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题汇总内容摘要:
防火阀的设置部位: 1) 穿越防火分区处。 2) 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 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4) 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5) 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的管段上。 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的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 6) 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 70℃的防火阀。 公共建筑内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 150℃的防火阀 第六章 安全疏散 1.什么是安全区域、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 (见《技术实务》 P90\921 答: 安全区域【。 未找到】 安全出口: 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疏散出口 :疏散出口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门。 疏散门是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直接开向疏散楼梯间的门(如住宅的户门)或室外的门,不包括套间内的隔间门或住宅套内的房间门。 安全出口是疏散出口的一个特例。 2.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和要求主要有哪些。 (见《技术实务》 P9092) 答:先答基本要求,在分别答 1】安全出口设置基本要求 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安全的疏散人员,在建筑防火设计时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 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 不应少于两个 ,每个防火分区相邻 2 个安全出口或每个房间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 应有明显标志。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当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符合下列规定的防火分区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1000㎡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 2个;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 1000㎡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 1个; ,不应小于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 70%。 2】公共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的 公共建筑,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且人数不超过 50 人的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首层。 )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符合表2614规定的 3 层建筑。 表 2614 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耐火等级 最多层数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 (㎡) 人数 一、二级 3层 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50人 三级 3层 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25人 四级 2层 200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 15人 2.( 3)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 2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层数不超过 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 50人、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设置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如图 261所示。 )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除地下室外),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 10 )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 60 ㎡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 75 ㎡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图 261 局部升高部分楼梯的设置 3】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住宅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m。 符合下列条件时,每个单元每层可设置 1个安全出口: .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小于 15m; .建筑高度大于 27m且不大于 54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 .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多单元建筑,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 ㎡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 54m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 4】厂房、仓库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相邻 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m。 厂房、仓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10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 5人; ,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1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 10 人; ,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2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 20 人; 、戊 类 厂房,每层建 筑面积不超过 400㎡,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不超过 30人; 、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不大于 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15 人; 300㎡或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 100㎡; 、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面积不大于 100㎡。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地下、半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但由于地下建筑设置较多的地上出口有困难,因此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 3.楼梯间的类型及其应用场所有哪些。 有什么防火要求。 (见《技术实务》 P9497) 答: 1问】 楼梯间的类型有: 敞开楼梯间(普通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疏散楼梯间、剪刀楼梯间。 应用场所及防火要求 1. 1】敞开楼梯间是 低、多层 建筑常用的基本形式,也称 普通楼梯间。 该楼梯的典型特征是,楼梯与走廊或大厅都是敞开在建筑物内,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而且可能成为向其他楼层蔓延的主要通道。 敞开楼梯间安全可靠程度不大,但使用方便、经济,适用于低、多层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 】封闭楼梯间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的适用范围 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具体如下: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 6 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高层建筑的裙房;建筑高度不超过 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 21m且不大于 33m 的住宅建筑,其层 数不超 过 2 层 面 积 不超 过 200 ㎡ 人数不超 过 50 人 11 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防火要求 1.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并设可开启的外窗排烟,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2.建筑设计中为方便通行,常把首层的楼梯间敞开在大厅中。 此时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如图 264 所示。 3.除楼梯间门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的房间门窗及管道井、电缆井的门或检查口。 4.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时,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系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阳台、凹廊 ,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设有两道防火门和防排烟设施 ,发生火灾时能做为安全疏散通道,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 适用场所: 发生火灾时 , 防烟楼梯间能够保障所在楼层人员安全疏散 ,是高层和地下建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 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 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 33m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 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 10 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 3层及 3层以 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 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 10m时。 (三)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防烟楼梯间除应满足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 风时,楼梯间应 按规定设置防烟 设施,并应 设置应急照明设施; 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合用; 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 建筑、高层厂 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 防火门,并应向 疏散方 向开启; 5.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 室外疏散楼梯 :在建筑的外墙上设置全部敞开的室外楼梯 适用范围 1.甲、乙、丙类厂房; 2.建筑高度大于 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 10 人的丁戊类高层厂房; 3.辅助防烟楼梯。 室外楼梯的构造要求 室外楼梯作为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 ;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 2.倾斜度不应大于 45176。 ; 3.楼梯和疏散出口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 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门开启时,不得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 、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高度大于 10m 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 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 ,且宜从离地面 高处设置。 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 33m 的住宅建筑。 32m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埋深大于 10m 且总建筑面积大于 3000 ㎡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 12 ( 1)建筑高度大于 32m 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 2 人的高层塔架。 ( 2)局部建筑高度大于 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的丁、戊类厂房。 5.封闭式避难层的消防要求有哪些。 (见《技术实务》 P98) 答: 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 要求: 1.避难层的设置条件及避难人员面积指标 ( 1)设置条件。 建筑高度超过 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 2)面积指标。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可按 5人 /㎡计算。 2.避难层的设置数量 根据目前国内主要配备的 50m 高云梯车的操作要求,规范规定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以便火灾时可将停留在避难层的人员由云梯车救援下来。 结合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所在设备层的布置需要和使用管理以及普通人爬楼梯的体力消耗情况,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 45m。 3.避难层的防火构造要求 ( 1)为保证避难层具有较长时间抵抗 火烧的能力,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 2)为保证避难层下部楼层起火时不致使避难层地面温度过高,在楼板上宜设隔热层。 ( 3)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 4)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 在设计时应注意,各种设备、管道竖井应集中布置,分隔成间,既方便设备的维护管理,又可使避难层的面积完整。 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排烟管道应集中布置,并采用防火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5.通风与防排烟系统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C类防火窗。 6.灭火设施 为了扑救超高层建筑及避难层的火灾,在避难层应配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7.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设备 避难层在火灾时停留为数众多的避难者,为了及时和防灾中心及地面消防部门互通信息,避难层应设有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6.如何确定建筑中需要疏散的人数。 (见《技术实务》 P8485) 答: 人员密度计算 (一)办公建筑 办公建筑包括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部分。 办公室用房包括普通办公室和专用办公室。 专用办公室指设计绘图室和研究工作室等。 人员密度可按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 4 ㎡,设计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 6 ㎡,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 5㎡计算。 公共用房包括会议室、对外办事厅、接待室、陈列室、公用厕所、开水间等。 会议室分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 ㎡,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 ㎡。 (二)商场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表 261 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 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 261规定值的 30。20xx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题汇总
相关推荐
二级 宜采用单层 4000 3000 3000 2020 --- --- --- 乙类 一级 二级 不限 6层 5000 4000 4000 3000 --- 丙类 一级 二级 三级 不限 不限 2层 甲类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 厂房检修台、操作平台,当使用人数少于 10人时,其面积可不计入防火分区面积内。 厂房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可按规定增大。
盘之系统资料。 5 设计内容 1. 50m3/d 粪便污水沼气生产利用工程工艺设计; 2.配套设施系统设计; 3.工程投资概算; 4.工程进度计划。 中管网房地产频道 作为国内最大、最专业、更新速度最快的专业房地产资料库,月更新房地产资料近千个。 最大程度的搜集了数十家国内顶级开发商多年实际操盘之系统资料。 中管网房地 产频道 作为国内最大、最专业、更新速度最快的专业房地产资料库
中潜在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二、 应急管理原则 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科学实用 分级响应 三 . 应急管理机构领导机构 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各分管领导 成 员: 安全培训中心
感烟火灾探测器 ........................... 86 ● JTWZOFGST9712( Ex)型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 88 ● JTFGOFGST9713( Ex)型点型复合式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 ............. 90 ● JSABG1( Ex)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
全过更好,如不能,则是练兵锻炼自己,为今后打下基础; b、运用先难后易原则:重点突破; c、对于报考示能一次通过的,也有一定的报考技巧 :假如 2020 年报考 4 科,只要有一门没过,就要狠下功夫,要想 尽办法,进行突破过关,要在 2020 年过完其他三科;如果两门没过, 2020 年报考时可以报四科,这样虽然增加考试成本,但能保证 2020 年和 2020 年的连续性,以防万一,可以将
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分 20 类。 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 安全管 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 193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