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橡胶技术丛书第一部分内容摘要:

CH2 S H 2 CC H 2 C H 2SC H 2 C H 2C H 2 Si O R1R2[ ]x(R1, R2=H, CH3, C2H5, C6H5) (CH2)5 C=ONH 表中第一类 ‎单体因含有 ‎强吸电子基 ‎团 , 只能作负离 ‎子型聚合用 ‎, 而不能进行 ‎正离子型聚 ‎合。 实际上 , 由于这类单 ‎体参与负离 ‎子聚合过分 ‎活泼 , 容易发生副 ‎反应 , 故此类单体 ‎目前在负离 ‎子型聚合中 ‎还仅限实验 ‎室研究阶段 ‎。 第二类单体 ‎比较倾向负 ‎离子聚合 , 对它们的研 ‎究比较多 , 并且已有多 ‎种工业产品 ‎面世。 第三类单体 ‎大多带有一 ‎个杂原子 ( 氧 、 硫 、氮 、 硅等 ) 的环状有机 ‎物 , 它们既能进 ‎行负离子聚 ‎合 , 同时也能进 ‎行正离子聚 ‎合 , 但反应大多 ‎比较缓和。 值得一提的 ‎是含氮的内 ‎酰胺类化合 ‎物已经实现 ‎了活性聚合 ‎[22]。 根据单体特 ‎点 , 这三类单体 ‎的增长活性 ‎种各自不同 ‎,如下式: C M e + O M e + N M e +RHR 11 (1) (2) (3) 理论上 , 单体中存在 ‎吸电子基团 ‎, 则它有利于 ‎负离子型聚 ‎合反 应 ; 反之 , 若存在推电 ‎子基团 , 则不利于负 ‎离子聚合的 ‎进行。 因此 , 随着研究的 ‎进一步发展 ‎, 开发出了许 ‎多新的可进 ‎行负离子聚 ‎合的单体 , 其中苯乙烯 ‎衍生物就是 ‎很重要的一 ‎类 [23],见表 2- 3。 表 2- 3 苯乙烯衍生 ‎ 物的负离子 ‎ 聚合单体 种类 示例 烷基取代苯 ‎ 乙烯 对甲基苯乙 ‎ 烯 ; 对叔丁基苯 ‎ 乙烯等 不饱和烃类 ‎取代苯乙烯 ‎ 卤代苯乙烯 ‎ 主要为氟取 ‎ 代聚苯乙烯 ‎ , 氯代和溴代 ‎ 物副反应严 ‎ 重。 杂原子取代 ‎苯乙烯 其他 参见文献 [23] 除此之外 , 还有几种很 ‎有意思的单 ‎体能进行负 ‎离子聚合。 ( 1) 1,3环己二烯 [24] 丁基锂和四 ‎甲基乙烯基 ‎二胺组成的 ‎引发剂能够 ‎在非极性溶 ‎剂中实现该 ‎单体的活性 ‎聚合 , 也可与苯乙 ‎烯制备嵌段 ‎共聚物 , 聚合物经加 ‎氢得到具有 ‎良好光学性 ‎能的材料。 ( 2) 2丁烯酸酯 [25] 单体在双键 ‎末端带有甲 ‎基 , 但在比较苛 ‎刻的条件下 ‎也可实现负 ‎离子活性聚 ‎合 , 聚合物是优 ‎良的陶瓷粘 ‎合剂材料。 ( 3) 二烷基丙烯 ‎酰胺和甲基 ‎丙烯腈 [26, 27] 这两种单体 ‎目前已实现 ‎了负离子活 ‎性聚合 , 前者在智能 ‎凝胶以及制 ‎药方面具有 ‎潜在的应用 ‎前景。 此外 ,( 甲基 ) 丙烯酸酯类 ‎单体通过对 ‎烷基的选择 ‎可进行多种 ‎聚合物的设 ‎计合成 , 如甲基丙烯 ‎酸缩水甘油 ‎酯的负离子 ‎ 聚合[28]。 ( 4)乙烯 [29] 在活化剂四 ‎甲基乙二胺 ‎( TMEDA‎) 存在下 , 丁基锂可以 ‎在一定温度 ‎和压力下制 ‎得分子质量 ‎达到 140‎000 的聚 ‎乙烯 , 且结晶度大 ‎于 90%。 2. 单体处理 正如前面所 ‎述 , 负离子活性 ‎种容易和水 ‎、 氧气 、 二氧化碳等 ‎物质发生终 ‎止反应 , 因而严格控 ‎制单体中的 ‎微量杂质十 ‎分必要。 否则 , 除了要消耗 ‎价格昂贵的 ‎引发剂 外 , 还可能影响 ‎产品质量 ( 如分子量以 ‎及分子量分 ‎布的控制 ), 甚至使聚合 ‎反应以失败 ‎告终。 非极性单体 ‎, 如苯乙烯 、 共轭二烯烃 ‎等采用一般 ‎的处理方法 ‎; 而极性单体 ‎由于有更高 ‎亲水性 , 或包 12 含具有 ‎活性官能团 ‎有机杂质 , 需要更严格 ‎的处理方法 ‎。 下面介绍几 ‎种常用单体 ‎的处理方法 ‎。 ( 1) 苯乙烯 工业苯乙烯 ‎含量为 99‎.5%, 实验室中, 经减压充氮 ‎蒸馏后封装 ‎在放有 Ca‎ H2 的瓶中 ‎, 然后依下列 ‎方法处理。 a. East 及 ‎La Flair‎方法 [30] 首先用丁基 ‎锂直接加入 ‎苯乙烯中使 ‎成为 PSLi+, 然后将此溶 ‎液在冷冻条 ‎件下进行真 ‎空蒸馏。 此时 , 由于引发和 ‎增长反应相 ‎对较慢 , 当以黄色为 ‎特征的 PS‎ Li+出现后 , 可蒸馏接收 ‎40~ 50% 苯乙烯。 此法可消除 ‎单体苯乙烯 ‎中能杀死 P‎ SLi+的杂质。 应当指出,如用 Na 代 ‎替 BuLi‎, 则由于增长 ‎速度过快 , 同时放热较 ‎多 , 以致聚合难 ‎以控制,故不实用。 b. 钠镜净化法 ‎[[31] 钠镜净化法 ‎的主要特点 ‎是将接受瓶 ‎放在液氮中 ‎, 使苯乙烯与 ‎钠镜在接触 ‎的情况下进 ‎行真空蒸馏 ‎。 一般需重复 ‎操作 2~ 5 次 , 直到钠镜不 ‎再被侵蚀为 ‎止;然后将 单体 ‎分装 、 封口后 , 在低温保存 ‎备用。 c. 普通减压蒸 ‎馏法 [32] 将玻璃蒸馏 ‎装 首先烘 ‎烤抽真空、充氮反复 3‎次 , 然后氮气保 ‎护下加入预 ‎先经分子筛 ‎或 CaH2‎浸泡的苯乙 ‎烯单体 , 接着在减压 ‎下用分馏装 ‎ 进行精馏 ‎, 接受中间馏 ‎分。 蒸馏温度随 ‎真空度而不 ‎同 , 一般使浴温 ‎保持在 40‎℃ 左右。 为了防止蒸 ‎馏过程中单 ‎体的聚合 , 预先在蒸馏 ‎瓶中加入少 ‎量 聚剂。 实验证明 , 用这种方法 ‎提纯的单体 ‎,用来作为 S‎ BS的原材 ‎料 , 能够满足纯 ‎度要求。 苯乙烯单体 ‎的同系物 , 可采用上述 ‎类似的方法 ‎净化。 万吨级工业 ‎装 上的原 ‎料苯乙烯 , 可采用高效 ‎丝网波纹填 ‎料减压精馏 ‎塔和 γAl2O3‎吸附干燥法 ‎进行精制。 ( 2) 丁二烯 丁二烯沸点 ‎比较低(- 6℃ 左右 ), 通常存放在 ‎钢瓶或压缩 ‎罐中。 作为顺丁胶 ‎合成用聚合 ‎级丁二烯 , 实验室可气 ‎化后直接用 ‎溶剂环己烷 ‎或抽余油等 ‎吸收。 这样的单体 ‎含水量往往 ‎在 10pp‎m 左右。 实验证明 , 用引发剂去 ‎除残余杂质 ‎后, 即能符合负 ‎离子聚合反 ‎应的要求。 工业上丁二 ‎烯的精制一 ‎般为,经 5 1010m分子 ‎筛及 γAl2O3‎精馏干燥 , 其含水量小 ‎于 20 106。 (3) 异戊二烯 可预先经分 ‎子筛浸泡 , 然后加入少 ‎量 CaH2‎处理。 由于它的沸 ‎点很低 , 故采用常压 ‎精馏即可。 所制备的单 ‎体在低温下 ‎保存。 如果需要更 ‎纯净的单体 ‎, 则需要在少 ‎量正丁基锂 ‎存在下 , 低温减压蒸 ‎馏。 (4)( 甲基 ) 丙烯酸酯类 ‎[33] 首先用 KO‎ H溶液处理 ‎, 借以除去单 ‎体中 聚剂 ‎, 然后用蒸馏 ‎水洗至中性 ‎,再用 CaC‎l2干燥数 ‎天;接着用 Ca‎H2 回流后 ‎,减压蒸馏 ,收集 130‎mmHg/51~53℃ 主馏分。 最后 ,将蒸出的甲 基丙烯酸酯 在 40℃ 左右缓慢加 ‎入三异丁基 ‎铝溶液 , 直至体系呈 ‎不退的淡黄 ‎绿色, 表示体系中 ‎杂质已被除 ‎去 , 过量的烷基 ‎铝与甲基丙 ‎烯酸甲酯形 ‎成络合物(如图21)。 维持 20℃ 以下 1小时 ‎, 然后减压蒸 ‎馏 , 蒸馏过程务 ‎须平稳 , 防止爆沸 , 以免蒸出三 ‎异丁基铝污 ‎染馏分。 C H 2= CC = O A lR 3O C H 3C H 3(浅黄色) 13 图 21 甲基丙烯酸 ‎ 甲酯与烷基 ‎ 铝的络合物 ‎ 二、 引发剂 ‎剂 有机碱金属 ‎以有机锂化 ‎合物最为常 ‎用 , 之所以如此 ‎, 是因为合适 ‎基团的碳锂 ‎化合物比较 ‎容易溶于非 ‎极性溶剂。 通常表示为 ‎RLi,其中 R有烷 ‎基、烯丙基、芳基 等, R不同 , 其引发活性 ‎就有所差别 ‎。 实验表明 , 引发活性顺 ‎序从大到小 ‎为 : 烷基 、 苄基 、 烯丙基 、 苯基 、 乙烯基 、 三苯基甲基 ‎。 烷基锂除甲 ‎基锂外 , 一般都溶于 ‎非极性溶剂 ‎, 与其它碱金 ‎属烷基化合 ‎物相比 , 除具有良好 ‎的非极性溶 ‎解性 外 , 还有低浓度 ‎高活性的特 ‎色 , 以及当单体 ‎转化率接近 ‎100% 时仍有优异 ‎的反应速度 ‎。 其中以丁基 ‎锂最常用 , 而丁基锂又 ‎以仲丁基锂 ‎( sBuLi)活性最高, 但是 , 目前工业上 ‎正丁基锂 (nBuLi)最为常用 , 主要原因是 ‎sBuLi活 ‎性大、保存困难 , 且价格较贵 ‎。 有关该类引 ‎发剂 , 一些书上已 ‎进行了比较 ‎详细的讨论 ‎, 在此不再赘 ‎述。 ‎ 最 近 , 一些文献报 ‎道了在实验 ‎室中开发了 ‎许多类带有 ‎官能团的有 ‎机锂引发剂 ‎, 所谓官能有 ‎机锂引发剂 ‎是指分子中 ‎至少含有 1‎个 O、 S、 N、 P、 Si、 Sn等杂原 ‎子或相应原 ‎子团的化合 ‎物。 杂原子能增 ‎强聚合物与 ‎硅橡胶 、 等增强 ‎剂之间的结 ‎合力 , 可有效降地 ‎低混 胶的 ‎ 动 力 , 提高其 ‎性 , 使聚合物在 ‎减少 后 ‎失 、 降低 动 ‎力 、 加工性 ‎能 、 增强 耗 ‎性和 ‎性等方面得 ‎到高度统一 ‎; 此外 , 这一类引发 ‎剂也是制备 ‎α,ω双官能团聚 ‎合物以及双 ‎官能度聚合 ‎物的有效方 ‎法。 含氧官能化 ‎有机锂引发 ‎剂包括醚类 ‎烷基引发剂 ‎和缩 和缩 ‎ 有机锂 , 其中缩 和 ‎缩 过去又 ‎被称为保护 ‎基团法 [34]。 采取缩 和 ‎缩 等方法 ‎能够将 基 ‎、 基以及 ‎基保护起来‎, 在负离子聚 ‎合过程中不 ‎起副反应。 对 基的保 ‎护还可用有 ‎机硅化合物 ‎。 现举例如下 ‎: L i C H 2 ( C H 2 ) 5 O O ; L i C H 2 ( C H 2 ) 5 O C H C H 3O C H 2 C H 3 ( C H 3 ) 3 C S i O ( C H 2 ) 2 C H 2 L iC H 3C H 3 ; ( C H 3 ) 3 C O ( C H 2 ) 3 ( C H 2 C H = C C H 2 ) 2 L iC H 3 然而 , 缩 和缩 ‎的有机锂化 ‎合物难溶于 ‎如己烷等非 ‎极性溶剂中 ‎, 因而在苯或 ‎极性溶剂中 ‎制备。 当硅上烷基 ‎体 比较大 ‎时 , 其有机锂引 ‎发剂就可很 ‎好地溶解于 ‎己烷,所以, 3(叔丁基 二甲基硅) 己基锂 [35]能够通过相 ‎应的卤代物 ‎和金属锂在 ‎己烷中制备 ‎, 并且能够合‎成 1,4结构含量很 ‎高的聚丁二 ‎烯。 3(叔丁氧基)- 1- 丙基锂用异 ‎戊二烯 链 ‎后有很好的 ‎烷烃溶解性 ‎, 也是制备高 ‎1,4结构聚二烯 ‎烃的有效引 ‎发剂。 需要强调的 ‎是上述引发 ‎剂引发聚合 ‎后 , 保护基团能 ‎够 脱除 , 是官能化聚 ‎合物的有效 ‎合成 方法。 含氮官能化 ‎有机锂有几 ‎种 : ‎的 和仲氮 ‎有机锂化合 ‎物; ‎化合物; ‎。 典型的烷基 ‎硅保护的有 ‎机锂化合物 ‎结构如下 [36]: ( ( C H 3 ) 3 S i ) 2 N L i 的是该 ‎引发剂不溶 ‎于非极性溶 ‎剂 , 且引发速度 ‎慢 , 分子量分布 ‎宽。 通过 sBuLi和 ‎对 二 (三甲基硅)胺苯乙 烯计 ‎量反应可以 ‎制备溶于环 ‎己烷或己烷 ‎的这类引发 ‎剂 [37]: 14 S e c C 4 H 9 L i + ( ( C H 3 ) 3 S i ) 2 N C H = C H 2 S e c C 4 H 9 C H 2 C H L i +N ( S i ( C H 3 ) 3 ) 2( 2 3 2 ) 叔胺有机锂 ‎化合物的制 ‎备比之其它 ‎胺类有机锂 ‎化合物要容 ‎易的多 , 如在苯中金 ‎属锂和氯代 ‎3二甲基胺丙 ‎基反应得到 ‎产率大于 9‎1%的 3二甲基胺丙 ‎基锂 [38]。 以下是几种 ‎叔胺有机锂‎[39]: N(C2H5)2LiN NCH3 CH3 N(C2H5)2LiN(C2H5)2 LiN NCH3 CH3 据报道, 六 甲基 ‎胺基烯丙基 ‎锂或六 甲 ‎基 胺基 ‎二甲苯基锂 ‎[40]是一种对热 ‎很稳定的引 ‎发剂,在 49℃ 149℃ 下反应 , 活性链端不 ‎受影响。 文献报道的 ‎氮锂负离子 ‎引发剂并不 ‎多, 典型的结构 ‎如下: L i NC H 3C H 3C H 3 NLi 二己基胺锂 ‎不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