 建筑结构体系 进行优化分析结论 混凝土 结构中 受力普通钢筋使用 400MPa 及以上强度的钢筋的用量比例( ≥ 70%) 钢结构中 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 ≥ 50%) 混凝土结构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比例( ≥ 50%) 钢结构是否采用耐候钢或耐候型防腐涂料 是 □ 否 □ 建筑构配件设计是否遵循模数协调原则 是 □ 否 □ 土建与装修工程是否采用一体化设计 是 □ 否 □ 现浇混凝土是否采用预拌混凝土 是 □ 否 □ 建筑砂浆是否采用预拌砂浆 是 □ 否 □ 是否采用预制生产的建筑构配件,且提供装配率( ≥ 15%) 是 □ 否 □ 采用预制生产的建筑构配件运输距离 □ 水路 ____km( ≤ 500) □ 陆路 ____km( ≤ 200) 给排水专业 节水 建筑给排水是否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 是 □ 否 □ 是否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 是 □ 否 □ 用水器具是否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1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